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十周年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记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十周年范文 类别:论文题目 2024-01-2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记中国合唱协会成立三十周年》

本文是十周年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直挂云帆济沧海和长风破浪会有时和协会成立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中国合唱协会自1 986年成立至今,转眼已过去30个春秋.回顾它的历史,三十年间始终贯穿于其工作的核心都是在建立一种知识的关联,即横向的中西与纵向的历史皆为比较与维系中.在无垠的时光中回首往事,中国合唱协会在30年发展历程中不自觉地将合唱的学科认知连带于一体,一代代合唱同仁薪火相传、不息追寻的是协会的奋进精神,是中国的民族合唱艺术,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强大信念,这种信念承继着老一辈合唱人的光荣传统,肩负着繁荣中国合唱事业的使命,希冀着中国合唱绚烂的未来.

诚然,就一门学科而言,我国的群众歌咏活动虽然难以达到很高的合唱艺术水准,却在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三十年中,我国的合唱活动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直到1979年之后才开始解冻.1979年,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合唱团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早走出国门的职业合唱团,赴菲律宾参加第一届“亚洲合唱节”.这是新中国合唱第一次领略到国际合唱动向与水准,甚至东道主菲律宾的合唱水平也令国人始料未及.而在30年之后的2008年,我国前往奥地利参加第五届“奥林匹克合唱比赛”的非职业合唱团已多达四十余支.时至2016年,中国在国际上曾荣获金奖的合唱团就达数十余支.在协会与国际合唱联盟(IFCM)的共同协力下, “中国国际合唱节”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共吸引了境内外团队八百多支,总人数逾四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合唱盛会.中国合唱用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国际舞台上逐渐由惊叹转为从容,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失语转为言声.

中国合唱30年来的进步,与中国合唱协会的贡献以及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作为新中国诞生以来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合唱组织,30年来在历任理事长严良堃、聂中明、田玉斌、李培智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合唱音乐家,为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改革开放孕育协会的诞生

30年前的1986年,等五部委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北京合唱节”.这届合唱节上,令人惊喜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地上吹拂着煦暖而强劲的合唱之风.与4年前“第一届北京合唱节”形成强烈反差,仅北京地区参赛的人数就从第一届的一千多人猛增至八千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非职业合唱团.这一现象释放出一种信号:随着民众迸发出日益高涨的合唱热情,合唱艺术即将走入一个新的时代.带着高度的敏感性,也为适应新时期合唱发展的新要求,1986年6月借第二届“北京合唱节”举办之机, “合唱指挥学会”成立,即中国合唱协会的前身.1992年11月, “合唱指挥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合唱协会,隶属于群文司.在成立之初,或许未曾预料到,协会在沿革过程中会拥据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在30年后的今天,中国合唱界一致认同地为那个历史时刻加冕,并深刻共识:协会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合唱崭新的篇章,标志着中国合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此中国专业的、尤其是群众性的合唱活动开始步入一个规范有序发展的繁荣时期.

二、规模壮大始终不忘初心

协会30年来不断壮大的团队,也是中国徐徐步人世界合唱大国之列的一个侧影.与1 986年协会创立之初不足百人的规模相比,截止201 6年9月,协会下辖863名团体会员,个人会员5371人,协会理事435人,常务理事93人.协会在全国各个省市和地区成立了合唱协会、合唱学会或合唱专业委员会,还与地方协会共建有中山、无锡、嘉兴、海口、南昌、温州、齐齐哈尔、三门峡、沈阳、武汉等十个合唱基地,另建有番禺的“星海合唱研究中心”、浙江音乐学院的“合唱研究交流中心”,协会还设有五个由专家领衔的“合唱艺术工作室”,用于主推青少年合唱艺术教育工作.

队伍日益壮大、机制机构不断健全的中国合唱协会,核心宗旨就是要以广泛开展群众合唱活动,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国内外合唱艺术交流,发展中国各民族合唱事业为己任,为中国合唱艺术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交流、培育与引导的相关职能性工作.

三、不断进取的发展历程

协会历程主要以约四年间隔的全国性会议与协会领导接替为线索叙事.

1986年,严良堃、秋里、胡德风、郑小瑛、司徒汉(上海)、施明新、唐江、聂中明、曾理中等指挥家及音乐活动家孟昭林,在时任代部长周巍峙、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的指导与支持下,团结全国各省、市、地区指挥家成立了“合唱指挥学会”,隶属于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与会成员就成立学会达成共识并一致通过创会决议,推举成立由10人组成的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组,严良望任理事长,随即上报备案.

