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书法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培育和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书法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书法教育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1

《培育和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书法教育》

本文是书法教育类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不可或缺和素养和书法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大学生的素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提上教育改革日程.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什么、怎样培养,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书法教育具有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价值,具有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功能.书法教育,可以培育文化精神、增强人文底蕴,培育文化自信、强化国家认同,培育文化情操、创造健康生活.艺术教育都具有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功能,但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书法教育,和其他艺术教育相比,更有意义,更有必要性,也更有可行性,因为,书法是通用交流工具,是艺术化通用交流工具,是通用工具化艺术.以书法教育培育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可用措施有很多,其中政策引导、课程设置、环境熏陶和综合诱导等四种是必需的与有效的.培养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书法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精神;文化自信;文化情操;人文底蕴;国家认同;健康生活;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8)05-0013-07

大学生的素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当代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共同面对与回答的问题.近年来,教育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且试图做出深入回答.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列为课程改革“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的首要任务[1],提出“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1].在高等教育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什么、怎样培养,有待深入研究与探索;但是,无论包括什么、怎样培养,书法教育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高作用都值得研究.

一、书法教育具有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价值

书法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很高地位,因为书法技能是学人的重要素养之一,也是提升学人其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虽然礼乐射御书数或琴棋书画不再是学人素养的全部,但是,书法教育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林语堂认为,中国书法“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2]462.这一认识可谓精妙.

(一)书法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

书法教育,操之于培训性机构,常常是一种技术教育,但是,从其应然属性看,是一种艺术教育,更是一种审美教育.20世纪初,蔡元培曾提倡审美教育,要“以美育代宗教”[3].书法教育可以涵盖审美教育的全过程,因为它包括书法欣赏与书法训练,集感悟与体验于一身.

书法教育是审美教育,缘于其本体特征.张怀瓘认为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相”[4].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而汉字是包括审美情趣在内的中国文化的载体与表征,其发展经历了线条、符号、字形等阶段.字形形成之后,书写者逐步将其规整化,然后注入艺术与文化规则,将汉字书写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书法教育传播基础性审美文化.首先,它让学习者认同中国文化.因为有汉字,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系统完备、从未间断的文化,并且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哲学系统,为世界留下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次,它为学习者提供探析中国文化的门径.几千年来,汉字书法与中国文化同步发展,记录并且直接呈现每个时代的风貌特征.再次,通过研习,它让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的辩证观,如老子之言“知其白,守其黑”[5],在书法表达中,经常得到尽情的体现.

书法教育培育关联审美能力.书法与多种艺术关联,因此,书法审美实际上是多种艺术关联审美.书法与绘画关联,画中经常有书法,书法经常如画.书法与建筑关联,历代建筑物或建筑物群,门亭台廊柱等处,都配有制作精良书法作品,以指示、烘托并且提升建筑物之美与文化氛围.书法与节庆关联,节庆场合的对联与匾额等,人们讲究的不只是对联与匾额的内容,更有书法艺术.鲁迅曾经这样说书法:“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6]鲁迅所说,十分精辟.

书法教育促进审美传承.20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彻底改变着生活方式与书写方式,电脑代替纸笔,书法渐行渐远.但是,书法不只是写字以及写好字,邱振中认为:“对任何专业的人们,它都可能成为一个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入口.”[7].在中国,书法早已超越书写范畴,成为以审美为基础与指向的文化传统延续手段.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认为:“教化良好的民族将传统代代沿袭,没有他们薪火相传,各种文化会变动无恒,特色不再”[8].汉字及汉字书法与中国文化相伴相生,延续数千年,不管时代进步到何种程度,中国人都有责任守望与传承.

(二)书法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

书法教育不仅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模仿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可以促进人文精神养成和人性境界提升,既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文教育的必要实现媒介.科学教育培养人改变世界的技能,人文教育培养人关怀世界的情操.施特劳斯(LeoStrauss)认为:“人文教育要求学生肩负使命,既为自己行为负责,也为他人福祉奋斗.”[9]对他人的关怀与为他人的奋斗,真正的动力在人格与人性,因此,人文教育重在唤醒人性.弗里德曼(JamesO.Freedman)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完善高尚人格,挖掘卓越才能.人文教育汲汲于唤醒人类卓越与人性伟大.”[10]书法教育,具有多种人文教育价值,有助于实现多种人文教育目标.

书法教育是传播汉字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国书法与汉字密不可分,书法直接呈现汉字的历史与汉字的文化.不仅如此,书法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还间接与直接地记录着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历史.品味王羲之手札,东晋时期文人日常生活就显现在眼前,比阅读历史叙事文本有趣.姜寿田认为:“书法艺术产生于中国的语言和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又反过来塑造了中国的语言和思想.”[11]实际上,通过书法教育,学习者不仅可以认识汉字及汉字记录的汉语,而且可以习得汉字及汉语记录的文化传统.石忠仁认为,和科学技术相比,文化传统所体现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12].

