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紫禁城论文范本 和紫禁城瑞兽:无处不在的皇家威仪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紫禁城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4

《紫禁城瑞兽:无处不在的皇家威仪》

该文是紫禁城本科毕业论文范文跟紫禁城瑞兽和威仪和皇家威仪有关论文范本。

紫禁城内有一群能呼风唤雨、驾驭吉凶的动物.祈求江山永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以及昭示皇家成仪,小小动物,怎能承担起如此沉重的使命?

中国建筑历久不衰的风格都源自一个简单的事实—尚礼尊制.这种要求至迟在周代已经出现,直至清末,延续了近3 0 0 0 年.

自汉以降,历代朝廷都会颁布法令对建筑有所规定:周代,只有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上加彩画;汉代的皇帝宫殿地面须涂赤色,窗用青琐纹,而且只有皇帝的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唐代皇家用重藻井,其他人若用,便是逾矩;宋代的营缮制度更加严格,殿堂类的木架构只有皇家和寺庙可以使用;而真正事无巨细都要做出规定的,则是明清……

天子、皇帝之居所,不必说一般百姓,就是诸侯显贵也不可随意伪造,更不得逾制建造.而皇宫之内,每个建筑,每件器物,都遵从着各种典章制度的规定.

故宫里的龙、凤、狮子

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他们往往一生都与龙为伴.故宫专家做过一项尚不算完全的统计,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有13844 条之多.故宫号称有宫殿8600 多间,仅以每殿有6 条龙计算,就有龙5 万条.事实上的数目当然远不止此.

此外,在故宫中,狮子形象处处可见,奇怪的是,中国本有凶猛的老虎,为何不用老虎的形象,而选用非本土动物的“狮”作为镇守宫阙之兽呢? 道理在于,老虎太过残忍,孔子“苛政猛于虎”的名言对后世影响至深.早在汉唐之际,国人贬虎的倾向便十分明显.

与恶虎的形象大相径庭,中国最早的狮子,大约在东汉时期作为上等礼品从西域而来.传入中土后,引起当时人们极大兴趣,很快便被化入中国神兽体系,但最终它也无法逃脱制度的枷锁.

以门狮为例,一般是左雄右雌,雄狮左爪踩球,俗称“太师”,雌狮右爪抚幼子,俗称“少师”.头上的毛发卷被做成螺旋疙瘩,称为“螺髻”.这种“螺髻”在数量上不能随意增减,一品官府门前石狮头可雕13 个“螺髻”,称为“十三太保”.每低一级就要减少一个.七品以下官员门前摆石狮即为“僭越”.神道石像要求更为森严,皇陵前石狮气势上会远远压过太子坟、公主墓前的狮子.

人们渐渐认同了雄师威武的形象.外朝太和门之前的那对大铜狮,被称为“中国第一大神兽”,一是因为体量巨大,二就是造型足具咄咄逼人的刚猛无俦之势.

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要到奉天门早朝,皇帝也亲往接受朝拜和处理政事,这叫御门听政.把铜狮置于太和门两旁,一方面可以对大臣们显严,另一方面也使统治者的形象深入人心.

和龙一样有着崇高地位的是凤.远古时,凤的地位甚至高于龙.楚国的一些壁画、帛画中,凤就占主导地位,展翅飞翔的凤敢于追喙龙.渐渐的,两者的位置出现了变化,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崇拜物,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染指.而凤则降为从属,为皇后嫔妃所用.

清代出了位慈禧太后,她曾试图更改龙凤的位序.在她居住过的仁寿殿乐寿堂,按照她的懿旨布置的露台上,便是钢凤居中,铜龙在旁,象征慈禧权力高于皇帝.清东陵慈禧太后墓室壁画中,也都是凤上、龙下,与其他帝陵中体现男权秩序的图案截然不同.

故宫是龙的世界、凤的庙堂、狮子的园囿,若说它们是因为外表具有威仪,才赢得皇家之爱,那么,其它故宫吉兽又是如何登堂入室的呢?

屋脊,神与兽的道场

该如何进入紫禁城的内心和灵魂呢? 去看看太和殿吧! 这座中国现有尺度最大的木构殿字,重檐庑殿顶象征着无可比拟的至高地位.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 亦称“岔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10 只蹲兽来装饰,且形象、次序都一模一样.

《大清会典》中有记载,关于脊兽的一切,皆有,不可僭越.先说烧制脊兽所用的琉璃,就为皇家垄断.非皇家特许,普通大臣和百姓禁止使用琉璃.其次是排序,排在最前面,雷打不动的是“骑凤仙人”.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 有时与海马互换)、海马、狻猊( 有时与押鱼互换)、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重檐叠脊的房屋一如层垒而上的官阶,彰显出森严罗列的仕途威势.唐宋之际,皇家宫殿屋檐上还只有一只脊兽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清代才形成如今常见的由“仙人骑凤”领头的整齐列队的模式.

等级和秩序,一直是王权甚为重视的“礼仪”.自然,只有“金銮殿”( 太和殿) 之顶的垂脊兽才配“十全十美”、“十样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则只有用“九的份儿,连天安门上也是九只.其他宫殿垂脊上虽然亦有蹲兽,但都要按级递减.

( 注:太和殿的脊兽一套是10 只,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 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 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 个.

有些配殿,仅有1 个脊兽孤零零地坐顶观天.)一般而言,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排在最前面的龙的地位则十分稳定,没有被“裁员”之虞.

