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育模式类论文范文素材 跟全日制林业硕士教育模式现状分析和方面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模式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0

《全日制林业硕士教育模式现状分析和》

该文是关于教育模式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和林业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林业硕士教育在林学领域研究生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半壁江山,研究我国林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模式,能够促进中国林业硕士培养向更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本研究通过对近五年全日制林业硕士的招生人数、专业背景、就业信息及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改善我国林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模式的建议与对策,从而为中国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林业硕士;教育模式;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107-02

全日制林业硕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培养对象之一,旨在区别于林学学术硕士学位教育,培养更能适应林业生产实践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与其他行业相比,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培养具备林业生产与森林经营管理充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推动现代林业发展,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有序提高至关重要[2-3].

截至2015年,林业硕士的招生人数已超过林学类硕士总研究生人数的半数以上,在林学领域研究生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半壁江山[4].但是,中国的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一方面面临林业各级系统对专业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迫切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林业硕士的教育体系缺乏合理的评价模式,林业硕士的招生比例、培养方案、指导教师、毕业成果、就业方向等现状尚缺乏有效的统计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近五年全日制林业硕士的招生、论文完成及就业现状分析,对改善我国林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价模式提供建议与对策,从而为中国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中国林业硕士培养向更合理有序、符合中国国情且又能与世界接轨的方向发展,使其真正实现“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培养目标.

一、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产生背景

自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林科的教育定位就是应用学科,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林业生产与管理部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是,一直以来,林学科学硕士的培养按照林学一级学科下的7个二级学科(森林经理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进行招生培养,虽然近年来二级学科有所变化,但是培养的目标一直是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如此培养出来的林学硕士研究生,其知识架构侧重于探索性的理论研究,缺乏与林业生产紧密结合的一线实践知识,而且这些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多以继续深造、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因此形成了一方面林学科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林业生产管理部门无法吸收到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两难局面.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其目的就是为各级林业系统包括林业管理部门、林场、林业规划设计单位等培养高层次的应用人才.

二、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林业专业学位硕士自2011年开始招生至今,全国共有18所高校招收林业硕士,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5所高校为例进行数据分析.

(一)招生人数分析

截至2015年,各高校林业专业硕士的招生人数趋于平稳且稳中有升.其中北京林业大学的招生人数远超过其他高校,主要原因是该校林业硕士的招生分在林学院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两个学院,专业特色极为明显,招生人数也居高不下.2015年的招生人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这种上升趋势在2016年继续持续.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熟悉林业专业学位教育模式,而林业专业学位教育体系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也将促使招生人数的大幅上升.

(二)招生生源与本科专业背景分析

通过五所高校的林业硕士招生生源调查,有63%的生源来自于本校应届或往届林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自2013年至今,调剂生源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约有25%—30%的生源来自于各相关院校其他专业的调剂生源与往届生源;有7%—12%的生源来自于林业系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深造学习,并且该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生源的本科专业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学专业背景占49%,水土保持专业背景(北林、南林为主)占37%,野生动植物保护专业背景(东林为主)占2%,生态学专业背景占5%,其他(园林、生物技术、植物学、交通、旅游管理等)占7%,多为调剂生源,其专业背景较为复杂.

(三)林业硕士就业信息分析

截至目前,已经毕业的林业硕士分别是2013、2014与2015年三届,从毕业人数统计信息来看,各高校都约有93%的林业硕士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业去向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约有37%的林业硕士进入了各类企业,而且大多数是与林业相关性不高的企业,有31.5%的林业硕士进入了林业系统的各级单位,约有4%的林业硕士进入党政机关,约2%的林业硕士则选择了继续攻博或从事科研工作,而约有四分之一的林业硕士选择了自主创业或暂时未有固定的职业选择.

(四)林业硕士毕业成果分析

对5所高校517名林业硕士毕业论文涉及的专业领域、论文成果(发表论文及专利等)、论文后续产生的社会及经济价值等进行统计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不同研究领域的毕业成果差异显著,成果最多的集中在计算机系统应用与3S技术方向,最少的为生态及森林保护方向,说明应用性强的培养方向对学生就业及成果高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五)林业硕士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综上所述,全日制林业硕士的教育模式呈现以下特点.

1.招生数量众多.与欧美国家相比,招生数量过于庞大,林业硕士专业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规避失业风险和科硕调剂的避风港.

2.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内容不相符.招生生源背景比较分散,林业硕士的实际培养在实施时与科硕的培养方式相差不多,评价成果也多以发表论文或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导致林业硕士的培养特色基本丧失.

3.林业硕士毕业考核体系不完善.欧美国家林业硕士的毕业考核毕业论文以实践报告的形式提交,实践能力考核占据70%以上的比例,中国林业硕士的考核与科硕无二,以最终的毕业论文为考核的唯一标准.

4.就业难,就业成果难以产生效益.林业硕士的培养方式严重影响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林业基础实践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会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剧,林业硕士的成果转化除了发表论文或挂名论文外,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成果转化在调查中基本为空白.

三、林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改善对策

为了促进我国的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向更合理有序、符合中国国情且又能与世界接轨的方向发展,改善林业专硕的教育现状,建立有效的教育模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建议建立以下五项评价体系.

1.招生评价体系.评价招生人数,生源专业背景,不相关专业考生招收比例,实践基础能力水平,调剂生源比例,在职或有工作经验生源比例.

2.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林业专硕的学制,学分设置,实践课程与基础课程配置比例,实践能力考核标准.

3.林业硕士导师考核体系.导师专业背景,实践背景,社会服务与效益评价,成果转化能力考核.

4.林业硕士毕业考核体系.毕业论文形式审查,实践考核与论文发表考核比例,成果转化奖励机制设置.

5.就业率与就业反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毕华兴.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6):40-43.

[2]王兰珍,赛江涛,张志强.林业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特征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3,(12):101-105.

[3]唐仁华,胡承孝,汪华.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特色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33-35.

[4]王兰珍,张志强,赛江涛等.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基于8所高校林业硕士问卷调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2):66-70.

教育模式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这是一篇关于教育模式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和林业相关教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