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工程专业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转型试点框架设计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程专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20

《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转型试点框架设计》

本文是工程专业方面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与本科和软件工程和转型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转型试点框架设计

唐?琳,张应博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软件工程专业转型试点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软件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文章依据辽宁省转型试点的培养目标,基于我国软件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兼顾专业需求和产业需求的框架设计,包括课程体系框架设计、实施计划及人才培养模式,并具体说明该模式的创新点及效果.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转型试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多元教学模式;创新

0引?言

辽宁省教育厅2015年发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1],要求各高校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把转型发展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根据软件工程学科的定位,依据辽宁省教育厅的意见要求,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合格,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的软件基础,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参与过实际项目,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工作能力,通晓并遵守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

相对单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配合的传统教学框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程教学的要求.只有将多元教学模式融合,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教学优势,规避其缺点,找到一种既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又能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可操作性,还能准确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框架,才是软件工程专业转型试点的基石[2].

1课程体系框架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以国内(国际)主流专业教育规范为基础,结合对软件产业的分析研究,编制学科教育知识体系,为课程体系、工程能力训练体系和质量体系的设计提供工作基础.

我们以软件工程专业整体架构和基本方法为主线,基于知识点分解,构建并实施了既遵守国内(国际)教学规范,又兼顾软件专业基础和产业化需求的全新课程体系,并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专业基础与实用技能相结合的宗旨,整体设计如图1所示.

教师可以知识体系为线索,对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一体化设计,整体规划并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实践、实训和实习;在知名软件企业设立实践、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工程能力训练体系;基于国内(国际)规范和产业需求,整体规划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工程能力训练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形成有效互动且一体化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和实训环节是学校和企业接轨的重要课程内容.软件工程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借鉴国际化大厂商全球化IT教育的实施经验,这种把工程项目沉浸到实训的思想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创新,也是解决传统IT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的有效方案[3];其在共建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法、教学场景设计等方面,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将实际工程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同时,强调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师可初步建立企业级项目化教学资源库,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实验课堂教学,通过企业级项目案例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软件工程专业使用的教学资源应力图贴近生活实际,趣味性高,以激发学生学习重构的兴趣;基于实战化的项目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匹配现实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力度,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造完整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协同育人平台.

实践课堂改革前后的差异见表1.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互联网+”改革现有行业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4].“互联网+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必将成为新型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在实施产学合作,鼓励校企、院企合作的趋势下,学校应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软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深化互联网领域内的产教融合,依托国际国内知名IT 企业优势,建立一批校企实训基地;企业进一步在院校建立“互联网+”研发机构和实验中心技术中心,与院校对接.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将被广泛运用于课堂.软件工程专业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应用,对传统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分析等实行创新型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可基于“三个循环”发展改革之路,即个性化培养、岗位能力培养和教育延伸培养[5],如图2所示.

个性化培养是“三个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第1个循环.该循环结合产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尤其是那些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企企业,依据调研数据,结合在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分方向设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改变大而全的培养体系,更容易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岗位能力培养是“三个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第2个循环.职业岗位标准能力融合为专业培养的内容,将岗位需要的技术能力分解到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培养全过程,并在“科学、产业接轨的培养方案”前提下实现.由于课时量十分有限,因此,当学历课堂课时量不足以满足培养岗位所需技术能力课程的课时需求时,可以将一些新技术的教学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实施,或者转移到传统课堂之外的讲座或网络课堂,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讲座或自学的方式进行有效补充.

教育延伸培养是“三个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第3个循环.针对已经进入实践实训甚至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延伸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

3重点计划实施

计划实施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传统高校软件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化实践教学问题.强化专业基础和适应产业需求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及实习一体化设计工程能力训练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确立“基础理论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监督基础理论教学、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过程,将其共同作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更应全面、均衡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企业需求匹配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

(2)把工程化实践能力的教学划分为教学阶段、实践和实训阶段.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引入工程能力训练环节,设置4门阶梯状的工程实践学分课程;独立设置共计21周全时制实践和实训,在真实环境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在企业导师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做好工程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过渡.

(3)全面探索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方法,参考企业的过程化管理标准,制订针对学生的过程化考核节点和方案.

(4)针对程序设计理论基础、工具和框架技术的实践和实训课程,创新性地设置阶梯状体系化的实践课程,做到下一门课程兼顾并深化上一门课程的内容,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性培养软件工程人才所应具备的个人开发能力、团队开发能力、系统研发能力和设备应用能力.

(5)引进高性能的数据备份系统以保障全院数据安全;引进网站群系统,利用云平台与国际知名IT 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4教学质量保证

为保证教学计划能有效实施,可建立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课程质量保障系统、学生学习管理保障系统、实践教学保障系统和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各部分均包括制度建设和硬件保证要求.教学支持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知识体系管理及制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与课程体系设计及相关过程控制系统以及教学支持/实践支持与相关过程控制系统,其中,教学支持/实践支持与相关过程控制系统包括教学支持系统与课程授课过程控制系统、选课管理系统、论文管理系统、实训管理系统、相关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和学生创新项目支持系统.

软件人才的培养要关注最终结果,而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也决定最终的教学质量,这与软件产品的过程管理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把软件工程中的过程管理方法引入教学管理是十分合理和必要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要考虑各阶段的质量保障目标、方法和措施,在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中动态地进行质量跟踪、监控和反馈,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管理中引入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以知识点为基本管理要素,动态监控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形成系统、规范且可度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教学资源

教师是教学计划实施的主体和关键要素,学院的专业师资力量须兼顾学术型和双师型教学团队.除此之外,一些实训和讲座须聘请著名IT技术专家及业界知名软件专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满足现实需求的课程和讲座.

学校应积极推行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与实践和实训教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兼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既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6结?语

传统的教学框架和模式改革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要求,主要问题在于教学形式单一、师资来源单一、过程监控有限、课程体系更新滞后、与市场需求脱轨等,所培养的学生通常需要企业进行再培训才能上岗.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互联网+教育”为契机,通过与国际知名IT 企业深度合作,从基础理论教学、实践和实训教学及过程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复合多元化的教学改革,以满足学生有更多学习资源与机会可以选择的需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改革后的组合多元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特点,发挥优势,规避缺点,探索出一种既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又能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改革后的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起到了有益的指导作用.

工程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轮机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能源和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金融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回顾述说:此文为关于本科和软件工程和转型方面的工程专业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工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