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矩阵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套层结构和符号矩阵:电影《七月和安生》的叙事探析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矩阵范文 类别:论文摘要 2024-01-04

《套层结构和符号矩阵:电影《七月和安生》的叙事探析》

本文是矩阵论文参考文献范文跟符号和《七月与安生》和符号矩阵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作为一部不落俗套的国产青春片,《七月与安生》的叙事手法极为考究.导演除了大量地使用闪回、倒叙之外,在故事线的安排上也别具匠心.时间被任意打乱并重新分割,现实与理想相互交错,给了故事多种结局.在该文中,笔者将运用符号矩阵与套层结构对电影《七月与安生》进行分析,剖析该电影的叙事特色.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二元对立;符号矩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74-03

作为国产青春片的一股清流,电影《七月与安生》为我们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之间美好的友情.乖顺的七月,叛逆的安生,二人从十三岁相识相知,渐渐成为形影不离的挚友,而这份友情却随着苏家明的出现开始出现了裂痕.离别,重逢,决裂,再聚首,再分别,七月和安生的人生轨迹逐渐脱离原来的轨道,七月成了安生,安生则变成了七月.若干年后,七月将二人之间的故事写成了小说在网上连载,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然而,这样的故事却并非完全真实,二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是真,而故事的结尾却是虚构的,就连小说的作者七月也并非真实的七月,而仅仅是安生的笔名.过去与现实的来回交织,真实与虚假的相互重叠,喜剧与悲剧的二元对立,复杂的叙事让这部影片充满了别样的魅力.

一、套层结构:过去和现在来回交织

所谓套层结构,指的是一种突破文学与戏剧的模式,按照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进行总结安排的结构方式,其重心在于讲故事,特别是讲述复杂的有意味的故事.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插起来安排结构.在电影《七月与安生》中,这种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尤为突出.

电影主要以两条故事线进行叙述,一条是现在,一条是过往.两个不一样的时空相互重叠交叉,为我们完整地交代了七月与安生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表面上这两条故事线相互独立,彼此割裂,但两条故事线却以小说为媒介,紧密地串联在了一起.七月与家明都在看小说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绪代入到过去,从而展开叙述,在不知不觉中,安生和家明在电影中充当了故事的讲述者,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电影的倒叙与插叙.将“过去”和“现在”前后串联在一起,两条线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条.然而,电影实际讲述的故事却非“过去”与“现在”简单相加这般简单.由于影片中安生所写小说《七月与安生》介入其中,使得电影的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影片中对于“过去”的讲述并非纯粹的历史再现,而是小说剧情与真实历史的相互重叠,这样一来,真实与虚假产生对立,影片中七月与安生的结局也出现了分裂.

二、悲喜并存:小说与现实的二元对立

影片对于“过去”的展开中,从“七月与安生在军训场上初识,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友”到“家明返乡准备与七月结婚,七月让家明逃婚”都是对过去的真实回忆,也可以看作是小说对于过去的真实再现.而从“家明返乡准备与七月结婚,七月让家明逃婚”开始,小说跳出了历史再现的框框,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三种结局结局.

在小说中,家明失去了七月与安生,背负着伤痛离开.七月离开家明后开始一个人周游各地,带着对安生的思念,她住安生曾住过的破旅馆,过着曾经属于安生的生活.而以往漂泊的安生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回到了学校,遇到了疼惜自己的爱人老赵.二人冰释前嫌,带着对对方的思念,七月成了安生,安生也变成了七月.虽然二人并不能像十三岁那年许诺的那样,永远不分开,但两个人却都过上了彼此所向往的生活.所以,总的看来,这是一个喜剧式的结尾.而当小说中的谎言因为彤彤的出现而被家明看破时,安生又给了家明一个不一样的结局:七月与安生决定交换人生,七月把女儿托付给安生,从此人间蒸发,开始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故事结尾与小说中稍有不同,但总的说来,故事的结局依旧是喜剧式的,七月的还是小说中的七月,安生也依然是小说中的安生.

而在现实生活中,结局却是残酷的.安定太久的七月开始像安生一样流浪,但是,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却因产后大出血被永远定格在了27岁.漂泊无依的安生一直渴望像安生一样过上安定的生活,但事实上,这也仅仅是一种渴望.安生回到了学校,却并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老赵只是小说中凭空捏造出来的人物.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带着对七月的思念,安生独自养育七月的女儿彤彤,在自己的幻想中为笔下的“七月与安生”构建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安生通过小说将一个美好的故事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与其说是她在欺骗读者,欺骗家明,不如说是在欺骗始终无法正视现实的自己.她企图用小说麻痹自己,为自己和七月编制一个没有痛苦的人生,但这种幻想却因家明的出现而落空.当自己内心深处的记忆因为家明的介入再也无法埋藏时,故事的真正结尾也随着安生情绪的崩溃渐渐浮出了水面.而随之,小说与现实的割裂,喜剧与悲剧的对冲将影片推向了.

