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事业单位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事业单位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5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该文是事业单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行政事业单位和内部控制和对策分析类论文范例。

【摘 要】自2014 年1 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施,经过4 年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在稳步开展的同时,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通过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领导及与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内控人员专业水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机制5 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认真分析问题的成因,通过扩大内部控制培训范围、在单位开展全员内部控制培训、梳理和调整组织架构等方法,提升内部控制人员专业水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树立从上到下、各司其职、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全面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及运行中内控人员及业务人员的信息沟通、单位报告信息管理,加大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投入等方法,提升单位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参与度,建立一套与信息化有机统一的能够有效支持单位业务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结合,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最终建立一套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各个业务层面、业务发展全程的能够不断优化改进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全面推进和提高单位工作效率,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实现对单位内部权力的制衡制约,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 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资产安全及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明确单位各层级审批权限和决策流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内部控制保障机制,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2. 内部控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职责权限和业务流程,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单位业务运行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由日常管理向例外管理转换,提高单位人员管理效率,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3. 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舞弊风险和腐败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在履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笼子作用,良好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起到权力制衡制约的作用,从“不敢腐”向“不能腐”转变,有效降低舞弊和行政腐败、滥用职权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实施动力,控制环境薄弱

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在动因,相对于此,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以满足公共利益为目标,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由于单位属性及资金来源渠道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内部控制实施的动力不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受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限制,组织架构简单,审批层级单一,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的现象存在较多.受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约,部分关键岗位长期由同一工作人员负责,无法做到定期轮换岗位;受人员编制及所需资质限制,部分业务过程不能做到决策、执行、监督等不相容岗位职责有效分离且缺乏相应的替代补偿审计检查制度.

2. 领导及员工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依靠政策制度、文件规范对单位的具体工作进行管理,领导及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简单将各项具体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业务财务政策及单位内部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日常工作中重制度建设,轻流程执行,制度制定之后束之高阁,未能及时组织落地实施.同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会计控制层面,认为内控的作用是监督单位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内部控制建设仅仅是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部分领导及员工缺乏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认识不到内部控制制约监督的权力滥用,降低本人职务风险的作用,认为内部控制的操作流程和规范降低了其工作的便利性,对单位内部控制消极对待.

3. 内控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2014 年1 月1 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 2012 ﹞ 21 号)正式实施,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受单位编制所限,大部分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内控制度工作人员,内控牵头部门由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单独设立)或综合部门(财务部门未单独设立)人员兼任.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相对较低,人员专业知识层次比较落后,仅仅靠每年财务人员继续教育或几天的集中培训并不能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人员掌握单位内控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内控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本身理解不够深入,更不用说能够为单位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了.同时,内控人员与业务部门人员信息沟通不畅,对彼此业务流程缺乏了解,内控部门不能对业务部门进行有效支持,业务部门对内控部门消极应付,不能有效地将具体工作转化为对应的流程和规范,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 信息化水平落后

目前,出于财政及审计监督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重视,但受资金或单位管理水平限制,单位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都采取了外包形式.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单位过于依赖外部调研,单位内部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单位内部员工参与程度不高,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生搬硬套,与单位实际业务脱节,造成信息化系统使用率不高甚至闲置;或者单位存在人事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多套软件信息系统,但各自为阵,彼此间数据完全独立,未能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既不能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效率,也不能对内控制度建设实施有效支持,造成资源及资金的极大浪费.

