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范文 类别:论文提纲 2024-02-25

《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

本文是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家国和习仲勋和丈夫习仲勋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仲勋离开我们已11 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

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习氏和中国其他姓氏一样源远流长.1369年(明洪武二年),习家这一脉始太祖习思敬携家带口由江西新淦(今新干县)逃荒要饭到河南邓县(今邓州市)落户.仲勋为该族西户习魁之后第九代人.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子三人: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永盛为长子,是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与张氏夫人在河南邓县育有一儿一女.1882年(清光绪八年),因家境贫寒,习永盛不得不再次举家逃荒,来到陕西富平淡村落户,后相继生下仲勋的父亲习宗德、叔父习宗仁.在淡村定居下来后,全家除靠租佃土地生活外,仲勋祖父还挑着货郎担赶集串乡挣钱补贴家用,终因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在富平城郊的圣佛寺塔下,被埋在附近的乱坟场内.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在外当兵的大伯回到家乡,给了家里一锭银两接济,加之祖母及仲勋父亲、叔父日夜辛勤劳作,家境才有所改善.不久,仲勋父亲和叔父这两房子女陆续降生,仲勋为习家迁至富平淡村后的第三代长孙.仲勋的父亲于1928 年40岁时病故,母亲柴氏也在次年去世,年仅35岁.苦难的家史对仲勋一生产生极大影响.“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他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

在民族危亡和家庭苦难中出生成长的仲勋,从小就向往光明进步,立志改变旧中国面貌.13岁的仲勋,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15岁时,因参加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被.在狱中,他立场坚定、斗争坚决,转为中国党员.

1932 年4 月,仲勋和他的战友们组织发动“两当兵变”.之后,他和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一道,投入艰苦卓绝的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1933 年4 月,陕甘边特委在照金召开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雇农周冬至当选为主席,仲勋当选为副主席.1934年11月,仲勋又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他才21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1935年春,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这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成为党、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遵照党、的重托,仲勋先后在关中、绥德地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把守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和“北大门”.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作出的贡献,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赞誉.1943 年1 月,为他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我第一次接触仲勋是在1943年.当时西北局从延安大学中学部抽调一批青年同志到绥德师范(简称绥师)和米脂中学以学生身份开展工作,我是主要带队人(党支部书记).在我经西北局到绥德地委转党的组织关系时,在绥德地委所在地九真观大院里,看到墙上贴着崭新的标语,上面写着“欢迎习仲勋同志来绥德地委主持工作”“学习习仲勋同志的优良品质和作风”等,这时我才知道仲勋是新任绥德地委书记.由于绥德地区是1940 年刚开辟的新区,加之绥师一些学生对缺乏认识,政治思想比较混乱.那时,我被编在绥师思想最活跃的秋三四班级学习并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学校发生了“贴黑头贴子”(写匿名信贴在校内墙上)、“打石头”(教员杨典被石头打伤)等案件.而此时正值陕甘宁边区开展防奸运动,绥德地委对案件十分重视,不仅派地委宣传部长李华生同志来学校蹲点,作为地委书记的仲勋还亲自来绥师作相关报告.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仲勋.我和仲勋的直接相遇是这一年的夏天.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正从雕山书院女生集体宿舍经教室走过来,突然看到迎面走来的仲勋,我赶紧给他行了一个军礼.他看到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便走了过去.

随着防奸运动的深入和受“抢救运动”的影响,一时间,“特务如麻”的阴影和“逼供信”“假坦白”的气氛笼罩着绥师,全校学生不被怀疑者所剩无几.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甚至对党不满.这引起了绥德地委和仲勋的重视,决定把绥师作为绥德地区整个部署的重点来抓.为了加强领导,调原绥德县委书记宋养初来校任党总支书记,党总支派学生党员代表到地委请示汇报工作.这时,仲勋亲自接见了我和白树吉.在仲勋宿舍兼办公室的窑洞里,我第一次看到挂在墙上的给他的亲笔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那题词是用毛笔写在漂白布上的.谈话中,仲勋用深入浅出的话语提醒我们,应该对在“抢救运动”中出现的偏差进行抵制.他循循善诱地对我们说:“如果这样下去,连你们几位也会被怀疑.”他让我们协助党组织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党组织扭转“假坦白”造成的混乱局面.仲勋的话使我豁然开朗,明确了方向.同时,仲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独特的语言魅力,令我十分敬佩.

为了安定人心,挽回不良影响,仲勋邀请学生家长到绥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召开有学生家长参加的校内外3000人干部群众大会,进一步宣传党“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的防奸政策.从那以后,绥师的运动逐步走上了稳妥健康的轨道.随后,顺利地转入审干整风阶段.

