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舆论引导方面有关论文范文 跟提升新闻含金量增强舆论引导力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舆论引导范文 类别:论文范文 2024-01-29

《提升新闻含金量增强舆论引导力》

本文是舆论引导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舆论和含金量和引导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新闻的“含金量”,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在质量.题材分量先天不足,是新闻报道的常见问题.对新闻信息的开掘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或言过其实,说大话、空话,令新闻失去本真面目,失去可信性和舆论引导力.新闻传播者要苦练内功,善于发现和表达,不断提高“脑力、眼力、脚力、笔力”.

关键词:新闻;含金量;舆论引导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媒体危机传播与舆论引导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3YJA860026

新闻的“含金量”,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在质量,它取决于“写什么”和“怎样写”.其中,“写什么”,决定了新闻的题材分量,“怎样写”影响到新闻的易读性与可读性.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强或弱,与“写什么”和“怎样写”密切相关.

在时下的新闻传播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题材分量先天不足,无关痛痒.例如某报“本地关注”版的一篇记者调查:《183家企业享免征 219种蔬菜有优惠(引)买100元菜,可省0.26元(主)》,主标题所突出的“买100元菜可省0.26元”,这个事实太轻微了、太无关紧要了.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买蔬菜,一次可能只花10元钱、20元钱,按照100元省0.26元的比例,相当于节省了3分钱到5分钱.即便坚持每天买100元蔬菜,一个月也不过节省7、8元钱,实在不值一提.这种相当于“毛毛雨”的“微利”的报道,尽管在“本地关注”版、以1700多字的篇幅隆重推出,受众仍然会不买账,而且极易引起逆反心理,造成讽刺的效果.

新闻报道的内在质量,受制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的“内在质量”.新闻事实本身缺斤少两,无关痛痒,严格意义说来是“伪新闻”“注水新闻”.关于什么是新闻,在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陆定一的解释:“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着力强调新闻的“新”,新闻的时效性.实际上,新近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车载斗量、多如牛毛,能登上新闻“大雅之堂”的微乎其微.新近发生的事实中,“广大群众欲知、应知、未知的重要事实”才是新闻.其中欲知——表明感兴趣;应知是“重要”,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未知是“新”,闻所未闻.如果抽离了“欲知”和“应知”,就失去了新闻的“精气神”,而只剩下“未知”的皮相了.

仔细辨析,能发现,除了上述“微利”报道的先天不足,另有一些报道不是新闻事实的硬件条件不达标,而是对新闻信息的开掘不到位,未能突显新闻事实的亮点,因此出现后天的营养不良.例如一家报纸的《加强党的建设 凝聚发展正能量》,是“喜迎党代会”的综合报道、经验消息.作为延缓性新闻,本该有充裕的时间“跑”新闻,“抓活鱼”,精选典型的事实.但相关内容,仍停留在一般性的工作层面,鲜有亮点.例如新闻中首先出场的人物——老李,他是某街道调解员,他的调解方法和技巧是:“接待要热情,听说要耐心,事实要查清,将心要比心等”.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做法和经验,缺少含金量,相当于入门级的基础性常识.而事实上,老李“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100%,当事人双方满意率100%”,还曾获得“全国人民调解能手”荣誉称号.也就是说,老李作为“典型人物”,他是一座新闻富矿.他的调解方法和技巧,除了新闻中提到的一般意义上的“接待要热情”,一定还有更宝贵的“独家秘笈”,那些“独家秘笈”才是最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片段或事实侧面,聚焦“独家秘笈”才能彰显典型的示范、引领效应,体现人物的个性棱角.但遗憾的是,由于后天采编环节上的乏力,曾获得“全国人民调解能手”称号的人物,已经“泯然众人矣”.

