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水上的羌笛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水上的羌笛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水上的羌笛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6

《水上的羌笛》

本文是水上的羌笛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羌笛类论文怎么撰写。

笛声从河面上横渡而来,一段竹子穿过两千年的尘埃在岷江上游等我.我第一次开车去米亚罗看红叶,从成都出发赶往理县毕棚沟景区,途径的第一个小镇就是映秀.

车过映秀镇,我忍不住朝窗外多看了几眼.山水之间一个宁静的小镇,房屋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绵延起伏的山披上深深浅浅的绿,隐约可见山坡上有人在放牧牛羊,羌笛低回的音符穿透清晨的薄雾传过来……一路前行,伴我走进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伴我走进桃坪羌寨,伴我走进大雪纷飞的四姑娘山,依然是那若隐若现的笛声.

第二次去映秀,是“5 -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我随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小分队去看灾后一年的汶川,进山的第一站便是映秀.开车的孙师傅不知道路,把车停在路边设定GPS导航,第一个跳出来的地名竟然是映秀镇派出所.我想,派出所多半会在小镇中心的位置.我们乘坐的越野车在五月的暖风中穿山过岭,GPS导航的声音终于响起:映秀镇派出所到了.

一条河横在眼前,水流湍急,泥沙翻滚.河的对岸千疮百孔,一个大工地上尘土飞扬.当年那个山清水秀的映秀小镇在哪里?

仅仅两年时间,我当年路遇的那个山环水绕的小镇,一部分已被深埋在岷江河道之下,山体坍塌,河流改道.派出所所在的那片街区从前的热闹与宁静,如今只能在摄影爱好者抓拍的桨声灯影里去寻觅了.原先那条通往汶川的公路被河对岸坍塌的山体掩埋,不时有被砸得面目全非的汽车从山石泥沙里突兀地冒出来.沿途闯入视野的有水中村落,房中巨石,摇摇欲坠的民居,古老残破的萝卜寨……

触目惊心的地震遗址,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在四川音乐学院校园里的一场告别音乐会.雪白的百合花、淡黄的野菊花摆满了舞台两侧,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演奏结束之后,最催人泪下的是羌笛独奏《平沙落雁》.一个面容清秀俊朗的男生穿一身月白色唐装翩然登场,他纤长的手指在笛孔上一会儿沉思,一会儿狂舞,悠扬流畅的音符从指尖飞出来,仿佛大雁在天空飞翔,雁鸣声时隐时现,雁群在空中盘旋,寻找降落歇息的地方,寻找回家的路……2008年5月12日,九位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不久的学生,在卧龙参加以认养大熊猫为主题的演出,活动结束之后返回成都,他们乘坐的大客车在映秀附近遭遇了山崩地裂的大地震……一张张青春靓丽的笑脸从此定格在LED大屏幕上.在灾难发生之前,他们完成了人生最后一场演出,像一群迷路的大雁,飞翔在亲人找寻的脚步无法抵达、呼喊的声音没有回应的时空.

第三次去映秀,已是地震发生四年之后.一路上,透过车窗,我看见一些生机盎然地站在山坡上、小河边的植物,竹子、玉米、紫薇、向日葵、大丽花、凤仙花、栀子花、野菊花、野百合,还有很多叫不出名来的花草树木,在属于她们的季节里心无旁骛地生长.

映秀,岷江东岸这个三面环山、—面临水的古老村寨,从八级大地震的废墟里站起身子.一排排建筑因地势的起伏而高低错落,淡黄墙体、褐色栏杆、青瓦白壁传递出浓浓的藏羌风情,街道两旁清风徐来,杨柳拂面,路边的野花与天地唱和,用柔软诠释着生命的坚韧.

阳光徐徐地剪出房屋、店铺的轮廓,剪出行人的影子,叠放在青石铺成的街面上.蓝天空旷,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大把大把的光线,街边小店里那些大红大绿等待出售的羌绣小包、衣服、鞋垫,不就是羌家女子坐在家门口用阳光赤橙黄绿的丝线绣成的吗?温暖的阳光拥抱着这个劫后重生的小镇.

我突然感觉有点不安.眼前的一切,静穆美丽得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怀疑这镜中花、水中月似的美景是否经得起时间的风蚀.来自广东省东莞市的援建者们,当初面对桌上铺开的规划图,或许有过同样的担忧.于是,我们看到今天拔地而起的映秀,有了非同寻常的抗震设计.房屋建筑都控制在四层以下,民居一般不超过三层,建筑物抗震能力足以抗衡八级地震.作为“5 -12”汶川特大地震的心脏,新映秀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抗震减灾示范区”.

映秀有一个全新的名字——映秀东村,寄托着灾区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山还是那几座山——娘子岭山、盘龙寺山、大红岩山;水还是那几湾水——渔子溪从四姑娘山,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一路奔来,在村头汇入岷江;映秀湾却不再是从前那个映秀湾了.来自珠江流域的援建者们,把太阳的金子、月光的银子一寸一寸铺在天地之间,才有了今天在废墟之上凤凰涅槃、破茧成蝶的映秀东村,才有了眼前这蓝天白云下田园牧歌式的旅游小镇.

在渔子溪农家乐观看结满青涩果子的梨树之后,在组织这次活动的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敦贤亲手泡制的一壶好茶被我们以梁山好汉喝酒的方式大碗干掉之后,在羌族诗人羊子向我们介绍映秀东村重建情况之后,在吃完“总理回锅肉”、喝干苞谷酒之后,我漫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场,穿过天然雕塑般的乌木丛林,穿过一排排店铺时,我又一次遇见羌笛.

悠远的笛声从羌族老人青筋鼓胀的指缝间传出来.老人坐在货架后面,脸上的神情让人想起罗中立那幅著名的油画《父亲》.摊子上摆了一排长短不齐、竹色深浅各异的羌笛.这么近距离地触摸羌笛,于我来说这是第一次.

史料记载,笛子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乐器,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与我们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在由字族乐器中,笛子与羌笛的区别在于笛子是单管乐器,羌笛是双管乐器;笛子横吹,音色粗犷、高昂、清脆、嘹亮,羌笛竖吹,音色厚朴、幽雅、柔软.

追溯羌笛的历史,东汉马融在《长笛赋》中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秦汉时期,羌族人为躲避战乱南迁到川西北地区,随身携带的宝贝就有羌笛.羌族人时常借羌笛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声音,抒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发展到近代,羌笛由四孔演变为六孔,可以追溯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年了.羌族至今没有文字流传,羌族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世代代传承,羌笛也成为交流、沟通、传承羌族文化的重要媒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一首《出塞》诗,让羌笛愈加广为人知.

遗忘有大爱,转身是祝福.耳边悄然响起一段欢愉的曲调,一改羌笛从前的哀怨忧伤,音符飞舞幻化成一只只翩然飞舞的蝴蝶,一树树奔放的花朵,先前还显得有些空旷的街道突然间水声喧哗,人流如潮,一幅映秀新村的蜀绣画卷渐次铺展开来……在岷江滔滔水声浸润的这个午后,我邂逅了映秀湾遭遇八级大地震十年之后的涅槃重生,我相信这不是幻觉.

水上的羌笛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结束语:此文是一篇关于羌笛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水上的羌笛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水上的羌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