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提琴类论文范本 与值得关注的日本小提琴教材《渐进式小提琴入门》相关论文如何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提琴范文 类别:论文摘要 2024-03-31

《值得关注的日本小提琴教材《渐进式小提琴入门》》

本文是关于小提琴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和《渐进式小提琴入门》和值得关注和教材类论文范本。

王中男

日本高度发达的小提琴基础教育的背后,始终蕴含着他们对于高质量的小提琴基础教材的追求和不断推陈出新.日本对于小提琴基础教材的研究编写起步很早,其中在中国已经被人们熟知的《铃木镇一小提琴教学法指导曲集》(十卷)(国内版《铃木小提琴教材》出版了八册)问世于20世纪的50年代.其实在早于铃木之前,日本就有一套重要教材《篠崎小提琴教本》(六卷)由日本全音乐谱出版社于1944年首次出版.直至今日,在日本被广泛使用的数量庞大的同类教材中,影响力最大和使用率最高的两套小提琴基础教育教材分别是日本音乐之友社于1964年出版的桐朋学园大学鹫见三郎教授(合著)的六卷本《新小提琴教本》(《新しいバイオリン教本》,以下简称《新教本》)和1989年出版的艺术大学山岡耕筰教授编著的三卷本的《渐进式小提琴入门》(《ステップ式ヴァイオリン入门》,以下简称《入门》).《新教本》问世以来已再版六十多次,《入门》出版至今也已再版二十多次,它们代表了日本专业小提琴基础教育中教材的最高水平.

作为新一代的小提琴基础教材的代表,《入门》的著者山岗耕筰是日本艺术大学教授,全日本弦乐教育者学会会长.他有着多年从事小提琴教育的丰富教学经验,著述颇丰,是当今日本小提琴教育界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是笔者在日本艺术大学攻读小提琴演奏博士时期的博士生导师.这套教材在编写理念、方式和曲目设置上,既传承了日本小提琴早期教育进程中追求高质量教材的品质,又在理念和细节上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尤其是《入门》在《新教本》的基础上,对于小提琴入门教材编写的方式和定位上还提出了新的见解,因此它是一套具有很强特色,值得中国同行关注的教材.

《入门》在最开始的“编著者的话”中这样谈到教材的理念:

教材:容易使用的为好;教师教学时好教的为好;学生容易学、喜欢练习的为好

课题曲:不过于难学的;也不要过于简单的

进度:不过于快的;也不要过于慢的;从简单到难一步一步地渐进

作者认为,理想的小提琴入门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教材更吸引学生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伴随着兴趣的练习才能有效率,才能持续的学习.因此在《入门》里,小提琴演奏中最基本的要素都按照作者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编入每一首曲目当中,同时教材从始至终秉承着专业小提琴基础教育的方针,重视对读谱能力(主要指乐理基本知识)和音乐感觉的启蒙和培养.

在小提琴基础教材的领域里,人们往往把某一类教材称为“曲集式”,另一类教材称为“练习曲式”,但对于小提琴入门中基础阶段教材的定位上的认识却不甚清晰,而这个问题不论是对于实际教学还是做教材研究都非常重要.笔者在研究中将其划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与传统经典教材并行兼顾的编写方式的教材;另一类是与传统经典教材对接式的编写方式的教材.

《新教本》就属于前一种.这一是指它共六卷,篇幅较长,而且在五六卷里的曲目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或者说超出了我们所说的基础入门的范围;二是指著者采用了从基础入门跨度到了经典教材程度的编写方式和教学理念.著者鹫见三郎针对《新教本》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曾明确指出,在学到第三卷时要与传统教材《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舍夫契克》等并行学习;在学到第五卷时要与《克莱采尔42首小提琴练习曲》《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等并行学习.这种编写方式的特点是,著者在教材里注入了更多的主导因素,其自身学琴的经历甚至学过的曲目都会在教材里留下很多烙印.它就像是一份主厨搭配好的套餐,很便于学习者选用,且营养搭配均衡.当然,这需要著者具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正确方法.

