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扶贫类有关论文例文 跟产业化扶贫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基于漳州市产业化扶贫有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扶贫范文 类别:mpa论文 2024-02-16

《产业化扶贫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基于漳州市产业化扶贫》

该文是扶贫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产业化扶贫和漳州市和思考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方赐德(漳州市委党校福建漳州363000)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9923(2017)-01

基金项目:2016 年市委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方赐德,男,教授,主要从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编者按:我国自1986 年展开规模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实践证明,单纯依靠政府力量或市场机制并不能高效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产业化扶贫,作为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模式应运而生,它通过政府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与农户展开稳定而持久的合作,逐步促使外溢到加工、流通及其他领域的农业效益回归农业、农村和农民,在解决农户与市场矛盾、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方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进行了产业化扶贫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今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已有所改变,产业化扶贫之路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并没有起到有效的脱贫致富的作用.为此,从理论上对农业产业化扶贫进行科学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有清晰认识,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产业化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的重要内容,也是使贫困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由于在产业化扶贫链中起龙头作用的环节要素的不同,产业化扶贫链中各要素(产业、企业、基地、科技、市场、农民、政府等)的组合和相互关系也不相同,由此而衍生出不同的产业化扶贫方式.

摘 要:产业化发展是产业扶贫的科学路径,漳州在产业化扶贫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本课题以漳州为例,分析了产业化扶贫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以规划引导、绿色优先、精准定位、创新模式、培育五新农民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化;精准扶贫;建议

产业化扶贫是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有产业链相支撑的区域主导产业以推动扶贫开发的新模式.今年七月,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此,产业扶贫的成效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漳州市有三个省级贫困县(平和、云霄、诏安),其县域经济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弱,产业配套相对较差,现有产业对贫困地区发展的带动力很有限,为总结提升漳州市产业化扶贫的成效与经验,我们进村入户,就平和、云霄、诏安三个贫困县的产业扶贫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寻找产业化扶贫的科学路径与对策,以供扶贫工作决策参考.

一、产业化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

1.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地区财政来源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持续动力基础,产业兴则地区兴、产业衰则地区衰.纵观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多是因为地区产业发展薄弱,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等原因.因此,产业扶贫的本质就是要构建贫困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并通过主导产业与贫困人口产生联动效应,带动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让他们在产业发展过程分享产业带来的收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赶超发展.

2.产业化扶贫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化扶贫不同于其他专项扶贫模式,其目的在于让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能够产生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脱贫后,这些培育起来的产业能够让他们持续向着更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所以产业化扶贫的核心是依托当地的资源和优势,通过产业化发展,构建贫困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脱贫致富,实现对先进地区的超越,实现永久脱贫.因此,必须从贫困地区全域的角度思考和布局产业发展,产业化扶贫有别于一般的扶贫,生产项目,具有以下作用和特点:一是有助于培育地区主导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扶贫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地方主导产业培育的过程,有助于打造贫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集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要素(如资本、技术、人才等),促进地区整体发展素质的提升.三是促进贫困人口综合收入的提升.产业化扶贫一般能够与贫困地区的经济组织、农户结成广泛的利益关系,农民可以从土地流转收入、订单收入、工资性收入、甚至分红收入等多方面产生收益,使其稳定脱贫致富.

二、漳州市产业化精准扶贫的成效与经验

产业化扶贫的核心是将片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走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按照这样的要求,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以发展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水产、畜禽、林竹、中药材、花卉等9 大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重点扶持培育当地的特色产业,取得一定成效.在发展“一县一业”中形成平和蜜柚、云霄枇杷、诏安青梅等;在发展“一村一品”上,形成云霄马铺乡淮山三宝、下河村杨桃,平和长乐村米粉和养牛等特色产业,诏安富硒蔬菜、茶叶等.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创设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基地+贫困户”和家庭农场带动发展为主的五种经营模式.这些做法为产业化扶贫进行初步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不仅推进了漳州市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也为其他地区产业化扶贫提供了借鉴.漳州的生态和农业资源优势为产业化扶贫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在实践中形成一些发展成效,并形成有启示作用的发展模式.