在仲勋的直接领导下,绥德地区审干整风的甄别工作进行得扎实、果断、有力.仲勋在作整风报告时说:“对党要忠诚,不要说假话,说假话就会起到破坏运动的作用.”他还说:“我们党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他写报告给和西北局,建议立即停止“逼供信”,纠正“左”的偏向.这在当时的形势下,是要冒政治风险的,实属不易.

在绥师防奸运动中,我经常作为学生代表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运动后期参加绥师党总支工作,担任总支委.由此我和仲勋在工作中接触的机会就增多了,彼此增加了了解和信任.这年冬天,他正式向我谈起婚姻大事.他写信说:“一件大事来到了”,“我一定要解决好”.他请李华生、宋养初和我谈话,介绍他的情况.仲勋还告诉我,何长工同志(我在太行抗日前方抗大一分校学习时的老校长和抗大总校工作时的教育长)曾写信向他介绍我.

仲勋让我写了一份自传直接交给他.当时的我,用我姐姐齐云的话说“是一张白纸”,因此,自传也就写得相当简单.有趣的是,当仲勋看到我为早日参加革命队伍,曾盲目地从家里偷跑过两次而都被父亲追了回去的叙述时,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也和你一样.”但在当时,我对仲勋的历史还不了解.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他是陕甘边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不久,经组织批准,我和仲勋在绥德结婚了.

1944年4月28日,在绥德地委后院的一个窑洞里,我和仲勋举行了婚礼.这天上午各方人士来了不少,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其中有我们的证婚人、抗大总校副校长兼教育长何长工,抗大总校负责人李井泉,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治部主任杨琪良,绥德专署专员袁任远等.时任绥德地区保安处长、被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的布鲁同志,还为我和仲勋拍了两张照片留念.婚礼上,我和仲勋及以上几位来宾同桌吃了一餐饭,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可算得上是很隆重了.婚后,仲勋对我说:“从此以后,我们就休戚相关了.但是,我不愿意陷在小圈子里.”我理解他的意思,在艰难的岁月里,作为革命夫妻不可能要求彼此过多关照.这一年夏天,我从绥师毕业后,就去农村基层工作了.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仲勋当选为候补委员,继而调任组织部副部长.1946 年任西北局书记,主持西北局工作.我后来除在党校六部学习一段时间外,都在农村基层工作,并在那里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我参加了绥德县1946 年至1948 年“义合会议”前后几个时期和延安老区的土改工作,对西北局正确贯彻党、的土改方针政策,抵制“左”的干扰,有了切身体会.仲勋领导土地改革的正确做法,得到的赞同,他在仲勋提出的关于纠“左”意见的报告上批示:“完全同意仲勋同志所提各项意见.望照这些意见密切指导各分区和各县的土改工作.”

仲勋高度重视党群关系,经常回顾当年在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斗争中党和群众之间建立的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说:“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他经常鼓励我,要我安心基层工作,深入联系群众.在给我的信中,他写道:“农村是一个大学校,是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他还以自己过去开辟陕甘边根据地时一村一村做调查、一家一户做群众工作的切身体会指导我,让我重视基层经验,并说:“如能做好一个乡的工作,就能做好一个区的工作.”仲勋的教诲,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基层工作的决心.这个阶段,我和仲勋虽然多是分居两地,但我们的感情却日益深厚.

1947 年3 月,国民党军队向陕北发动进攻后,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同志和仲勋的指挥下,正确运用“蘑菇”战术,在取得延安保卫战胜利后,又接连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使“三个月解决陕北问题”的企图化为泡影.

1949 年3 月1 日,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我母亲给她取名“桥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以后,仲勋跟随机关进入北平,并参加了入城式.这一次,他还见到了刚刚起义过来的我的父亲以及我的姐姐齐云.回延安后,仲勋为我带来了姐姐写的家信.那一天,我高兴极了.

1952 年秋,仲勋奉调工作.他在工作的10年里,先后担任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等职.我带着桥桥和二女儿安安于1952年底来到北京.来京后,我又生下两个男孩儿和远平.他们都是10 个月就断奶送回城里家中,由仲勋照顾的.当有人称赞仲勋是一个好爸爸时,仲勋便得意洋洋地笑着说:“我不仅是个好爸爸,还是个好丈夫.”当时我在党校工作,单位离家较远,所以和家人总是离多聚少.我们的孩子都住校或全托,家里也没有请保姆.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仲勋宁愿在业余时间多照管孩子们一些.他甚至要给孩子们洗澡、洗衣服.他把此视为天伦之乐,尤其是当孩子们与他摔打着玩时,仲勋总是开心极了.也许是仲勋打心眼儿里爱孩子的缘故,所以他特别重视从严要求和教育子女.我们的两个儿子从小就穿姐姐穿过的衣服和花布鞋.记得因同学笑话而不愿穿女孩子的鞋子时,仲勋总是哄他说:“染染穿一样.”在仲勋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成了我们的家风.

