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央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动员和回应论苏区的反帝拥苏运动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央范文 类别:论文目录 2024-02-07

《动员和回应论苏区的反帝拥苏运动》

本文是中央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反帝拥苏运动和中央苏区和动员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苏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拥苏运动.这场运动的兴起与共产国际的领导有直接的联系,一方面,共产国际认为帝国主义反苏战争“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要求建立全世界的反帝统一战略.为了开展这场运动,进行了广泛的群众动员,通过反帝拥苏宣传、组织游行、建立群众性组织等手段,推动反帝拥苏运动的进行.然而,在观察了多股势力的回应之后,我们发现这场反帝拥苏运动发生了异化,表现在:反帝拥苏运动有悖于民族利益;反帝拥苏运动根本无法实现.

关键词:苏区;反帝拥苏;动员;异化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157-04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革命,并建立起了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苏维埃政权.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以磅礴之势在苏区重建农村社会秩序,开展了一系列动辄数十万人参与的群众运动,苏区的反帝拥苏运动就是其中之一.

苏区的反帝拥苏运动,是在苏区革命时期、发生在苏区的一系列以反对帝国主义、拥护苏联为目的的群众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拥护苏联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口号,但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要求各级党部将“反帝国主义战争”与“保护苏联”的口号结合起来宣传,并指出:“这一宣传必须与农民本身的斗争及土地革命联系起来,才能引之走上反帝国主义与拥护苏联的斗争道路”[1]329-330.而且,在当时,反帝的目的不仅是挽救民族危机,更多是保卫苏联,反帝和拥苏紧密相连、互为表里,所以本文将反帝拥苏运动合并论述.

由于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苏区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不奇怪,但中国人活动的领域主要是农村,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威胁很小,反帝的任务很是渺茫,远不如土地革命、军事战争等直接威胁苏区生存的任务重要,那苏区的反帝口号背后还隐藏了什么呢?保卫苏联这样的口号究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为什么很多苏区史料中多次强调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紧迫性,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俨然是保护苏联,挽救民族危机似乎还是次要之目的?还有,乡村农民“做梦也想不到机器工业、帝国主义到底是一回什么事”,甚至连将苏维埃政府理解为“我政府”(湘赣边区等地方言中的“埃”是“我”的意思),那么,是怎样进行群众动员开展反帝拥苏运动的?反帝拥苏大同盟这样的群众组织又是如何运作的?作为施政的对象,苏区群众有何回应呢?本文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一、共产国际与反帝拥苏运动的兴起

反帝拥苏运动的兴起与共产国际的领导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过程中,共产国际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立苏维埃政权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与监督.在苏区反帝拥苏运动中,共产国际的影响尤其明显.

一方面,反帝拥苏运动与共产国际对国际形势的认识有直接关系.1928年9月,共产国际“六大”召开,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指示各支部组织国际斗争,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保卫苏联.共产国际认为,从1928年起,世界已进入新的革命时期,或者说资本主义总危机急剧发展、资本主义体系已面临全面崩溃的时期,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帝国主义的反苏战争“迫在眉睫” [2].所以,包括中东路问题、九·一八事变等,都被苏联共产国际视作帝国主义威胁、进攻苏联的前兆.1930年1月,政治局通过《接受国际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指示信的决议——关于论国民党改组派和中国的任务》,认为“目前全国的情形,正如国际来信所指出确已进到深刻的全国危机的时期……但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之最大的危险,却是帝国主义反苏联的战争”,提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以反军阀战争与武装保护苏联”来“发展独立的群众革命运动” “深入土地革命”.为此,在分析国际形势时,屡次强调:“帝国主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机日渐紧张……对苏联的仇视和进攻,更是各国准备大战严重迫切的企图”[3]227;“然而在各帝国主义拔剑张弓的形势下,他们绝不会忘记对于进攻苏联的加紧,相反的,他们还要制造各种机会,随时企图将帝国主义大战的战火先转向苏联进攻,甚至在战火爆发后,也仍然要企图将帝国主义相互间的战争转变为进攻苏联的战争,因为苏联的存在和巩固,对于他们永远是根本的危险”[3]331.

