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小学教师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跟中小学教师对新职称意见认同度的调查和分析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小学教师范文 类别:论文提纲 2024-02-27

《中小学教师对新职称意见认同度的调查和分析》

本文是关于中小学教师方面硕士论文范文和称意和中小学教师和认同类硕士论文范文。

[摘 要]2015年国家颁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对湖北省4市348名中小学教师对新职称意见的整体态度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对新职称意见的文本理解度较低,但他们对其认同度比较高.中小学教师认为新职称意见的实行有利于促进教师职称评审公平、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但同时,新职称意见仍存在一定局限: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对年轻教师及术科教师的影响有限;职称评审中依然存在重视学历与论文的倾向.据此提出改进建议:多视角评价教师工作;打破教龄与学科限制;正视学历与论文在职称评审中的地位.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调查

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于2015年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意见》的实行事关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更关乎基础教育的发展与质量.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与教师利益攸关,作为此次政策改革的目标群体,中小学教师对待《意见》的态度是其能否进一步完善和顺利实行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北省四市的部分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认同度、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对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从中获取反馈信息,为《意见》的进一步完善和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意见》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事务,中小学教师是《意见》的最大利益诉求体.黄石市、黄冈市、鄂州市、十堰市作为湖北省基础教育大市,其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在湖北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故此,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上四市的部分中小学随机抽取中小学教师作为样本.调查共发放380份问卷,剔除信息不全及极端结果的废卷32份,共有效回收348份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 60%

(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详见表1).

问卷调查结束后选取了十位教师进行非结构型访谈以进一步获取有效信息,补充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问卷调查是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主要了解他们对此次教师职称改革的整体态度,包括对《意见》的理解度、认同度,《意见》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对《意见》施行的意见与建议.问卷调查后对其中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以补充和解释问卷调查结果.由于教龄较长的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事务更了解,访谈对象以此类教师为主,访谈内容主要是了解他们对此次职称改革的整体态度和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的收集与处理

问卷调查法:当场发放问卷并回收,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在Spss for Windows(11.7版)上进行录入及相关的统计处理.访谈法:调查人员整理好访谈记录,由被访谈者确定后作为调查结果方可呈现在调查报告中.调查结果的收集与处理具有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理解度较低

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理解度主要是指他们对文件精神与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具体而言即是中小学教师懂得《意见》所要传达的文本内容与深刻内涵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对《意见》的文本内容“非常理解”和“比较理解”的受访教师分别为4.00 010和”.60%,而对《意见》“不太理解”的受访教师达52.OO,90,甚至有16.40,90的受访教师对《意见》“几乎不理解”(详见表2).

据此可知,中小学教师对《意见》文本内容的理解度比较低.

分析调查结果可知,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理解度比较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意见》的文本表述不利于教师理解.针对《意见》的文本表述进行评价时,超过50.00%的受访教师表示《意见》的表述“不够清晰明确”,其中包括9.80%的受访教师认为《意见》的内容表述“比较模糊不明”(详见表3).

其二,理解《意见》的文本内容、贯彻落实政策精神一般被视为政策执行者的职责,中小学教师只是作为政策的利益群体被动接受政策,并没有对《意见》进行仔细解读,因此中小学教师对政策改革意见一般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受访者H老师说:“我们一般很少主动去了解这些政策,除非是自己评职称时需要填写材料才会看一看.总的来说,国家对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是为我们好,我能够理解,但政策的执行要看各个地方.是否理解这个政策的具体内容并不影响我们职称评比,地方政府比我们更需要理解《意见》并去落实.”

(二)中小学教师对《意见》认同度较高

认同度指的是中小学教师对《意见》认可与赞同的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无论是对《意见》的整体认同度还是对《意见》中具体内容的局部认同度都比较高(详见表4和表5).

针对“是否总体上认同此次教师职称改革”的问题,选择“认同”的受访教师达到72.10,90,其中16.10 010的教师表示"非常认同”,56.00010的教师表示“比较认同”.据此可知,中小学教师整体上比较认同《意见》.这主要是因为《意见》从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衔接四大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不仅顺应当前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潮流,更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师职称评聘的专业化与公平化,让中小学教师看到职称评聘的希望.尽管受访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理解度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从《意见》出台的初衷出发,对《意见》表示认可和赞同.

