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新闻报道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与学写新闻报道教学新思路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闻报道范文 类别:开题报告 2024-02-21

《学写新闻报道教学新思路》

本文是新闻报道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新闻报道和新思路和教学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摘 要: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其自身独特的行文样式和格式规范要求,强调读者需求和视角.指导学生学写新闻报道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其架设从陌生通往熟悉的桥梁.具体有:文体对比,掌握基本写法;正反思辨,有效突破难点;梯度语境,促发即时生成;优化讲评,夯实习作功底.

  关键词:学写新闻报道习作教学习作知识

  《学写新闻报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3》的教学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新闻报道看似熟悉实则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新闻报道的传播途径很多,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很好的平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感受到;说陌生,是因为囿于年龄特征,学生一般只会关注新闻报道的内容,容易忽视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其实,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其自身独特的行文样式和格式规范,强调读者需求和视角,与学生熟悉的课文、喜欢阅读的各类文章、书籍有明显的区别.可见,指导学生学写新闻报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其架设从陌生通往熟悉的桥梁.

  一、文体对比,掌握基本写法

  习作知识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支撑学生习作的根基.教师不但要有教“习作知识”的意识,更要有教“精准习作知识”的意识.就新闻报道习作教学而言,首先需要解决“新闻报道是什么”的问题.笔者的做法是,采用“文字游戏”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学生较为熟悉的、含有“新闻”的词组,如“新闻联播”“新闻头条”“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最新的、真实的、吸引人的,值得关注的事件或消息.那么,将新闻用文字记录下来,在报纸上发表,或者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发布,这就是新闻报道.其次,还要解决“新闻报道怎么写”的问题.如果单刀直入讲解例文,分析其中的规则要领,学生必会感到枯燥与抽象.但如果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功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入手(一般都为记叙文),将之改写为新闻报道,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文体的对比探寻新闻报道的写作规则,便能有效扫除内容理解的障碍.同时这样的问题对比还能起到移步换景、让习作知识“软着陆”的效应,让学生在“有法可习”的尝试中领会新闻报道的基本写法.

  笔者引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引导学生:“新闻报道是文章,我们学过的课文也是文章,此文章与彼文章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虎门销烟》是我们四年级学过的课文,大家还记得写了什么事情?”学生在回忆中明确:“这篇课文写了林则徐在虎门销毁的事情.”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笔者启发他们:“同样的一件事,新闻记者会怎么写呢?”紧接着,又出示了一篇报道(如图1).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种文体截然不同的写作方法呈现出来的不同文字,一下子调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油然而生探究之心.由此,笔者带着学生分别聚焦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开头”“经过”“结果”,将教学内容进行切割分解和细致比对,在发现新闻报道的“个性”与“精彩”的同时相机板书,将新闻报道“倒金字塔型”的核心知识依次呈现,不着痕迹地化解了学习难度,拉近了学生与新闻报道的认知距离,明确了“学写新闻报道”的习作知识:(1)结构分明,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板块;(2)特点明显,“标题”有两个,主标题能吸引读者,副标题能揭示看点,突出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导语”不但要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更要交代结果;“主体”要做到叙述简洁,突出主角;“结语”则需要补充说明相关情况.

  二、正反思辨,有效突破难点

  关注学生的主体思维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习得的习作知识作为教学起点,通过正反案例的思辨再次激活学生思维,是将虽已知晓但依然不够熟悉的新闻报道习作知识合理转化、渐进熟悉的过程,也是举一反三、巩固强化的过程,更是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

  (一)例文辨析

  虽然已将新闻报道的习作知识悉数教完,但放手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习作实践还为时过早.笔者以为,尝试运用刚刚习得的相关习作知识对《习作3》的例文进行“结构分明、特点明显”的判断分析,有助于调动学生“牛刀小试”的积极性,能在锤炼他们思维的同时强化其感悟.