另一方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基于共产国际对当时国际形势的认识,要想保卫苏联,就必须建立全世界的反帝统一战线.20世纪20年代前后共产国际西方战略受挫,为此共产国际与苏俄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包围,精心筹划了东方反帝统一战线战略(简称东方战略),即发动和组织东方各国的反帝力量,建立东方各国反帝统一战线,并最终建立全世界的反帝统一战线.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目的,也与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分不开,“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任务,同在一切殖民地国家一样,是动员一切可利用的力量进行反帝国主义的斗争.”[4]69所以,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爆发后,共产国际发表《共产国际为帝国主义及国民党进攻苏联宣言》,要求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不惜做出重大牺牲,组织最坚固的防御战线反抗进攻苏联”,并连续向发出指示,要求中国坚决站在苏联一边“武装保卫苏联”“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变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战争为拥护苏联的革命战争”.显然,共产国际是要求掀起反国民党军阀的国内战争,打倒国民党及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最终服务于“保卫苏联”的目的.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众多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除了以上因素,反帝拥苏运动的发生当然也离不开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这个大背景.但是,不得不说,苏区提出反帝拥苏的口号,是年轻的中国完全遵循共产国际“保卫苏联”的指示结果,这才是主要的.

二、群众动员——反帝拥苏运动的开展

为了开展反帝拥苏运动,苏区进行了广泛的群众动员,通过群众性运动来推动反帝拥苏运动.

1.进行反帝拥苏宣传

政治动员是土地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苏区响应的号召,进行了大量的反帝拥苏宣传工作.1930年7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决定在该年8月1日—8月30日期间实行纪念“八一”的武装大,并决定以夺取江西全省政权的武装来响应共产国际提出的“反帝帝国主义”“武装拥护苏联”“保护中国革命”口号,并要求“各地开群众大会加紧宣传教育工作……第二星期为反帝运动宣传周,第三星期为武装拥护苏联周”[3]517.在一·二八事件后,为了让群众了解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闽粤赣苏区决定联系国内形势,“经常在壁报书报、组织宣传队,解释帝国主义占领东三省,在上海屠杀中国人民的祸害,并使大家明白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大战以及进攻苏联与进攻中国革命的危险”[3]361.为了能让宣传更加通俗易懂,苏区采用了各种有效的宣传方法,如宣传队、化装演讲、画报、传单、活报、山歌等,“说明中国两条道路的意义,特别要宣传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瓜分中国及积极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帮助国民党进行五次“围剿”的狰狞面貌……”[3]519如当时红遍苏区的《反帝拥苏歌》《武装保卫苏联》,就是苏区音乐家根据苏联革命歌曲的歌调,重新填词创作的宣传反帝拥苏的歌曲;还有很多至今仍可见到的反帝拥苏标语,如“打到吉安武装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当时的红色刊物,也是反帝拥苏宣传的重要阵地,如1932年11月7日出版的《红色中华》,刊载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1周年纪念宣言》称:“准备和组织着自己的力量,随时同帝国主义军队直接作战;并领导全国工农劳苦群众和红军武装保卫中国革命的朋友——苏联.”

不难看出,在做反帝拥苏宣传的时候,往往是结合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苏区面临的生存危机来进行的,尤其是国民党的历次“围剿”.这很容易理解,中国人活动的领域主要是农村,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威胁很小,反帝的任务很渺茫,苏联更是远在万里之外,自己尚且弱小的怎样去保护苏联?所以为了让抽象、空洞的反帝拥苏口号更易理解,特别强调在反帝拥苏宣传的时候,要用各种日常生活事实来解释,尤其要用各种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来宣传,如“反对帝国主义炮轰苏区”“反对帝国主义用毒气炮打苏区”“反对帝国主义飞机轰炸苏区”等口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1930年4月,赣委巡视员张怀万在巡视赣西南以后,提到“尤其群众了解要反帝拥俄,就要武装起来,要反帝拥俄就要建立自己的政权和分土地,而不是空洞的几个会议和几张传单.因此,反帝拥俄的工作在赣西南的群众中不仅是宣传,而是实际的行动,且与一般的斗争经常联系的”[3]189.

