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丁酉话鸡类论文范文文献 与丁酉话鸡,寄托祥瑞的愿景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丁酉话鸡范文 类别:技师论文 2024-03-08

《丁酉话鸡,寄托祥瑞的愿景》

该文是丁酉话鸡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和丁酉和丁酉话鸡和寄托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记得在羊年时,人们为西方人如何翻译羊年的英文而犯起了愁.2017,农历丁酉鸡年,也许我们又要讨论鸡年又该如何翻译了,鸡在汉语中,既可以包含家鸡,又可以是雉鸡(野鸡),而两者均广泛地出现在中国历代的艺术品中,前者以其朴实而又英勇的形象著称,而后者则以优雅的仪态、崇尚自由的习性被古人所钟爱,它们都被赋予德禽的美誉.历代描绘鸡的作品,或反映平凡质朴的民间生活,或寄托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个中的意味深长,值得深究.

汉人画鸡,身怀五德

鸡,吉也,被先民驯服成家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古代中国,向来被认为是财富与吉祥的德禽.雄鸡天亮鸡鸣,呼唤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因而被古人赋予神圣的地位.传说,女娲在七日里每天造一种生物,初一造了鸡,直到初七才造出了人,因而正月初一又名为鸡日,可见古人对鸡的重视与喜爱.而古人咏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鸡栖于埘”、“鸡栖于桀”(《王风,君子于役》),“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风· 风雨》) 等咏鸡的诗句.

而古代的文物中,亦有不少鸡的身影,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已有青铜鸡出土,它可能即是古代神话中呼唤日出的“天鸡”的象征物.至汉代,随着封建农耕社会的繁荣,鸡的形象也随之大量出现,而最早关于鸡的绘画实物也出现在这一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中.鸡常被作为一种吉祥物雕刻在车马、建筑上,其次,家鸡也是当时重要的生活物资,在画像石《庖厨图》中就有杀鸡备宴的场景.而汉代社会的繁华还促进了斗鸡这一娱乐活动的盛行,汉代画像石也有上层社会贵族斗鸡的场景描绘.鸡向来被认为是好斗的动物,无论是面对同类,还是被它认为受到威胁的人类,鸡都有与之相斗的勇气.因而汉代人还进一步把鸡的习性归纳,《韩诗外传》有云: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五德之禽此后成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描绘的对象.

宋人画鸡,优雅美仪与质朴平凡的细腻刻画

隋唐之后,花鸟画逐渐兴起,与人物、山水两科鼎足而立,至五代时期,已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大流派雄踞画坛,众多禽鸟被画家一一描绘,鸡自然也不例外.宋代在继承五代的基础上,更讲究格物致知,工笔重彩的刻画手法使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多生动传神、细腻典雅又不失闲情逸趣,把东方的古典美推向高峰.宋人笔下的鸡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古人视为不受人训化的雉鸡,它们有华美的羽翼,通过对其优雅仪态和游曳山间野林的习性描绘,寄托宋人热衷皈依田园的愿望;另一类是描绘朴实而平凡的家鸡,多为子母鸡啄食、雏鸡待哺等题材,反映宋人对世俗生活细节的关注.

第一类的代表性作品有《枫鹰雉鸡图》《芙蓉锦鸡图》等,后者是宋徽宗的代表作.《芙蓉锦鸡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稀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锦鸡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绝.画中还有赵佶自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的诗句,借褒扬鸡的五德来宣扬儒家思想,可见赵佶画鸡似“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提醒臣子们,必须恪守画中的五德,才是为臣之道,天下安定之基石.

此外,宋人花鸟中的描绘平凡家鸡形象的一类小品,则是宋人作为绘画与实用美术相结合的创作方向,也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代表性作品有《子母鸡图》《雏鸡待饲图》等.

《子母鸡图》极富生活气息,画面描绘一只母鸡引领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漫步啄食,母鸡羽毛雪白而蓬松,眼神似乎有点紧张,观者都可以感觉得到它微颦的眉头,画家只用上眼帘稍稍遮住它眼睛的一部分,就很神奇地赋予了它母性的忧虑,雏鸡则瞪着圆圆的眼珠,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带着懵懂和胆怯,它们围在母亲周围,或微头缩脑,或藏在母亲的羽翼中,体现出雏鸡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之情.以物喻人,这正是宋人的独到之处,画幅虽小,却能以小见大,画家寄情于景,将自己的主观精神和情感融于自然之中,使画面充满了诗意.画家在现实主义美学观的影响下,在审美上追求妙得其真的自然美,追求自然生命的气韵,并把这种生命意识贯注到作品中.他们把对象作为传达自己情感的媒介,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的交融渗透,成为他们绘画的主要特征.宋人小品画既是宋代绘画的缩影,也是宋代文化的缩影,其开创的工整雅致风格成了后世元明清一脉相承的“院体风”.

