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日子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和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日子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4

《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

本文是关于日子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日子和困难和过去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人民日报》记者 田俊荣、白天亮、王政、陆娅楠、刘志强、赵展慧、丁怡婷

今年前5月,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是什么感受?困难的日子过去了吗?

记者近日前往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湖北省的武汉和宜昌、四川省的成都和德阳,对3省6市的10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

“向下掉”的趋势止住了

去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趋稳,超七成受访企业看多今年经营走势

■“今年一季度,机床产品订单排到了10月份,不打款的客户就得往后排,这种情况从2009年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最困难的时期基本挺过来了”——受访的多数企业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趋稳,实体企业的压力有所减轻.

“总算走出低谷了.”江苏龙腾光电专案课长褚俊健感叹.企业在2012年亏损8亿元,彼时,“成本高、贷款难、产品卖不出去,全行业都在亏损”.

此后几年,虽然龙腾光电千方百计降成本、拓市场、搞研发,但经营困难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直至2016年,光伏市场有所回暖,企业终于打了翻身仗,实现利润4亿元,今年利润有望达到6亿元.

东部地区企业率先感受到暖意,中西部的部分企业也有了向好的感觉.

“2013年前,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速高达35%,但2013年到2016年,不管投资如何增加,销售都上不去.今年前4月,销售额又开始快速增长了,同比增长20%,明显比前几年好.”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颉说.

更难得的是,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企业也有“稳住了”“撑过来了”的体会——

“连续几年都在亏损线上挣扎,去年微利,今年形势会更好一些,‘向下掉’的趋势基本止住了.”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财务部长甘凌说.

普什宁江机床从2009年起陷入困境.“整个机械行业都差不多,市场疲软,恶性竞争,不论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亏得厉害,老牌的长沙机床厂已经倒闭,我们算是撑过来了.”甘凌说,让企业感到有希望的是,订单量上来了,“今年一季度,几个系列的机床产品都好起来了,订单排到了10月份,不打款的客户就得往后排,这种情况从2009年以来还是第一次出现.”

回顾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有76%的企业表示营收规模“显著上升”或“略有上升”.

再看对2017年的预测,超7成的受访企业看多经营走势.同时,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透露今年会“小幅扩大投资”.

“稳住了”不等于“走好了”

企业还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还可能有反复

■“玻璃纤维行业有所回升后,容易造成第二波产能过剩,很可能今年下半年市场又要下滑”

然而,“稳住了”不等于“走好了”.“市场有了起色,不等于会一直暖下去,还可能有反复”——多数受访企业持这一观点.

“现在去杠杆、收资金,首先受冲击的是实体经济.我们对下半年不太乐观,钢材可能会下跌.”法尔胜泓昇集团副总裁刘礼华说.

远东智慧能源首席执行官蒋华君也认为,“企业经营困难还没有结束.”在他看来,很多产业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还很重.

一些企业不仅表达了对今年下半年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对今后两年的经济前景也不敢过于乐观.

“今年的形势好于去年,至少不会亏损,但是明年就不好说了.”四川玻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东说.2013年到2016年,四川玻纤连续4年亏损,去年底明显感到市场开始回暖,今年预计盈利8000万元.但韩东对后势有些担心,“很可能今年下半年市场又要下滑.玻璃纤维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所回升后,去年底许多本该退出的小企业又活过来了,许多新开发的窑炉又要用起来,容易造成第二波产能过剩.”

成都佳发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晶则判断,“困难的日子可能还得有一两年,政策的制定以及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时间.”

在受访的100多家企业中,11.11%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完全过去”,51.52%的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但情况会有反复”,还有37.37%的企业认为“困难仍在持续”.

  

为啥担心有反复

过剩产能、资金瓶颈、成本压力,使一些企业挣扎在生存线上

■“论赚钱,金融排第一,房地产排第二,然后才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里最难赚到钱的”

为何多数企业一边判断“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一边又认为“情况会有反复”?企业家的担忧主要源于什么?