在新闻信息资源开掘上的浅尝辄止,体现了传播者“脑力、眼力、脚力、笔力”等方面的欠缺.提升新闻的含金量,需要在新闻事实的“新异性”上做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不同寻常”,就是差异化.突显“新异性”,需要放下身段,接地气,沙里淘金.所谓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需要发现,新闻的含金量也需要不断发现、不断挖掘,发现新闻事实的新异性,挖掘新闻事实的意蕴,展示鲜活的“这一个”.那种“泯然众人矣”的大众化形象,是难以引起受众的有意注意的,更谈不上通过新闻舆论引导,影响、改变其态度和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信息资源开掘上的浅尝辄止,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事实的性质,背离报道思想.也就是说,原本意在“美化”报道对象,为其增光添彩,实际上的传播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是在“丑化”、抹黑涂污,也就是帮了倒忙.例如《不让政策“睡大觉” 不让企业“跑断腿”(引)江阴营造转型发展“暖春气候”(主)》,这是一家城市党报的头版头条,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政府优化政务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其传播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是因为引题所强调的“不让政策‘睡大觉’ 不让企业‘跑断腿’”,这个“标高”太低了.标高是“地面或建筑物上的一点和作为基准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新闻报道也存在着一个“标高”的问题.标高过高,刻意美化和神化,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就会被抽象、演绎为一个空洞的概念、符号,失去人间烟火气;标高过低,即所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的层次、境界较之于作为基准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太小,看不出什么差别来,那么媒体所展现的“新闻图景”就混同于现实景观了.回到上述案例,引题所强调的“不让政策‘睡大觉’ 不让企业‘跑断腿’”,说起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是底线、及格线,没有什么好称道的.仅仅达到了底线要求,即“不让政策‘睡大觉’ 不让企业‘跑断腿’”,也难以像主标题说的那样,“营造转型发展的‘暖春气候’”.另外,达到了底线、及格线,就成了要闻版面上的座上宾,被高看一眼,意味着先前一直是让政策“睡大觉”、让企业“跑断腿”,其他政府部门也是懒政、怠政,不作为,所以它才万绿丛中一点红……之所以会出现传播效果上的打折缩水情况,主要是传播者在题材开掘和表达上浅尝辄止,做的是表面文章.研读上述报道内容,会发现,不是相关职能部门“做”的不够好,是新闻“说”的不够好,“说”和“做”不匹配.结合报道内容,将引题改为“释放政策活力 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或者“政府服务瞄准企业需求”,才恰如其分.这里的恰如其分,是指名实相副,题文相符,也就是报道内容和新闻事实相符合,报道内容和新闻标题相符合.做到这两个相符合,原因在于修改后的引题,突显的是更高的标准,而且在表达上,变否定句式为肯定句式,因此更直接、更明快,更能收到立竿见影的传播效果.

新闻“说”的不够好,即言不及义,会造成“说”和“做”的脱节.如果“说”的过于好,“说”的调门过高,也会因为言过其实而失去新闻的本真面目,进而失去新闻的可信性,失去新闻舆论的引导力.例如《惠山营造“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竞争环境(引)以干部的辛苦指数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主)》,这是一篇城市党报上的经验报道.其中的引题即“惠山营造‘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竞争环境”,是在陈述事实;主标题“以干部的辛苦指数 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则是在“说话”,在表达传播者的价值判断.从一般意义上说,应该是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即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如果有一分事实说三分话,就是在说大话,说空话.

具体说来,上述新闻是以“当和尚也不撞钟”作为参照系,因为参照的标准太低,所说的大话“干部辛苦”就失去了可信性.这是因为,“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是普遍的社会共识.不光干部,老百姓的工作也概莫如此,常用的“德能勤绩”的考评指标,就含有“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现在居然成了努力营造的“竞争环境”,这表明,先前的机关工作作风太涣散了.即便真正营造了“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竞争环境,也仅仅达到了及格线,这样的干部说不上“辛苦”,或者说这样的“辛苦指数”,也难以真正“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由此可见,如果新闻事实先天不足,“说”的越好,越远离新闻事实的本来面貌.说大话、空话是难以补救新闻事实的先天不足的.新闻事实的质量,是新闻安身立命的基石,是提高新闻“含金量”,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的可靠保障,为此,传播者要苦练内功,善于发现和表达,不断提高“脑力、眼力、脚力、笔力”.

作者简介:

张国军(1962- ),男,汉族,辽宁省北镇县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学、写作学.

舆论引导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而言: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舆论引导专业范文可作为舆论和含金量和引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舆论引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