为什么用“仙人骑凤”来打头呢? 相传这位仙人是暴君齐滑王的化身.古建工匠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滑王无道,走头无路.”意思是说他已到了屋角之端.再往前走就要栽下去.这似乎也充满警示的意义.

跟随其后的脊兽成员,各有各的神奇,各有各的祥瑞,但有三个动物形象算是最忠于现实的.位于第三位的是狮子,中国人至迟在宋代,便已把狮子看成是一种神兽,而非普通的动物.此外,“天马”和“海马”也算接近现实.天马乍看与海马极相似,细看则多出一对翅膀.天马之可贵,已经不在于马的本身,而在于象征着千里马插上翅膀,以表通天之能.

值得一提的是,兽谱系的海马与海洋动物“海马”没丝毫关系,它的本意是来自海外的马,而不是来自海里的马.中国人总有“望物生义”的本领,进而幻想起陆上的神马跃入海中,而变成腾云驾雾的陆上马,意为通达四海.

天马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海马入海潜渊,逢凶化吉.这一天一海,加之由雄狮控驭大地,四面八方便都在皇家的掌控之中了.

被权力扭曲的“尤物”

皇家的想象力,皇家的“为所欲为”绝不仅停留在屋顶上,他们丝毫也不犹豫地把它推及到紫禁城的各个角落.

太和殿外除了巨狮,还有四样宝贝:日晷、嘉量、铜鹤、铜龟.日晷位于大台基东南角,西南角陈列的是嘉量.二者一掌日月时序,一掌天下度量衡,自然都是象征国家统一、强盛的重器.而与它们并列的,乃是明代的两只铜兽——铜龟与铜鹤.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铜鹤看似与独角龙头龟身铜兽一同出现于殿门之外,其实,鹤像总是居于铜龟之前的.当你步入太和殿与紫禁城其他重要殿宇,这类铜鹤还常列于宝座两侧,在距离天子最近的地方.说明铜鹤的存在,比铜龟更加独到而不可或缺.

鹤一般雌雄相伴,情笃而不淫.而在故宫的阴阳哲学作用下,出现了雌雄分野的现象:前殿——上朝的地方为阳,后殿——内厅就是阴,阴阳布局毕现纷呈.

故宫御花园的承光门旁,陈设着一对锔镀金象,它们以鼻触地,透过头部的绳子和背上的毡毯,以及驯良的眼神,都能看出,这是训练有素的“仪象”,而非不知礼仪的野种.它仿佛时时刻刻在向皇帝跪伏请安,这姿态隐隐让人觉得异样.原来,它的前腕跪的方向竟是反关节的! 真正的大象绝不可能这么反关节跪拜.可故宫里的大象就这样.无独有偶,神武门内也有这样一对鎏金铜象,还被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富贵象( 伏跪象)”.

相传,雍正帝看到一件大象背上驮个宝瓶的宝器,认为这“太平有象”的寓意实在妙极.造办处会意地禀告,这是“太平有象”,雍正皇帝手抚着大象的耳朵说:“太平有象,太平有象,这才最合朕的心意.”于是,他喜欢上了大象,并下令,再铸两座鎏金铜象,放置在御花园的承光门.

不是瑞兽的“瑞兽”

如果说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那么,皇帝御座无疑是中心的中心.在金柱下面,皇帝御座旁,安放着一种称不上瑞兽的鸟禽——孔雀.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居然堂而皇之地走进紫禁城深处,是它的美俘获了统治者的心.

故宫藏品里有大量孔雀图,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孔雀开屏图》就深得帝王喜欢.人们还发现,给慈禧祝寿的瓷器上未画凤凰,却画了孔雀.专家认为,慈禧太后最喜欢孔雀,她的八人花杆轿是她出入行宫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孔雀顶”的.此外,清代大臣的帽羽中也有孔雀羽毛做装饰.

像这样不是瑞兽的“瑞兽”,故宫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乌鸦,它不但称不上吉祥,甚至还是凶兆的象征,尽管如此,乌鸦却一直都是清廷的宠儿,为爱新觉罗氏所钟爱.

传说很久以前,有三位仙女在长白山下一个美丽的湖泊沐浴,这时,一只乌鸦将所衔的一颗红果放在了小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佛库伦爱不释手,把它含在口中,不料红果滑入咽喉,佛库伦随即感觉自己怀孕了,因而未能同两位姐姐飞升上天,不久她就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是清朝皇帝最早的祖先——爱新觉罗·布库哩雍顺.

布库哩雍顺的子孙十分,起兵反叛,布库哩雍顺要杀尽他的子孙.其中有一个年幼的男孩,名叫樊察,脱身逃到旷野,眼看男孩束手就擒,这时,有一只乌鸦落在了这个幼儿的头上.追兵疑幼儿为木桩,于是拨马而回.这个幼儿从而得救,他的后代子孙便从此发迹.当这位幸运儿的子孙传宗接代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乌鸦再次显灵.当他带兵征讨女真各部,乌鸦再次成为他脱离绝境的保护神.

在紫禁城的坤宁宫前,曾经竖立着一根与沈阳故宫相似的木杆.木杆的下端镶在汉白玉夹杆石中,上端有碗状锡斗,满语称索伦杆,是祭天用的“神杆”.清宫还常将动物内脏切碎拌米放在锡斗内,以饲神鸦.这一习俗在北京和东北一直延续到清末.

( 据《中华遗产》)

紫禁城论文参考资料:

紫禁城杂志

概括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紫禁城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紫禁城瑞兽和威仪和皇家威仪相关紫禁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