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国古建筑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国古建筑专题读写实践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国古建筑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8

《中国古建筑专题读写实践》

本文是关于中国古建筑类论文范本与古建筑和实践和读写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为“建筑艺术”,2016年最新修订的版本增加了一篇新课文——赵济众的《北京四合院》.这是一篇标星号的文章,理论上以略读为主,但是笔者在仔细阅读后发现,比起《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篇目,本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更紧密,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我决定将《苏州园林》一并整合到这一单元,将其与《北京四合院》进行比较阅读,并由此延伸,开展一次中国古建筑的专题读写活动.

  一、聚焦南北两地典型建筑

  广义的建筑品类繁多,包括宫殿、寺庙、园林、桥梁等多种样式,把这些种类一一涉及,显然不太现实.本专题的精讲课文为《北京四合院》和《苏州园林》,笔者任教的学校位于苏州,不少学生在江南传统民居居住过,苏州古城的建筑群保护完好,给学生实地考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地域上,本次专题教学就以北京、苏州为对象,作为华北和江南地区古建筑的代表.类别上,以房屋为研究对象.

  不同社会阶层对应的建筑类型有很大的差别,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如何聚焦典型建筑?小组讨论后,学生们将北京、苏州两地的建筑根据居住主人的社会身份,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民居,多为市井平民居住,如北京的四合院、苏州的古镇、苏州古城区的民居房屋等;另一类是非普通民居,北京的故宫属于宫殿,颐和园为皇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是大户人家的私家园林,这类建筑和平民的普通民居在式样、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从时间上看,有的建筑基本保留了历史上原有的样式,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有的则是当代人后来修建的仿古建筑,如斜塘老街,这类新建筑保留了古建筑的基本风格,同时又在细微之处做了改变.

  二、实地考察与纪录片结合

  周末两天的时间充裕,我布置了以下作业:一、参观一处苏州园林或民居,关注其建筑构造细节、建筑艺术的特点、主人的生活方式等;二、观看一集或几集推荐的纪录片;三、选择一个切入口,围绕这一点,写一篇研究性文章,字数不限;四、(选做)搜集或拍摄图片,配以文字,用PPT展示你的成果.

  相比音乐、史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直观性强,可观可触,可置身其中.当我们位于一处苏州园林中,那种色彩美、和谐美的冲击是十分强烈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实地考察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古建筑,近距离观察其细节,体味其意境.而纪录片则拓宽了学生的时间维度和空间视野.如五集纪录片《话说四合院》从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人与自然、四合院的历史变迁等角度,来解读中国人的居住理念、生活哲学.八集纪录片《园林》的主题包括“桃花源有多远”“写在大地上的诗”“不朽的林泉”“遥远的归处”等,每一集都是一篇诗画兼美的散文.纪录片《故宫》则把故宫放在朝代更替的大背景下,气势恢宏.除此之外,《苏园六纪》《时真·中国古建筑》《江南》等纪录片也可作为影视资源,推荐给学生观看.

  三、选取精微一点由点及面

  经过以上实地考察和影视资源学习两个活动,学生们对中国古建筑的构成、特点、内在精神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但由于初一学生的历史、建筑、美学等知识储备有限,很难写出多么高深、专业的文章.大部分学生能够从一个精细微小的点切入,从中一窥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风貌.

  1.建筑技术:一窗一瓦一世界.

  专题分享会上,陆梦菲同学兴奋地聊起了这个周末逛园林的感受.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她去园林游玩了很多次,但这一次带着“任务”去参观,却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体验.她寻访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并拍摄了其中有特色的窗子.在她的PPT上,可以看到这些花窗形状各异、花纹有别.正值暮春三月,透过窗子,窗外的花草树木、亭台池阁掩映其中,美不胜收.她在文章《一窗一世界》中写道: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一首诗,那么这窗子便是诗人的眼睛.透过这精致巧妙的窗户,看见那背后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荷塘游鱼,别有一番画中又有画的独特意境.月洞空窗似满月,把外来之景镶嵌在这一轮圆月之中.半窗小巧精致,为厅堂的庄严沉重平添了几分灵动.从漏窗望去,窗后的景观若隐若现,两边似隔非隔.

  滴溜溜的小雨滴落在窗棂上,这首诗绵延了数百年,缠缠绵绵,依旧在世人心中环绕.苏园窗棂正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任人们如何钻研,去评说.

  其他学生从大门、屋顶、墙壁、柱子、瓦片、雕刻、植物、装饰等方面探幽发微,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术语,从中悟得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风格.

  2.建筑艺术:南北建筑寻差异.

  中国地域辽阔,北方与南方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建筑上,亦有很大不同.一些学生使用比较法,将南北建筑的外在形象进行对比,得到了审美的熏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曾在《平郊建筑杂录》中说:“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睛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

  周靖宇同学在《黄瓦与黑瓦》一文中写道:“故宫是由红色与交织的.红色的是宫墙,的便是那雄伟的琉璃瓦.金代表皇室,整个宏大的紫禁城都彰显出华丽辉煌的气势,使遥望的百姓们产生无限遐想.比起紫禁城,苏州园林则低调得多,朴素得多.粉墙黛瓦,黑白二色,营造了一种清淡雅致的意境.”这位学生不仅从色彩的角度将皇家宫殿和私家园林的风格做了比较,更分析了两者的建筑功能和美学上的差异.

  也有学生关注到了北方的建筑更讲究对称美,而江南建筑多追求不对称美.北方故宫、四合院的地砖样式较为单一、整齐,而江南的园林、民居、古镇的地砖材质、样式更丰富多变.总的来说,江南建筑相对而言更精致巧妙,北方建筑更恢宏大气.

  3.建筑哲学:天人合一亲自然.

  课本上赵济众的《北京四合院》,与新语文读本上邓云乡的《老北京的四合院》,都是讲述四合院建筑,我将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比较阅读,设计了如下问题:“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几乎所有学生都更倾向于《老北京的四合院》.接着,我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两篇文章一为说明文,一为散文,自然散文的可读性强、更吸引读者.除了文体差别,《老北京的四合院》吸引你的地方还有哪里?”学生回答说这篇文章写了四合院的春夏秋冬,四合院里不同的活动,如听鸽子的哨声、糊窗户、赏院中的植物、围炉夜话……四合院里的生活随着季节而改变,四合院里的人们顺应自然、亲近自然,实现了天人合一.

  这节课后,我布置了一篇随笔:“仿照邓云乡《老北京的四合院》,从时令、季节的角度,写一写苏州古城区民居人们的生活.”这个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回归当下,从冰冷的建筑过渡到温情的日常生活,我称之为“为建筑注入灵魂”.

  学生高佳这样描述她在古镇甪直的诗意生活:

  刚进镇口,就能闻到春季青团子的阵阵香气.它颜色翠绿,不甜不腻,带有淡淡却绵长的青草香气.烟雨朦胧的甪直,正也是水墨姑苏.夏日的古镇,并不炎热,这里树多,水也多.而长廊则被水围绕着.她也许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乌镇的整齐,但她却是清秀自然,衣香鬓影的.甪直古镇的廊,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韵.清竹行廊远,枕梦水墨江南.

  正如西哲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建筑专题所包含的内容还有很多,如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古建筑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等,还有很多话题值得我们带领学生去研究、去探索.

  (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215000)

中国古建筑论文参考资料: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总结:本文是关于古建筑和实践和读写方面的中国古建筑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古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