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大学生心理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机制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生心理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03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和机制》

本文是大学生心理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心理健康和机制研究和新形势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出发,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三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讨论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预警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

关键词:新形势;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机制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7.010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7—0047—0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教育部党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强调:坚持育人与德育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挑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大部分学生求知欲强,乐观向上,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但有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生活造成了极大不良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针对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和机制,及时预防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探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和机制,对高校德育相关理论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新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近年来,国内各专家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均持有不同见解,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该定义过分突出个人体验,马建青从临床的角度,用七个因素对心理健康标准进行阐述,包括智能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品质良好、心态良好、人际交往和谐、人格健全、满足年龄特征.[1]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适应问题

当前大学生由于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很少承担家务,在生活上和经济上对父母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进入大学远离父母,部分学生会出现生活适应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凡事想摆脱父母的干涉,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形成大学生既想依赖父母又想摆脱父母的矛盾,这也造成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差.

(二)人际交往问题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在父母的呵护甚至溺爱下长大,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难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少,处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敢想敢干,表现能力强,同时逆反心理也强,而有的大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表达,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和经验,久而久之会导致自我封闭,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90 后大学生和00 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他们有烦恼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和电脑网络与外界进行沟通,而不是面对面地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这也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结交到知心朋友.

(三)学业问题

有的同学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大,学习目标不清晰,对于上大学学习什么,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对人生感到迷茫,导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或购物等,以致挂科或抱着侥幸心理受到学校处分,导致厌学或考试焦虑.

(四)情绪问题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认为孩子只要把学习学好就可以了,其他都不需要孩子操心,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从小没有受过苦,意志力薄弱,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利弊,进入大学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心理冲突,遇到一点挫折或困难就感觉极其糟糕,使得大学生容易出现一些情绪困扰,如抑郁、焦虑、自卑、冷漠等.

(五)择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每个毕业生面临的现实,从大学生口中“毕业即失业”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悲观情绪,有些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较高,而现实与理想差距大,难免会有失落,有些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各方面准备不足,缺乏自信,急功近利,导致择业失败,都会引起大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但相对于80 后大学生,90 后和00 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家长教育观念也有很大转变,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速,竞争加剧,使人产生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的期望前感到压抑.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手机、互联网的大量出现,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大学生对其产生依赖,影响身心健康.[2~5]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重成绩轻素质培养,使得大学生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缺乏正确引导,心理素质较差,导致部分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人格有待进一步健全,极易在各种压力下产生心理问题.即使有的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多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课时少,缺少系统性和针对性,多理论少实践,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的需要.另外,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缺乏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许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都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很难在现实中指导学生应对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而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工作重点放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目标.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90 后和00 后出生的大学生,所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良好,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同影响,通常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冷漠型.权威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易形成亲切温和、情绪稳定和深思熟虑的性格或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的性格;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易形成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易冲动,攻击性行为较强,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懒惰、自私、任性、撒娇、为所欲为;冷漠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形成冲动性、攻击性、不顺从、自傲、自狂、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心理.另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对大学生的期望过高,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模式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经常深入教室、寝室、图书馆、食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同时,辅导员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和心理危机排查,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步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品牌项目创建,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另外,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在当前网络普及的情况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取信息的平台,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学习运用网络等新方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借助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势,组织好网络活动,制作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好稳定的网络阵地,通过建立群、微信群与学生互通有无,及时关注了解学生情况,及时疏导学生的问题,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页、公众号、微薄或博客,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会有效预防和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不同时间节点,召开适应性教育、危机应对教育、生命教育、自我意识教育等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热爱生命,积极生活,增强学生自我排解心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心理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或障碍,使大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和偏激的观点,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防治大学生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应立足教育,预防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个别咨询、电话或网络咨询、小组咨询、团体辅导等,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特别是要针对学院的特殊人群(心理问题学生、特困生、学习困难生等)开展团体教育或辅导.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普查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步约谈并做好约谈记录;定期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有过自杀经历、有严重心理疾病以及患精神疾病的学生做好跟踪记录和干预,尽可能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通知法定监护人,及时将学生按相关规定转介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

(四)积极优化校园环境,开展健康有益的心理健康活动

心理学家发现,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节系类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创建等活动;班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学生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开展讲座、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或学生会心理部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自助、互助互动,强化其自我教育意识,使追求心理健康成为自觉行为,促使每一位成员为传播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贡献出一份力量.通过环境营造和活动开展,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使得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

(一)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预警机制

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由学校、学院、班级、学生宿舍组成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由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指导老师、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和学校有关心理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负责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指挥、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对各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学院要贯彻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本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本学院特点和实际,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做好本学院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日常辅导,预防、发现、甄别和转介学生的障碍性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初步干预,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和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管理和考核工作.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指导并管理学生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指导老师由心理系专任教师担任,对学院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各班心理委员负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活动开展,心理委员和寝室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预警机制,对学生心理状况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干预、早治疗,做到信息畅通、反应快速,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完善宣传教育机制,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缓解来自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种能力,让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橱窗、报纸、板报等宣传媒介,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主要包括: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指导老师、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班或鼓励他们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促使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主要理论、咨询技能等,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相关调研,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同时,抓好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建设和培训,促使学生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给身边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教会他们识别和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向有咨询需求的学生介绍求助途径.

(四)完善保障机制,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需要一定工作场所,配备基本咨询设施,提供工作需要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需要经费投入.通过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开展.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2]陈春燕,杨枢,张钰. 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抑郁、压力的关联性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07).

[3]陈庆宾,吴素红.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与社会支持、焦虑情绪的关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4]邢麟,余丽君.手机依赖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及与睡眠质量的关系[J].护理研究,2016(10).

[5]张玲,朱杰,王建明. 手机依赖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睡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02)

大学生心理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总结:此文是关于心理健康和机制研究和新形势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学生心理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学生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