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和谐社会方面论文范例 和论天人宇宙模式论对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和谐社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3

《论天人宇宙模式论对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是关于和谐社会方面论文范例和和谐社会和天人和启示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张楠 景君学

摘 要:董仲舒在汉朝稳定的社会管理体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使他的影响如此深远的则是他的天人宇宙论模式.本文从天人关系入手,分析董仲舒天人宇宙模式中的天、人、天人关系,挖掘其如何将四时、五行与天人联系起来,使万物都有其位,君臣都有其责,从而揭开其哲学思想的神秘面纱,剖析这一模式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及其对当代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天;四时;五行;为人者天;和谐

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使孔子创立的儒学从诸子百家中跃居独尊的地位,为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主干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董仲舒吸收先秦诸子的正确思想,融入儒学体系,形成适应中国集权制度的新儒学——经学.他的思想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影响了中国政治达两千年,而他创立的天人宇宙论模式为汉代建立较为稳固的大一统的集权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关于天人关系,在商、周时代流行天命论,认为天是宇宙的主宰者.墨家把主宰具体化为赏善罚恶,并称为“天志”.“天志”和“天命”一样,都是人世间的主宰者,都是当时统治者畏惧的在天之幽灵.战国后期,大思想家荀子根据战国时代的诸侯兴衰存亡,结合天文学研究成果,认为天的运行有客观规律,天象变化是无意识的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一切人间祸福都由人们自己主宰.荀子不信天命,秦始皇也不信天命.荀子的理论批判和秦始皇的武力批判,使原始天命论失去神秘的光圈.因而,秦始皇统一天下,掌握无上的权力,解除了天命论的后顾之忧,敢于为所欲为.汉代秦而立,汉初思想家都很重视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秦亡的教训.陆贾、贾谊、司马谈都认为秦王朝的不施仁义、严而少思是亡国的主要原因.皇帝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力却没有制约机制,没有制约的权力总是要腐败的.皇帝在权力的金字塔顶,无法从人世间寻找制约力量,于是社会政治就需要从人世之外寻找制约力量.这样,古老的天命论又有了复活的机会,但在新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对原有的思想观念必须加以改造才能使之适应新条件.而董仲舒正是在无为之学衰亡、春秋之学兴盛的历史背景下适时地提出了天人宇宙论模式.

一、董仲舒的天人宇宙论模式

在董仲舒的天人宇宙论中,天、人都只是宇宙模式网中的一个网结;天既起着主宰作用,同时又是整个网链结构整体;“天”是宇宙人间的最高主宰.在这里,“天”又未停留在单一的人格神的意义上,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其他许多因素相联系相配合的结构体;在这个体系中:包括天、地、人、阴、阳、五行共十项;“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①.十大因素结合而生成四时、五行;“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②,而董仲舒的天之次序正是通过五行的比相生和间相胜来体现的,即“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③.比相生体现为:“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子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另种功能体现在间相胜:“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不顺如叛,则命司徒诛其率正矣,故曰金胜木.”“金者,司徒.司徒弱不能使工众,则司马诛之,故曰火胜金.”“夫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民叛,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④董仲舒的五行宇宙论完全为其政治思想和社会制度服务,将五行相生比作父子,“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同时,五行又是官制:“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也”⑤.官制取象于天,以天为法,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约束制约,既相胜又相生,这就构成了一个自然的反馈系统,而这就是“天道”.“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使人必以其序,官人必以其能,天之数也.”