  《习作3》的例文是关于“我市第9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的体育新闻报道,学生在区分“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板块时,对于“主体”的判断产生了偏差与争议,因为主体部分用两个自然段分别描述了两个主角——冠亚军队.因此,教学时笔者采用了迂回战术,先引导学生从较为明显的内容开始判断,从而明确了“标题”“导语”以及“结语”.接下来,通过追问与交流,他们又认识到:新闻的主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也可以作灵活变化.由此,学生明确了这则新闻的主体内容是剩下的两个自然段.之后,笔者又带着学生对这则新闻的结构进行分析.依据上面理出的相关新闻报道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看出这篇新闻报道在结构上符合要求.再细化到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学生发现:这则新闻报道紧扣主体部分的特点,不但叙述简洁(只写了冠亚军球队的情况),而且主角突出(主要介绍了冠军成功、亚军失利的原因).有了这样的思辨,学生对书写新闻报道的“规则”也就了然于心了,难点不攻自破.

  (二)疑难探究

  不断制造思维冲突,是思辨环节的关键因素.只有让学生一次次“掉进思维陷阱”,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能量.由此,笔者加大了辨析难度,将一则新闻报道的四个板块打乱,鼓励学生根据已有认知对这则新闻报道进行重组,意在不断完善他们的思维,实现习作知识的有效运用和迁移.

  首先,辨析主副标题.笔者呈现了四个标题(如图2).

  学生读过一遍后,笔者引导他们进行辨析:“我校举行了一次‘阅读小能手’评选活动,评比结果出来了,需要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能从这些标题中迅速找出主、副标题吗?”因为这四个标题的指向性都很明确,学生运用所学新闻报道的知识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很快就能筛选出正确标题:主标题是“我校‘阅读小能手’评选揭晓”,副标题是“荣获‘最佳阅读小能手’称号”.

  其次,辨析乱序结构.笔者呈现了三段话(如图3).

  待学生读过后,笔者再次引导他们进行辨析:“现在,这则新闻报道有正确的标题了,那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又分别是什么呢?大家能将这三段话对号入座吗?”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驱动了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他们积极展开对话与交流,很快列出答案:②③①.究其原因,虽然是乱序排列的三段话,但是每段话的主要内容都很明确,完全符合“导语、主体、结语”的特点与要求:第②句不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一清二楚,结果“获得‘最佳阅读小能手’”也一目了然;第③句简洁生动地叙述了获此殊荣的理由,与“主体”围绕主角描写完全吻合;第①句则简明扼要介绍了其他参赛选手的情况.如此,一篇正确完整的新闻报道也就“新鲜出炉”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自然流淌,对新闻报道习作知识的认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

  (三)变式运用

  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闻报道标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的确,新闻报道独特的“倒金字塔型”写作规则中,“标题”和“导语”是新知中的重点和难点,容易成为学生实践的拦路虎.要想给他们更有力的习作支持,需要瞄准要害之处,变式运用,直达细微之处,让学生熟能生巧.

  为了训练学生对新闻报道“标题”的精准把握,笔者又依次出示了四个新闻报道标题(见表1),引导学生进行判断.

四个标题中,第1个最容易辨析,学生由此信心大增.此后三个标题辨析难度逐渐加大,尤其是第2、第4两个标题,误导因素隐含其中.学生会对“乒乓球赛场传来喜讯”充满期待,但同时又对没有具体说明何处的“乒乓球赛场”心存疑惑,因而判断时拿捏不准.“第一名诞生了”看似交代了“育才小学长绳比赛”的最终结果,实则模糊了第一名究竟是谁.学生在思维碰撞过程中明确第2个标题正确、第3个标题的看点不够清晰后,对第4个标题的判断力也得到提升,略加思索便提出了“主副标题颠倒一下即可”的建议.由此可见,正反标题的辨析犹如思维的陷阱层级递进,助推着学生的理解循阶攀升.

  完成了上面的测试,笔者带着学生进入下一层级的挑战——综合辨析上述两个正确的标题,分别为其配上导语(见表2).

这一环节中,第二段导语的辨析也充满了“诱惑”.初步判断,两段导语都交代了事情的结果,分别是“李阳夺冠”“我校勇夺男子组冠军”;再仔细分析,只有第一段导语写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第二段导语开头两个“好消息”喧宾夺主似的掩饰了四要素的缺失,让少数学生一时晕头转向,判断失误.引导对照板书中导语的必备特点后方才顿悟.经历了这样的思辨,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会得到明显提升.

