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诗词方面有关论文例文 和掌握诗词鉴赏的金钥匙就《武陵春》等谈谈诗词教学相关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诗词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1-26

《掌握诗词鉴赏的金钥匙就《武陵春》等谈谈诗词教学》

本文是关于诗词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诗词鉴赏和《武陵春》和金钥匙相关论文怎么写。

“诗词鉴赏”能力层级是语文能力层级中最高的层级.在中高考中,“诗词鉴赏”是普遍丢分最多的板块(失分率多在50%-75%).不少学生认为诗词鉴赏题难度大,分值少,扣分多,这个板块弄不弄都差不多,因此干脆放弃;有的老师甚至告诉学生“这个题最后做,有多少时间做多少时间”.这一板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处于或听天由命、随意放逐,或以烂为烂、无能为力的位置.

一、明了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听天由命、随意放逐是教师责任的缺席;以烂为烂、无能为力是“弱者”的做派和借口.中国是诗歌(广义的诗歌涵盖了词和曲)的国度,曾经有过唐诗、宋词、元曲的辉煌.诗词鉴赏教学是语文教师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新课标》)的神圣使命.今天诗词鉴赏教与学的现状,会导致或已导致原本富有诗词底蕴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弱化甚至断裂.诗歌语言凝练,情感充沛且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最适合咀嚼品味,最能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最能促进评价鉴赏能力的形成.“放逐”的结果是学生既无法形成塔型(没有最高层级的能力就没有塔尖)的能力结构,又无法肩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神圣使命.

二、诗词教学的关键

(一)提高学习的认识

生活在诗的国度,每个人都带有显性或隐性的诗的文化基因,我们都具有学好诗歌的可能性,懂诗爱诗是我们的天职;试卷的每一分我们都有争取它的必要,而无拱手相送的理由.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诗词鉴赏同样事在人为,只要思想重视,认识到位,用心研究,大胆尝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攻破难关,提高得分率.提高了认识,并在品读诗词的审美享受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来.

(二)了解相应的知识

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关键,能力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知识非常必要.如有关诗词格律的常识,有关对仗、押韵的规律,有关诗词常用的意象、手法以及诗词的特征等等.

三、掌握适当的方法

(一)重视诗词题目、注释、题干(此不用多言)和选项

【题例1】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2分)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2分)

参:1.①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 (1分)②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海棠花娇羞持重,甘于清静的品性.(1分)2.①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用桃李在春风中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 (1分)②既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坚守节操,独善其身,又表达了对儿辈的期许:要内敛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 (1分)

答题情况及分析:自201 2年浙江高考卷考了这首诗的鉴赏后,各地中考模拟试题和教辅资料多选用了此诗.第1题学生多能答道“拟人手法”,“娇羞可爱”;第2题多答为“拟人”,“爱惜海棠花”,“表达对春风的喜爱赞美之情”,得分率很低.这种情况,除了缺少必要的鉴赏知识,像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的知识之外,还与不够重视诗歌的题目有关.如果关注并分析了题目(题目往往就是“诗眼”)就可以知道,题目不是“海棠”,也不是“未开海棠”,而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儿辈”可以说就是“诗眼”,找到了它就找到了解读此诗的钥匙,较为难解的第三、四句的难度也相应降低,诗意也就明朗起来.诗言志,诗歌首先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志趣,但答出“坚守节操,独善其身”的并不多,答出“希望儿辈要内敛稳重,不要哗众取宠、浮躁轻狂”的就更少了.

【遂例2】

元日①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

千门万户瞳瞳③日,总把新桃④换旧符.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②[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③[瞳瞳]t 6 ngt 6 ng,日出时光亮的样子.④[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压邪.

1.历来不少人认为“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入”字耐人寻味,请写出你的理解. (2分)

2.作者通过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1.①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把暖气吹入了屠苏酒,让酒变暖了; (1分)②让喝了屠苏酒的人感觉到暖洋洋的春天气息. (1分)2.①这首诗通过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在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1分)②还含蓄地抒发了希望除旧布新,革新政治,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1分)

答题情况及分析:这首小学就背诵过的诗,学生的得分率却并不高,大多漏掉第②个采分点.第1题多答道:“拟人手法”,表现了春天的温暖.第2题多答道:表达了作者在新年到来时的激动、喜悦之情.如果作者足普通人,答道“新年到来时的激动、喜悦之情”也还算答对了.可是作者不是普通人!