2.组织游行

为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苏区还组织了多次集会、游行活动.中东路事件后,1929年7月24日发出《动员广大群众反对进攻苏联》的42号通告,对全党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计划采取飞行集会、和游行宣传来发动群众.1929年底,吉安曾举行过飞行集会,中东路问题以及纪念十月革命;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进一步认为世界大战即将到来、帝国主义加紧武装进攻苏联,多次组织群众游行,1932年2月18日,局还动员了全苏区群众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并决定将游行活动常规化.

3.建立群众组织

为了更好地开展反帝拥苏群众运动,苏区先后建立了反帝总同盟、拥苏总同盟和反帝拥苏总同盟等组织,这些组织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

苏区的反帝总同盟成立于1932年6月,其宗旨为:团结被压迫的工农劳苦群众与红色战士,在反帝旗帜下积极参加中国革命,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组织系统为:自乡(或工厂、街道)至省成立各级反帝大同盟,全苏区在瑞金成立反帝总同盟;红军中军以上单位及红军学校和各独立师亦成立反帝大同盟,直属苏区反帝大同盟.在反帝同盟的领导之下,又成立了反帝的各种附属组织,如“不平等条约研究委员会”“中国外债研究会”“金贵银贱研究会”“反对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委员会”等.苏区拥苏总同盟成立于1932年11月,其宗旨为:动员全体工农群众与红军战士参加反帝反国民党的民族革命战争,武装拥护苏联.其组织系统与反帝总同盟基本相同,会员也基本上互兼.在拥苏同盟的领导下,也相应建立了“苏联之友”“拥护苏联委员会”“反对大战委员会”等附属组织.事实上,这两个组织更多的是先在基层建立起来的,比如,苏区地方各级反帝大同盟往往早于反帝总同盟就成立了,截至1932年5月,“(江西苏区)反帝大同盟的组织,由省以至乡,都建立了,反帝同盟会会员全省在五十万以上……”[3]4711933年初,苏区的反帝总同盟和拥苏总同盟合并,组成反帝拥苏总同盟,“因这两个组织的任务是不可分离的,局决定合并为反帝拥苏同盟.在目前帝国主义加紧准备武装干涉苏联和正在积极进攻中国革命,帝国主义战争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反帝拥苏同盟应成为极广大的群众组织,深入反帝拥苏的群众运动”[3]672.

反帝拥苏组织广泛吸纳工农革命群众、红军战士,既可以个人身份加入,也可团体加入,其经常性的工作为:调查帝国主义在苏区的各种组织和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向群众宣传帝国主义的罪恶和武装拥护苏联的重要性,领导一切反帝拥苏的斗争.反帝拥苏组织是党领导苏区群众进行各种反帝拥苏活动的主要力量,在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些组织里的很多优秀成员还先后参加了党团组织,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军队的骨干力量.比如,1933年,18岁的就曾任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宣传部长兼青年部长,后加入中国,逐渐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三、回应——反帝拥苏运动的异化

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苏区革命时期,中国一直致力于反帝拥苏运动.然而,在革命中,只是主动的施政者,的施政对象——地方党组织、地方政府及苏区群众对反帝拥苏运动做何反应呢?革命的旁观者和对手——国内其他势力和国民党势力对这一运动又有何评议呢?在观察了多股势力的回应后,我们会发现,积极鼓动、努力开展的反帝拥苏运动并没有达到设定的目的,反而出现了难以置信的异化.哲学意义上的“异化”是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本文则主要从反帝拥苏运动的初衷和结果的矛盾出发,来论述这一运动的异化.