1.基地产业带推动的产业化

云霄县马铺乡是扶贫开发重点乡镇,有10 个扶贫重点村,有2062 人的贫困人口,为加快脱贫致富,促进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马铺乡实施规划扶贫产业带.以连片开发、分类施策,优先对基础条件相近、产业发展相似、地域自然相连的贫困村进行统一规划、区域推进,着力打造“一轴三片五区”的扶贫产业带,形成果蔬、淮山、花卉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的生产,结合实施“一村一品”战略,有力推进中心片的淮山及淮山美食、外圈片的蜜柚、杨桃、枇杷、高山蔬菜等果蔬产业、库区片的金竹柏、桂花、茶花等花卉产业带.为拓展产品市场,以抠抠网、农村淘宝等电商为平台,培育农村淘宝4 家,引进电商企业5 家,有10 家农村专业合作社与抠抠网达成合作协议.目前生产中三大产业带也成为电商平台上三个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产业带.此外,我们在诏安、平和县的调研中也充分认识到以规划发展产业带,推动扶贫产业车型升级,形成产业化、集群化的重要性,如诏安县的富硒食品、药材产业;平和县的茶叶、柚子产业都是走从生产基地化走向加工化再到市场品牌化的产业化路子.

2.旅游扶贫推动的产业化

“旅游+扶贫”是带动农产品销售,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的好路径.云霄县和平乡内洞村是首批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和第二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有古民居群、溪涧瀑布群、原始森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推动旅游扶贫产业化发展,完善产业配套,着重从各产业环节中加强建设.一是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成观景平台、旅游公厕、简易栈道、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慢步行道、生态停车场,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愉快的旅游环境和条件.二是发挥经营主体平台作用.内洞村现有梦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兴农民专业合作社、莲峰家庭农场、洞庭烧窑等各类经营主体,涵盖种植、养殖、售卖各类农副产品和特色中草药,为乡村旅游提供餐饮、伴手礼、民俗体验等.三是支持贫困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旅游包含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内容,村民可以参与其中一项或多项,既可以向游客提供枇杷、蜂蜜、老酒、蔬菜、观音串等农副产品,也可以利用闲置房屋自营或出租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建成后,村里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安保、咨询、保洁、停车场管理等工作.目前该村已是厦门、潮汕、漳州等地自驾游的一个有名的目的地,实践证明,旅游扶贫的产业化是产业链长,受益面广、见效快、可持续的扶贫方式,是富民增收的重点产业.

此外,以精深加工推动的产业化,也是产业化扶贫的好方式,漳州三个贫困县中的特色农产品蜜柚、杨桃、枇杷、淮山、茶叶都已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打造形成从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扶贫新模式推动的产业化

在漳州市的扶贫工作中,着力项目建设与产业带动,注重建立发展机制,探索产业扶贫开发模式,走出了适合贫困村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以下典型模式.

模式一:“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诏安霞葛五通村流转土地320 亩,其中160 亩土地流转给龙海一家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承包合同规定,企业每亩每年给村集体150元,给涉及的百姓每户800 元.基地种植什么、生产管理等,均由企业负责,生产用工则优先使用当地的劳动力.模式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云霄下河村“富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杨桃生产、管理、销售的农民合作社,为果农提供全程服务,改变了果农单匹马闯市场的局面,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模式三:家庭农场带动发展的模式.云霄外龙村“草塘家庭农场”发展蜜柚面积300 多亩,年产值达300 多万元.农场雇用当地村民参与生产管理,村民通过在本村劳动创收.模式四:由企业或科研单位对现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的模式.为改变万亩荔枝半荒废状况,诏安五通村请台湾的利嘉集团来承包经营,承包期10 年,由企业对荔枝进行高优嫁接,通过打“时间差”来提高产品竞争力.模式五:村干部、能人带头创业的模式.云霄外龙村村干部在村里兴办加工厂,主要开展来料订单加工,手工制作塑料儿童玩具、假花等.

三、产业化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漳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5.6 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但是,当前产业化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

1.产业化扶贫顶层设计不到位

漳州市虽然制定了精准扶贫的三年行动计划,但就三个贫困县均未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多以项目的方式切入,而忽视对全市、全县、全镇的统筹谋划,这种缺乏总体规划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产业未来风险估计不足,产业发展容易出现过于乐观,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造成“谷贱伤农”.调研中发现曾经在我市产业扶贫中发挥过作用的荔枝、香蕉、蜜柚等水果产业,目前面临的种种发展困境,甚至成为农户致贫产业,这与当初缺少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盲目发展有关,也是产业链不配套,产业抗风险力低的结果.此外,由于缺乏产业总体规划,不同区域之间在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市场拓展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分工协调机制,产业发展中的各自为政依然难以消除,造成不同地区扶贫产业的雷同,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2.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调研中发现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难以形成产业化的发展、产业链不健全、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扶贫产业项目零乱,小而散,难以形成支柱产业.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三是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着产业化发展,贫困地区缺少农技人员,农业技术普及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贫困群体的这三大内因严重制约产业化扶贫的推进,影响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产业精准度低、带动力不足