明人画鸡,院体与写意并行不悖

有趣的是,宋人的《子母鸡图》在明朝时流入宫廷,喜好书画的成化皇帝对《字母鸡图》青睐有加.相传,当成化皇帝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时,自小命运跌宕起伏而又缺乏母爱的他感触颇深,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多少个惊险的时刻,年少的朱见深身旁只有那位万氏默默的守护,也许对万贵妃这位辣手美人的依恋促使他下令把子母鸡描绘在瓷器上,成就了那绝代风华的斗彩鸡缸杯.杯上子花红柳绿,子母鸡相依相伴,尽显画工之细腻与场景之温馨,这是成化皇帝出于对爱妃的恩情回报.也许正是如此,后世仿造的鸡缸杯无论工艺如何高超,缺少的似乎正是这份情感的倾注.

在绘画方面,明代画鸡作品,出现了两种并行不悖的风貌,一是由明代画院倡导的工写结合的“院体”之风;一是由沈周开创的写意花鸟风格.沈周师法元人写意精神,用笔苍率、笔触豪放,不拘一格,形成似放未放,似放实收的文艺写意风格,此后经徐渭、石涛、八大发扬光大,并延伸至清代的扬州八怪和近年海派的艺术风格.

近代大师画鸡,安康生活与民族气概的呼唤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以及审美世俗化的发展,家鸡大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而已优雅著称的雉鸡已很少被画家描绘.因“鸡”与“吉”谐音,已作为一种吉祥物而深入民心,在画鸡的作品中,还赋予了诸多祥瑞的含义:一只大红公鸡立于石上作昂首挺胸状,以“鸡”谐“吉”,以“石”谐“室”,寓意“室上大吉”;鸡与荔枝相结合被称为“大吉大利”,鸡与牡丹在一起则是“富贵大吉”等.除了寄托画家对社会繁荣安康的美好愿景,近代的艺术家还希望以雄鸡的英勇、活力唤醒羸弱的国民精神,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近代众多的画鸡名家,笔法不同却各有千秋,任伯年以水墨写意画鸡,笔墨放逸而不失灵秀;徐悲鸿的大写意雄鸡结合西方造型艺术,结构精准、矫健雄浑,呼唤新世界;齐白石水墨淋漓的没骨鸡雏,展现了新生命的勃勃生机和对朴实生活的讴歌;陈大羽则以夸张的造型和雄浑的笔墨,挥洒出雄鹫天下、睥睨万物的大公鸡……

白石老人自幼在农村生活,对鸡的熟悉自然不在话下,30 岁以前画鸡就已经很生动了.60 岁以后又开始进一步研究画雏鸡.齐白石笔下的雏鸡用圆点大笔和平涂笔合用表现小鸡的外形,然后添嘴、眼和爪.注重以鸡爪的安排,巧妙表达出雏鸡的各种动作.变化用墨法,用浓淡墨把鸡群分开, 并利用水的多寡把雏鸡身上绒毛质感画出来,生动传神.

而徐悲鸿不仅画马了得,其笔下的鸡也堪称一绝,他不论画马、画鸡或其它动物,都有所寄托,有所寓意.他所画的鸡,多是昂首挺立、怒发冲冠的公鸡,鸡的造型极为写实,尤其冠与爪之刻画,笔法精细严谨,尾巴以浓墨大笔扫出,冠红如火,尾黑如漆,在粗与细,红与黑的对比中呈现出一种和谐.徐悲鸿将笔下的雄鸡比作勇士,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高洁的品格,也蕴含了对和平、平安的祈求和祝福.

总的来说,鸡在中国农耕社会中,是与人最为亲近的禽鸟,他不仅是人们的财富,更在历代绘画的发展中而不断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寄托画者的精神追求.或者说,中国人画鸡,也是在画人.

( 编辑/陈彦如)

丁酉话鸡论文参考资料:

丁伟论文

上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丁酉和丁酉话鸡和寄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丁酉话鸡本科毕业论文丁酉话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