不但“五行”如是,“四时”亦然.君主行政必须符合四时季节:“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⑥董仲舒在这里将社会人事政治与自然规律有类别的同形和序列的同构,利用“五行”“四时”的类比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及“相生”“相胜”,这样就把天时、物候、人体、政制、赏罚分门别类地列入一个异质同形的五行图表中,组成一个生息、替代的天人系统——天人宇宙论模式,作为汉代行政的依据,使君王在行政中必须依据四时、五行的变化规律,否则,将会在人间出现突变,以警告君王,若还一意孤行,则可能危及王朝.他在这里将四时变化的规律即自然之天与最高主宰的人格之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天人关系既走入了日常的生活,又与君王的朝政管理紧密相接,从平民的角度展现了平等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在这个严密的图式中的自己的准确的位置.相生、相胜、相责、相令成为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提供了人人可接受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的天人宇宙论模式主要是为了体现和确定君主的专制权力和社会的统治秩序,对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作了详细严格的界定,使其有所及,又不过:“非道不行,非法不言”达到专制的目的.“……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⑦董仲舒从宇宙论的高度确认了绝对君权和三纲秩序,并与阴阳双方的价值内涵紧密相连;“贵阳而贱阴”,“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行于顺,阴行于逆”,“善皆归于君,恶皆归于臣”.一方面强调君主的无上权威和专制,另一方面又将无上的主宰者君王置于这个宇宙模式的整体中.“故交天地之位,正阴阳之序,直行其道而不忘其难,义之至也.是故胁严社而不为不敬灵,出天王而不为不尊上,辞父命而不为不承亲,绝母属而不为不孝慈,义矣夫.”⑧这样就将君主这个发号施令的统治者也放置于这个模式中,使其权力受到限制,虽高居于万民之上,但居于网之.对王权的这一限制主要是体现在施政中采取的措施上,利用四时、五行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理论,强调反对任刑滥杀.董仲舒强调“德”是阳,“刑”是阴,“天”是好仁恶杀的;“暖暑居百而清寒居一,德教之与刑罚,犹此也.故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⑨他强调德治、教化,虽强调尊君的权威,但其已经比儒家强调之仁义文明了许多,是在联系秦亡和汉立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法家提出的,在宇宙模式中对君权的制约,“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⑩君是民的绝对统治者,民只有通过“天”才能制约君,这个“天”是五行结构的宇宙模式.董在这里是将天、人关系放在自己的天人宇宙论模式中,强调天人之间的彼此交感,和谐统一,以取得整体结构的稳定和持久,这就是天道——即“人道”,既是自然事物的运行法规,也是人间世事的统治秩序.“天不变,道亦不变”“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都是放在这一宇宙论体系中得以论证.

二、天与道――天人宇宙论模式的核心

1.董仲舒的“天”有三方面的含义

董仲舒的“天”即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他企图把这三种“天”统一起来,他认为,自然之天从属于道德之天,道德之天又从属天神灵之天,总根子是神灵之天,他把天的自然属性赋合法情感意志,按照目的论的要求加上道德属性,连寒暑变化、四时运行都说成是有目的、有道德意义的.“春之为言,犹蠢蠢也;秋之为言,犹湫湫也.蠢蠢者,喜乐之貌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是故,春喜夏乐,秋忧冬悲.悲死而乐生,以夏养春,以冬丧秋,大人之志也.是故,先爱而后严,乐生而哀终,天之当也,而人资诸天,天固有此,然而无所之如其身而已矣.”“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四时之则也.喜怒之祸,哀乐之义,不独在人,亦在于天,而春夏之阳,秋冬之阴,不独在天,亦在于人.”由此可见,天是董仲舒哲学的最高范畴,天具有人格神的性质,是有目的的、有意志的,是世界万物的总根源,“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2.天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当然也包括人类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人之为天,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因为,天为人创造了各种必需的东西.“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总之,世界万物都是天有目的为人安排的.他认为:天之所以生人类,是通过人来实现天的意志,使人与上天相符合,人是天的缩影,所以称之为“人副天数”.“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为什么人与天相符合呢?其原因就是在于天人同类,是同类相动的结果;他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为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物故以类相召也”.因此“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暝,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天是完全依照它自己的模型塑造人类的,人类的形体、精神、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等都是天的复制品.天不仅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而且还给人类社会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王”,皇帝有代天实行赏罚的至上权威.他认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受命之君,天意之的予也.故号为王予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在董仲舒看来,天创造人就是为了贯彻和体现天的意志.那么,人违反了天的意志必然引起天的震怒,出现各种突异,以示谴告和惩罚.总之,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天.阴为天的刑罚的表现,阳为天的恩德的表现.五行相生体现了天的恩德,五行相胜体现了天的刑罚.天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而指导万物和人类.

3.天人宇宙论模式的目的,在于论证封建等级关系和伦理秩序的绝对性和永恒性

在这个模式中,君主的权力是天所授予的,因而君主之下许多依次从属的等级关系也是上天安排的.他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共尊皆天也.”意为“阳尊阴卑”,而君、父、夫属阳,臣、子、妻属阴,它们的关系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因此,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守空处.此见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于天.”阴只能服从、辅助阳,并作为阳的对立面而存在,“阴者,阳之合也.”“是故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董仲舒的结论是:“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的所谓道,就是封建社会合理存在的根本法则.