三、“符号矩阵”下的人物关系变化

“符号矩阵”理论由法国著名结构主义学家格雷马斯提出,它源于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命题与反命题的诠释.格雷马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提出了解释文学作品的矩阵模式,即设立一项为X,它的对立一方是反X,在此之外,还有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非X,又有反X的矛盾方即非反X,即

在格雷马斯看来,文学故事起于X和反X之间的对立,但在故事进程中又引入了新的因素,从而又有了非X和非反X,当这些方面因素都得以展开,故事也就完成.[1]

电影《七月与安生》中,七月和安生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与性格.

七月自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母相敬如宾,对七月疼爱有加.上了重点高中,和自己心仪的人相爱,与恋人考上同一所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七月的直线型人生没有任何波澜,一切都按照着自己的计划运转,正如她在明信片中对安生所说的那样:我和家明打算二十六岁结婚,二十七岁生小孩,三十岁买房子……而从小缺乏父母关怀的安生却像一个浪子,她不愿呆在要交作文,进行操行评比的学校,也丝毫不在乎传统的价值观念,偷东西、插足别人的感情似乎在安生的眼中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在七月和安生的内心深处,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却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一个渴望自由,一个渴望安定,对方的生活恰好是自己所向往的.七月与安生就好似硬币的正反面:一个温吞,一个泼辣;一个压抑,一个放纵;一个安定,一个漂泊……

影片中的苏家明恰好是介于七月与安生之间的中间角色,他既无法像七月一样安于现状,也没有办法像七月一样自由自在,他始终在两种不同的生活之间游离.他将自己的贴身佛像吊坠送给安生,在安生失去恋人的时候陪伴左右,但同时又难以割舍七月,并给七月结婚的承诺.与其说他同时爱上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儿,不如说他同时爱上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影片中,苏家明的形象已经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优柔寡断的男子,这个角色其实是一类人的象征,处于中间灰色地带的那一类既舍不下安定平稳、岁月静好的现实生活又做不到壮士断腕、孤独流浪的人群的象征.[2]

在电影《七月与安生》中,七月、安生和家明构成了主要的人物关系.代表“安定”的七月与代表“漂泊”的安生是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也是最主要的对立项.而苏家明是介于二人之间的角色,既不是绝对的“安定”,也非绝对的“漂泊”.通过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可以将电影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如下阐释:

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故事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结局,即上文提到的:小说结尾、安生为家明编造的结局、现实结局.而由于结局的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有差异.

若按照小说中的结尾,二人人生互换,七月成了安生,安生也成了七月.那么安生将替代七月成为符号矩阵中的X,七月也就成为了反X,但二人的对立关系依然存在.踏实善良的老赵成为了家庭的象征,而苏家明同时离开了七月而安生,也就相当于失去了情感的寄托.因此,老赵和苏家明分别为符号矩阵中的非X和非反X.

至于安生为家明编造的结局,其最后的人物关系类似于小说结尾中的人物关系,七月成了安生,安生也成了七月,且七月和安生的对立关系依然存在,家明也依然是那个失去情感寄托的人.也就是说符号矩阵中的X,反X和非反X依然没有改变.唯一有变化的是非X.在安生为家明编造的结局中,象征着家庭的老赵是不存在的,彤彤替代了老赵的非X地位.虽然说爱人身份的老赵和女儿身份的彤彤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但二人都可以成为安生停止流浪的关键因素,继而成为家庭的象征.

而按照现实结局,七月已经离开人世,安生开始像七月一样生活.二人的灵魂合二为一,那她们之间所谓的对立关系也就不存在了,但新的对立关系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建立.为了不让家明承受和自己一样的痛苦,安生撒了谎,而不明真相的家明只能选择接受.在现实结局中,安生与家明的对立关系就此成立,一个是讲述者,一个是倾听者.

四、结语

自电影《致青春》后,国产青春电影迅速占领银幕,成为继国产喜剧电影、爱情电影、恐怖电影之后的第四大类型电影.但在电影工业化生产的影响下,众多青春电影往往只叫座不较好,往往因空洞浮夸、无病、脱离现实等原因而饱受诟病.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国产青春片的《七月与安生》集齐了“三角恋”、“闺蜜反目”、“安妮宝贝”等众多雷点,依旧能够成为国产青春电影中的精品,得到业内及观众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影片巧妙的叙事安排.影片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单一时空叙事,采用套层结构,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整合.除此外,还通过不同的故事线为观众设置了多种结局.过去与现在,悲剧与喜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一来,影片中的对立就不再是简单的七月与安生的对立,也不仅仅是安定与漂泊的对立,更多的是现实与理想的剥离,影片情感因此得到了升华.而在结局的安排上,故事发展到最后,人们才看到了故事的真正结局,由此延长了受众的心理时间,这也是导演叙事安排的巧妙之处.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经媛.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意向体系的深刻内涵[J].电影评介,2016(20):18.

矩阵论文参考资料:

言而总之,上文是关于矩阵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符号和《七月与安生》和符号矩阵相关矩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