5.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了独立内审部门的,内控的监督评价一般由内审部门负责,但内审部门大都属于计划财务部门的内设机构;未设立内审部门的,由办公室或者综合部门负责内控的监督评价;这两种方式都缺乏对内部控制建设及运行监督评价所需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标准,目前财政部并没有统一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已经编制两年,但仅仅也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等6 个经济业务领域的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的简单汇总报告,并没有独立的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审计署或者外部审计重点倾向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或者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未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运行的有效性审计列入工作范围,因此也不能对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内控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1. 扩大内控培训范围,提高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意识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首先是要做好单位内部控制培训工作,将内部控制培训的范围从财务人员,内控人员,内审人员扩大到单位全体领导职工,尤其需要加强对单位一把手、财务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内控知识培训.通过内控培训,一方面是加强内控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明确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目标,掌握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程序和方式方法,组织和协调单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是在单位范围形成全员内控的良好氛围.通过内控全员培训,使行政事业单位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充分认识本单位实施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能够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单位的目标、部门的目标以及员工个人工作的目标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单位目标、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虽然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侧重于经济活动控制,但需要通过内控培训,使单位领导及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贯穿于单位层面和单位内部各个具体业务部门,各个业务单元的方方面面,在单位内部树立内部控制需要从上而下、各司其职、全员参与的意识和理念.

2. 梳理和调整组织架构,优化单位内部控制环境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行政事业单位首先需要明确单位一把手(法人)为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单位一把手、财务、内审及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职能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定专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内控领导小组应制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程序,组织人事、内控、内审人员对单位的组织层级、部门设置、人员配置、岗位职责进行认真的梳理,确认不相容岗位职责、关键职务岗位,并在人员编制允许的范围内对不符合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的情况进行调整,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职能,将单位绩效管理和内控制度有机结合,将员工管理从“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职责清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提高单位领导及员工实施内控的积极主动性,为内控的建设和运行打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3. 加强信息沟通,将内部控制镶嵌于单位日常工作之中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阶段或者实施运行阶段,加强内控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协商解决内部控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及运行都至关重要.一方面,在内控建设阶段,内控人员应深入了解业务部门职能、业务运行流程,协助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及跨部门协作业务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清职责权限,理清协作流程,及时发现各业务过程的主要风险点并确认该业务内部控制关键点,制定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充分利用内控手段帮助业务部门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使内控工作对业务部门日常工作提供有效支持,提升各业务部门领导及员工对内控工作的支持度.在内控的运行阶段,内控人员应及时响应内控运行中业务部门反映的各种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成因,是否需要对现有的内控程序进行调整,对于因条件变化造成的内控制度的不适用的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持内控制度对单位具体业务的有效支持,将内控工作镶嵌于单位的日常业务之中,形成一个有机高效运行的整体.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对单位内部管理信息及内、外部披露财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的保证工作;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将单位内部的各种信息整合形成符合单位内部管理需要的信息,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控制、评价、沟通所需要的财务情况、资产管理、单位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济信息.同时,还需要满足上级主管单位、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信息公开的需要,根据不同信息披露对象的要求,内部控制应能够对披露财务信息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提供合理保证.

4.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已经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内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应与信息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有机统一.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计算机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到充分进行项目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单位员工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度,制定出符合单位自身实际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在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建设中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不能一步到位,同样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控制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求大求全”思想保持警惕,防止出现信息化系统大而空的现象,造成资金及资源浪费.此外,在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将信息化系统本身对内部控制带来的例如信息网络系统漏洞、程序设计不合理等风险考虑在内,制定出对应的防范措施,保证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安全.

5. 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持续优化改进内部控制工作

从单位内部层面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我们首先需要对内审或其他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评价职能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和扩展,最大程度保证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必要时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评价.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监督评价的目标并不是简单找出目前内控制度的缺点,而是通过对内控制度的监督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效率,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实现单位的整体目标.

从外部监督的层面看,需要财政部、审计署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列入政府审计内容之中,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评价纳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之内,将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情况与单位一把手绩效考评情况挂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考核监督体系及奖励惩罚机制,从单位外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各个业务层面、业务发展全程的不断完善改进优化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单位内外部力量,改进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进而有效预防和降低单位发生舞弊及腐败行为的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

[2] 邵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 中国农业会计,2017(10) :12-13.

[3] 于月超.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财会学习, 2017(23):243-243+245.

事业单位论文参考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方向

本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行政事业单位和内部控制和对策分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事业单位本科毕业论文事业单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