1991年,在河北廊坊召开第二届学会全国理事大会.

1992年,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合唱协会.

1994年,在郑州召开第三届协会全国理事年会.

1999年,召开武汉第四届全国理事年会.此届会议讨论并通过选举,增补李华德、王树人、谢忆生、高伟四位同志为副理事长.2000年12月27日,遵照上级指示,部分协会领导成员因超龄更换,特聘严良堃、秋里任名誉理事长,孟昭林任常务顾问,胡德风等原副理事长为顾问.由聂中明任理事长,李华德、王树人、施明新、徐瑞祺、谢忆生、高伟、萧白、王秀峰等任副理事长,孙志芬任秘书长.

2004年,在成都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理事会上,推选聂中明任理事长,王树人、王秀峰、田玉斌、李西林、李培智、吴灵芬、孟大鹏、徐瑞祺、萧白等任副理事长,孙志芬任秘书长.聂中明理事长2005年2月27日不幸因病去世,同年8月8日批复,同意田玉斌同志任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

2008年协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第六届全国会员大会.会议总结了换届以来合唱协会的阶段性工作及成效,具体包括合唱及指挥展赛、音乐会、国际交流、基地建设、研讨培训等方面,对未来工作在组织建设、机制完善、服务意识、窗口效应、会员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了合唱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平衡、作品创作量与质、人才培养、协会品牌建设等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思路与方法.选举新一届领导成员,田玉斌任理事长,李培智、萧白、徐瑞祺、王秀峰、吴灵芬、李西林、孟大鹏、桑叶松、张弦、范国强任副理事长,智颖文任秘书长.

2009年和201 2年作为全国先进社团代表,中国合唱协会两次在社会组织工作会上发言,并两次被评为“优秀社团”,2009年被民政部评为“三社团”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2年,在武夷山市,召开第七届协会全国会员大会,选举新一届领导成员,田玉斌任理事长,李培智、吴灵芬、李西林、孟大鹏、张弦、李小祥、田晓宝、陈光辉、邱孝胥任副理事长,智颖文任秘书长.此届大会强调了三个问题:协会工作创新问题;激发中支机构活力问题;理论建设短板问题.

2014年,在齐齐哈尔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会上,理事长田玉斌根据新时期合唱活动的趋势,提出竞赛组别细化、合唱形式多样化、展演去功利性等倡议.2015年7月,田玉斌理事长因病离世,第八届协会全国会员大会在河北廊坊提前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几年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通过了修改《中国合唱协会章程》的报告、 《中国合唱协会财务工作报告》:选出新增补的理事和常务理事;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理事长:李培智;副理事长:李小祥(兼秘书长)、田晓宝、陈光辉、邱孝胥、智颖文(驻会),姜金一、杨力、王燕、色·恩克巴雅尔、陈家海、任保平、张德美.李培智理事长代表中国合唱协会做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四、协会工作贵在与时俱进

(一)展赛举办

协会为促进中国合唱的发展,30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合唱的展演与比赛活动,这是推动和激励广大合唱爱好者参与合唱活动的主要平台,为全国的各级、各类合唱团创造了展示表演、交流学习、相互观摩和联络情感的机会,也同时成为检验中国合唱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中国合唱协会主要采取三种路径举办上述活动:1,与国家部委协同承办;2,协会自主主办;3,与地方政府、协会合办.力求实现更多的机会、更广的播撒、更久的传承.

由主办、中国合唱协会协办的合唱展赛活动,因其颁发奖项的权威性而倍受各合唱团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如,经协会与中山市委市政府的联合争取, “群星奖”这一的政府奖项于201 0年将合唱正式列入决赛环节,且2010、201 3年两次决赛的工作均由协会具体负责;类似的情况还有由主办的老年合唱盛会——“永远的辉煌”中国老年合唱节;由、教育部联合举办“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以及“中国国际合唱节”等等.

由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合唱展演与比赛活动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下也攒聚了较高的美誉度,如“中国合唱节”“中国童声合唱节” “京华之声”合唱音乐会、 “全国教师合唱节” “中国校园合唱节” “魅力校园合唱周”及“中国城市合唱节”;此外还有不定期举办的“世界汉语合唱大会” “中国民歌合唱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合唱大会”等活动.