——消化过剩产能还需要时间.

湖北宜化集团总工程师杨晓勤和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定贵认为,产能过剩是阻碍化工行业向好的主要原因.“国内尿素产能有8000万吨,实际上包括出口在内对尿素的需求也就6000多万吨.”“氮肥、磷肥大概都存在1500多万吨过剩产能,导致低价倾销.再加上化肥行业恢复征收增值税、取消优惠电价等因素,去年很多小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前进说,目前行业仍存在30%以上的过剩产能.“造一条船只剩2个点的毛利.中船工业这么多下属企业,除了少数跟军品关系大的企业之外,做民船的企业普遍亏损,压力较大.”

即便身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甚至行业领头羊,也对产能过剩导致的过度竞争深有感触.“当年咱们是缺芯少屏,2009年液晶屏生产线投产后,企业年产值一路攀升到近50亿元,可是2013年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被腰斩,企业产值一下掉到了十几亿元.”成都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两三年时间,从大批量、小批次转向多批次、小批量的市场,产值才实现回升.

——资金瓶颈卡住了企业命脉.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银行断贷、抽贷几乎成为压垮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致命一击”.调查中,“解决资金回笼问题、贷款收紧问题”是企业认为眼下最急需调整的政策.

“银行不管你死活,对于化纤行业基本‘一刀切’,可是我们在国际上都是有话语权的.”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邱国全说,去年企业顶住压力,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结果今年一季度,银行收贷更紧,企业明显感到资金压力.“太仓、苏州的支行、分行都觉得我们不错,可是它们的上级机构对行业‘一刀切’.其实,尽管行业产能过剩,但也有赚钱的,也有高端产品,应当区别对待.”

——需求不振,工业品还在低位徘徊.

近三成的受访企业在为市场需求低迷而烦恼.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吕说,近年来客户压价愈演愈烈,主机厂压力传递导致配套供应商的利润越来越薄,今年西门子提出降价20%,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都提出降价18%~20%.“虽然今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增长15%,是近年来最好的开局,但可以预见,未来3至5年,企业面临的经营形势还很严峻.”

——最影响制造业企业信心的还是“实业赚钱难”.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资金流向实业的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脱实向虚”仍较严重,特别是制造业企业面临虚拟经济更大的挤压.

“论赚钱,金融排第一,房地产排第二,然后才是实体经济,而制造业又是实体经济里最难赚到钱的.”刘礼华说.法尔胜在从事特种光纤、机械制造的同时,近两年也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他做了个对比:融资租赁板块,仅仅开展两年,总共40个员工,去年营收2.5亿元;研发一个光纤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赚钱,大约是10年的周期,被市场认可了,也很难实现一年2.5亿元的营收.

多位企业负责人谈到,制造业具有先期投入大、投资周期长、利润薄的特点.近几年金融业赢利状况显著优于实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恶性循环:资本逐利,越来越少进入到制造业领域;得不到资金,制造业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生产积极性越来越低.

“开厂不如炒房”,同样干扰着实体企业.有企业家感慨,开一间厂子,审批难、贷款难、拿地难、招人难、赢利难、回款难,处处为难,真不如炒房子省事儿、来钱快.“我们会执著于实业,但炒房赚钱快真的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苏州雷格特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鑫表示.

房价快速上涨,还间接推高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一方面,资金从制造业流出,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房价攀升影响企业的用工成本.袁鑫说,苏州房价自2015年以来几近翻倍,企业员工买房的成本高了,这最终会转嫁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中去.

房价上涨也使得一般性制造业越来越难以在城市发展.调查中记者发现,大量制造业企业近年来不得不往外搬迁,或搬进工业园区,或去郊县,有的干脆迁往其他地方.企业搬迁除了平添一大笔搬迁成本外,也间接抬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物流成本.

  

还顾得上谋转型吗

68.42%的受访企业表示困难中仍在“专注转型升级”

■在受访企业中,超九成企业认为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收获,只有1%的企业觉得“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鼓励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在应对经营难题的同时,企业是否愿意从转型升级中谋突破?

