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职业能力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职业能力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0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

本文是职业能力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小学教育专业和山西大同大学和课程体系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王全旺,赵兵川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摘 要]文章以山西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专业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探究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结构布局、课程内容选取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职业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16) 02-0100-04

[DOI] 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6. 02. 022

[收稿日期] 2015-09-01

[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研究——以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课题编号:XJY2013203);山西省2015年度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大同大学人文社科专业为例”(课题编号:J2015094).

[作者简介]王全旺(1975-),男,山西原平人,博士,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职业教育.赵兵川(1974 -),女,山西大同人,硕士,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山西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小学教师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培养切人点,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方向以及职业能力.本文将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来探究山西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目前的发展状态及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议.

二、理论基础及研究的实施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教师职业能力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本领.同时也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2.课程体系可以理解为在某个教育教学理念引导下,排列组合课程各个构成因素,确保课程每个因素在变化中都能统一指向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等.

(二)研究设计及实施

在对近年来有关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开放性和封闭性两种类型的问题,主要围绕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内容与评价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对象以本年度123位毕业生为主,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问卷数都符合统计要求.对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后,以EXCEL作为统计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频数统计.

三、目前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大同大学于2000年开设小学教育专业,一直采用的是注重学科系统学习的课程体系,随着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当前社会对人才结构要求的转变,原先的课程体系培养H{的人才已无法很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课程体系的重建势在必行.为了更客观、更直接地发现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山西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课程目标对职业能力的阐述不够具体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对建设课程体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是关键.从山西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表述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基本明确,但其中的概念却很模糊,表达不清晰.例如:没有对其中的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做出具体阐述;定位不够明确,既想培养小学教师,还想把学生培养成管理者、科研人员等,这样就导致学生各方面都有所涉及,但都不精通.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培养目标没有与一般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区分开来,没有凸显出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目标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统领,合理的课程目标至关重要.

通过对部分毕业生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83. 72%的同学认为课程目标应该体现出对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能力的提高,54. 65%的人希望提高专业学科理论.尽管这道题目是多选题,但同样能反映出大部分同学想提高专业能力,为以后从事小学教师的职业做准备的意愿.只有29. 07%的同学想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朝着学术研究的方向发展,当然这里并不否定学生的这种选择.

(二)职业能力和课程结构的匹配性不够

对本校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关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0. 3%的人基本满意,48. 8%的人认为一般,16.2%的人不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认可度不是很高.在对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的课程结构有明显的不足,具体的不足之处见表2.

从表2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对课程结构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实践类课程(61.6%)和技能类课程(63.9%)过少,而理论课过多(65.1%).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占的比例较大,内容相对较多、较杂,尽管使学生具有了相应的专业素养,但主干课程不突出.大多人认为技能类课程较少,职业技能没有得到培养,不利于学生就业.政治英语类公共课程过多(23.2%),应该适当压缩,只选取对学生最有价值、核心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具备大学生一般素养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泛而不精,不符合培养职业能力的要求

本校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较多,课程内容白然丰富多样,但仍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理论课占得比重较大,实践动手课较少;缺少小学教师必须的“三笔字”、简笔画等练习课.具体体现如下:

1.课程内容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操作,学生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不能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虽然在课程安排中有实习环节,但时间较短,且只有一次机会,显然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达不到培养职业能力的要求.

2.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小学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位老师通常只教一门课,因此,不能忽略精通某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应该给学生提供选择学科课程的机会,专注于一门课,而不是每门课程都学,都只学了基础理论知识,实际上讲台讲课的经验也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3.学校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名目繁多,可经过了解后发现,这些课程只停留在形式上,内容较简单,并不能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用的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但是,选修课可以丰富学生的内涵、拓宽知识面,这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选修课的设置应尽可能“名副其实”.

(四)课程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不太合理

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检验老师和学生成绩的一种有效方式.经过对部分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对于当前的考核方式,表示非常满意的为零人,24.4%的人基本满意,但是认为“一般”的人占总人数的60.4%,明显地反映出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具体数据见表3.

由于目前山西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考核方式依然是笔试,考查本学期开设的课程,很明显,测试的主要是理论知识.期末考试是唯一的考核成绩的方式,这种方式显然更注重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学到的各项技能,这种考试模式对于培养职业能力是相反的.

四、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策略

(一)明确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

调查发现,不少同学因为喜欢小学老师这份职业才选择了小学教育专业,但由于如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部分学生不得不选择从事其他行业.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专业出身却与小学老师的工作无缘?暂且抛开客观原因不讲,主观原因在于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因此,在确立课程目标时就不得不考虑到小学教师需要怎样的职业素养.

根据对小学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分析,并结合学校实际,认为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有设计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书写的能力,制作课件、多媒体操作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与班级活动的能力,理解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此外,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面对小学生要保持有爱心、耐心、童心,能融洽的与小学生相处,这样才更符合小学教师的标准.只有明确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调整相关课程,注重以上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对小学老师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二)正确处理几对课程关系,完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准确定位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课程之间的关系,完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必修课是主要课程,为了应对考试,老师和学生通常只重视必修课的学习,觉得选修课无关紧要,随便学学,拿到学分就好.但研究发现,并不是这样,它们有各自的功能.因此,选修课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不可轻视.事实上,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拓宽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还可以学习那些自己想学但是本专业没有开设的课程,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小学老师相比较于中学老师与大学老师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说、唱、画、跳等技能,通过合理的选修课来培养这些技能,无疑是最恰当有效的方式.

2.正确处理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当前本科师范类专业毕业生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是虽然学习了相关的教育理论,但毕业后在真正的教育活动中仍然会遇到“怎么教”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师范生必备的教育专业理论与教育实践不能有效统一,学生亲身体验课堂教学的机会少,无法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构建课程体系时二者交叉设置,增加教育实践的机会,同时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讲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了解真正的小学课堂,并从中获取经验,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正确处理教育学类和小学学科类课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专业属于师范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老师,是为小学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的,必须处理好教育类与学科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教育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应该有的小学教师专业素养,而学科类课程则是教育类课程的具体化,是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的统一.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组织课程内容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以及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已然很丰富,只需稍作调整,加强核心部分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不足以满足对小学老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增加一些更实用、实践性更强的课程内容更为迫切.比如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收集丰富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供学生以小学老师的角色分析与学习,切实体会如何驾驭小学课堂;增加“三笔字”、简笔画、手工制作等练习课以满足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同时,课程设置中需要增加与小学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目,学生经过实习后,能把实习中学到的“分析教材、把握课堂重难点、讲授方式”等与学习的教育学理论有效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经过实践总结出更恰当、更合理的理论,两者相互促进.

(四)建设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课程评价体系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为此,对小学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建构课程评价体系时应考虑到对小学老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多角度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突出学生的能力考核,而不是看重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教育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考核方式自然也很重要,在做实习总结时,应该组织教师技能展示活动并要求同学们必须参加,同时要有实习单位开出的实习表现书(已在实行)等,根据这些综合评估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尽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这样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

五、结语

研究发现,山西大同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尤其是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确立行之有效并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因为转型发展没有成功有效的模式可以借鉴,所以本文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只是进行了粗浅的探究,对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互动过程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建构更合理的能培养良好职业能力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仍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职业能力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职业论文发表

职业和教育杂志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和山西大同大学和课程体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职业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职业能力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