协会同地方政府和各地合唱协会联合主办的活动也各有特色:如每两年一届“中国南方(海口)国际合唱周”,是协会与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南省文联、海南省合唱协会联合创办的国际性合唱活动,已举办四届;由协会和南充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两年一届的“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已举办五届;此外还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武汉)全国合唱比赛” “首届全国微合唱展演(山西)” “金莲花澳门国际合唱节”等等.

30年来,协会承办、主办、协办的展赛活动共计百余项,已遍布全国31个省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人才培养

在中国合唱发展的过程中,指挥人才培养一直是短板,特别是近年来合唱活动发展日新月异、如火如荼,而指挥人才的贮备,总体上远远满足不了合唱发展的需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是急需更多的专业指挥人才;二是基层合唱指挥——各地文化馆站干事、中小学音乐教师及许多业余合唱指挥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为此,协会坚持每年在各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合唱培训、研修、讲座,以解决我国合唱指挥匮乏、水平参差的问题.协会先后在全国各地创建的十个合唱基地、两个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每年依托基地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平均举办约五至六期合唱指挥研习和培训活动,近年来相关活动的频次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每期参加研习培训的学员少则一百多人,多则达到三五百人.通过历年的培训与研习活动,基层合唱指挥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些研习培训活动主要侧重于合唱指挥理论与实践的普及方面的工作,而多年来在培养专业指挥人才方面,协会的老一辈指挥家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协会的合唱前辈马革顺、严良堃、秋里、聂中明、杨鸿年等老一辈指挥家,培养了如王军、王燕、田晓宝、任保平、孟大鹏、孟超美、陈光辉、娅伦·格日勒、阎宝林、曹丁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合唱指挥家,这些人已成为我国合唱指挥团队的中坚力量.

协会继2006年在广东中山举办全国首届合唱指挥大赛之后,于2011年又在山西太原举办了第二届合唱指挥大赛.在两次比赛中一批批优秀的合唱指挥人才脱颖而出,在各地合唱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国际交流

新世纪以来,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合唱艺术水平,开阔视野,向世界上优秀的合唱文化学习,协会多年来与国际各合唱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田玉斌理事长和国际合唱联盟主席麦克·杰·安德森就曾多次亲切会面,并达成了许多共识.双方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共同主办了“中国国际合唱节”,并在合唱节期间举办论坛、峰会、工作坊、大师班等,同时邀请国内外高水平合唱团示范演出.

协会与美国合唱指挥协会(ACDA)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2013年田玉斌理事长出席了在美国达拉斯举办的美国合唱指挥协会的年度大会.期间与ACDA的执行董事蒂姆-夏普先生进行了友好协商,签署了双方互派十名指挥于2014年实施互访的协议.2014年,协会派出吴灵芬、田晓宝、陈光辉、阎宝林、王军、王瑾等先后赴美进行交流,美方指挥也如期实现了对中国的回访、交流.互访推动了中美合唱艺术的交流,也加深了双方指挥间的友谊.

协会与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也保持着友好的工作关系.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举办的世界合唱比赛,是国际间规模最大、在国内也较有影响的合唱赛事.田玉斌理事长不幸逝世后,该会会长铁驰先生立即发来唁电,表示深切的哀悼.2015年初,该会中国地区总监王勤女士到京会见了协会主要负责人,商谈友好合作事宜,并邀请协会主要负责人出席了2016年在索契举办的世界合唱大赛.

近年来,为满足国内大量合唱团、指挥与国际合唱活动接轨的愿望,协会为他们屡次积极牵线搭桥、组织联络,不仅多次邀请国际知名合唱专家指挥访华讲学办班,还邀请国外高水平的合唱团访华演出;协会先后两次派代表团参加第七、八届世界合唱研讨会,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协会与“美韵国际”文化公司合作,于2013至2017年五次组织国内指挥团队赴美,参加美国ACDA年度大会学习交流.

协会在促成中国合唱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吴灵芬、孟大鹏等专家常年担任世界级合唱大赛评委;在会员团体中,自十多年前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指挥娅伦·格日勒)夺得世界冠军后随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不同组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世界冠军团队.中国合唱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响亮,令西方合唱界逐渐意识到,世界合唱不能没有中国,中国的“合唱军团”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劲旅.

