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职院校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跟新时期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类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院校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6

《新时期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

本文是关于高职院校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跟五年制高职和中青年教师和倦怠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指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当前,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不利于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教师职业倦怠定义

职业倦怠,通常指“失败、筋疲力尽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是一种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当前,教师职业倦怠普遍理解为: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景下,因工作中持续的疲劳、个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或者与他人相处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的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筋疲力尽、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首先表现在身心疲惫、情绪消极,严重者自我认知枯竭、成就感降低、温情丧失.

(一)身心疲惫

疲劳是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职业倦怠的教师由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得不到恢复,常会表现出身体能量被过度耗尽、持续的精力不济、头疼、神经衰弱、失眠等身心疲劳症状.

职业倦怠症并非仅仅因身体劳累所致,关键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总是难以提起兴致,打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全无主动性、创造性可言.这就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

(二)情绪消极

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会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地耗尽,工作满意度低,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减少,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不能忍受学生在教室里的捣乱行为,甚至表现出焦虑、压抑、苦闷、厌倦、怨恨、冷漠等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一旦形成而不能调整,便会对职业和工作失去热情,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三)成就感降低

存在职业倦怠的教师价值观和信念会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降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追求.多数倦怠者认为教学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信心不足,因而出现无心投入,应付工作现象.

(四)认知枯竭

职业倦怠的教师空虚感明显,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新时期工作需要,尤其是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性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改革带来的新要求,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产生自我谴责.一旦自责成为一种习惯,也就说明倦怠的程度较重了.

(五)温情丧失

职业倦怠的教师会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学生,疏远学生,甚至是家人或孩子.由于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常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摩擦增多,经常会打骂学生或孩子,极端的倦怠状态会导致教师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无论对教师个体、教育对象,还是教学工作、教师队伍以及社会方面都将带来消极的影响,危害较大.

(一)影响教师自身

教师出现倦怠后会带有烦躁、易怒、易冲动、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导致产生各种生理疾病,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乃至生活质量,影响教师的育人质量和职业生涯.

(二)影响学生的成长

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的情绪乃至心理健康.倦怠说到底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倦怠的教师会将个人不满、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情绪有着极强的感染性,一个易暴躁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和牢骚、极端的讽刺挖苦、习惯性的谩骂的教师会严重影响学生建立健康、乐观的情绪.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长期的负面情绪必然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面对某一学科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学生不仅对教者反感,而且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厌学,影响学习的兴趣和质量.三是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倦息的教师以消极否定、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或有违纪现象的学生会受到肆意贬损,学生的个性尊严会受到压抑,很难学生健全的人格.四是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职业倦怠最容易通过教师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而教师的精神面貌也最容易感染和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倦怠教师过急的言行,对单位、领导、同事的不满,对工作的消极,对未来和前途的漠不关心,等等,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如果学生从教师身上看不到阳光面,那么他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阴暗的认识,进而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形成和发展.

(三)影响教学工作质量

教师出现倦怠现象后会产生厌教心理,敬业精神消失,对教学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减少,对学生缺乏同情和支持,厌教具体体现在备课马虎、上课纪律擅自违反、课堂教学缺少设计、缺失严谨,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组织缺乏,学生辅导和答疑缺少热心和耐心,这些必然影响教学工作质量.

(四)影响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倦怠在教师队伍中蔓延会直接侵蚀到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职业倦怠不能缓解,会造成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阻,教科研积极性降低,教学业务素质下降.由于财工作待遇不满意,工作积极性会持续降低,少数优秀教师甚至离开三尺讲台,离开学校,去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造成师资流失现象.多数教师虽然坚守岗位,但他们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将精力转移校外,发展校外第二职业,这些必将影响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影响社会人际关系和输送的人才质量

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受损,造成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不满.学生深受教师职业倦怠其害,身心健康、培养质量影响较大,不合格的人才进入社会后,危害不可想象.

四、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涉及职业、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指教师的个人因素.

(一)教师职业因素

工作时间长,职业压力大.教师工作的时间应该遵循正常的劳动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高职院校不仅向学生学生传授学科理论,还要大量时间训练相关技能.教师的工作时间往往延伸到8小时外,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很多教师工作一天下来都会有疲劳感,如果经过休息有所恢复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有的教师长期有这种表现,而且休息之后没有好转,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而得不刭恢复,就会处于身心疲惫状态.