50年代末,在参加一次晚会的时候,我听见有人在我身后议论说:“习副总理的夫人穿着怎么那么土啊!”回家后,我说给仲勋听,他哈哈一笑对我说:“土比洋好!”我工作在颐和园附近的党校,家住东城区,只有在每周末才能搭乘公交车回家一次,到家已是晚上点钟了,星期日晚上还要赶回单位上班.这样,我就不能和仲勋一起参加周末的文娱活动,常常是他独自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周末活动.周总理十分关心仲勋的生活,每当见到仲勋独自带着孩子们参加活动时,就问:“怎么见不到齐心同志呢?”后来,在一次节日晚会上,我见到了周总理.他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这么年轻,哪里像35岁,四个孩子的妈妈呀!”

他决定让我参加外事活动.但此后,我只陪同仲勋在北京参加过接待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夫妇和在广东接待美国副总统蒙代尔夫妇的活动.直到今天,我还未跨出过国门.

1962年秋,康生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对仲勋搞突然袭击,诬陷仲勋授意李建彤炮制《刘志丹》小说,为高岗翻案,说仲勋是挂帅人物,是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康生还在会上给写了一个条子:“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在大会上念了这个条子.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仲勋看到我难以承受的样子,反而安慰我要正确对待,尽管他自己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不白之冤也毫无心理准备.关于仲勋与《刘志丹》小说创作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已经有了明确结论:仲勋曾参加过小说创作组的两次会议,在第一次会议上,他了解了小说的写作过程;在第二次会议上,他明确表态说,陕甘根据地是坚决执行正确路线的.据我所知,仲勋连这部小说的初稿都没看完就交给秘书田方了,后来发表的一些章节,他根本没有看过.

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仲勋违心地承担了责任,但他内心却倍受煎熬.当小女儿安安看到爸爸一个人坐在没有开灯的客厅中默默思忖时,就问:“爸爸,你怎么啦?”小儿子远平也问:“爸爸你怎么不去中南海啦?”此刻,年幼的孩子们还不知道,他们的爸爸正在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我也深深地陷入痛苦之中.

1963 年,仲勋受隔离审查期间,组织上安排他在党校(独居在西公所)学习.在此期间,他认真阅读马列、著作,并利用空余时间在住地后院的空地上种了一大片玉米、蓖麻和蔬菜等.当然,收获多半是交公的.他曾对我说:“革命不是为了,种地同样可以革命.”他还写信给要求到农村去当农民.让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回复说,农村太艰苦,还是到工厂去.1965年,组织上安排仲勋到洛阳矿山机械厂担任副厂长.我当时正在北京海淀区搞“四清”,只请了一天假回家给仲勋拆洗被褥,为他送行.不想,从此一别就是8 年.回想起来不禁让我潸然泪下,感慨万分!

1967 年1 月3 日深夜,西北一所大学的红卫兵突然闯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冲进仲勋的宿舍,强行把他带走.1月4日,仲勋在这所大学受到红卫兵的批斗.在被批斗中,仲勋不畏,不仅自己坚持真理,而且为其他受株连的同志澄清事实.他还写信给,对“文化大革命”开展以来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尽管身陷磨难,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仲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保护和关照.当他被押到富平老家批斗时,那里的乡亲们说,我们不是来批斗习仲勋的,多年不见,我们想来看看他.要不是他三年困难时期的关心照顾,我们早都饿死了.乡亲们还自发地给仲勋做了一顿家乡饭.可是,造反派在康生的操纵下仍然不肯放过仲勋,准备把他拉到兰州、延安继续进行批斗,最终还是被周总理制止了.此时的仲勋,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1967年4月5日,他写信给周总理说:“我的反面作用起完了,现在只是陪人挨斗了.”1968 年1 月3 日,周总理派飞机将仲勋从西安接回北京,采取特殊保护方式,交给北京卫戍区监护.

