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公共图书馆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公共图书馆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8

《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

该文是公共图书馆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和标准规范和公共图书馆和评价体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邱均平,韩瑞珍

摘 要 对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进行评价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结果有利于相关标准规范的持续改进和完善,进而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文章结合公共图书馆标准制定的流程和实施现状,从理论层面构建公共图书馆标准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论方法体系、评价要素体系、评价法规和环境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从标准文本、标准过程和标准实施效果三方面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解和说明.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标准规范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引用本文格式邱均平,韩瑞珍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评价体系研究Ⅱ】.图书馆论坛,2016 (2):43-48.

目前,我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重视程度和公众对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化的工作进程正有力向前推进,如制修订或发布实施了一大批图书馆标准,积极开展公共图书馆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成果等.但是图书馆领域的标准化和管理工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其研究仍然停留在制定层面.标准化应是包括标准编制、发布、实施、评价、反馈、修改等全过程的活动,对标准进行评价是为标准管理服务,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南,有利于标准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但是目前对公共图书馆相关标准的评价研究却鲜有学者涉及,也未见有针对公共图书馆相关标准实施效果的报道.标准化工作重要环节的缺失势必影响标准化工作的进展.

1 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1.1标准自身的局限性

标准是把双刃剑,我国著名标准化专家李春田曾指出任何一项标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都不是绝对的,标准的实施效果也是无法保障的.从标准的定义来看,一方面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是遵循外部世界的属性和规律的客观结果;另一方面标准是“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体现的是人的需求,当主观的需要歪曲反映客观的需要时,标准也失去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从科学实践来看,当标准不符合客观规律时亦会产生负作用,而且负作用的风险不容忽视.大量的实践证明,标准制定得不好,将会产生阻碍技术进步、排斥竞争、束缚创新精神等重大弊端,另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迅猛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而标准一经制定及实施,若想要改变,客观上必然存在阻力.而当标准滞后于时展时,其科学性与正确性也就无从谈起.

1.2评价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必要性

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是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行为的准绳,是政府、行业、公众监督检查的尺度,是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决策的依据.好的标准将会促进图书馆专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拓展图书馆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进而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和禁锢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和定位是完全必要的,评价结果将为标准的修订或废止提供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更具适应性的标准体系.

1 3评价的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以实施效果为依据.标准的制定要遵循严格的程序,通常由该领域的专家牵头起草,最后经过权威部门审核才能发布.因此对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评价既不能嫉贤妒能、妄加非议.也不能迷信权威、盲目叫好,而应该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以实施效果为依据进行理性的评价.

(2)运用多元评价体系.以多元化评价主体,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多元化的层面上进行评价.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界评价相结合、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形成内容评价、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的评价体系.

(3)科学设置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能全面系统反映评价的各个方面,指标简化、方法简单,指标权重设置科学合理,指标值的测度和数据搜集具有可行性.

2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体系结构

科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价体系是评价活动的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运行机制的总和.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对于推动标准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完整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体系应包括理论与方法体系、要素体系、指标体系、社会环境体系、法规体系、运作体系,其中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核心(将单列一节详细介绍).公共图书馆各种类型的标准评价的运作要在标准评价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在标准评价法规体系框架内,受到标准评价环境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如图1所示.

2.1标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科学评价活动需要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支持.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重理论支持.首先必须遵循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其次是标准化理论,如国际上桑德斯七原理、松浦四郎十九理论和国内的简化、统一、协调、最优化原理以及有序、反馈、控制原理等;最后还需结合图书馆评价的相关理论,如用户满意度理论、绩效理论等.

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与对比分析法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定性方法即通过文献调研、结构性调查问卷、专家访谈以及分析图书馆的服务日志等方式,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文本社会意义和标准实施的社会价值方面,定量方法则涉及到数学模型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经济价值测算法等,并确立科学的指标权重来评价标准的技术适应性和标准实施的经济价值方面;比较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比较标准实施前后的变化进行评价.

2.2标准评价的要素体系

2 2 1 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主体

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从起草制定到发布实施,牵涉多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其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以避免单一评价主体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政府层面的评价主体.、国家标准化技术管理委员会、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这些部门负责标准的管理、审查、批准发布等事宜.如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对标准的制定发布过程中的“三稿”进行审查.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收集、汇总和分析标准使用单位的意见.这一职责和任务同时也是评价的过程,政府层面的评价主体具有评价的权威性.

