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论文范本 跟龙云的文学梦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3-24

《龙云的文学梦》

该文是文学方面有关论文如何写跟龙云和文学梦和文学类论文如何写。

榆林/ 白清洲 武永锋

龙云出版的《信天而游》等4部专著和10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还有他历时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女人红》,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一版、再版,供不应求,连他自己也没有多余送人的一本.

龙云,笔名垄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榆林市文联主席,榆林市作协主席,陕北文化研究会会长.《陕北》杂志主编,《陕北文化研究》主编.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已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当代文坛》《小说评论》《延河》等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他第一次提出“陕北文化”概念后,坚持并实践,让这一文化现象逐步得到了海内外文化人士的认同.他的《信天而游》被读者评为“三秦文化畅销书”.为此,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再行出版此书.而龙云的长篇小说《女人红》生动还原了陕北革命历史,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家杂志社和陕西作协联合在京主办《女人红》研讨会.

《女人红》真实还原了上世纪初陕北“闹红”历史,将人物命运与宏大的历史进程连接融汇,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细节构建起一幅陕北地域文化全景图和民国年间陕北立体的社会结构形态,是一部厚重的革命历史题材佳作.作品饱蕴鲜明的陕北民俗文化特色,大气沉雄.主人公兰花花彰显出中国劳动妇女的魅力与品格.

著名作家贾平凹如是推荐这部小说,“陕北的女人叫兰花花,陕北的女人像山丹丹.她们居家能剪窗花,她们出门敢于‘闹红’……她们敢干,能恨,会爱……很好看,很耐读.”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以风格特别鲜明、人物形象特别鲜明来评价龙云的作品.著名评论家雷达认为,《女人红》是一部人文含量很充足,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小说.它几乎囊括了近代陕北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写了这片土地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并很自然地糅为了一体,这恰恰是先前一些小说家没有的,“这是作者长期研究陕北史形成对小说的一种渗透,从而形成和别的小说完全不同的品质.作者的叙述有民间的故事,民间的眼光,民间的韵味,我觉得这是他的另外一个艺术特点,还有他的传奇色彩,信天游的巧妙运用,使它产生了一种如同叙述诗的风格.”

成长 处女作登上省级文学期刊

上世纪60年代,横山县南部的山峁疙瘩间,一个叫龙云的男孩偷看着没有开头没有结尾的故事书.今天看来,他怀揣文学梦,像陕北民歌的旋律一样信天而游.

从小受父亲影响,龙云喜欢读书,在教室里、土炕上、山间,抑或是在阳圪里,都有他看书的身影.“万般皆下品,帷有读书高.”

1974年,龙云高中毕业当了民办教师,学校有图书馆.那时,他有一个习惯,只要看书就写笔记,有时候写二三十个字,有时写几百字或一千多字,每学期写三本笔记,做民办教师三年,写了十几本笔记.

这三年里,横山县教研室有个教干来听他的课,龙云正好讲《无题》.课后,教干说他的课讲得太精彩了,要求将讲课的内容刊登在县教研室主办的《教育通讯》上供全县教师交流.不久,他的讲义果真在《教育通讯》上发表了.谈起此事,龙云认为这虽然是变成铅字的第一篇文章,但还不能当做文学作品.

身为民办教师的龙云,在假期要参加教育义务宣传队,到公社大会战的田间地头做宣传,除了宣传国家的政策外,还要听生产队的各个队长讲述队里的先进典型和模范.听完要马上将其编成快板、三句半之类的东西演出.有时候白天听,晚上编,第二天就演.而每次演出都是掌声如雷.龙云坦言,这样快的应景创作,虽算不上成熟作品,但确实能锻炼人.另外,龙云清晰记得,每年暑假全县几百名教师在一起举办赛诗会,人非常多,有一年获了一等奖,他一下成了名人.

让他真正产生文学梦是上大学后,就读于榆林学院中文系的龙云,每每读到文学作品时就有一种创作的冲动.

毕业一年后,龙云被派往云南大学进修.当时交通不便,云南离榆林远,进修一年没有回过家.在40天的假期里,他尝试着创作小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龙云创作出了两篇描写陕北人文的小说,现在龙云只记得一篇叫《三口岔》.和他一起进修的一个同学叫基默热阔,是《金沙江文艺》杂志的编辑,看了他创作的两篇小说后,说写得很不错,建议他向杂志社投稿.龙云将作品《三口岔》寄给《十月》杂志,另一篇寄给《江南》杂志.3个月后,两家杂志社不约而同地寄来退稿信.其中《江南》的退稿信写得很委婉,说稿子的题材好,写得也好,语言也不错,建议他修改后再寄来.