2015 年三个重点县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的比重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为全市的比重小,且产业基础较差,结构单一.三个县虽然引进了很多项目,但大项目的投资拉动、产业带动和效益支撑不明显.同时,现有的产业扶贫的精准度有待提高,体现在地方政府往往过多的关注产业本身的规模,如种植面积、产量、品牌、产值等等,而忽视了产业给贫困户、贫困人口带来多少的变化和影响.地方政府过于关注产业总量和产出效率,以致出现扶贫资源向农村产业能人集中,扶贫资源跟富人不跟穷人的现象,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成效有限,并出现以平均值指标脱贫的假象.扶贫产业精准度低还表现在未能形成与地方特色资源相匹配的完整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若发生市场需求不足,遇到恶劣的自然天气、农业病虫害的情况,都将给贫困地区的产业造成灭顶之灾,使扶贫产业变为致贫产业的现象.如近年来荔枝、龙眼、香蕉均发生过市场风险,给贫困户雪上加霜.

4.产业化组织模式陈旧,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是目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这种组织模式对市场环节考虑不足,贫困户认为只要产品种植出来就没有问题,但现实中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在市场波动中,农户和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有限,违约现象也就发生.此外,该模式在农户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

四、推进产业化精准扶贫发展的建议

1.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编制扶贫产业总体规划

以漳州为例,三个贫困县集中连片,山海资源共享条件好,合作空间大,加强三地区产业扶贫开发总体规划,通过总体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并从中长期的角度审视主导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系统地思考三县的主导产业发展的策略,包括重大任务、重点工程、空间布局安排以及行动计划等,把扶贫产业纳入到地区整体产业的发展框架内,推动各地区产业间的相互协调和促进.根据三个贫困县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我们认为要抓紧编制我市产业化精准扶贫的三个规划.

一是编制《漳州市富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富硒土壤是三县共同的宝贵资源,富硒食品又是健康养生食材,这是我市的特色产业,要统筹三地资源,把富硒产业集群打造成跨县域的扶贫主导产业(我们已呈报过专题研究成果),实现富硒产业聚集发展.

二是编制《漳州市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发展规划》.以支撑和配套乌山旅游区的发展为重点,统筹指导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把该区打造成旅游扶贫示范区.

三是编制《促进贫困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推动现有存量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互补与融合,将农业种养环节的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第二产业以及相关产品销售服务环节的第三产业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发展.打造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示范区.

2.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构建绿色扶贫的产业体系

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是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绿色发展是贫困地区最大的优势,我市的贫困地区大都山清水秀、生态良好,在这些地区发展天然和有机产品具有天然的优势,贫困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在漳州已有成功案例,也是漳州的亮点.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具有漳州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近日,国家七部委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绿色产业为基础的绿色金融体系将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扶贫产业的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耕文化与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充分利用国家在福建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机遇,实施产业政策引导,把绿色产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加快出台支持发展景观休闲农业、健康养生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型农业等绿色产业的政策.

3.精准产业定位,提高脱贫致富成效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各地要找准自身定位,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创新完善.要加强研究和谋划,重点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带动主体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等方面下功夫,做好产业扶贫工作.一要选择带动力强的产业与项目.产业化扶贫的核心是将片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新路子.要以项目带动,形成品牌与规模,激发农民的致富内生动力,才能对资本、人才产生吸引力,形成“穷人看能人、能人盯项目、项目贴市场、市场引资本”的良性循环.二要重视产业升级.扶贫主导产业确定后,要在基础设施上舍得投入,在资本引导、龙头企业培养、技术信息人才下乡等方面倾斜政策,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具备区域竞争力的市场品牌,让贫困者不仅仅实现脱贫,更能够发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4.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创新参与式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一是带动贫困户直接进入产业.重点探索和试验“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组织+基地+贫困户”、“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户”等贫困户产业参与模式,从产业直接参与获得收入.二是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入股.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直接参与发展产业,建议通过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股份无偿分配给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使其间接参与扶贫产业,获得股金收益而增加收入.三要重视发展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和有责任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集,促使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形成内部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变农民为农业工人、股东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5.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培养“五新”农民

当前的扶贫工作不缺政策也不缺资金,关键是缺领头羊和各类乡土人才.要围绕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主题,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更多贫困人口的发展,在实践中要走“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产业扶贫、人才先行”的新路子.近年来,漳州农村不断涌现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的带路人,云霄、平和、诏安以培养和发现“五新”新农民(知识新、思维新、发展理念新、营销手段新、组织形式新),为当地扶贫产业化发展开辟新路,成为培育扶贫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实践证明以“乡土人才+”的模式引领产业化精准扶贫的发展行之有效,为产业化扶贫提供了人才保障.

扶贫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大学硕士与扶贫本科扶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产业化扶贫和漳州市和思考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