反帝拥苏运动的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又是为“拥护苏联”服务的.然而,事实上,苏区革命时期,中国的反帝拥苏运动不但有悖于民族利益,而且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1.反帝拥苏运动与民族利益相背离

1929年7月,张学良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俄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史称“中东路事件”.中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是19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修筑的纵横东北三省、长达2 800余公里的一条铁路,它实际上造成了沙俄控制中国东北的局面.在“中东路事件”刚发生后,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本应维护民族利益的中国,却认为这一事件是帝国主义及国民党政府进攻苏联的开始,并无视国民党政府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将国民党称为“帝国主义国民党”,视其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先锋.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按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要求,把拥护和保卫苏联当作党的中心任务,1929年7月12日,发出《反对国民党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宣言,7月24日又发出《动员广大群众反对进攻苏联》的42号通告,“保卫苏联”这样的口号也正是此时首次提出来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虽迅速发表了宣言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给予谴责,但同时又认为九一八事变“将成为世界大战尤其是反苏战争的导火线”“是最露骨的反苏联战争的序幕”,并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1]4.在日本开始变中国为他的殖民地的情况下,当时的只是强调日本侵略中国是为了镇压中国革命和进攻苏联,忽视日本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和国家灭亡的危险,而且还因为要“保卫苏联”,提出不但要反日,还必须“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更是以宪法大纲的形式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保卫苏联这一原则固定下来.

很明显,当时的反帝拥苏口号是在党内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也与共产国际以苏联的利益为中心的原则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反帝拥苏运动脱离了中国实际,背离了民族利益,因此遭到诸多质疑.1929年7月28日,陈独秀致信时指出:“离开具体问题说教式的单调宣传,只有最觉悟的无产阶级分子能够接受,而不能够动员广大的群众,反而使群众误会我们只是卢布作用,而不顾及民族利益,并且使国民党很便当的简单明了把他们‘拥护中国’的口号和我们‘拥护苏俄’的口号对立起来,听群众自己选择一个.”[1]3421932年2月28日,《大公报》社评也指出:“虽然,今仅悲剧之开幕耳,中国民族欲决心拥护其独立自由,必须以巩固的统一战线,为长期的惨烈斗争.今日者,国民各界,情感尽同.除共党外一切新旧党派,皆无不知拥护民族利益为一切前提!吾人因此愿忠告共党中之智识分子,对于中国环境、世界形势,人民心理,历史感情,暂抛固有之成见,重作根本之考量.”[5]

2.反帝拥苏运动难以实现目标

当然,此时的反帝拥苏运动也是难以实现目标的.

从党自身来看,苏区对精神的贯彻是个难题.虽然屡次强调要将反对帝国主义与拥护苏联联系起来宣传,并要求各地方党部把反帝拥苏运动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但是,由于苏区统治的区域主要是远离帝国主义威胁的农村,江西有些地方党部就以为“江西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地方”,帝国主义的威胁还很遥远,为此,闽粤赣特委还告诫道:“反帝大同盟不要以为现在我们还没有得到中心城市,不致与帝国主义直接冲突,好像反对帝国主义的工作不重要.”[3]292况且,在严峻的土地革命环境中,苏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很多时候根本无暇顾及遥远而渺茫的反帝拥苏运动,“(闽西党)有一个时期完全取消了反帝运动,继续立三路线,只要土地革命,不要反帝运动的传统.直到现在,反帝大同盟还是偏于形式主义,甚至有些同志以为成立反帝大同盟,多花了时间人力,妨碍了党和群众的工作,这是十足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3]350.甚至,不但苏区党“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进攻中国革命的估量不足”,而且有的基层党员还认为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的危险已经过去了”,把“保卫苏联”的口号弃之不理.所以,当时多次批判一些党部存在右倾观念——将土地革命与反帝国主义分割起来,强调“党还没有很实际的抓紧帝国主义国民党瓜分中国进攻中国革命进攻苏联的中心,在政府对日宣战的决议下,来动员群众扩大革命战争,来实际的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因此各地党部对进行反帝的民族革命战争,了解得不够甚至将扩大革命战争与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分割起来,视为两件事”[3]432.当然,由于针对的对象遥远又抽象,反帝拥苏运动如何执行也是个难题,一般的宣传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过去闽西党反帝反军阀的宣传只在口头上说,很少联系到世纪斗争上来,没有在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指出帝国主义军阀剥削闽西群众的事实去教育群众,这样只是等于形式主义”[3]215.

