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服务行业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国健身服务行业:如日方升,供需两旺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服务行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6

《中国健身服务行业:如日方升,供需两旺》

本文是服务行业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跟如日方升和供需两旺和服务行业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马甲线、A4腰、I6腿、反手摸肚脐、巧克力腹肌……近2年时间中,众多“健身效果衡量标准”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络热词,随着中国构建“全民健身时代”规划的开启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健身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其背后折射的是红火的消费升级和繁荣的健身行业.

消费升级促进行业繁荣,迎来爆发良机

健美健身理念在20 世纪30 年代由欧美传入中国,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现代健身行业才小露尖角.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推动消费升级,以及国家对体育产业大力扶持,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渐深化,健身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和高端精英的标签.而国内健身行业的真正商业化运营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当下已迎来爆发良机.

一方面,健身房数量快速增加,行业呈现繁荣态势.全球排名前十的健身国家的产业总收入占据全球健身总收入的73%,中国健身产业的总收入和俱乐部数量均未进入世界前十,但是增长迅猛.2008-2015 年,国内健身俱乐部数量从2270 家增长至4425 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92%(图1、2).

另一方面,中国居民健身意识增强,健身人口快速增加,行业潜力巨大.依据《健康中国2030 年规划》和体育人口调查等诸多数据,我国经常锻炼人口占比从1996 年的15.5% 增长到了目前的33.9%.预计至2020 年,经常锻炼人口将接近40%,至2030 年,基本实现半数人口有经常锻炼的习惯.

与美国等拥有成熟健身市场的国家相比,国内健身会员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依据尼尔森数据,美国拥有5000 万健身会员,是我国的近6 倍.而2015 年中国健身会员渗透率仅在1.47% 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17.6%,加拿大17.9%,英国12.9%,澳大利亚11.4%.总体而言,中国的健身需求初露锋芒,但大众健身习惯和健身文化尚未形成(图3、4).

供需两旺持续繁荣,未来复合增速达20%健身会员渗透率和二次消费转化率提升将驱动国内健身服务行业未来实现20% 的复合增长(图5).健身服务行业规模包括会员会籍收入和私教课程收入(其他周边服务和产品销售占比较小,暂不计).2016 年中国健身服务行业规模在 300 亿元左右,其中私教业务带来的贡献达35% 左右;预计到2020 年行业规模将达600 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达20%,届时行业整体私教业务贡献比例有望超40%.

从区域来看,一线城市健身房数量接近饱和,未来增量在准一线城市.目前北上广深的健身房资源占全国的70% 左右,其中上海和北京的遥遥领先,健身会所数量分别接近1100 和850 家(图6).与此同时,健身风尚已经由北上广深蔓延到了准一线城市,但准一线城市的大型连锁健身房和精品化工作室数量均明显少于一线城市.随着准一线城市的健身消费水平逐渐提升,本地健身俱乐部(工作室)与品牌健身俱乐部将不断增加,准一城市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健身房增量来源(图7).

龙头扩张外部涌入,集中与分散并行

国内健身服务行业正当繁荣期,具备实力的健身房有望形成自身品牌力,实现连锁式复制和扩张,从而充分受益行业快速发展并获得份额提升.另一方面,健身房商业模式本身具有充裕流、进入门槛较低的特点,会有进入者不断涌入,分得行业发展红利的一杯羹.因此,健身服务行业未来将形成“强者恒强头部集中,持续涌入尾部分散”的并行格局.

整体集中度分散,各层次格局分化

中国健身房市场较为分散.从门店数量看,2016 年中国前十大品牌健身房总体数量近600家,占整体健身房市场的16% 左右.从收入规模看,行业龙头威尔士2016 年收入7.7 亿元,仅占整体健身服务市场的2.6% 左右.

伴随消费升级浪潮,健身房经营模式从单一的连锁格局逐渐向连锁、工作室、新兴模式并存的多元格局演进.从定位和模式两大维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从高端、共性市场为起点的发散式变革(图8).

定位高端、满足共性需求:以威尔士、一兆韦德等高端连锁健身品牌为代表,具有高客单价的特点、用户较稳定且有积累效应.通过连锁式复制已经形成了一定品牌力,高进入门槛.定位高端、满足个性需求:以依靠私教课程收入的健身工作室为代表,具有高客单价、而用户较细分的特点.

定位大众、满足共性需求:以非连锁、无品牌的社区类普通健身房为代表,具有低客单价、用户少的特点.通常这类健身房位于社区附近,满足区域内客群需求,然而缺乏品牌力使其经营较不稳定.

定位大众、满足个性需求:以健身App 为代表,具有低客单价、用户多的特点.

定位中端市场:其中包括传统中端连锁健身品牌(浩沙/ 中体倍力等)和新兴健身模式(超级猩猩/ 光猪圈/ 乐刻运动).中端市场的目标客群最为特殊,性价比和健身服务体验并重,这对健身房的定位和模式权衡有更高的要求.虎嗅网数据显示,中端品牌的份额从2010 年的54% 下降到2013 年的36%.

强者恒强头部集中,持续涌入尾部分散

未来,高端连锁龙头品牌有望实现扩张,提升市场份额.高客单价和不断积累的用户数量,配合连锁品牌运营能力,让它们具备了持续盈利、快速复制、规模扩张的基础.在此过程中,连锁式的品牌力成为该市场的高进入门槛,因而格局相对稳定而趋于集中.

小而美的精品工作室更注重体验,进入门槛低但复制逻辑尚未形成.目前国内健身工作室大多是健身教练自发创业的产物,将高端共性市场中对个性化服务有显著需求的人群分化出来,并形成该类有特定需求的细分市场.从模式上具有以下特征:规模较小,会员承载力有限;人工成本较低(3-8 人),但租金压力大,盈利能力较弱;注重互动,客单价高,定位细分人群.

以超级猩猩、光猪圈、乐刻运动为代表的新玩家,触发深度健身需求,既解决传统连锁健身房高运营成本压力(租金和人工),又融合了健身App 线上线下O2O 思维的连锁健身房模式.不过其商业模式仍在摸索中,未来格局尚未清晰.虽有中国庞大潜在健身人群基数的机遇加持,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端客户留存率偏低的风险.

而受益于移动化时代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运动健身App 行业爆发增长,2014 年运动健身App 月活用户超过1000 万,2015 年翻倍突破2000 万.在此背景下,精准卡位细分类目用户资源的先发者率先获得资本支持.目前主流App 占据了约40% 的互联网健身用户资源,具有显著先发优势.同时,它们通过课程内容的差异化设置构建竞争壁垒,因此格局相对稳定.

作者鞠兴海系中泰证券 纺织服饰/ 体育行业研究员.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服务行业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服务行业本科服务行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如日方升和供需两旺和服务行业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