调查数据显示(表5),中小学教师对《意见》中四个主要内容的“认同”均达75.00,90以上,据此可知,中小学教师对《意见》中主要具体内容的认同度比较高.在《意见》改革的四大内容中,中小学教师对“创新评价机制”的认同度最高,达95. 12 010,对该项内容的“不太认同”率最低,仅为3 .44 %.由此可知,创新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的评价机制符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期待.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中小学教师对“创新评价机制”中的四条具体措施的认同度均高达84.00010以上(详见表6).

这主要是因为“创新评价机制”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关注的职称评审“由谁评”、“怎么评”的关键问题.受访者S老师意味深长地表示:“职称越高,越没有老百姓的份儿!”受访者z老师所在学校是当地最大的农村小学,有学生近两千人,教职工八十余人,他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无奈地表示:“我们学校一个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没有,评了高级职称的很多人后来转到领导岗位,拿着高级职称的工资却不教书.”这两位教师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受访者J老师则表示:“教师职称评审应该采取多种有效评价方式,公平公正很重要,要多为没有权力和社会背景的老师着想,评审过程要在网上公开,接受大众的评判.”三位教师的话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过程存在的方式不够多样,过程不够公开、公平等问题.《意见》指出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实际上确立了同行专家的评审地位,从而避免了部门领导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一言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名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建立规则与健全体制,增强评审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利于保证教师职称评审的公开、公正、公平,防止评审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违规腐败现象.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真正期盼的.

z老师在访谈中还揭露了学校职称评审后工资不随之增加的问题,“晋级了职称的老师却不能立刻拿到相应职称的工资,有的老师一等就是多少年,评上职称跟没评上是一个样,打消人的积极性!”职称评聘不衔接,“评而不聘”现象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着实令人深思,这也正是中小学教师对《意见》中关于职称评审要与教师岗位聘用制度衔接的认同度仅次于“创新评价机制”的原因所在.

(三)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认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运用SPSS系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选用0.05的显著水平,不同性别、户籍和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对《意见》的认同度得分方差不相等的假设成立时,得到P值分别为0.086、7.03、15 .24,均高于0.05,即在犯错误率不高于5.00%的情况下,不同性别、户籍和学校所在地的教师对《意见》的认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T检验的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认同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值比较的数据显示(详见表7):

男教师得分略高于女教师;城市户籍的教师得分略高于农村教师;城市学校的教师得分略高于农村学校的教师.调查中整体认同采取负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认同度越低.也即男教师对《意见》的整体认同度略低于女教师;城市户籍的教师对《意见》的整体认同度略低于农村户籍的教师;城市学校的教师对《意见》的整体认同度略低于农村学校的教师.

男教师对《意见》的认同度略低于女教师主要是因为男教师相对而言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压力更大,他们对于职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意见》的态度也更务实.受访者Y老师(男)表示,“政策改革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执行情况在于各个地方,要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待遇比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更为直接.”Y老师的话既有对地方政策执行的担忧,也有家庭压力下对待遇的期待.而受访者C老师(女)则表示,“教师职称相当于是在教育领域里的等级认证,与教师尊严有关.”两位教师的观点虽不能完全反映所有教师的看法,但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城市教师对《意见》的认同度略低于农村教师,一方面因为城市教师职称评审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因为《意见》对农村教师职称评审给予适当倾斜等利好,这使得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对《意见》的态度存在微小差异.

(四)中小学教师认为《意见》将产生积极影响

《意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既是对过去职称制度存在问题的调整,更是对将来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合理规划.中小学教师认为《意见》的颁布实行将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公平、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1.促进教师职称评审公平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0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意见》的实行对促进教师职称评审公平有作用,8.60%的教师认为“作用不大”,另有29.00 010的教师则对《意见》施行是否促进教师职称评审公平表示“不确定”(详见表8),

由此可见,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意见》将促进职称评审公平持肯定态度.《意见》坚持、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对教师职称“怎么评”作了明确部署,并指出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职称评审在阳光下进行,使得中小学教师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参与职称评审,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不良现象,促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公平.