试题一般不会提供注释,注重考查考生的“裸读”能力.提供注释,多因为难度大,超出了学生积累、认知、能力的范围,给注释,就是搭“梯子”,架“桥梁”.《元日>的两个题难度都较大,主要是“屠苏”、“桃符”与学生生活有较大距离.但如果有重视注释的习惯,善于从注释中寻找答题的信息,也就自我降低了难度.如果关注了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再联系对王安石应有的认知和文常积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就能拿到第2题的第二个得分点了.所以,除了重视诗词题目,还要重视注释.

如果是选择题,还要比较分析各选项.“找出理解错误的一项”,除开“选择项”的其他三项相当于增加了三个“注释”,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实际也降低了解读的难度.但“错误”与否实际上是不易判断选择的.因为其他三项叫做“干扰项”,它会对“选择项”进行有效地“干扰”,这样做题者会觉得几个选项都像是正确的或都像是错误的.一旦排除了“干扰”,选对了选择项,那其他三项就可以当作三个注释来用了.

(二)以诗解诗,上下联系,关注手法

【题例3】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从“欲语泪先流”里你读出了词人心中怎样的情感?(2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2分)

参:1.想诉说还未诉说就情不自禁地先流出泪来,说明词人内心的愁苦很深很重; (1分)深重得提不得说不得触碰不得.(未答“愁”而答作“痛苦”“悲哀”可给0.5分.)2.同意.末句运用了比拟(也可答“化虚为实”,答“夸张”酌情适当给分)的手法,把不能用船装载的愁当作有形体重量的可以用船装载的东西来写,把抽象的愁具体化、形象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心中愁苦的深重.(1分)

答题情况及分析:第1题多能答出“愁苦”“忧愁”,也有对末句词眼“愁”视而不见答作“痛苦”“悲哀”的.第2题得分较低,多答“比喻”,有答“夸张”的,还有答“表达的是什么什么情感”的.第2题是手法赏析题,“绝妙”指向的是表现手法而不是表达的情感,而且第1题已经考查了情感.多数同学未答“比拟”.“比拟”包括“拟人”、“拟物”和“把甲物写作乙物”三种.大多数同学对拟人很熟悉,也知道拟物,如“敌人夹起尾巴逃跑了”,但不知道比拟中的“把甲物写作乙物”.其实,他们的语言里经常使用了这种手法,如“青春在飞扬”、“在燃烧”,把不能飞扬和燃烧的东西当作可以飞扬和燃烧的东西写了,只是还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答“化虚为实”也可得分.但答“比喻”就不能得分了.比喻主要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构成,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末句属于哪一种呢?显然不属于本体、喻词和喻体都出现的明喻和暗喻;而借喻的喻体要出现,只是省掉了本体和喻词.如果把末句看成是只出现喻体的借喻,那喻体是什么呢?

要重视对学生“以诗解诗“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诗句上下句、前后句之间的联系,要关注诗词里艺术手法的运用;少一点背景介绍和“知人论世”,培养“裸读”能力.明明末句就有词眼——愁,却答成“痛苦”“悲哀”这样相近却不恰切的词语.因此答案到诗词本身去“找”!又如“许多愁”,有的老师通过介绍“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去证明作者有“许多愁”,而忽略词人对“许多愁”的形象表现.这首词“愁因”不是第一位的,愁的形象独特的“艺术表现”才是第一位的.学生较容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愁”.如果提出“词人是怎样表现这许多愁的”这一“主问题”,便能统率对全词的分析鉴赏了.可以说该词句句写愁,但只在最后一句点“愁”,那是因为到词的末尾,愁的波涛汹涌澎湃,不可阻遏!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景物含愁,触景生愁.“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反常的、特别的行为情态,这是通过细节描写传达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揭示愁因.也正因为心中有深重的愁苦才会有“闻说”

“也拟”“只恐”的复杂变化的心理活动.而末句则是用神奇的笔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愁.

