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性别差异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跟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特点和趋势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性别差异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2-07

《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是关于性别差异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趋势和性别和学习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吴亚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上海200062)

摘 要:本文梳理了我国学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根据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将近三四十年相关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分析现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特点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215-03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研究”(项目编号:1JC041)成果

作者简介:吴亚珺(1990-),女,浙江湖州人,硕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方向)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内的基本课题,国际上对此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许多国际教育组织以及西方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例如,美国专门成立了“女数学家协会”,每年举办活动,出版刊物,调查性别差异的证据.国际妇女与数学教育组织(IOWME)和数学妇女协会(AWM),作为非常活跃的妇女组织,也经常开展活动或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数学及数学教育中的妇女地位、性别差异问题.

而我国学者对此一问题的关注度则相对较少.1994年,张奠宙教授就在《数学教育研究导引》中感叹“中国数学教育基本资料的缺乏,像男女学生数学学习差异这样的课题,应该当作基本国情进行调查和去做.这一研究工作可以从全国范围内调查,也可以在一个县或一个乡做调查,看究竟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的话,其原因是什么?何时产生明显差异?”[1]

本文选用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以“数学”、“性别差异”为关键词对截至2013年底的文献进行检索,共筛选到密切相关的文章126篇,并结合叶一舵主编的《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和林崇德主编的《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两本书进行研究.本文首次将我国学者关于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形式等方面指出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及不足,进而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

检索发现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表明了国内对此问题关注度的逐渐提高.根据截至2013年底检索文献的数量及其主要内容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以将国内的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以1993年和2004年为界分为三大阶段:初探时期、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

1.初探时期:1993年以前.在国内,这一时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献数量屈指可数,最早可查的是1982年唐盛昌的《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2].该研究从1979年到1982年,按年级(初一到高二)对比各年份男、女生的数学期末成绩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并通过代数、三角和几何三方面的测试和关于思维方式、记忆方式的问卷探索产生差异的原因.

从研究形式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大型的科研项目调查结果的一部分,而非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专项研究.例如,1990年林崇德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等.二是研究团队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所做的专门研究.例如,唐盛昌等人对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等.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小学生和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也有一小部分研究是关注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一般认为,在小学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学习、掌握和运用数概念、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能力;而在中学阶段,数学能力则主要是指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者们首先收集男女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他们数学学习成绩差异的整体情况.其次,根据对数学能力的分类,针对各项数学能力进行测验以此来了解男、女生不同数学能力差异的具体情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产生男、女生差异的原因,侧重于调查男、女生在记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前文介绍的唐盛昌的研究就是典型代表.

总的而言,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比较单薄,但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例如,性别差异与学生所在的学段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小学阶段女生数学成绩整体上比男生好,初中阶段男、女生数学成绩的差异不显著,高中阶段男生的平均水平高于女生.对此,林崇德等人认为是因为男、女生不同能力的发展在快速期的到来时间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在快速期内的发展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3].唐盛昌等人认为这与男、女生在记忆方式、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有关,男生倾向理解记忆,数学分析,而女生倾向机械记忆,注重模仿[2].

总览这一时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在归因上侧重于认知因素,而较少考虑非认知因素,例如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待数学的态度以及自我评价等;二是研究较少和教育联系[4],例如,研究者们并未探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师等因素是否会导致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缩小差异.

2.发展时期:1993—2004年.1993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MCI)在瑞典召开了“性别与数学教育”的国际研讨会.而这一课题就作为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设立的系列研究课题之一.探讨产生性别差异的三大因素:(1)女生的数学兴趣;(2 )社会文化影响;(3 )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研讨会召开后,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文献数量大幅上升,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可见,研讨会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者对相关研究的关注,国内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从研究形式上看,这一时期国内的研究大多为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专门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真正地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问题.