  上述引导中,教师循序渐进的生成性学习资料提供,为学生搭起了一座由陌生通往熟悉的坚固桥梁,使得学生在一次次的正反思辨训练中将思维引向了深刻,从而熟练掌握了辨析新闻报道习作知识的技能.

  三、梯度语境,促发即时生成

  习作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有法习得”,还要让学生“有话可写”.没有可“利用”的真实情境,没有已“设计”的拟真情境,很难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形成真实的语言表达.笔者发现,创设梯度语境,能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新闻报道的特定语境,与习作内容“零距离”接触,促发即时生成.

  在实践新闻报道环节,笔者又提供了三个难度系数不一的语用情境,形成盘旋而上的梯度选项,供学生自主选择(见表3).

有具体的习作知识作基础,还有针对性的辨析练习作保障,加之对习作内容不再陌生,学生在调动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运用渐为熟悉的习作知识当场练笔时,也快速进入了习作状态.完成“挑战一”触手可及;将熟悉亲近的课文转化为新闻报道,难度显而易见;“回忆亲身经历的比赛并实践新闻报道”则属于全方位挑战.

  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会迎难而上,选择“挑战三”展开练笔.笔者选择了其中一位学生的作品(如图4)进行呈现.

  四、优化讲评,夯实习作功底

  依托习作讲评,建构学生的习作思维,是习作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习作讲评既要关注普遍性评价,又要重视个性化指导,强调整体的提升.通过“当场讲评”和“作后讲评”推进,优化讲评功能,让学生“有偏可改”,是夯实他们新闻报道书写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当场讲评

  “当场讲评”,是引导学生拔正纠偏的及时雨.由于课堂练笔时间有限,学生当堂完成新闻报道较有难度.对此,笔者会要求他们先着重完成“标题”“导语”两个部分的内容,然后由教师最大化地发现其中的优缺点,并确保五分钟的当场讲评.评价尊重学生差异,采用星级评价表,选择典型的“合格中的优良”或“存在问题”的习作,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识优纠偏、自我反思,实现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反馈与矫正,使学生的习作思路得到有效拓展与延伸.

  以上述学生课堂书写的新闻报道为例,笔者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对照标准辨析思量:主副标题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是两次出现“五”则稍显重复.如果追求更为精准的表达,可以将副标题中的“五”删除,修改为“六班勇夺冠军”;导语部分也基本合格,只是“逢五必辩”这个名词有点特殊,其实小作者想表达的是“每逢到了五年级,必定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辩论赛”,因此,如果能让标题在揭示看点的同时突出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更能吸引读者眼球.在这样的优化评价中,学生又进行了自主交流和打磨,最后将新闻报道的主标题改为“‘逢五必辩’活动圆满结束”,将副标题改为“五(6)班勇夺冠军”.

  事实证明,经过这样的讲评打磨,学生对新闻报道的认知更加明确,再动笔的时候也便更加游刃有余.

  (二)作后讲评

  “作后讲评”是学生互动提升的助推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习作讲评中,除了教师针对性的讲评,还要舍得花时间为学生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在作后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洞见本次习作内容的优缺点,及时查漏补缺,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①展示、剖析优秀习作,针对性点评,最大化发挥示范效应;②小组交流,让“作品”有读者的同时把生生互评落到实处;③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对照评价标准细心自评自改,让习作再次提升.

  在这样的讲评环节中,学生能读到更多学生的习作,大部分学生也会在学习的同时较快地提升新闻报道书写的判断能力,会在重新审视并修改自己的习作时不由自主地吸纳他人长处,让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力得到自然提升.

  基于学情,精心设计“学写新闻报道”的新思路,关注学生主体思维的发展,灵活发挥课文的示范功能,细化新闻报道习作知识的习得、巩固、实践过程,夯实习作讲评环节,为学生完成习作任务、提升习作素养成功架桥.

新闻报道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杂志

新闻战线杂志

新闻导刊

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新闻投稿网站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新闻报道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闻报道和新思路和教学相关新闻报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