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蝶变中的古田山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蝶变中的古田山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蝶变中的古田山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1

《蝶变中的古田山》

该文是蝶变中的古田山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跟蝶变和古田和古田山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在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有一个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物种起源古老,珍稀动植物繁多,是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是世界濒危物种黑麂、白颈长尾雉的主要栖息地,是白鹇、黑熊等珍稀动物最大栖息地,分布着全球保存最为完好的、呈原始状态的大片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全球保护价值”.经过30多年的建设,目前,古田山已成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多样性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平台,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及监测规范制定与示范的平台,也是开展公民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平台.30年蝶变,古田山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一个典范.

初建期,古田山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木材供应地,1958年建立古田山伐木场,1973年改为采育场.因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及大片中亚热带典型原始森林,1975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首批45家自然保护区之一.为促进更好的保护,1999年进行扩区增面,至此保护区总面积达8107.1公顷,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时代、新契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确立,推动着古田山审视自身不足,加快生态转型发展,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智能管护、科研科普、生态旅游、创新改革等方面工作,全面开启了“保护”与“发展”的“古田山4.0时代”.

管护信息智能化

资源管护是古田山立区之本、发展之基,生态安全是保护区坚守的底线、严防的红线.近几年,古田山借助“互联网+” 技术创新,全面推动管护信息智能化建设,积极打造保护区资源管护“模范区”.一是全域终端网络布控.全区野外共布设了150台红外相机,率先建成全境网格化监测系统;在重点地段、区域安装了36处防火监控视频,其中在3大山峰设置了3台360度火情监控系统;在了望台、解远岭、古田庙设立3处数字信息转换基站,完成对讲系统由虚拟信号向数字信号提升;建立48人的护林员队伍,配有手机定位终端,组成了古田山全区终端网络.二是信息智能平台搭建.围绕“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森防监控系统、定位观测系统、业务办公系统、巡护监测系统”六大系统开发建设,建立数字化管理、信息服务、统计分析、视频监控等内容的智能管护系统,直观呈现各类信息数据、影像数据及业务数据,实现管护工作的网络化、可视化、数字化、共享化.三是全时监控指挥中心.汇集远程视频监控、护林员巡护、红外相机监测及无人机巡查等终端数据,在毛坦中心管理站建立集监控、回放、录像、报警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森林火情监控指挥中心,使古田山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的模范代表.

科研教育国际化

古田山物种起源古老,珍稀动植物繁多,是保存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是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是世界濒危物种黑麂、白颈长尾雉的主要栖息地,是白鹇、黑熊等珍稀动物最大栖息地,分布着全球保存最为完好的、呈原始状态的大片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全球保护价值”.

古田山独特的地理优势、丰富典型的生物资源在国际自然科考领域享有盛名,蜚声海内外,为森林的长期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和机理研究提供了最优平台,吸引着大批国内外专家及项目进入保护区,先后有德国、英国、美国、瑞士、印度、新加坡等专家学者1900余人次,参与到古田山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2002年古田山与中科院植物所、浙江大学等合作开展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先后建立1个24公顷、1个5公顷、13个1公顷及27个比较样地,并成立“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研究站”;2008年中欧合作开展全球惟一“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2009年与中科院、汇丰银行、地球观察研究所等在古田山成立“中国区域性气候研究中心”;2014年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率先建成全球惟一的全境网格化监测平台;2015年建立“古田山傅伯杰院士专家工作站”;2016年与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森林冠层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研究.目前,古田山已成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多样性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平台,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及监测规范制定与示范的平台,也是开展公民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生态学顶尖期刊共发表论文135篇,有国内外不同科研单位的97人在古田山工作而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古田山正全力以赴打造科研示范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不断努力.

生态旅游特色化

古书《广屿》记载:“古田名山为东南之名胜,为七十二洞天之一也”,区内有传承千年文化积淀的修身古刹“凌云寺”;有朱元璋曾安营扎寨古田庙,大破陈友谅的历史典故;有蛇不螯,螺无尾,水有痕——“古田三怪”等民间传说;有传承、演绎数千年的香火草龙、古佛节、保苗节等非遗文化,其中香火草龙与西湖赏月、海宁观潮,已成为浙江中秋文化的标志地;区内有大小瀑布30余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4.5万多个,是养心净肺的胜地,是名副其实的“天然

氧吧”.

“尊重生命,共享自然”.古田山重在保护也志在发展.通过审视自身资源优势、着眼未来发展态势,通过资源挖掘、内涵提升、主题凝练,逐步将古田山打造成为以“原生态”为主题内涵,以森林探秘、科考体验、山水养生为主要功能的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教育中心.2006年建成占地5200平方米的古田山庄;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AAA旅游景区,配备完善的旅游服务综合体,配设了80米长的科普长廊、标准网球场、乒乓球室等;打造古田庙、瞭望台两条长短搭配游览线;开发了珍稀植物园、古田飞瀑、观鸟线、踏石戏水园及布设258种植物1360块珍稀树种挂牌千米森林生态科普走廊.

为让古田山更加绿意盎然,惠及当地百姓,完成《古田山生态旅游规划(2012-2021)》编制,提出“大区小镇”融合发展的设想,依托古田山景区生态优势、品牌效应,带动当地乡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景区与乡镇的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达到“双赢”目标.

先行先试责任化

三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作为浙江钱塘江的源头—开化,其优越的区域品质、独特的自然禀赋、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九个之一.古田山作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块,积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开展资源管护联防机制、集体林权改革、国家公园功能展示等探索与实践,努力成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功能成果展示区.一是探索护林联防机制.由县人民政府、古田山管理局、县林业局、苏庄镇政府、7个毗邻村等十家林权单位共同组建了古田山护林防火委员会,制定了护林联防措施、明确了社区联防责任,定期召开联防会议、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形成了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协作的管护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保护管理机制.二是推广集体林租赁模式.根据南方(浙江省)保护区林权中集体林占主导的特性,古田山率先在全省进行了集体林租赁试点工作,形成了“保护区租赁经营,自留山补偿全额到户,村(组)集体统管山分利不分林”的集体林权改革模式,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林民不仅得到了实惠,又明确了管护责任,让林民自愿、主动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也为国家公园集体林地林权管理改革提供借鉴.三是建设形象功能配套.按照“巩固、完善、深化、提升”的原则,充分挖掘古田山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实现原生态利用,以项目的形式呈现古田山森林生态与文化资源特色,全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一是生态文化服务综合体.在古田山平坑口一带打造一个“服务综合体”,设置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古田山访客中心、停车场、换乘驿站等,系统化、全方位集中展示森林生态文化的现状与研究成果,辐射周边.二是珍稀植物园.沿古田湖至生活区两侧打造一个开放景观式的珍稀植物园,以各类珍稀植物主题公园的形式进行展示,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休闲游线.三是森林科普走廊.以古田湖为起点,沿溪谷、山道建设1.5米宽的木质栈道,上至古田庙,下回瞭望台,形成约20公里的循环漫步道.通过项目打造、功能配套及资源展示,使古田山成为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借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风,给古田山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古田山蝶变的生态梦已经开始演绎……

蝶变中的古田山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蝶变和古田和古田山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蝶变中的古田山本科毕业论文蝶变中的古田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