行业内评价主体.中国图书馆学会、各地图书馆行业协会基于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从宏观上进行标准的评价,各级公共图书馆是标准直接的贯彻实施者,标准设置是否合理、实际操作层面是否可行、实施成本是否过高等问题是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适应性和效用性的重要指标,对此公共图书馆有着最真切的感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者更多的是从理论层面进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业内评价主体同时又是标准的制定者,因此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十分必要的.当评价主体具有双重角色时,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社会评价主体.它包括读者、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图书馆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不同于产品或管理标准,其发布实施的受众既包括各级公共图书馆,又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实施标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公众和直接用户对能否从标准实施中获益,对实施标准后的公共图书馆满意度如何等指标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应纳入社会评价主体的范畴.

2 2 2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就是按照级别、类型和属性划分的各个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尽管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每个标准各自的侧重点和分目标是不同的,如管理类标准侧重评价其工作效率,而服务类标准更侧重于评价读者对服务的体验和满意度.因此对其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根据评价客体进行分类评价.

2 2 3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是评价活动的组织流程.公共图书馆评价程序贯穿从评价准备(明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方案)、评价实施(收集分析资料信息、运用评价方法进行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到评价结果反馈、应用等一系列环节.评价的实施过程需要管理与控制.

2 3标准评价法规体系和社会环境体系

科学评价系统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环境这个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政策法规在科学评价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数据的收集到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都需要政策法规的保障.公共图书馆标准评价的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和其他图书馆相关法律法规.

影响公共图书馆标准评价的社会环境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主要有影响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它们引导评价的目标和方向,为科学评价提供技术手段、物质基础、精神保障和评价依据;从微观上看主要有评价机制和评价规范、评价条件、公共图书馆的评估理念等,它们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和评价结果的运用.

3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维度与评价指标体系

完整的公共图书馆标准评价体系应从三个维度出发,一是标准文本评价,二是标准过程评价,三是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如图2所示.

3.1标准文本评价

3 1 1标准文本的内容合理性

(1)内容是否全面或指标的内涵和外延是否明确.如《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用“册(件)”作为藏书的单位,则缺少了连续出版物指标,不能涵盖所有资源类型.

(2)需要量化的指标没有量化或没有科学的量化,不方便实施和考核.如在对图书馆的绩效评价中人均借阅量是衡量馆藏流通情况和读者对图书馆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未对人均借阅量指标给出具体的量化规定,仅作出适时调整,逐步提高人均借阅量的规则和策略.因此有学者建议结合国外情况设置“馆藏流通率”,并将此指标量化为:书刊文献年外借册次/可外借馆藏文献总量×100%,以衡量馆藏资源的利用情况.

(3)标准超前或滞后于时代和事业发展的现实水平.一种情况是因标准制定者缺乏对第一手数据的掌握和分析而导致人为的超前或滞后.2009年修订的县级图书馆评估标准中,因未考虑到地域差别,“报刊年入藏量”指标的最低得分值远超青海、河北、山西等地的当年平均入藏量.另一种情况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政策导向的变化,造成标准的滞后或不合时宜.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需求,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设置了“创收纯收入”指标.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加大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力度,图书馆工作重心回归本位,故从第三次公共图书馆评价标准开始就取消了该项指标.

(4)标准内容与上级标准或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在内容上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图书馆类、公共文化类标准的要求.任何内容上的背离或抵触,都应立即进行修订或废止.

3 1 2标准文本的技术适用性

一是相关标准的协调配套性.公共图书馆各项标准规范在主要内容上无交叉重叠、不互相矛盾,同时各项标准互为补充、配套使用:二是标准实施技术成本合理性.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实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支出.公共图书馆虽然是公益性行业,但同样需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其成本问题,当实施成本超出了政府财政拨付和图书馆财政预算范围,或是支出成本大于收益时,再完美的标准也会失去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3 1 3行业吻合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念是制度设计的基础,制度设计又是由理念到行动的切实保障.公共图书馆除了具有上述评价指标外,还应兼顾公共文化行业特殊性,特别是服务类标准更应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行业特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外,“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因此公共图书馆标准文本是否彰显公益性行业的服务理念,能否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也是评价的重要指标.

对标准文本的评价可以采用以国际上先进的同类标准作为参照,根据中国国情和特色来进行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论界对新发布标准的理性解读也是一种评价形式.

3.2标准过程评价

3 2 1标准制修订过程

本指标主要考察标准制修订过程是否科学、规范.科学规范的过程是制定科学、合理、严谨、适用的标准规范的前提.国家标准的制定一般需要经过从立项到正式发布七道程序.公共图书馆标准制修订过程评价应至少包括;(1)标准的立项、审查无违规违纪操作,立项单位和个人具有相应实力;(2)起草准备工作进行了充分而且广泛的调研,具备了充足的经验;(3)标准制修订流程合乎规范,参与人的资质和覆盖面代表大众利益.(4)草案进行了广泛公开征询意见和专家咨询.