书法教育是培育人文品格的良好途径.品读碑帖,临摹书体,不仅可以了解汉字及书写形式的演变,而且可以感觉到书写者的人文品格.经典书法作品,往往蕴藏着高尚人文品格,往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这两种力,不仅可以把高尚人文品格注入品读与临摹者,而且,通过持续的与积聚的作用,还可以使高尚人文品格在他们心中生根、成长,进而使他们的人文品格不断提升.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有利于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却不一定有益于人格的完善.施泰纳(PudolfSteiner)认为[13]:

知识与艺术之间出现巨大鸿沟,人类无法消除.科学具有价值,却背离艺术,人们只要运用科学,就可获取自然的奇妙知识,但这个自然远非真实生活.毋庸置疑,科学成就令人惊叹,但面对人类之谜却依旧束手无策.

人类要避免被技能与技术异化,艺术教育是良好途径.

书法教育是促进文化认同的有效策略.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以向上、向善、向美的民族心理为起点,以向上、向善、向美的民族精神为指归.聂清认为,中国书法所取得的成就,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系统”[14]有密切联系.中国人生活、休闲与工作等场所张挂的名家书法牌匾与对联等,都深寓某种文化理念或理想,人文知识不足者和文化认同不高者很难理解透彻,而人文知识的储备和文化认同的形成都是大学可以完成并且应该完成的任务.库珀(BridgetCooper)认为:“成长不分阶段,学生是人而非物化教育产品,应施以人文关怀.”[15]帮助大学生习得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往小处说,是一种人文关怀,虽然往大处说,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

书法教育是加强历史归化的有益手段.中国历史悠久,记载历史的,有器物,有文字.文字记载,包括两大项内容.一是文字及其书写形式,本身记载历史.如“教”字,依《说文解字》解释,“上所施下所效也”[16],其构成记载着中国上古教育思想.二是文字作品,小如民众生活文书,大如史家鸿篇巨制,都记载历史.在印刷术完善之前,一切文字作品,如需保存或传播,都是手抄或雕刻印制.如敦煌经卷,是记录中国西北部4至11世纪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一手材料,包括符、牒、状、帖、文书、榜文、刺词、过所、公验、度牒、告身和籍帐等,“总数近七万件”[17],为多学科研究提供很多原始材料,是了解历史的窗口.再如龙门石窟的石刻文字,记录着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多个朝代的文化生活,是世界文化遗产.教大学生认读与欣赏文字书写、阅读与解释文字记载,是让他们了解与品味历史、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认清并融入历史文化谱系,从而改善他们未来生活与工作的品质.

书法教育是延续宇宙观念的必要措施.中国人认为宇宙是天地人与日月星等构成的和谐整体;在中国,这一观念,作为中国思想的本根,几乎渗透文化每一领域,如社会生活、生产劳动与艺术创造等,也几乎渗透到文化每一层面,如思维、言说与行为等.书法也不例外.宏观上,间架结构贯通宇宙,“天覆”“地载”“横担”“直卓”等是共同理念与习俗.微观上,笔画形态汇通天地之间万事万物,“蚕头”“燕额”“横土”“直木”等是基本认识与技法,如孙过庭所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18]书法大作欣赏与书法练习,可以让大学生更形象、更全面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宇宙观,进而可以让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期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19]阿布斯(PeterAbbs)认为“艺术举足轻重”[20].在中国传统艺术种类中,书法最能贴近生活,最能亲近大众,因此,最能有效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二、书法教育具有核心素养培育与提高功能

书法教育具有很高审美教育与人文教育价值,对于大学生文化精神、文化自信、文化情操等,是不可或缺的培育与提高手段.无论包括什么,核心素养体系都不会、也不应缺少文化精神及人文底蕴、文化自信及国家认同、文化情操及健康生活.

