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机构投资者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 与机构投资者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类硕士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机构投资者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5

《机构投资者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

本文是机构投资者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机构投资者和影响文献综述和并购绩效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并购已经成为公司资源整合和实现经营战略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并购重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明显上升,而国内机构投资者也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对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 并购绩效 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上的常用名词之一,但对它的明确界定却很少.在国外主要有两种说法:在《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词典》中,把其定义为对长期储蓄进行管理的金融机构,机构雇佣专业化的人员集中管理和运用资金,仅指那些投资于证券业的金融中介机构,这种说法是狭义的.在《Black法律词典》中定义了广义的机构投资者,既包括金融中介机构,又包括保险公司、产业基金、和用他人的钱来投资的大的投资者等.而在我国,证券金融中介机构、券商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姚颐,2007)以及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多种类型都可以称作是机构投资者.相比于个人投资者,首先具有规模优势,把中小投资者的资金集中,既可以 “用手”,又可以“用脚”参与公司治理(Jay C. Hartzell,2003).其次,拥有专业化人员,人员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更利于解读信息和价值评估,识别机会主义行为并采取措施制止(Dis,2001).

一、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并购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投资决定,对股东价值会产生影响.在研究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时,大都从公司治理的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影响并购行为,进而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关于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从总体来说有3种不同的观点.

1.有效监督假说.认为机构投资者主要利用自身优势,来参与和监督公司治理,以此来提高公司价值.

Andrei Shleifer和Robert W(1986)认为,机构大股东的存在可以缓解“搭便车”问题,完善公司监督机制,提升公司业绩与价值.Kahn和Andrew(1998)认为,机构投资者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强,内幕交易信息更容易获取,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息透明化,从而对公司更有效的监督.Alan J等(2007)认为,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准确评估股票价值.可以采取负反馈策略应对股市过度反应状况,从而避免股票出现大幅波动.张恒和刘力昌(2005)认为机构投资者可以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其参与模式符合公司长期利益的实现,但是在我国由于还在发展初期阶段,其发挥的作用很有限.李维安等(2008)认为,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可以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

2.无效监督假说.认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业绩和治理较好的公司感兴趣从而进行投资,进行"价值选择"并非"价值创造".

Joh n和Coffe e(1991)认为本质上,机构投资者有高流动性和短期性行为,大多数偏向选择分散投资策略,导致很低的股权集中度,只能多家联盟才能影响公司治理,而这种情况一般很难出现.Romano(2003)发现,机构投资者采用的是改变公司治理结构的形式来参与治理,而这种形式对绩效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吴晓晖和姜彦福(2006)选取其长期持股的公司,对其治理作用持保守态度,它的出现没有使治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即使参与到公司治理过程也没有显著影响效果.谭松涛和傅勇(2009)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发现,其不愿为干预公司付出过高成本,倾向于进行价值选择,更愿意选择治理水平较高或采取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增持,不愿意投资后再参与治理.

3.负面监督假说.认为如果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治理,会对公司或者股东产生消极影响.其有严重投机心理,追求短期化投资收益,其行为严重损害公司价值.

Heard和 Sherman(1987)认为其有明显短视性行为,不利于长期战略决策和目标的实现,不但不参与积极监督活动,更扰乱公司的正常活动.Murphy和Van Nuys(1994)从其本身特点角度研究,由于受两权分离和委托代理问题困扰,受政治或社会性因素影响,不完全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往往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对公司治理不利.班耀波和齐春宇(2003)认为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不能稳定证券市场,公有的机构投资者受委托代理问题困扰,治理结构的不完善,证券管理层的监管不利,投机易行为加重了市场波动,不利于正常经营和发展.

二、机构投资者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从公司治理的层面进而研究其对并购绩效产生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结论大不相同.一种说法是认为其会促进并购绩效的提升,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其与并购绩效无明显关系.

BeerWH和RyanSG(2005)发现,其对公司有更好的监督效应,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姜岩磊和余灼萍(2014)实证检验发现,其持股比例增加时,盈余管理行为得以规避,可以缓解委托-代理冲突,提升公司的并购绩效.相反,Khan等(2009)认为其无法参与企业的并购过程,不能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效果.龙振海(2012)研究发现,其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会出现在要约收购交易期内,而在交易期后没有影响.这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影响.

三、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并购绩效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影响不断加大,研究开始关注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进行分类研究.

Ball等(2005)认为价值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投机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我国刘峻豪(2017)也得出相同的结论.Gaspar et al(2005)认为目标公司的短期机构投资者会增加被接管的可能性;投标公司的短期机构投资者由于无法获得监督的长期收益,没有动机花费资源监督管理层,对并购没有起到监督作用.持股周期越长,越有强烈动机对管理层进行监督,阻止支付过高的对价和损害股东价值的并购行为发生.

凌志雄和陶诗慧(2016)认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对跨国并购绩效没有影响,代理成本会损害跨国并购的绩效,长期境内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减弱代理问题对跨国并购绩效的损害,与并购绩效正相关;短期境内机构投资者不参与治理,反而会提高治理成本,与并购绩效负相关.王海燕(2016)得出结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并购绩效提升显著,而对国有控股公司没有显著效果,股权高度集中和政府干预影响其发挥效果.周绍妮和张秋生(2017)研究发现,我国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大多为主动投资,会积极参与到国企决策和监督过程,与国企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大多为被动投资,没有明显的治理效果.

结论:关于机构投资者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大多数从公司治理角度进而分析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多为实证研究.国外的研究起步程度较早,我国的研究思路和方式许多都参考了国外的文献.我国和国外有着不同的经济和制度背景,研究样本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时更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今后,机构投资者在并购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其在公司并购中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机构投资者论文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此文为一篇关于机构投资者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机构投资者和影响文献综述和并购绩效相关机构投资者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