教师的工作较其他行业来说是一个复杂性更大、职业压力更大的工作,虽然面对的学生会不同,但是教学内容却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工作内容具有高度重复性.教师如何能够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是需要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的,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感受不到新意,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这种体验容易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学生因素对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的影响

众多的研究也发现,学生问题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最强势的压力源.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同于本科院校学校,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教学及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目前,高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脆弱、敏感、逆反心理严重,加之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家长过高的期望都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如此,近几年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子女增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群体中的问题行为如早恋、违纪、网络成瘾等问题经常使教师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使得教师常常感觉到教育的无奈.对教师而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其他工作更易诖人感到疲倦,管理学生的困难已经成为教师职业压力和倦怠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同样环境下同样工作量的两位教师,一位兴致勃勃,而另一位却可能精疲力竭,原因即在于此.现实表明,某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那些富有理想和热情洋溢的教师,以及执著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工作的教师,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这些教师对工作过分投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四)学校因素

教育实践表明,学校中缺乏一种良好的组织氛围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着重要的关系.学校大多采用“家长式”、“一言堂”的管理制度,一些管理人员把自己的职务做,对教师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做事官僚,在处理有关教师的考评、职务提升职称评定及兑资甚至教干任用等过程中缺乏公开、公平、公正.近年来,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全程的、过度的监控等等,增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侵犯了教师的人格尊严,另外,各类技能比赛辅导以及居高不下的班级人数、狭窄的办公环境等,都可能会导致教师失去对学校的归属感,渐渐出现职业倦怠.

(五)社会因素

(1)家长过高的期望和不当的配合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家长面对子女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家长常常忙于工作或生意,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往往是疏于管理和沟通.一旦子女出现成绩不佳或有其他不良行为时,大多怪罪于教师的教育不当,个别家长与班主任老师胡搅蛮缠,甚至扬言要网络问政、对簿公堂,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课堂教学改革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新的压力.近几年来,国家推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各类先进教学软件的使用让一些中年教师力不从心,不学习不充电,有落伍的感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猛烈地冲击着广大教师,他们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了新的压力.内心原有的对职业的认识与新近提出的新要求产生了矛盾,引起了抗拒的心理.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适应,则必然会产生消极情绪.

(3)教师的待遇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的收入与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不成比例,教师在与社会其他职业(特别是公务员)的从业人员比较时,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午1月20日)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市级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五年制高职院校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也不属于普通高校,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待遇受政府投入不足的影响,教师绩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的差距并没有解决到位.近日,网上流传河南内乡小学教师张景娟含泪发文《教学十九年,我终于辞职了!》,可见教师的待遇对职业倦怠影响是多么的深.

(4)职称的晋升和兑资遥遥无期.教师的工资与职称是挂钩,职称上不去,工资待遇就很低.而职称的晋升名额和兑资是受政府部门限制的.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职称兑资比评审更难,一些中青年教师的职称多年内不能晋升或兑资,直接影响到个人收入,影响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面对职称晋升和兑资的遥遥无期,教师职业倦怠愈来愈严重.

(5)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尊师风气.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帮子女报各类培训班,把子女送到好的学校就读,都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对教师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尊师也只是留于口头上,还没有从骨子里尊重.近日,从湖南株洲小学老师因罚站女坐数分钟,被其做派出所副所长的父亲关7小时的事件来看,全社会落实尊师理念还永远在路上.

(6)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影响.改革开放40年来的社会巨变,使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使情绪发生波动,加上现实生活条件的不理想,使教师心理波动较大,易出现职业倦怠.任职11年之久的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女心理教师一封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辞职信,让人们看出教师对职业的倦怠,对外面世界生活的向往和选择的勇气.

五、教师职业倦怠的控制和缓解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长期累积与发展的过程.要有效地控制和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就需要从个体、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采取和谐一致的措施.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个人主观努力

解决职业倦怠离不开个体的主观努力,教师应对职业倦怠持积极的态度,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意识到职业倦怠并不是一生中只发生一次的现象,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识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进行调整,以便恢复平衡.

首先,坚定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是职业倦怠的晟好解毒剂.总书记指出,老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定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预防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反思是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反思指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过程.这种反思不仅仅指简单的反省,还指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与专家型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随后与对方交换看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

(2)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和策略应对可能遇到的压力.教师经历的职业压力是产生倦怠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在遇到压力事件时尽快进行调整.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复杂而多变的性质,这就使教师要经历多种意想不到的事.一般来说,如果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就会心情舒畅、乐观主动.如寻求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请求别人的帮助等.