虽然,龙云创作的小说没有发表,但是,他和同学基默热阔采访云南大学一名气功大师的报告文学却在省级刊物刊登了.龙云一气呵成写了12000多字的报告文学,基默热阔修改完后直接寄给了《人民文学》的总编张光年,张光年将稿子推荐给了《边疆文艺》.

进修结束,龙云回到榆林,《边疆文艺》刊发了龙云的这篇报告文学.这是他第一篇正式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的报告文学,也是他的处女作,为他以后的创作开了一个好头.

纵横 陕北文化研究大放异彩

1988年,龙云考上华中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文学评论.他每天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对话,与前沿文学理论辩论.

有志者,事竟成.龙云的《文学评论的自觉与不自觉》登上了《文艺报》文学评论版头条,使许多同学羡慕不已.没多久,他又为《文艺报》写了一个整版评论.再后来,龙云的评论在《文艺评论》《小说评论》等全国所有文学理论期刊发了个遍,风靡文学评论界.

回到榆林,龙云暂时放下了搞文学评论.当时,全国文化热迭起,一时出现了三晋文化、齐鲁文化、三秦文化、岭南文化等一系列地域文化研究.生于陕北,风靡全国文学评论界的龙云预先嗅到了陕北文化的气息.他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四论陕北文化》,全文3000多字,被全国30多家报纸杂志转载.时任《光明日报》总编委汪波清看到《四论陕北文化》的稿子后当即签发在《光明日报》刊发,没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天,《人民日报》海外版抢先将《陕西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全文转载.最后,《光明日报》只能放弃刊发.

紧接着,龙云给《中国青年报》寄去了《与陕北文化》的研究文章.很快,《中国青年报》一字不落刊登,后又被《中国教育报》全文转载,而且文章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当年的理论好稿.龙云意识到,陕北文化着实受欢迎,他说:“中国文化的四大因素(长江、长城、黄陵、黄河)陕北就占了3个,而且在陕北的13年,奠定了新主义革命的基础.”

随后,榆林市成立起陕北文化研究会,龙云率先提出并创立了陕北文化的概念,在榆林学院创立的陕北文化研究课题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化学科,他成为学科带头人.

梦想 写陕北题材的小说

2001年,龙云将写过的文学评论集合出版了一本文集《点击文学》,算是给文学评论一个总结.另外,他给自己定位:今后研究陕北文化,扶植本土文学,培养本土作家.他几乎看过所有本土作家的作品,为这些作者写过评论,鼓励本土作家成长.

他还选取陕北民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出版了《说陕北民歌》.在一边研究陕北文化,一边为本土作家写评论时,他将注意力集中在陕北民歌的研究上.

民歌是一个民族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也是该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记忆.作为陕北文化的“百科全书”和陕北的“名片”,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发觉整理陕北民歌,他多方考证,以一个文化学者的笔触,以文化考察笔记的手法,深刻剖析了陕北民歌的前世今生.从寻找、聆听、回味、传承、吟唱五个方面,挖掘了陕北民歌的历史文化,陕北民歌生存的土壤,陕北民歌的美感,并与河套草原的高亢之声、马背民族的悠扬之音、低回缠绵的河东之音、隆冬宁夏的花儿之音对比,洋洋洒洒几十万言.这些从文化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进行的解读,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2年,龙云将陕北民歌的一篇考察报告《信天而游》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果不其然,用龙云的话说,就是陕北文化实在太受欢迎了,陕北民歌太受欢迎了.《信天而游》一出版就抛售一空,目前又开始再版.

做完陕北民歌的考察笔记,他重新拾起搁置一时的陕北题材小说,经过8年构思和写作,《女人红》于2015年10月出版面世.作品一出版,就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认为,龙云把他对陕北文化地理的研究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著名评论家王鸿生认为,《女人红》是一部探索性很强的作品,他在探索怎样重新叙述这段历史,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构建自己这个叙述者和这段历史的关系.雷达、徐忠志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目前,有两家知名影视公司已经与龙云联系洽谈,意欲将《女人红》改编成电视剧本,搬上荧幕,让他的文学路继续信天而游……

(责任编辑:雷鸿儒 毛 缙)

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刊物投稿

文学杂志投稿

外国文学期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文学本科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龙云和文学梦和文学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