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有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5

《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

本文是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体制和离开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就在几天前,我离开了供职5年的体制内媒体,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

2 011年我刚毕业那会儿,新闻系的就业方向比较诡异.早两年,留沪的最好出路无疑是去新华社、电视台和三大报社;晚两年,大家又一窝蜂地去了互联网和新媒体公司.但在2011年,传统媒体崩势未显,就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当时,我和大部分同学一样,选择去参加传统媒体一轮轮的、堪比公的招聘.

从进大学的那一刻起,我的选择就无时无刻不受父亲的影响.最初,他不放心我离家闯荡,因此禁止我去广州实习;快毕业时,他跑到我正在实习的一家财经周刊,直接把我从办公室里拖了出去,对我进行了一番严肃的批评教育.大意是,纸媒衰亡已成定局,再大的报社都随时可能倒下,除了有财政托底的党政机关报,未来没有一家纸媒能够从“雪崩”中幸免.那么当时已经初显苗头的新媒体呢?我爸说:“想都别想,你不知道做探路者有多累.”我知道,我爸不愿我辛苦,不愿我未来身陷失业的困境.他说小时候对我的教育极尽严厉,就是希望我现在能过得安逸稳定.

是的,也许他说的都对,我听从了,去了一家机关报社.2 012 年,我轮岗结束后,被分配到报社的专刊部,负责每周两个新闻周刊的采写和编辑—我大概算是机关报的第一批特稿记者.当时,纸媒没落的恐慌在进一步蔓延,我所在的百年老报也在谋求转型.转型的方向大致是两个:一是培养会写稿、会拍照、会摄像的“全媒体记者”;二是培养能写“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稿记者.前一种服务于新媒体终端,后一种则被视为纸媒争夺读者的最后武器.当时业内还普遍认为,手机不利于长文章的阅读.相隔短短4 年,回望那段往事,我觉得可笑又悲伤:谁都知道媒体行业即将发生革命,却没人看得清革命会怎样发生.而这些看不清的人当中,也包括我.

如父亲所愿,体制如同一个透明的保护罩,保护着我不被纸媒的倒闭潮波及,也使我置身于变革之外.我的工作流程仍然沿袭着报社几十年来的传统:领选题、采写、编辑、排版、校对.很快,工作本身变得让人疲倦,没有阅读量的考核,没有读者的反馈,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而写,也不知道写到60分和90分的区别是什么.

我唯一能够倚仗的,大概是心中的热爱.这使我能够打起精神,坐在安静的书房里,努力把那些故事写好—哪怕它的载体和受众在不断减少、消失.最典型的一个事实是,当我2014年在网络上写下动画片《黑猫警长》的导演戴铁郎的故事,并引发了全网的转发和传播时,距离我首次在报纸上发布同样内容的报道,其实已经过去了两年多.

现实越是安逸稳定,我就越是恐慌不安.我不知道再过5年、10 年,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纸媒仍然在不断崩溃,这场“雪崩”会不会终有一日危及体制的保护罩?如果失去了保护罩,我是否还能活下去?那时,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保护罩会永远坚固稳定.

有时候,我会惴惴不安地观察保护罩之外的大学同学,看他们生活得好不好.大四时我爸禁止我去实习的财经周刊,不久后果然倒了.当时一起实习并留任的同学,很快跳槽去了另一家媒体,从一无所有渐渐做得风生水起,最终被一家金融机构以高薪挖走.还有一回,我采访一个创业的学弟,他告诉我,他选择创业的原因,就是想要追求一种无人保护、完全自主的生活.他说:“只有当所有的荣耀和羞辱都百分之百落到我头上的时候,我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成为一个独立思考、加倍努力且勇于担当的人.”

大约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决心离开.成年至今,我一直生活在父亲与体制的护佑下,并无独立上路的能力.这样的我很安全,但我知道自己一定会有遗憾,因为我没有在最好的岁月里,成为最让自己满意的人.6月,我递交了辞职信,离开报社,来到“小红书”.

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小红书”作为新的起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最符合我对未来媒体的想象.

“小红书”是一个U G C(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具有很强的媒体属性:它由用户为用户分享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并为彼此制定合理的消费策略.我曾一度怀疑这种由个人生产的资讯是否有足够的价值,直到有个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他在火车上看到一个女生在看“小红书”,这姑娘上大二,生活费也不多,收藏的商品里,几乎没有一件是她买得起的,但她仍然乐此不疲,因为这些资讯“有用”,会是她未来消费的依据.这让当时还在报社的我既惊讶又不安:在消费品市场这样一个尚算垂直的领域,普通人仍能击败媒体、专家.

时至今日,我仍然没有把新媒体真正的形态和图景想得很清楚,但有一点是逐渐清晰的: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人们能够非常方便地获得投放信息的渠道,因此新时代的信息地图将由所有人,而非专家和媒体组成,每个人都有机会在某一时刻成为信息地图的中心.如《时代》周刊在2006年的封面报道中所说,所有互联网的使用者,“将在职业人士的领域击败职业人士”.

今年以来发生的3件全民关注的新闻:网友弯弯在酒店遇袭、魏则西死亡和雷洋事件,无一不是在UG C的平台上传播、发酵、更新的.那时我就对朋友说,这意味着传统媒体在信息战中的全线溃败.这也意味着,PGC(专家提供内容)垄断信息的时代即将终结.既然要离开传统媒体,决心步入新媒体当探路者,那就应该从最有突破性、最能代表未来的新媒体起步.

那时面试我的是“小红书”的联合创始人Mira nda,刚坐下她就问:“你当时为什么选择进入体制内?现在又为什么要离开?”我道明了当时做出那个选择的原因.我在体制内并未遭受任何委屈和不公,相反,这些年来报社给予了我不错的空间,领导、同事也都如家人一般.但是,那里太安全了,而我不是寻求安逸之人,我害怕自己在温室中渐渐一无所长.这些年来,我开过密室逃脱店,做过自媒体,都是受抑制不住的危机感驱使.

面试的流程非常快,仅仅两轮,我就拿到了offer.后来才知道,我的条件并不完全符合Mi r a n d a一开始的期待,她原本想要寻找一个深耕于商业领域的记者,因为只有懂商业的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一家企业的行为逻辑.至于为什么录用我,后来她提起一个我几乎忘记的细节:我在面试中告诉她,我尝试过在许多领域发展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开密室逃脱店时曾接管过市场工作,但大部分并不成功.我创造力不强,也不擅长沟通,我在犯了那么多错误以后,发现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做内容.

Mi r a nda说:“当你说出这一切的时候,我特别感动.我看到你在一个极易被同化的环境中,仍然在不断努力、不断试错.我看到你坦然承认失败,并在失败中调整方向,随后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在我看来,都是非常难得的特质.”她告诉我,这个能力,也是保护罩以外的世界中,人和公司的生存之道.

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论文参考资料:

杂志内页

经济体制改革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

杂志内页版式设计

本文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体制和离开相关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