在仲勋受审查、受迫害的日子里,我和孩子们也受到了株连.“文化大革命”中,我因没有同仲勋“划清界限”,一直受到审查.仅在“五七”干校劳动期间,我就被审查了7年之久.3个大一点的孩子尚未成年就去了建设兵团劳动或生产队插队落户.留在身边的小儿子远平也被剥夺了升学上高中的权利,还是在老战友的帮助下才去工厂当上了一名车工学徒.这段时间,对我和孩子们来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庆幸的是,我们全家人都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

1972 年冬,姐姐给我来信说:母亲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见上一面.于是,我向干校请假回京探亲,得到批准.我的孩子们也因此有机会从各地返京,在姐姐家中团聚了.我和孩子们商量,给周总理写信,要求见仲勋.我们在信中提了几点请求:(1)我和孩子们已经多年未见到仲勋了,请求总理让我们母子早日见到他;(2)我们在北京已无住房,请求解决居住问题;(3)存款早已冻结,希望解冻一部分存款维持生活.周总理很快作了批复,满足了我们的请求.于是,我们终于见到了监护中的仲勋.我早有思想准备,心里一次次地嘱咐自己“一定要坚强”.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仲勋见到我和孩子们时,一生坚强的他流下了眼泪,连连说:“这是高兴的,这是高兴的.”由于多年分离,他分不清哪个是桥桥哪个是安安,更认不出已经长成小伙子的和远平了.在临回干校前,经我请求,组织上又批准我们见了仲勋一面.借见面的机会,我将他穿破的旧衣服全部换成了新的.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可以回京探望仲勋,和孩子们也有团聚的机会了.

1975年5月,仲勋被解除监护,组织上同意我陪伴他一同去洛阳.他被安置在洛阳耐火材料厂“疗养休息”,居住在工人宿舍区.在这里,我们度过了近3 年的时光.这段日子里,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群众的温暖,仲勋的心里也得到莫大的安慰.每天早上,仲勋都要去郊区散步两小时,然后读书看报,下午又到郊区水库边散步.时间久了,他同看护水库的邓老头儿及郊区的一些农民都交上了朋友.他们凑到一起的时候,总是谈笑风生,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在得知同志重新参加领导层的工作后,仲勋希望恢复工作的心情更加急切.党的十一大召开后不久,仲勋便给党写了一封信,提出想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党工作的请求.与此同时,我在女儿桥桥陪同下,多次往返于北京、洛阳之间,也多次找王震同志反映情况.王震同志非常关心仲勋的“问题”,为仲勋恢复名誉说了话.这期间,我们也找过同志和叶帅(叶剑英同志).我第一次见到同志时,他从资历、经验、工作能力、水平、威信等几个方面称赞了仲勋,叶帅也坚决支持仲勋出来工作.在大家的关心和推动下,仲勋于1978 年2 月24 日出席了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4 月初,仲勋恢复了工作.之后,决定派仲勋去广东工作,“把守南大门”(同志原话).

对于仲勋同志的历史问题,1979 年8 月4 日,批转组织部关于为小说《刘志丹》平反的报告中说:《刘志丹》(送审样书)不是反党小说,而是一部比较好的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描写革命斗争的历史书.习仲勋等同志关心这部小说的创作,对如何改好这部小说发表过意见,是完全正当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反党阴谋集团活动.“所谓利用写《刘志丹》小说进行反党集团一案,是康生制造的一起大错案”.1980 年2 月25 日,又发出关于为所谓“习仲勋反党集团”平反的通知,为仲勋彻底平反.仲勋和我终于放下了沉在心底多年的包袱.

初到广东,仲勋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他深知重新工作的机会来之不易,做好广东工作责任重大,所以,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都要到凌晨后才肯休息.1978年7月,仲勋到沙头角考察,第一次看到那条独特的“中英街”.一街之隔,香港那边显得繁华热闹,而我们这边却荒僻冷清.这对仲勋触动很大.为了进一步掌握情况,这一年盛夏,最怕热的仲勋竟冒着酷暑一连跑了23个县.我心里明白,仲勋是在拼命.但是,作为他的妻子,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他是想把失去的16年时光夺回来,尽量为党和人民多做些实事.为了不辜负党的重托,为了让广东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仲勋和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班人,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拥护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刀阔斧地抓紧开展落实政策工作,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标本兼治抓源头,认真妥善解决“逃港潮”问题,积极推行搞活工农业的一系列灵活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他坚决贯彻执行党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率先向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形势,发挥广东的特点和人文地缘优势,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了等同志的赞同.1979年7月,党、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创办出口特区(后更名为经济特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为实行对外开放抉择提供了宝贵经验.