2.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受访者C老师(女)表示,“教师职称相当于是在教育领域里的等级认证,与教师尊严有关.”职称评审在中小学教师心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一方面,《意见》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增强教师职称评审的公信力,有利于消解教师对职称评审过程不公平等消极看法,帮助教师重新树立信心.专业领域的认可会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内驱力是中小学教师提升自我的首要动力,对教育工作的认同及教育事业的希望,驱使教师提升自我,更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育领域政策具有一致性并有效衔接.《意见》指出教师职称评审要与基础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相结合,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执行文件时必然要考虑推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从而在职称评审量化考核时考量教师是否达到要求,从而倒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及职称评审的要求.

3.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发展教育,关键在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教师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的质量.《意见》的颁布与实行,是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结合当前教育现实,从国家层面对教师职称制度进行详细部署,从建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制度及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衔接四个方面改革教师职称制度,对政策的组织实行及监督也作了明确指示,让广大教师看到职称评审的希望.这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质量意义非凡.受访者G老师表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策改革总会取得一定效果的,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话语中尽管有无奈,对《意见》实行将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怀抱信心.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增强职称评审公信力与公平性,一定程度激发教师活力,从而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五)《意见》存在局限性

1.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具有主观性与片面性

职称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外显、物化的客观衡量,又由于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点,加大了职称评审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的难度.“由谁评”一直是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重中之重.《意见》指出,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其初衷是“将职称评审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同行专家评审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实具有更高的公信力,然而专家评审依然存在局限,实际上是一种暂时性的评估,并且其评审内容无法全面呈现出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师德水平.教师职称评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等原则,意味着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长期性的,且过程非常繁杂.一方面,同行专家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选择偏好,在评选过程中无法完全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说课、讲课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准备来达到较好效果,教师的师德和综合素质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同行专家评审依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2.对年轻教师及术科教师的影响有限

《意见》作为国家推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政策,其适应对象应该包括所有中小学教师.笔者在收集中小学教师对此次改革的意见与建议时发现,很多中小学教师结合自身情况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针对年轻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有教师表示:“教师职称评审与经历、资历、年龄等因素挂钩,太局限.”还有教师呼吁,“多给年轻教师机会和发展空间.”教师成长确实需要时间和过程,职称评审在一定程度与教师资历结合无可厚非.然而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很多年轻教师有、刻苦钻研,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迅速提高,比其他教师成长更快,在职称评审中,应充分考虑此类情况,应适当给予这类年轻教师机会,激发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失为合理之举.此外,很多中小学现在依然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要科目,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则是副科.在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主科教师往往更有优势,术科教师的职称评审之路更为艰难.有教师表示,“《意见》没有对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的职称评审做出明确指示,按照传统,《意见》的颁布与实行依然不利于改善术科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任何科目都很重要.职称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有导向性的公共政策,更应通过明确的内容发挥导向作用,引导人们平等看待每一个科目乃至每一个科任教师.

3.存在重视学历与论文的倾向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但其具体内容中依然存在矛盾之处有待商议.《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中指出高级教师评审的条件之一为:“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学校对教师高学历的追求本无可厚非,职称评审中博士学历的教师一线实践时长短于其他教师,其初衷是鼓励高学历教师从教,然而对不同学历教师评审高级职称的年限要求有差异,难免有隐性的学历歧视之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们的心.《意见》中明确表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试问,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就一定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达到高级职称评审的要求吗?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的《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其内容须与《意见》保持一致.

笔者在进行调查时,适逢所在实习学校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w老师表示自己没有希望评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发表论文.针对论文问题,他无奈地表示:“我大学主修音乐专业,因为学校教学需要被安排教二年级语文,职称评审并不是发表了论文就行的,必须是与自己所教科目相关的教研论文才可以.”w老师所说的现象并非个例,另一位受访者H老师针对论文问题这样表示,“教师不是学者,没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进行学术研究,为一篇虚假的论文查阅大量的信息资料,仅仅为评职称或出名有用?潜心钻研教学才是正道!”初衷在于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分享和推广经验的教研论文,却为众多教师所诟病,主要是因为职称评审对论文的重视程度超过很多教师的预期,论文甚至作为职称评审的基准门槛之一,成为许多业务水平很高的一线教师评职称的拦路虎.倡导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广有利于教育发展,然而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应该通过职称评审来苛求每个教师都进行科研、写论文.《意见》能否切实改变职称评审过于注重论文的倾向有待地方政府对政策的具体执行.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中小学教师对《意见》文本的理解度比较低,但他们从政策出台的初衷出发,对《意见》的整体认同度和对《意见》具体内容的局部认同度都比较高,对《意见》文本的理解度并不影响中小学教师对《意见》的认可和接纳.