调查中,有68.42%的企业表示困难中仍在“专注转型升级”,希望以此实现突破.这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

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破茧成蝶的金钥匙.

在受访企业中,99%的企业认为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收获,只有1%的企业觉得“效果不明显”.“研发新产品不容易,但企业最终靠创新突出重围.”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郭尧尧说,公司开发的独家产品“银杏内酯注射液”,去年销售收入达5.1亿元.“2001年开始研发,2012年初才上市,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但这一独家产品让企业在竞争中坚如磐石.”

智能制造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好抓手.

“下大力气实施智能制造,传统行业才有前途.”宜昌奥力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简开贵说,过去,铸造行业都是传统工艺,劳动密集、又脏又累.2008年开始,企业陆续投入2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铸造车间自动化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打磨机器人也于2013年上线,车间工人从2000多人减少到100多人,生产效率和品质却大幅提升,产品供不应求.

“互联网+”快车给企业带来新机遇.

四川施克塞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彬介绍,企业2015年前一直从事低端制造,一年生产几十万个球泡灯,又累又忙还不赚钱.去年企业开发了wifi智能照明,只生产2万只灯就有了50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实际生产成本差一倍,可售价却高了10倍,企业这次是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共享经济新业态让制造业企业从中受益.

甘凌感慨,“得感谢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的零件基本就是从我们的滚尺机床上做出来的,我们的订单一下子多得接不过来.”

  

转型升级有多难

有的不知道往哪儿转,有的苦于“有心无力”

■“引进一位高端科研人员,企业付出百万年薪,最终科研人员拿到手的只有55万元左右,税太高了”

转型升级,道理都会讲,但知易行难.

——往哪儿转?许多企业表示,在转型过程中“自己根本不知道脚该往哪里伸”.

调查中记者发现,制造业企业通常把“转型”和“升级”做不同的理解,认为“转型”一定程度上要跨界,“升级”则是在原有产业链上向中高端迈进.

不少企业对“转型”持保留态度.“转型就好比‘这山看着那山高’,但‘那山’究竟怎么样也说不清.很可能翻山越岭到了‘那山’,发现同样很困难.”江苏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瞿李平说.一些企业家表示,企业固守原有产业,并不是不想突破,而是担心贸然行动会“死得更快”.“一眼望去能赚钱的领域,等你跑过去时可能早就挤满人、没得赚了.”

更多的企业致力于“升级”,并认为这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在江苏调查时,多位企业家表示,市场需求已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制造业企业正努力往产业链高端走,只不过这不是一步能够跨过去的.

——找准了方向,企业又常常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难题,“低端的没钱赚,高端的还做不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技术突破难.四川豪特电气有限公司看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近两年一直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副总经理李社基说,眼瞅着市场火爆,企业却无力拿下,因为一直攻克不了智能制造装备最核心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不要说我们这家企业,整个国内可能都还不行.”

人才引进难.“中小企业很难满足研发人员的研发要求,花10万元请一个人,待了六七个月就走了.”湖北三宁化工算了算账,近年来企业每年引进100多人,最后能留下来的不是很多,有时流失率高达50%.多家企业反映,目前的税收政策不利于企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引进一位高端科研人员,企业付出百万年薪,最终科研人员拿到手的只有55万元左右,税太高了.”江阴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获取资金难.龙腾光电近两年投入大量资金从大尺寸产品向附加价值较高、技术领先的中小尺寸产品转型.“投入几千万元资金开发的国际领先技术都已经研制出样品了,但要实现成果转化,还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技术改造资金,压力真的很大.”

难归难,在展望“中国制造业前景如何”时,69.7%的受访企业还是选择了“付出努力将上个新台阶”,更有87.88%的企业表示“从未考虑过退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就像咱们的身体一样,天气可能会差、环境可能会变,但坚持强身健体,那就什么也不怕!”

日子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结论: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日子和困难和过去方面的日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