与《新教本》不同,《入门》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就是它改变了日本教材的这种传统写法,采用了典型的用与传统经典教材对接的编写方式来编写的教材.

一般说来在入门教材里,前几课的内容往往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小提琴入门阶段里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都包含在其中,比如对于站姿、持琴姿势、握弓方法等基础课题如何引入教学,这往往会反映出著者对于小提琴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对于右手运弓的训练和左手入门的训练方法,练习曲目的内容、长短,基本练习与小曲子的合理搭配以及对于学习进度的节奏控制等方面,则会反映出著者的教学经验和对于小提琴基础教育的理解.

毋庸置疑《入门》与《新教本》在很多方面一脉相承,都是以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编著的小提琴入门教材.这一点从它在开始时就注重最基本观念的培养就可以得到证实.《入门》从学习四分音符一拍入门,这虽然与《新教本》有相同之处,但在练习方法上又注入了一些变化:一是在练习里放入了一拍的休止符,也就是先数一拍再拉一拍.著者认为这样对孩子来说会更清楚、更易于学习;二是《入门》设置了了比其他教材更多的篇幅来学习一拍的课题曲.著者认为让孩子记住一拍很重要,因为在做这种简单的练习中要专注学习的内容很多,如站姿、持琴、握弓、运弓的练习等,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于节拍和节奏感的理解(见谱例1).

《入门》理念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就是要求学习目的明确和实用性强.在第一卷里,著者使用了按照“手型”训练来编排曲目的方式,这是一个同类教材里少有的新特色.

“手型”是指小提琴基础教育阶段最常见的四种基本手型.按照“手型”的分类来编写的好处是练习目的明确,学生容易掌握.《入门》里把它们用A、B、C、D四种类型来规范起来(见图1).著者把每一种手型的学习都分别放在不同的弦上来设置练习曲,这种巧妙的安排使得学生及熟悉了各个弦上的内容又在反复练习中学习了“手型”.同时在练习曲里,即要做一些短小的基本练习来学习和熟悉“手型”,又适时地安排了学生感兴趣的曲子,把学习的节奏控制的非常合理,尽量避免了反复练习所产生了厌倦感,这也是《入门》中提出的“积累法”的新理念.

“积累法”的提出显示着著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小提琴入门教育的深刻理解,即新颖也实用.正如山岡教授指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一个问题做反复练习,而这样的练习很容易产生枯燥和停滞感——‘积累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而设计的练习方法.(见谱例2)

如谱例2所示,练习Ⅰ里的AABB四个音组成了一个小节a素材,那么从练习Ⅰ到练习Ⅳ就对a有了四次练习的积累.在练习Ⅱ里加入了新的素材b;在练习Ⅲ里又加入了素材c,练习Ⅳ里又加入了素材d……在需要做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即要有新的内容的出现,又尽可能地避免了枯燥感、停滞感的困扰,同时还要求对新的内容有清楚的判断从而提高效率.这就是著者提倡的“积累法”的理念.

《入门》传承了日本小提琴基础教材中重视音乐教养与文化内涵的传统理念,在课题曲上选用了大量的受孩子喜爱的欧洲乐曲、舞曲、儿歌,同时也加入了日本本土的童谣等内容.这些童谣是学生的祖辈父辈小时候就哼唱过的,所以既上口也熟悉.它们与小提琴的基础技术、节奏训练等内容贴切地融入在一起,体现了著者“让学生容易学,让教材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理念.从《入门》第一卷的进度来看,它的曲目都是以短小为主的,初步学习了几种“手型”,可以说是缓缓地渐进.

