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因素分析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7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该文是关于因素分析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中外合作办学和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类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跨文化适应阶段会遭遇学习、生活、社会行为上的不适应.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个体层面,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因素、自我认知因素、知识技巧因素;社会文化层面,包括文化距离因素、社会支持因素;时间层面,主要是时间因素.因此,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以及加强对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培训.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影响因素;措施

一、跨文化适应的内涵

跨文化适应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初,是由学者们对奥博格( Oberg)提出的文化冲击理论深入研究过渡而来的.此后,Keefe和Padilla( 1987)通过对墨西哥裔美国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跨文化适应.他们认为,跨文化适应取决于适应者所在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跨文化适应,是指跨文化适应者通过学习新的文化的规则、习俗和语言,实现从熟悉的文化环境,到陌生文化环境的转换.

在当今对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观念的转换.跨文化适应者通过从陌生文化中学习新思想、接触新事物、体验新行为,而逐渐融人新的环境.在此过程中,拥有了更多尝试感受新事物的机会,其自我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现状分析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在不设立教育机构的前提下,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在学科、学历、专业、课程等方面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各高校主要推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引进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可在不离开中国的情况下,不仅获得国外的教育经验和知识,而且与自费留学相比降低了学习成本.

对当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现状,主要可从学习适应状况、生活适应状况、社会行为适应状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习适应状况分析

跨文化适应者对语言的熟练程度,是影响学习适应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出国之前都要接受过相应的语言训练.但这些训练往往偏重于阅读和写作,而口语和听力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进行人际交流.因此,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初期阶段的学习适应状况较差,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国外高校的学习节奏较快,而我国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不习惯中午无休上课,因此感到学习压力大;美国的大学课堂偏向活跃,上课方式是一种师生合作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而合作办学项目学生习惯的中国课堂环境较为枯燥,对活跃的课堂很难适应,需要转变自身的学习方式;我国参加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已经习惯于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方式,而美国高校侧重多方面评估,因而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初期成绩普遍不太理想.

(二)生活适应状况分析

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食宿方面的不适应.

国外的宿舍公寓较为开放,学生在宿舍的活动较为自由.而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习惯于较为封闭的传统宿舍环境,学生在宿舍的活动由单调变为丰富,对学生的生活会造成影响.学生如果在宿舍中投入的精力较大,会影响其课堂学习效果.

中外饮食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对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造成阻碍.如学生对以肉食为主的西方饮食文化不适应,会导致其精力不充沛,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

(三)社会行为适应状况分析

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所感受到的偏见和歧视,会对他们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学习有很大影响.

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固有的行为准则,是在国内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当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固有的行为准则会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会对合作办学学生本身造成心理和生活双重压力,而压力下的学生群体,甚至会遭受学业上的失败,进而对合作办学项目本身提出质疑和否定.

根植于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在跨文化过程中也会面临挑战.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合作办学学生群体不能保留文化自信,也就不能实现中国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三、影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一)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个人因素

1.人格因素的影响

由于参加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个人生活环境及学习经历各不相同,从而具备了各自的人格特点.因此,人格因素也会对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人格因素主要是从控制点、外向性两个方面,对跨文化适应能力产生影响.控制点是指在人们遇到具体问题时,对问题的外部成因、问题发展的控制和分析.所以当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主观努力来克服适应问题.Kuo、Gray、Lin( 1976)通过研究发现,控制点是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预测源,其对跨文化适应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外向性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具有外向型的个体,更能够通过与人的交往,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外向型的人通过主动接触不同文化,可减少自身与周围群体的文化距离,而且其自身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比内向型的人要高.

2.自我认知层面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群体在出国之前,自身都会产生对文化的预期定位.当在接触不同文化现象后,内心真实环境体验与预期定位一致时,学生会接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学生通过自身建立应对生活环境变化的心理基础,是由期望与现实的匹配程度得来的.匹配的精确程度越高,学生应对生活环境变化和学习考验时产生的心态越积极,进而减少跨文化过程中的焦虑,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更有信心;反之,当内心真实环境体验与预期定位相悖时,其心理会产生落差:当现实高于预期时,学生的自身跨文化适应能力会得到提升;当现实低于预期时,学生会对跨文化过程中的障碍产生抵触.