(3)教师要学会正确认知和评价自己,明白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真实的人;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从而积极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积极对待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心理.

(4)学会疏导情绪.人的基本情绪包括快乐、喜爱、惊讶、厌恶、羞愧、愤怒、悲伤等.教师面对压力和挫折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容易激动、愤怒,常常压抑苦闷,情感减退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能力表现,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身体健康.而这些负面作用会诱引教师的心理走向职业倦怠.因此,教师要学会在厌恶、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偏离正常水平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缓解.如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或用转移法、幽默法等进行疏导都是适合教师疏导情绪的好方法.

(5)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践表明,广泛的兴趣、多交朋友、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和休息等都能减轻压力,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二)学校的支持和关怀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学校的管理和组织环境下形成的,因此,改善学校的管理和组织环境就成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要内容.

(1)改进学校的管理.一要保持教师有存在感,学校积极赋予教师更多的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参与权.现代社会更加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克服“家长式”、“一言堂”的管理制度,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有助于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二是要促进教师的成就感.教师的成就感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分不开的.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但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能力和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需要不断成长,专业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学校应开展系列培训和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在职进修活动,开展“一课一名师,一师一名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最大限度提高教师的成就感.三要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一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不仅仅是对教师成绩的肯定,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关键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整个学校呈现出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而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则可能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犹如在教师的心上撒了一把盐,其负面影响在短时期内很难消除,从工作中体验不到成就感的教师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因此,校方应多了解教师对其评价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制订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师评价制庋,从而保护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2)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一是安排合适的工作量,严格作息制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校方在期初教师工作量安排上,既要考虑专业对口、教师的适应能力,又要考虑量的合适性.此外,应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减少或杜绝无休止的加班加点,给教师充足的休息时间.二是经常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校长应把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性地深入教师中去,与教师近距离接触,了解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以更大程度满足教师的需要,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而且会使教师深感尊重和温暖.三是开展校内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解决教师工作上的困惑.面对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面对学生中出现厌学等一些不良行为如何进行教育等,学校应经常性地开展校内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师解决困惑的能力.来自同事的工作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够降低压力感和倦怠感.四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帮助教师释放压力.学校在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时应考虑安排教师的文体活动.教师参加文体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培加了同事之间交流的机会,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可以释放工作上的压力,降低倦怠感.

(3)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心理问题与人的理想、道德有很大关系.一个教师道德高尚,在工作中有理想、有向往、有追求,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事业心、责任心就很强,工作的动力就很大,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就会情绪饱满、乐观,就不容易感染不良情绪;反之,一个教师道德水平不高,在工作中没有理想、没有向往、没有追求,就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工作的动力就小,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师德文化建设,宣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挖掘校园师德事迹,评选师德模范先进个人,提高全校总体师德水平.

(4)帮助教师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正是解决教师行为的盲目性的较好的方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从自我认识(或自我评价)开始,了解自己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只有充分认识自我,才能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和路线,合理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自我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的认识或评价.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教师职业坐涯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美国学者费斯勒将教师职业生涯分为8个时期:职前期、人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职业离岗期.其中,职业挫折期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高期望受到挫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不少教师随着工作满足感的减弱和自我成就感的降低,开始对自己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提出疑问,并产生了工作动力的危机,称之为“职业倦怠期”.正确规划各个时期职业生涯目标并逐个实施,教师未来有明确、清晰的规划,有利于缩短职业倦怠期,缓解职业倦怠现象.

(三)社会的支持

教师职业被人们赋予很高的社会期望,教师承担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担当如此重要的任务,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便油然而生.这一方面是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压力.要使这种压力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从而缓解高压力带来的职业倦怠,社会的支持非常重要.

首先,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学生家长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对教师寄予合理的期望,在教育子女方面,要配合学校的教育,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要把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落到实处.、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敖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市级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工作压力、减轻职业倦怠.因此,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职称晋升和兑资要落实到位,真正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高质量的培训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新教师职前培训时,应重视培养新教师对教师职业特性的认识,同时,还应把处理压力和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技巧教给教师,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教师的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此外,还应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度重视和缓解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提高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资料:

回顾述说:该文是一篇适合五年制高职和中青年教师和倦怠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高职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高职院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