抓住了诗词鉴赏的这几个关键,也就掌握了金钥匙,也就“难者亦易矣”.

【附】

王保兵《武陵春》教学实录

(江油市花园路中学舒庆华整理)

一、导入新课,激趣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 (屏显诗词)我们先来分读这些诗词.你们读一、三、五,老师读二、四、六.起——

生(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生(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齐):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齐): (掌声)

师:这些诗词老师读的部分同学们都还没有学过,所以有些不甚理解.但是,只要我们开口诵读,便能感知它的优美.这些诗词全出自一人之手,这个人是?——

生(齐):李清照

师: (屏显)李清照.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词人之一,她以卓而不凡的气质和横空出世的才华在宋词乃至中国古典文学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她的《武陵春》.

(屏显《武陵春》)

二、初读全词,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齐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武陵春》,起

生(齐):……

师:你们读得很准.注意两个字(板书:舴艋).齐读一遍. 生(齐):ze-meng 师(板书ze meng):ze-meng.要区别和它形似的一个词,那个词注释里面都出现了,大家看一下,是什么?

生:蚱蜢.

师:形旁变了,虫字旁(板书:蚱蜢).形旁一变,音变了没有?

生(齐):变了.

师:平舌音变成了卷舌音(板书:zha meng).韵母也变了.蚱蜢是一种昆虫,舴艋是像蚱蜢一样的又长又窄的小船.我们把容易读混的这两个词读两遍.起

生:舴艋、舴艋;蚱蜢、蚱蜢.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地诵读,了解词意.(生自由诵读)

师: (走动、关注、提示):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词意.

生:风已经停了,百花已经落尽了,尘土中还带有落花的香气.天色已经渐晚,我仍懒于梳头,景色依旧,人事却已经变了.一切事情似乎都已经完了.我看着窗外,想要说话,泪水却已经先流出来了.我听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也想要划一下小船,但是却害怕双溪上的像蚱蜢一样的小船难以承载我心中的忧愁.

师:怎么样?(师生掌声)

生:如果考试,我觉得“我望望窗外”这一细节可能是失分点.

师:嗯.描述时可以不加的就不加.

三、细读全词,体会情感

师:下面细读全词,体会情感.请一位同学朗读,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请你把它表达出来.

生: (有感情地朗读)(掌声)

师:读得不错!但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像“只恐一双溪一舴艋舟”,这样断得多了一点,长了一点.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要声断气连.刚敢于你读的时候,主要想传达一种什么情感?

生:想传达李清照她的丈夫死去,家乡沦陷的一种忧愁、悲伤的感情. (板:愁)你从词中的哪些地方感觉出“愁”的呢?

生: “载不动许多愁”.

师:嗯!除了从末句里看到“愁”字以外,同学们还可以从这首词哪些地方捕捉到“愁”呢?

生:我从“日晚倦梳头”.女人一般早上起来都要梳头的,但是她违反了常规,“倦梳头”就说明她内心有哀愁.

师:嗯.倦,倦怠.“倦梳头”,就是懒得梳头,不想梳头.有点违反常情.在这反常里可以看出她心中一定有愁.

生:还有“欲语泪先流”.忍不住流眼泪说明她心里面有愁.

师:是啊,内心的愁苦多得已经装不下啦,触碰不得,想不得,说不得.话还没有涌到嘴边,可是泪已经先流了.

生:我从“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休”看出,她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了.可见她愁之深重.

生:还有就是“风住尘香花已尽”.环境描写表达内心里面的哀愁,因为这是一个凄凉的景.

师:嗯.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的体会都非常的好,那么我们就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诵读这首词.读出作者的满腔愁怨.起——

生: (有感情齐读)

师:很有感情!这么多的愁,这么深的愁,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把它表现出来的呢?

四、品味语言,了解手法

生:她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就是她写“风住尘香花已尽”将心里的这种情感表达在景物上.

师:嗯,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把她的愁寓于首句的景物描写之中.第一句,描写暮春的景物,触景生愁.再看下去

生:“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这是通过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了她内心的哀愁.