3.知识和技巧的影响

跨文化适应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会减少异国文化带来的陌生感,进而提高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通过调查发现,有国外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跨国学习生活中会适应得更好.

学生通过教育和训练,可以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学生接受过关于适应障碍的教学与引导,习惯于在不同文化下进行语言表达和学习,那么其相应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会得到提升.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国外学习、生活环境中,增强自身的信心和成就感,进而增加对跨文化的认同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陌生环境中.因此,以往的经验和教育训练,可以增强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信心,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

(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距离的影响

两地之间文化相似的地方越少,学生群体对国外环境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也就越大.文化距离会影响跨文化适应者对陌生文化的认同度.文化距离越大,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同度越低,在适应压力下的学生会面对文化障碍,不能顺利融入新的环境中.

研究表明,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想要建立和谐关系的难度与文化距离成正比.中国学生崇尚权威,在课堂中喜欢以老师为主,课堂中的参与感较低.而西方学生更注重自身的价值和个性,在课堂中喜欢与老师互相探讨问题,课堂中学习气氛较为浓厚.

2.社会支持的影响

参加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跨文化适应阶段,会依据自身的应对能力,实现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在此过程中,社会支持力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支持可以给予参加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情感和物质的帮助.当他们在面临新环境时,社会支持力度的大小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如果留学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群体对中国学生的印象越好,学生获得的帮助也就越多,学生自身对环境也更容易适应;相反,学生自身融入当地文化环境的困难程度越大,能成功适应当地社会文化氛围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三)时间因素的影响

利兹格地( Lysgaard)用U型曲线,描述了跨文化适应的过程.跨文化适应过程的4个阶段是蜜月阶段、敌视阶段、回避阶段、整合阶段.由于这4个阶段会随着时间而过渡,因此,时间也是影响个体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初期会经历短暂的蜜月期.在此阶段,学生会对国外的事物充满新鲜感与好奇感.此后,学生会逐渐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充满消极的情绪.而半年后的学生,比初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还要差,但在1~2年后,学生感受到文化不适感觉会减轻.这些变化与U型曲线描述的文化适应过程相符.

四、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参加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首先面对的就是课堂环境.学生要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需要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合作办学过程中,项目部门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克服外语交流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对外语能力充满信心,进而减弱参加合作办学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焦虑感.

1.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

中方院校应增设口语课程,教授学生们外语表达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在开设的课程中,应增加外语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课上外语发言表达能力,以增强学生课上用外语演讲发言的自信心,为学生更好融入国外课堂环境做准备.

国外院校也应派遣有经验的外籍教师教授,让参加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体验国外课堂的文化氛围,锻炼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运用技能解决交流障碍的能力

合作办学项目部应增强学生运用方法和技能,解决交流障碍的能力,锻炼学生们积极主动交际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克服语言学习的恐惧心理.运用测试问卷,对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由此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水平.

(二)加强对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培训

通过培训,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充分理解中外文化方面的不同,减少因文化距离而产生的交流和理解方面的障碍.按照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可以将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分为国内学习阶段和国外学习阶段.

1.国内学习阶段

合作办学项目部门应开设跨文化适应方面的特定课程,帮助学生们了解要学习、生活的城市和学校,了解相关城市的生活环境、学校的相关背景、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关信息,缩小学生自身期望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减少跨文化适应问题的产生.

2.国外学习阶段

学生出国后,合作院校应加强所到国家的法律法规、语言、文化等相关培训,使学生尽快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中,减少陌生文化带给学生的阻碍.此外,外方合作院校还应为学生们配备相应的外方教师,给予学生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合作院校的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观念,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制度.

此外,合作办学项目部还需要收集整理以往出国学生适应方面的案例,并带领同学们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出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陌生环境,更好地进行学习.

五、结论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群体的研究,排除了具体个案的影响.研究结论对减少跨文化适应障碍对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的影响,提升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素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该文是关于对写作中外合作办学和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因素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