(一)书法教育能够培育文化精神、增强人文底蕴

书法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与实践强化等多种方式,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文化精神.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认为:文化是“一种习得状态”[21]30,系统的文化教育会变成人的“第二天性”[21]30;人文学科“使人们对人类历史实质的认识、传统的参与、人类潜能广度的认知成为可能”[19].书法教育,正是通过认识中国历史、参与中国传统、认知中国人潜能来培育中国文化精神,来构建中国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周汝昌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22]3,汉字书写“这门艺术不容荒废衰落”[22]3.这是一种有见地的认识.汉字与汉字书写,承载着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精神.哈迪(TomHardy)认为:实践是“智力、想象力、感知力和实验能力的集合体”,使学生“通过个性化、具有实际意义、真实可感的模拟训练,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创造性地应对事物和思潮”[23].书法实践,集合多种心智力,强化中国文化精神,并且使实践者日后运用中国文化精神应对生活与工作.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认为:“对汉人来说,表意字和口说的词都是观念的符号;在他们看来,文字就是第二语言.”[24]51在汉语与汉字之外,“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24]47可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只有语言文化;而中华民族,既有语言文化,也有文字文化.汉语和汉文,同时记载与传播中国文化,同时蕴藏与呈现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先民,效法天地,创造文化,并且创造文字;因此,天地之精神是中国文化元始精神,君子要养成元始精神,或者反之,养成元始精神才算是君子.天之精神是“自强不息”;《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5]33地之精神是“厚德载物”;《周易·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5]44君子之文化精神,可以借助书法来培育与强化,因此,也常常体现于书法.《文心雕龙》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26]文化精神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现代社会对科学与技术的过度重视;对此,阿罗诺维兹(S.Aronowitz)与吉鲁(H.A.Giroux)提出过批评.他们说:“在某种程度上,人文学科相对科技而言,已是黯然失色,其根源是韦伯所说的形式理性和工具理性.简言之,蛮横的科技主导着文化,有用才是知识.”[27]人需要理性与感性、物性与人性的平衡,书法研读与练习可以增加的感性与人性.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28]字变,人的精神也变;人的精神变,字也变.

天行地载,是文化精神,是人文底蕴之内核.有文化精神,才有人文情怀;文化精神下降,人文情怀势必失落.书法教育,通过培育文化精神,增强大学生人文底蕴,进而增强大学人文情怀.

(二)书法教育能够培育文化自信、强化国家认同

书法教育,通过意识发展、心态调适和身份构建等多种方式,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心.在当今世界各国,科学与技术日益趋同化、单一化,唯有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有独特的文化,国家才能成为真正的国家,国民才能成为真正的国民;否则,国家是他国的文化殖民地或者是文化沙漠,国民是他国的文化奴隶或者是文化无根人.在现代世界,在教育领域,存在一种“文化精神殖民化”(colonizationofmentality)现象,即在所谓“落后”国家移植所谓“发达”国家文化精神;因此,一些“落后”国家的有志教育家,致力于“文化精神去殖民化”(decolonizationofmentality),以实现“国家重构”(nationalreconstruction)[29].针对文化奴隶或文化无根人现象,钱穆认为,中国人“须能承受自己文化传统,发扬自己文化传统精神.”[30]承受文化传统和发挥文化传统精神,驱动力不可能是任何外部动力,只能是内部动力,而最强内部动力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来自文化知识,而是来自文化归属意识生成、文化心理认同、文化身份确证.对于文化自信培育,单纯地靠知识教育是难以实现的,集知识教育、行为教育、心理教育等于一体的书法教育会更有效.

文化自信,决定文化归属和国民身份认定及宣示.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1]2016年5月和6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32]在中国文化根系中,书法不仅是一条,而且关联着其他根.纵观人类历史,只有少数几个民族将书写演绎到极致.林语堂曾说:“中国书法的地位是以在世界艺术史上确实无足与之匹敌者.因为中国书法所使用的工具为毛笔,而毛笔比之钢笔来得潇洒而机敏易感,故书法的艺术水准,足以并肩于绘画.”[2]462书法教育,通过抽象与具象形式,通过理性与感性方式,引导大学生寻中国文化之根、认中国文化之根与归中国文化之根.“我从此根出”,对自己的根有自信的人,会如是告知自己,也会如是告知他人.这里,认定及宣示的,是文化自信,是文化归属认同,是国家归属认同.

(三)书法教育能够培育文化情操、创造健康生活

书法教育,通过情趣陶冶、情绪调节与行为改善等多种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文化情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书,和琴棋画一样,是高雅技艺,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也是健康生活的标志,是文人雅士的追求.

书法研习可以陶冶大学生情趣,使他们脱离低俗,走近高雅,养成美好心性.宗白华曾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33]书法,通过笔画与间架等法则,通过注入心智、道德与精神等力量,使研习者养成美好性格与高尚人格.朱光潜认为:“字也可以说是抒情的,不但是抒情的,而且是可以引起移情作用的.”[34]钟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35]

书法教育可以调节大学生情绪,使他们形成平和稳定的心态或心理结构.在浮躁日剧、功利日盛的环境中,书法可能使人宁静,使人纯粹,使人轻松.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36]书法教育,如果以书法为目的,可能难以除去浮躁与功利;以书法为手段,即游于书法而非专于书法,便更容易达成宁静与纯粹.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37].

书法教育可以改善大学生行为,使他们养成合法度、有秩序的行为习惯.书法是书写之法,如,笔画讲究顺序与变化,结构追求和谐与严整.书写练习是一种规则意识培育与强化,如“参差”“中正”“左昂左低”“右伸左缩”“抱持”“齐首”等法则,不仅适于书写,而且适于一切行为.练习多时,这些法则便会从书写行为迁移到其他行为.行为,反过来可以改善情绪与情趣,可以改变德性.《周易·蒙·象》曰:“君子以果行育德.”[25]54实际上,行可以育德,也可以固德.