师:一个“倦”写出她身的疲惫,写出她心的绝望.“倦梳头”这属于神态描写.“欲语泪先流”还没开口,泪就流出来了,这属于动作神态描写.这里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来传愁.

我们再看下去,请大家注意“闻说“、“也拟”、”“只恐”,这属于什么描写?主要表现的是什么?

生:这是心理描写,她想去双溪赏春,借游玩消愁.

生:“闻说”表现惜春;“也拟”有踏春的打算,“只恐”表现因为愁苦无心赏春.

师:无心赏春?她不是打算去吗?

生:不是无心,是不能去不敢去啊.

师:这是一个起伏着的、变化着的心理过程.就好比有一束欣喜阳光,突然投射到了她愁苦的心海之上,可是这束阳光又转瞬即逝,作者又重新陷入了无法去摆脱、无力去挣扎的愁苦深渊.这是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描写心理活动来表现摆脱不了的愁.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句“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愁绪描写得有了重量.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愁绪之沉重.

师:比喻?她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呢?

生: (思考,无语)

生:把愁苦比作了有重量的东西.

师:无论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都必须出现.喻体是什么呢?

生:愁是本体,找不到喻体.这句应该是比拟的手法,将无形的愁比作可以用船来载重的东西.

师:好!请坐.不是比喻,是比拟的手法.以前老师讲过比拟的这种手法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拟人,第二类是拟物,第三类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把看不见摸不着、没形状没重量的愁把它当作了可以放到船上去的、有形的、可以把船压沉的有重量的东西来写.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愁写成了有韧性的东西.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写成了绵长的东西.而李清照呢,她则运用比拟手法,把愁写成了有形状、有重量的东西,真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

生:可以答“化虚为实”和“夸张”吗?

生:可以吧.比拟,把甲物写作乙物,就是化虚为实,把抽象的具体化,形象化.害怕愁把船压沉了好夸张啊.

师:作者先写触景生愁,再通过行为情态的细节传愁,然后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愁的变化,最后直抒胸臆,点明愁的深重.

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词的深刻的理解来再来诵读这首词.《武陵春》,起

(学生有感情齐诵)

四、比较阅读,深刻体会

师:前面我们学了温庭筠的《望江南》.温庭筠的《望江南》也写了愁.下边我们把这两首词拿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两首词的愁有什么不一样.(屏显两首词和问题,学生思考)

生: 《望江南》是盼望丈夫归来,先由希望再到失望. 《武陵春》是作者的丈夫死了,是心中的一种绝望,程度更深一些.

师:是啊,程度更深一些.盼丈夫归来,今天没有归来,明天还会归来,明天没有还有后天.

生: 《望江南》第一句就提到了“梳洗罢”,女为悦己者容.但是《武陵春》里面却是“倦梳头”,没有悦己者,没有明天,是完全的绝望.

师:嗯.“斜晖脉脉水悠悠”,水悠悠,情悠悠,即使“肠断”,但还有希望.这首词里面的愁是闺中思妇之愁,是离别之愁,是个人之愁.可是《武陵春》里“倦梳头”、“泪先流”、“事事休”的愁更深重.愁北宋败亡,愁家乡的沦陷,愁丈夫的去世,愁文物的丧失,愁自己的颠沛流离之苦,多么深的愁啊.

我们再来看,一开始读的(屏显)“寻导觅觅,冷冷清清”,先前我们读不太懂,现在是不是懂了一些?她寻觅的是完整的大宋,美满的家,相爱的夫.这一切都无法寻觅,所以怎能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们带着对这两首词的理解,来读出不同的愁.起

生: (有感情朗诵两首词)

五、结束语:

师:真是不同的愁啊.有这样一幅对联: (屏显)“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馆撰写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写了两位伟大的词人,下联是李清照,上联猜一猜—— 生:苏轼. 师:好!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领略了宋代词苑最芬芳秀丽的女儿花!(下课,师生行礼)

(王保兵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61 00 0 0)

诗词论文参考资料:

中华诗词杂志

诗词投稿

本文结论:这篇文章为关于经典诗词专业范文可作为诗词鉴赏和《武陵春》和金钥匙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诗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