从苏区群众来看,群众对“反帝拥苏”这样的口号难以理解.农村群众政治水平有限,1929年,杨克敏指出,湘赣边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切落后,封建宗法思想充满乡村,农民做梦也想不到机器工业是一个什么样儿,是一回什么事,帝国主义到底是一回什么事……”[3]45.对于难以理解的事物,苏区的农民群众只好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发挥,直到1932年,反帝拥苏的口号都打了3年了,江西苏区省委在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我们决不可丝毫忽视的第一江西苏区的反帝运动,还才开始走上正确的道路.反帝工作还只是开始,群众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反帝的任务的了解,还很模糊,甚至以为‘收回租界’是收回豪绅地主收租的田界,以为‘非基运动’是飞机运动.”[3]471不但群众如此,甚至“有些干部连‘帝国主义’ ‘苏联’是什么都不明白”.忠实于国际主义原则的,自然信仰“苏联是无产阶级的真正祖国”,凭着一腔热情积极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保卫苏联”.但是,普通群众对苏联非常陌生,根本不知苏联在何处,更别提怎样来保卫苏联了,“群众甚至有些团员还不认识拥苏同盟的作用,以为有一种名目,便多了一些麻烦.反帝拥苏同盟,虽在九月中纪念发出了一件联名通知指导下级的作用,但下级能依照这一工作来做到很少”[6].虽说一而再地在群众中做动员工作,但正如陈独秀在写给党的信里说的,这种不顾民族利益的单调宣传“太说教式了”“太超群众了”.群众难以理解,无法将眼前的土地革命战争与反帝拥苏战争联系起来,因此有农民狡黠地说:“武装拥护苏联,目前还是宣传的口号.”[7]170可见,农民是最讲求实际效用的.当然,党在改造农民的时候,也往往反过来被农民改造,对此,党只能喟叹“农民意识浓厚”了.更值得玩味的是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的一段记载:“有一次我所在的小组,晚上到三角地小菜场附近去写‘武装保卫苏联’之类的标语.当时下雨路滑,同组的孔德(茅盾的夫人)不小心滑倒,弄得满身泥水.我们把她送回家去的时候,她发牢骚说:‘连自己也保卫不住,还说什么保卫苏联.’”[8]127这不禁让人对年轻的人那段充满、忠诚与艰辛的岁月感慨万千.

历史的大幕早已落下,但眼前的每分每秒又即将要成为历史.在观察和讨论完这个历史片段之后,恐怕每个人都会有所惆怅、有所沉思.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尚且幼稚的中国服膺于苏联和共产国际,在异常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号召起千万群众,以无比的热忱和忠诚祭奠了自己的信仰,谱写了一曲悲怆的战斗悲歌.

参考文献:

[1]档案馆.文件选集:第五册[C].北京:党校出版社,1989.

[2]本范.对共产国际“保卫苏联”口号的历史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2).

[3]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M].北京:党史出版社,2007.

[4]拥护民族利益为一切前提[N].大公报,1932-02-23.

[5]会昌县委七三个月的工作报告[EB/OL].[2016-02-28]. http://old.huichang.gov.cn/hshc/hsda/201112/t2011131_213-

7802.htm.

[6]何友良.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7]夏衍.懒寻旧梦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中央论文参考资料:

评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反帝拥苏运动和中央苏区和动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央本科毕业论文中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