2.中小学教师认为《意见》的出台和实行将主要在促进教师职称评审公平、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3.《意见》与中小学教师的期待仍有一定差距,中小学教师认为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意见》对年轻教师及术科教师的影响有限,职称评审中依然存在重视学历与论文的倾向以及不公平现象,中小学教师认为《意见》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建议

梳理调查结果可知,无论是《意见》的文本表述还是其具体条目,都仍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针对调查结论(中小学教师反映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意见》对年轻教师及术科教师的影响有限、职称评审中依然存在重视学历与论文的倾向以及不公平现象)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1.多视角评价教师工作

同行专家评审制度能通过说课、评课环节较公正地评判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然而教师的师德及从业态度具有内隐性和难以具体量化的特点,其呈现需要时间.学校其他教师、学生及家长作为与教师接触较多的人,对教师平时的师德表现和从业态度更了解.因此,教师职称评审时,学校其他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从业态度、师德评价应该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其他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应被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之中.教师参与职称评审时,可将参评教师同事代表对其从业态度的匿名评价意见和部分学生及家长代表对其师德水平的匿名评价意见分别作为参评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师德考核基础项目.学校其他教师作为参评教师的同事,他们对参评教师平时工作中的态度、能力等从业情况更清楚;学生虽然无法精准地描述教师的师德情况,但他们对教师的态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师德水平;家长平时在与教师的接触中,也会对教师的为人、师德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其他教师、学生及家长作为教师的师德表现的亲历者及见证者,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具体、真实,也更有参考价值.因此,把其他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看法和意见纳入教师职称评审中,很有必要.此举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学校可以在学期末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其他教师、学生及家长都是“裁判”,并将每一学年度的评价结果以总结报告的形式记录到教师的档案,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参考依据.

2.打破教龄与学科限制

《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要“坚持、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基本原则.优秀人才的衡量标准是中小学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包括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等.要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教师竞争机制.教龄在职称评审中应该是作为“加分项”存在,同等条件下教龄长的教师优先评职称,教龄不够不应该成为年轻教师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针对年轻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对在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等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年轻教师应该予以肯定,甚至在职称评审中予以充分考虑.这符合《意见》指出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原则,也有利于激发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

针对术科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首先应该改变教育领域“语数外至上”的错误倾向,端正对待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认识.每年在职称评审中,各个科目都应该按照教师人数有一定合理的参评比例,让所有科目的教师都有职称评审的机会.由于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相对于语数外,更难以量化评价,因此此类科目教师的职称评审的标准应该结合具体的学科特点进行制定,以保证职称评审的公平与效率.

3.正视学历与论文在职称评审中的地位

高学历教师往往有更广阔的知识面,掌握更深厚的理论知识.中小学引进高学历人才不仅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还能带动学校师资质量的提高.在招录教师时为改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质量对高学历人才放宽条件予以录取也是情理之中.但进入学校后,所有教师从事同样的工作,同是教书育人,他们实际上是平等的.职称评审作为对教师专业表现的一种客观评价,一切应以教师的工作表现为判断依据.如果对高学历的教师缩短参评职称的年限,实际是学校主观而间接地对这些教师所受的教育“买单”.只有对不同学历的教师采取统一标准,才更能彰显公平.针对论文问题,受访者L老师表示,“我是1996年评上小高的,当时评职称好像没有现在这么难,符合条件的人把材料准备好、讲课,论文并没有那么重要,同等条件下,发表论文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更有优势.”L老师此言对职称评审的启发是:发表论文只能作为职称评审中的“加分项”,而不能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中的“必需品”,更不能成为教师职称评审中的门槛和“拦路虎”.学历与论文都是学校招录教师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在教师工作之后的职称评审中,学历和论文的重要性应该为教师的师德表现及实际教育教学业绩所取代.

四、结语

《意见》作为党和国家建设和稳定师资队伍的重要政策,其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重大.中小学教师比较认同此次改革,表明新职称制度符合教育规律与当前的教育实际.改革不可能完全符合所有人的期待,新职称制度的实行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其执行及目标的达成,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支持《意见》的前提下,期待各地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推动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及基础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论文参考资料:

中小学管理杂志

教师论文网

教师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称意和中小学教师和认同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小学教师本科毕业论文中小学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