《入门》第二卷是以“调”为中心来编写的,这日本的同类教材里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第一卷的基础学习之后,著者在这个阶段里已开始有意识地来引导学生产生对于“调”的关心和兴趣.此卷里设置编排了多种关系大小调、同名大小调的内容,并将和声终止式的概念与引入进来.著者希望通过曲目中音阶与乐曲的练习、对优美的和声走向的听觉训练等,来启蒙学生对声音色彩的感觉和想象力.这是《入门》在基础阶段里就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感觉培养的体现.《入门》第二卷在结束处明确提出了与传统经典教材《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op.20)的第一课相连接的问题,定位清楚.

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卷课题曲的编排:

《入门》第三卷是以“从第一把位到第三把位的换把位”为中心的练习内容,其中分为“同指换把位”和“不同指换把位”二个部分.因为它从始至终都是围绕着换把位的课题来编写的,所以把它称作“第三把位练习教材”也不为过.《入门》里也安排了对换把位时“媒介音”的训练内容,“媒介音”是匈牙利小提琴教育家卡尔莱什(Carl Flesch,1873—1944)很重视的技术训练,日本早期小提琴教育家安藤就是他的弟子,《新教本》的著者鹫见又是安藤的学生,因为这种嫡系传承的关系,所以它也是日本小提琴基础教育传统中很重视的一个教育学方面.同时学习第三卷可以为《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后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因为开塞最早的版本中是从它的第二册(13课以后)开始有了换把位的内容.

如果说《入门》有什么瑕疵的话,笔者在对日本同类教材进行研究之后认为,它的第一卷与第二卷之间存在着跨度大的问题.前面提到在第一卷里短小的练习曲及缓缓的进度是它的主调,而从第二卷的开始就安排了沃尔法特(Franz WoTfahrt,1833—1884)等人的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曲以及较长的曲子,这虽然可以认为是著者出于对第二卷要与《开塞36首练习曲》对接问题上的考虑,但是它却显露出与第一卷之间存在着的段差的问题,这一点也得到了著者本人的认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著者的授意和指导下,笔者按照《入门》的编写方式与理念,编写了新的一卷《渐进式小提琴小提琴入门一卷续集》并发表在博士论文里.它有效地解决了一二卷之间的段差问题,也使第二卷之后进入《开塞36首小提琴练习曲》显得更加扎实合理,同时更符合《渐进式小提琴入门》的理念.

从日本编写的小提琴基础教材的进程中来看,《入门》确是一套富于特色和具有创新性的小提琴入门教材,它的出版或许预示着小提琴基础教材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对于《入门》,维也纳爱乐乐团第一首席、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Rainer Kuchl 教授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入门》里包含了众多崭新的小提琴基础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卓越的教育原理与理念.它会使得小提琴基础教学事半功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入门》的出版,对于我们借鉴外来先进教学经验,发展我国小提琴基础教学,以及对于小提琴基础教育中教材的研究都是很有启示的,《入门》值得我们来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日]篠崎弘嗣《篠崎バイオリン教本》,日本全音乐谱社年版.

[2] [日]铃木镇一《铃木镇一バイオリン指导曲集》,日本全音乐谱社1954年版.

[3] [日]兔束龍夫、篠崎弘嗣、鹫见三郎著《新しいバイオリン教本》,日本音乐之友社1964年版.

[4] 松本善三《提琴有情——日本のヴァイオリン音乐史》,日本 レッスンの友社1995年版.

[5] 赵薇《学琴之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6] 张世祥《初学小提琴100天》,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日]山岡耕筰《ステップ式ヴァイオリン入门》,日本音乐之友社1989年版,第一卷第7页“本书的编写方针”.

[日]久保田良作等《鹫见三郎/バイオリンのおけいこ》,日本音乐之友社1980年版,第43页.

第一卷第9页.

卷首“推荐语”.

[本文系2016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小提琴教育之核心问题——教材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研究》

(2016A023)系列成果之一.]

王中男 博士,哈尔滨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 张萌)

小提琴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小提琴专业范文可作为《渐进式小提琴入门》和值得关注和教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小提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