3 2 2标准实施过程

标准实施是实现标准目标的唯一途径,标准的实施过程直接影响标准的效果,因此,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充分的解读、宣传和推广;(2)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精神,(3)对于国家强制性标准坚决贯彻执行,不阳奉阴违、推诿拖沓;(4)对国家推荐性指标应结合地方实际鼓励采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可略高于基础性的推荐指标,但实施过程不好大喜功、浪费资源.

3 2 3信息反馈过程

标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信息反馈直接反映标准的实施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为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反馈渠道畅通无阻,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2)反馈信息来源广泛、可靠,信息内容真实有效.(3)反馈信息及时快速,(4)反馈结果及其经验教训的应用,以达到有针对性科学纠偏的目标.

标准制修订过程评价的难点在于作为普通评价者来说很难获取所需资料进行评价,因此更多地依赖于上级部门的有力监管和标准的制修订者自觉、客观的自我评价.

3.3标准实施效果评价

公共图书馆标准化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公共图书馆自身事业发展来看,有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实效,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对社会的影响来看,标准化的实施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标准实施效果也应从能否实现标准化的意义来衡量,具体可利用实施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后相对于标准化前的效果变化情况作为衡量标准,好的标准实施后必然带来相关指数的持续增加.

3 3 1用户满意度指数

用户满意度指数是衡量标准效果的重要指标.用户满意度是指用户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对其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质量是否已经达到或超过他们预期的一种体验.用户体验直接影响用户对图书馆的信任和依赖程度,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公共图书馆想要在竞争中维持其信息中心的地位,就需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扩大读者群.标准规范在提升用户满意度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专业技术,帮助用户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工作涉及一系列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促进全行业专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提高.尤其是当前数字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日益加深,对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描述、保存、检索、传递等新兴技术应用的相关标准探索和实践,有利于提升数字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二是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读者、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满意度指数可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分析法来得出,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用户,问卷发放可采用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方式,以保证样本来源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其中,施国洪等人设计的本土化的感知服务质量测评量表,包括三个服务功能质量维度加上图书馆环境、资源的可获性两个技术质量维度”,即能很好地反映用户的满意度.

3 3 2社会效益指数

此项指标考察标准的实施对社会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利于实现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目前,我国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合理和不均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群体差距较大.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明的窗口,所制定的标准规范应充分关注贫困地区、弱势群体,让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服务;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深化、扩展,图书馆的利用率也在不断地提高,公共图书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配置所需各项资源投入逐渐加大,好的标准规范将督促公共图书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社会效益评估目前多采用定性方法,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分析图书馆的服务日志以及对比其他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图书馆社会价值的认可程度.

3 3 3经济效益指数

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设备、服务、馆舍等的维护和发展需要经费支撑,随着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和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加大,公共图书馆对公共财政的耗费也越来越大.在信息公开透明化的今天,纳税人和公共财政管理部门开始逐渐关注投资的效益,势必引起对图书馆评估重心的转移,即由建设评估、绩效评估向价值评估方向转移.因此对规范指导图书馆发展的相关标准的评价也应上升到经济效益评估的层面,此项指标重点考察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是否有利于节约更多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美国自1944年开始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估,从公共图书馆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两个维度入手,运用成本效益法和计量模型等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经济价值的测算”.尽管公共图书馆的经济价值不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其经济效益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好的标准实施应在不同的侧面促进公共图书馆经济效益指数的增加.

上述三个方面互为依托,构成了公共图书馆标准评价体系理论框架.其中评价原则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提供有力支持和工具,评价指标体系是核心,考虑到不同的标准规范目标侧重点不同,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还应根据标准规范的类型细化评价指标.实施效果评价是标准评价体系中的重点,也是标准化领域的热点,只有对包括标准实施效果的全方位的评价,才能够探究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是否合理健康,以及是否有利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建构了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如何运用案例和实证分析来支持所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何具体的运用评价方法以及如何设置科学的指标权重等诸多问题还有待后续的深入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

邱均平,教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韩瑞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 2015-07-23

公共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杂志

公共关系学论文

公共安全论文

公共管理硕士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方向

图书馆建设杂志

回顾述说:该文是关于对写作标准规范和公共图书馆和评价体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公共图书馆本科毕业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