1980 年9 月,仲勋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1月底,仲勋调回北京,先后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书记处书记和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在协助同志工作期间,仲勋白天在勤政殿工作,很晚回家后,还要继续接待来自各地的要求落实政策的同志们.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研究、制定,处理了许多重大、复杂的疑难问题.在拨乱反正,推动组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的新老交替,精简机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段时间,仲勋总是工作到深夜.即便如此,他还时常关心在纪委工作的我,嘱咐我不要熬夜,保重身体.

值得回顾的事情很多很多,令我始终不能忘怀的还有仲勋在统一战线方面所做的工作.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横山起义”,就是仲勋在任西北局书记时,在党的支持下,直接领导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成果.青海解放初期昂拉地区发生叛乱,仲勋正确运用党的民族政策,经过反复细致的工作,成功争取藏族部落头人项谦投诚,平息了叛乱.事后,对仲勋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还称赞仲勋政治思想修养和工作水平是“炉火纯青”.新中国成立前后,仲勋与张治中、邓宝珊、傅作义等党外人士都建立了良好关系.张治中的秘书余湛邦曾撰文称习仲勋与张治中是“党与非党交往的典范”.黄正清是甘南著名藏族代表人物,在仲勋的感召和影响下,为解决当地民族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他夫人策仁娜姆患病时,仲勋专门派人把她接到北京治病.文艺界人士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也都是仲勋的好朋友,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仲勋总是热情相助.梅兰芳的家人,程砚秋、尚小云的夫人,都是在仲勋的直接关怀下落实了政策.荀慧生的夫人生病,仲勋还让我代表他去探望.仲勋与十世班禅大师情谊很深,两家人经常相聚.仲勋到广东工作后不久,班禅来广东休养,两人一见面,班禅就对仲勋说:“我是奔着您来的啊!”

1998年4月28日,在南方休息的仲勋给我打来长途电话,庆贺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他在电话里问:“我们结婚多少年啦?”我回答:“55年啦!”他说:“我祝你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激动地说:“我对你照顾得很不够啊!”他听后急了,说:“你怎么这么说呢?你对党对人民忠诚,一生为革命做了很多的工作,也为我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这次通话你要把它记录下来,告诉孩子们,让他们明白事理……”通话之后,仲勋对陪伴在身边的桥桥说:“你妈妈是个优秀的员!”我按照仲勋的嘱咐,记下了这次通话的内容,并把它抄给儿女们留作纪念.

2000 年春夏之交,受仲勋嘱托,我赴陕甘宁老区,沿着仲勋战斗过的地方作了一次考察.这次考察历时40天,行程4000多公里.回来后,我向仲勋报告了考察的情况.仲勋满怀深情地表示,想亲自回延安看看!但仲勋竟在2002 年5 月24日与世长辞,他的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成为一大憾事.

2001 年10 月15 日,家人为仲勋举办88岁寿宴,习家三代人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他祝寿.这是习家人难得的一次大团聚,惟独缺席的是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作为一省之长,他公务繁忙,实在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他深情地写道:“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48 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一是学父亲做人.您是为人坦诚、忠厚,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二是学父亲做事.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与父亲相比实觉汗颜.更令我们感动的,是父亲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您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这封信,既是本人并代表儿女们对父亲真实感情的流露,也是一个革命后代继承先辈精神的誓言.当桥桥向大家宣读这封信的时候,她不禁热泪盈眶,我和在场的人也无不为之动容.仲勋听完来信,非常理解儿子,向家人、子女和亲朋们说:“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仲勋在最后的日子里多次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这就是仲勋留给儿女及子孙后代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儿女们如何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我和仲勋相伴的日子里,他教导我“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处理好”.年轻的时候我对这三句话不能完全理解,有时甚至感到太抽象.当我步入晚年的时候,才深深地领悟到这些话的含义,并把它当作了我的座右铭.仲勋生前曾豪迈地说:“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这正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我与仲勋相伴一生的人生感悟.我把他这句话,敬录并镌刻在仲勋的墓碑上,以期自勉自励、启迪后人.

在仲勋离开我们的这11年里,无时无刻不在的思念,使我和孩子们从来就不曾感到与他分离.他爽朗的笑声、谆谆的教诲时常萦绕在耳畔,我们悉心地倾听着、温暖地感受着.仲勋百年诞辰的日子到了,我,很想念他!我们,深深地怀念他!

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家国情怀论文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

创业家杂志

艺术百家杂志社

世界家苑杂志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

言而总之:这篇文章为适合家国和习仲勋和丈夫习仲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家国情怀怀念我的丈夫习仲勋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