文化情操带给人高雅的情趣、平和的情绪、良善的行为,带给人健康生活.生活方式影响人格发展,人格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影响生活方式,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低俗、病态的生活导致低俗、病态的人格,高雅、健康的生活导致高雅、健全的人格.生活方式是人格的表征.

三、如何以书法教育培育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

艺术教育都具有核心素养培育与提升功能,但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书法教育,和其他艺术教育相比,更有意义,更有必要性,也更有可行性,因为,书法是通用交流工具,是艺术化通用交流工具,是通用工具化艺术.

以书法教育培育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可用措施有很多,其中有四种是必需的与有效的:政策引导,课程设置,环境熏陶,综合诱导.

(一)政策引导

政策,包括政府政策与高校内部政策;政策引导,对书法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相关措施,引导社会关注书法保护与教育.经中国有关部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简称UNESCO)在2009年10月审议通过年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中国书法名列其中[38].保护、继承、发展中国书法已列入全球议事日程.为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政府在2010年0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39].教育部2013年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40]2016年9月,《中国教育报》公开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41],将人文底蕴放在核心素养首位,其下位素养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张之洞曾经提出:“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42]

(二)课程设置

2014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课程提出要求:“增强思想性,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体现民族特点.”[1].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务院2017年1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43]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人文通识课,如书法历史、书法欣赏和书法研习等,实施书法教育.书法教育课程可以面授,更可以运用网络传播.网络课程,可以扩大书法教育受众,使书法教育在高校普及.网络授课、网络交流、网络书法作品展示等,加上电子字帖、电子毛笔、电子宣纸等,使书法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普及变为可能.

(三)环境熏陶

环境熏陶与行为浸润,如通过非书法课程书法渗透等,是书法教育有效途径.具体方式有很多,可行的与必要的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教师板书.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课件投影容易带来视觉疲劳与学习倦怠,板书完全可以减轻视觉疲劳,激发学习动力.“三笔字”是小学与中学教师必备职业技能,高校教师也不能或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对高校教师书写能力要提出要求.据校友回忆,20世纪,姜书阁、苏渊雷、赵俪生等教授讲座或讲课时,每有板书,听讲者中有相机者都会拍照留念.其次是手写氛围.高校校园文字公示,如标语、招贴、告示、通知等,可以由书法高手手写,减少计算机打印.计算机打印普及以前,在很多高校,各级学位论文答辩会公告,都由培养机构教师或学生手写,遇到好字,在答辩之后,学生会争相收藏.教学楼通道、演讲厅、教室等场所,可以挂书法家(特别是非艺术类教师书法家)书法作品,如中南大学一些学院,挂着何继善院士、曾钊新教授等人书法.校园人文与自然景点名称,由书法家题写,如中南大学“观云池”“健园”等,都由本校院士书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书法装饰全部由本校书法爱好者书写.其三是书法作品展览.书法艺术展览,特别是非艺术类教师书法家作品展览,对于大学生研习书法,有直接的感召作用.如中南大学开办过何继善院士书法展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书法展等,每次展览都广受参观者好评,都引发不少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书法研习热情.

(四)综合诱导

综合诱导,是采取多种方式,诱导大学生研习书法.首先,课堂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等,都提倡手写.其二,设立开放的书法研习室,开放的书法练习广场;为节省成本,前者可以使用电子字帖、电子毛笔和电子宣纸,后者可以以石板代纸和以水代墨.其三,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适当引入汉字发展史与汉字书法史,以增加人文积淀,诱发大学生书法研习兴趣.美国教育家希塔巴(HildaTaba)认为:“学校源于社会,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态度、价值观和技艺,而它们都具有文化关联性和通用性.”[44].也就是说,知识、态度、价值观与技艺等具有文化特性,产于中国的和产于西方的,存在文化差别;在某种程度上说,产于中国的知识、态度、价值观与技艺,与汉字及汉字书写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英语国家学术界有一句名言:“如果亚里士多德讲汉语的话,他的逻辑肯定是另一个样.”莱昂纳多(ZeusLeonardo)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护传统,并使其代代相传;传统不能变革,否则就难以维持原汁原味.”[45]尽可以多地引入产于中国的知识、态度、价值观与技艺等,对于中国高校来说,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个教育任务.

四、结语

公民的核心素养,通过教育形成.教育,始于家庭、成于学校、终于社会;三个阶段之中,学校极为重要.学校教育,无论是初等、中等还是高等,都肩负着培养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培养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书法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书法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上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不可或缺和素养和书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书法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书法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