董仲舒不仅将天人关系系统化为一个阴阳五行杂糅的宇宙模式,并且将其行政管理也进行与四时、五行比赋.“天以三成之,王以三自持.”“是故天子自参以三公,三公自参以九卿,九卿自参以三大夫,三大夫自参以三土.三人为造者四重,自三之道以治天下,若天下四重,自三之时以终岁也.”“天有四时,时三月,王有四选,选三臣.”董仲舒将天之四时变化与选臣官制联系起来,只有官制与天之数相副,“天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节相和而成岁,王以四位之选与十二臣相砥砺而致极,道必极于其所至,然后能得天地之美也.”“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以此为天制.是故礼三让而成一节,官三人而成一选.”“诸侯之爵或王何?法天地之数也”.使朝廷行政管理制度与用四时、五行改制后的儒家之“天数”相统一,这样才达到治国之道的最高程度.并由此推及三统的循环与文质的循环;“王者改制作科奈何?曰:当十二色,历各法而正色逆数,三而复.”董仲舒用“三而变”作解释把传统儒家所说的三代陵替作了简单说明;他还认为:“王者改制,一商一夏,一质一文,商质者主天,夏文者主地.”以此类推,历史将是文质间的不断循环.虽然历史是在循环转换的,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依据“道”而行,而道根源于天,人无力改变天,当然也改变不了道.正是“天不变,道亦不变”.“故文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据此,董仲舒进而认为“治国之道在于法古;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是故虽有巧手,弗修规矩,不能正方圆;虽有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虽有知心,不贤先王,不能平天下,然则先王之遗道,亦天下之规矩六律己”.

三、天人宇宙论模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尽管这个系统论述宇宙模式已经构成并取得了在社会意识和学术思想中的支配地位,但其影响也有利有弊.最直接的恶劣影响便是产生了西汉末年大流行、东汉正式化,被哲学家们归罪于董仲舒开其端的所谓谶纬神学.而真正更为实在和更为长久的影响则是五行模式的中国社会思想和观念形态在许多领域的多方面渗透.这导致许多貌似科学实际荒谬的伪理论,它们历数千年而不衰,在公私生活中起作用,成为行为中和思想中不自觉的模式、习惯.尤其是思维被这种经验系统束缚、规范了.由于注重系统整体,便相对轻视、忽视对众多事物和经验作个别地、单独地深入观察和考查.同时,这种宇宙模式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的特征.封闭性能给人们心理、性格以自我满足感.它可以表现为虚骄自大、固执保守,认为本系统内应有尽有,完整无缺,不必外求.而循环论则否定真正的进化,认为向前只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只不过是天道的循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后,秩序性带来所谓的“安分守己,听天由命”,认为任何努力无不受既定秩序模式的限制和制约,自认已被规范在某种既定位置上,处在这个不能逃脱的模式网络中,“思不出外”、逆来顺受,培养奴性,不敢说“不”;个体价值完全从属于这个作为外在权威的超个性的普遍秩序,锁禁在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络中.于是,“君怀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成了人们安心奉行的长久而普遍的宇宙法规.

然而这种封闭、循环,讲求秩序的宇宙论系统模式却维护了中国近两千年封建统治,其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排斥外物的封闭性.另一方面以可以有吸收消化外物以成长自己的宽容性和灵活性.例如,它仍然允许外来宗教在不危及儒学基本政教结构的情况下并存和发展,随人们自由信仰,在中国历史上除三武更佛外,很少发生宗教战争、宗教酷刑.这是因为这个模式本身仍然要求一定的运动、变换、更新,以适应环境,调节自身,以维持其系统的生存,即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模式一方面是相信命定,否认进化的循环论.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成为富有韧性坚持奋斗的信念基础,中国人民很少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即使处在极为困难的环境里,也相信终究有一天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因为这是符合“天道”或“天意”的.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分析清楚这个模式的历史作用,进一步认识它,从而打破这种封闭的传统、习惯和观念.因而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扬长避短,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构建和谐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和谐社会论文参考资料:

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社会杂志社

社会语言学论文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心理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本文点评,该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和谐社会和天人和启示方面的和谐社会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和谐社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