从研究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研究集中关注的问题仍然是男、女生数学能力的差异,占到总数的64.7%.但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从上一阶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转移到高中生,这与上一阶段研究显示小学、初中男女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的这一结论不无关系.此外,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扩展和细化.例如,将数学思维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形象思维、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进行研究;将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细化为心理折叠能力、心理旋转能力以及心理展开能力等进行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看,一方面部分研究者仍采取的是对各学段男、女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者根据对所研究内容基本要素的界定,设计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试图得到更为精细的结果.同时,研究者们配合使用问卷和访谈,以佐证研究结果和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了,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研究者们根据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小学阶段,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女生比男生强;初中阶段,男、女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相对优于男生,男生成绩的离散性大于女生,但从初二起男生逐渐赶上来了;到了高中阶段,男生则优于女生,且出现差异的显著性,女生成绩的离散性大于男生.此外,男生的空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于女生,但空间能力的差异并没有对数学成绩产生显著影响.但是研究者们关于高中阶段男、女生运算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分歧,有些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女生显著优于男生,有些研究则表明男、女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归因上看,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到教师教学方式、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学生数学兴趣等因素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影响,但存在的不足是他们仍然更加偏重生理(即男、女生大脑2半球偏侧性功能专门化在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不同)和智力因素(即思维方式、记忆方式的不同)的影响.

3.繁荣时期:2004年以后.2004年3月“中学数学学习性别差异”被国际数学大会列为研讨主题之一,使得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的学术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内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献数量更大幅地上升,开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与细化.

研究热度的不断上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一时期有大量关于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硕博研究生的论文,占到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总文献数的26.7%.研究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一个研究主题在当前具有较高的热度.此外,从这一时期文章的数量上也足见研究的热度.另一方面,开始有发表对该研究的述评文章,说明研究在当前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针对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研究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关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关于数学学习情感的和关于特定数学学习内容的.关于数学学习过程的,主要包括情境性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数学问题表征、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包括数学创造力、常用统计图理解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数学学习情感的,主要包括数学自我概念、数学学习效能动机、数学学习心理、数学学习焦虑和家庭、老师、社会对数学学习情感的影响[1]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特定数学学习内容的,则主要为几何学习,其他的内容则少有涉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处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学生,优秀学生、中层学生和后进生,探索不同层次中男、女生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是否不同.

从研究方法上看,以问卷和测验为主,配合访谈和个案研究.测验主要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和特定学习内容,测验的题目一般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自行设计,也有小部分是直接选取学校已有的试卷.问卷则主要针对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这一时期相关量表已有一定的发展,因而与之前采取自编量表有所不同的是研究者多为直接使用已有量表或在已有量表上进行改编.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Fennema-Sherman数学态度量表》,但也有根据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的相关量表的.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研究结论大体一致.在归因上,减弱了对生理因素的强调,更加肯定教育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父母、教师和社会文化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态度的影响.

二、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到现在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在研究方法上,当前研究者们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或者进行测验、问卷,大体上偏重于定量的研究,而定性的分析不足.如果能够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才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归因分析尚不完善.事实上,产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原因是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研究,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归因分析,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是从生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但一般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并没有进行一个深入的、全面的研究.如张新颜所说,后天因素是如何影响数学学习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是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等问题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解决[5].

缺乏解决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大多数学术文章都是调查研究性别差异存在以及归因问题,而如何缩小差异,尤其是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的研究很少,而这恰是研究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的初衷和目的所在[6].解决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迫切地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

三、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展望

1.研究形式上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一是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一方面从理论到现实,通过分析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从实践经验出发,发现和认识差异的现状,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二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是通过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大型的学业测评等方式,了解男、女生数学学习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微观研究则范围较小,往往是某所学校或某个班级,研究问题更细化,侧重于调查男、女生是在数学学习中哪些具体的方面存在差异.

2.研究方法上更加多样化.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既要通过精确的数据来回答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现状,又要通过质性分析来解释“差异是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发生”、“正在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

3.研究内容上更加深入、全面.一是对当前研究尚存争议的结论进行再探.例如,高中生男、女生运算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层面和调查对象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一些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研究者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得到一个更加贴近自身所研究的群体的结果.二是对当前研究尚未解决的或尚未触及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造成男、女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策略来缩小这种差异的问题.像这样一些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领域内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其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三是对当前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例如,将学习不同数学内容时的性别差异细化到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上的差异.更加具体化的研究问题有利于探明男、女生究竟是在哪一个时间点或知识点上发生了差异,为实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性别差异论文参考资料: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回顾述说,本文是关于趋势和性别和学习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性别差异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性别差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