(四)作品推介

合唱新作品的匮乏是中国合唱事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协会创立以来在合唱新作品推介工作上不遗余力,主要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在举办的各种比赛中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参赛团队演唱新作品,通过比赛评出优秀的新作品向全国推广.2013年1月,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教育部体卫艺司、公共文化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合唱协会、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共同开展了“红领巾之歌”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合唱歌曲征集展播活动.活动随即评选出优秀歌曲26首在全国推广;2015年6月,公共文化司将“歌声伴我成长”少儿歌曲征集活动评选工作交予协会.协会组织专家经过认真讨论评选,最终选出30首新作品报,并在全国推广.

其次,依靠各地合唱协会或合唱专业委员会,把好的作品推荐到中国合唱协会,经过积累到一定阶段后陆续出版新作品集.在上述举措下协会共出版合唱歌曲集二十余本,如1 997年出版《中外童声合唱歌曲50首》《神州同唱回归曲——庆祝香港回归歌曲集》;1999年出版《中国合唱歌曲选》(两册);2000年出版《永远的辉煌——老年合唱歌曲集》(两册);2001年出版《岁月伴歌行——中国优秀合唱歌曲集》;2003年出版《合唱歌曲大全》;2004年出版《外国合唱歌曲选》(两册)、《中国通俗合唱曲集》;2007年出版《室内合唱作品》40首;2015年出版《合唱新韵——合唱作品选萃》(童声、混声、同声共三册)等等.

为了鼓励、推介更多的合唱新作,协会还通过举办合唱新作音乐会,为优秀合唱作曲家的新作提供推广平台.2011年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选择了部分尚未出版的作品在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合唱作品音乐会;2012年主办了“曹光平合唱作品音乐会”;2014年在北京举办了“戴于吾合唱作品音乐会”;2015年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徐坚强无伴奏合唱作品音乐会”等等.

此外,协会还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合唱精品.201 2年,田玉斌亲自倡导并主抓了由郑集思作词、甘霖作曲的大型交响合唱音诗《神话中国》的工作.作品完成后,分别在北京、中山、广州等地演出,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获得精品艺术奖.

(五)理论研究

为了加强合唱理论建设,中国合唱协会继2007年在天津举办“合唱创作研讨会”之后,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了“室内合唱研讨会”;2009年在嘉兴举办“中国·南湖2009高等院校合唱教育高峰论坛”,同年在无锡举办了“亚太地区国际合唱联盟高峰会”, 2010年参与承办了第十届中国国际合唱节的“合唱高峰论坛”;2012年参与承办了第11届“中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峰会”;同年12月中国合唱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合唱与老年健康理论研讨会”;2013年5月,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在天津召开工作会议,就作品音乐会、合唱作曲培训、合唱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召开合唱创作理论研讨会等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2013年11月, “纪念中国合唱百年”主题座谈会在温州举行.此外,协会的内部刊物《合唱艺术》《合唱通讯》和门户网站在加强会员之间的合唱理论交流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历年来协会举办的研讨活动,中国合唱界在学术上有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而合唱理论研究的成果,对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应有的总结与指导作用.

结语

从1 986年6月5日在北京音乐厅宣告成立以来,中国合唱协会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在协会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合唱同仁们不应忘却协会历届理事长严良望、聂中明、田玉斌以及在他们领导下的历届协会领导集体,正是因为他们的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团结拼搏,坚持不懈才奠定了协会今天大发展的坚实基础,才使我们身处中国合唱事业生机蓬勃的大好局面.

任何事业的发展,抓住孩子就是把握未来!中国童声合唱30年的变化是中国合唱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协会副理事长孟大鹏认为:30年前,我们的童声合唱如果能唱《猜调》(张以达改编),那就是非常优秀的团队.而今,童声合唱国内的辐射地区广泛;中国优秀童声团队的合唱意识、作品,表演已经得到国外专家称赞,具有了世界水平;童声合唱的发展也逐渐改变了音乐学科的基础教育理念.,中国合唱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新一代的合唱指挥以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在不同层次亦开始崭露头角.

一篇文章难以涵盖中国合唱协会三十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无论或人或事的论述难免挂一漏万,本着“不为名利所为、仅为事业为重”之原则,望有志之士海涵的同时,与协会形成更大的合力,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新形势下党的文艺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合唱事业建设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高瞻远瞩的目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带领全国合唱同仁在世界合唱舞台上纵横驰骋,高歌奋进!

宗衡 中国合唱协会合唱指挥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萌)

十周年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十二章翻译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

人生十六七杂志

该文结束语:该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直挂云帆济沧海和长风破浪会有时和协会成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十周年本科毕业论文十周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