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微信论文范文资料 跟被刷爆的微信朋友圈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微信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0

《被刷爆的微信朋友圈》

本文是有关微信论文范文资料与微信和微信朋友圈和朋友圈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看着朋友圈不断更新的动态,即使窝在被子里,身边没有人陪伴,也并不感觉孤独.在这个熟人网络中,人们可以获得人际间的支持,满足交往的需要.刷朋友圈就像是一种“瘾”,在人群中蔓延.

近期,企鹅智酷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61.4%的用户几乎每次使用微信都会同步刷朋友圈,从来不看朋友圈的用户仅占1.3%.刷新朋友圈、点赞好友状态、围观好友生活俨然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有网友表示:“我每天起床,看看朋友们在‘圈子’里转发的各种信息,对当天的新闻热点就能知道个大概.我的时间跟朋友们不太合拍,聚会参加得不多,看看他们晒的照片、分享的帖子,感觉彼此的距离并不遥远,自己也好像参与了他们的生活.”这也代表了大多数人刷朋友圈的心态: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维系一段友情或亲情的情况下,用刷朋友圈的方式去了解朋友们在干什么,拉近彼此的距离,成了最经济的选择.

人们会把别人当作镜子.朋友圈也具有“镜子”的功能,在这里能够看到别人的生活、思想,通过了解、对比来矫正自己.而且朋友圈将虚拟社交圈和现实社交圈相融合,能给人私密的安全感,人们还享有选择开放或者封闭的自由.这些也许就是很多人不愿离开这个圈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朋友圈内容丰富,也是人们热衷于此的原因之一.将朋友圈分享的帖子进行归纳后发现,主要有九大类:广告刷屏类、心灵鸡汤励志类、集满点赞送礼类、偏方秘方养生类、45度嘟嘴自拍类、新晋父母晒娃类、亲友海外类、吃吃喝喝展示类和孤单寂寞文艺类.

如今,大众习惯于见面时用“扫一扫”互加微信,于是朋友圈里的人越来越杂,有些人甚至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只是“一面之交”而已.因此,为了保护隐私,微信朋友圈多了一项新功能:仅显示三天可见.对于好友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大众的意见不一.有人觉得无所谓,大家这么忙,谁有兴趣关注是否设置仅三天可见?也有人表现出气愤,觉得朋友对自己不够真心:“既然我的朋友圈对你开放,你为何用‘仅显示三天可见’来回报我?”“仅显示三天可见”似乎成了双刃剑,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对自身隐私的保护,避免被窥视的痛苦.但是对于那些想查看朋友近期动态的人来说,又似乎造成了一种伤害和隔阂.不过,我们应当摆正心态,尊重朋友的选择.“仅三天可见”除了保护隐私,另一个好处在于让人有反悔的余地.那些冒着傻气不舍得删除,但又不好意思展示给其他人看的朋友圈,用这种方式得以保存下来,并且只供自己回味欣赏.

在朋友圈转发分享也是广大网友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对于某篇文章表示赞同时,只需动动手指,轻点“分享”便可.青岛理工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所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微信用户都有在朋友圈分享文章的行为.其中,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文章的用户占比50.6%,偶尔分享文章的用户占比43.9%,不分享的仅有5.5%.总体上看,用户分享的文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来自“朋友分享转发的文章”比例最高,达到75.4%;其次是来自“自己关注的公众号的文章”(61.6%);而来自“亲人分享转发的”比例也较高(43.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由朋友和亲人这样的强关系分享的内容,更能引起用户的再次分享传播行为.而由“不熟悉的人”这样的弱关系分享的内容,在引起用户再次分享传播该内容上,作用相对较低.

当用户在朋友圈看到分享文章并感到文章“是我关注的内容”时(68.5%),最有可能点开查看文章;其次,如果用户在朋友圈看到文章“标题很吸引人”(49.2%),也会较大程度上吸引他们点开查看;第三种情况是,当用户看到“别人在朋友圈转发某篇文章时写的评论”(48.8%)时,也很容易点开查看这篇文章.在什么情况下,用户最有可能在朋友圈分享转发文章呢?研究发现,当微信用户看到朋友圈某篇文章并“觉得文章内容实用、有价值”时,他们转发该文章的意愿最强烈.其次,其他两个能刺激用户转发行为的重要因素是——“文章中传递的情绪或情感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和“认同文章表达的观点和态度”.当用户被文章内容中蕴含的情绪或情感感染时,或者被文章中的观点“同化”时,那么想要转发该文章的意愿就会很强烈.

不过有些人认为,朋友圈的随手分享正在惰化大众的评论表达.也正是因为轻巧简便,人们随手转发,也随时遗忘.上一秒还在义愤填膺地痛斥贪污腐败环境污染,下一秒就是逛街购物岁月静好.公共议题和争论变得越来越“短命”.大家曾相信“围观就是力量”,却在各种公共议题之间走马观花,鲜有驻足.问题被放在了台面上,却因为缺乏持续的关注而无法深入解决.或许,我们可以选择在朋友圈里进行独立的评论表达,哪怕是只言片语.评论表达会创造一种交流和完善的可能.在自我反思与锤炼之后,独立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将真正体现出来.

随着朋友圈的火爆,“转发送好礼,点赞奖手机”等活动也越来越多地“”.在网络骗局不断被揭穿的今天,很多人看到这类信息都会保持警惕,但当同样的信息来自朋友圈且有好友称其“属实”时,不少人会因此放松警惕,从而上当受骗.

从很多受骗者的经历来看,他们大多是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以及受到获得“优惠商品”、“奖品”等利益诱惑而误入骗局,成为受害者.同时,他们又在没有或无法核实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在朋友圈转发相关信息,甚至轻率地证明其“是真的”,从而把更多无辜的朋友拉进骗局,使自己沦为网络骗局的“帮凶”.

因此,对于朋友圈里各种“转发、、点赞”活动,应当提高警惕.首先,要确认活动是由正规的商家或单位举办的,如果主办单位的名称、地址不详,最好不要参加.其次,如果活动要求参与者填写号、各类账号等时,应当谨慎对待.此外,对来源未知的链接、软件、二维码等,更要多个心眼,从而避免手机被植入木马程序,导致银行账号、等信息被盗.“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网络世界的种种诱惑,网民应当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牢筑自身心理防线,以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不管怎么说,朋友圈正成为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微信用户平均每天要刷30到40次朋友圈.一些网友意识到不能沉溺其中,信誓旦旦地宣称要“戒掉”朋友圈,或者规定自己每天看朋友圈的时间不超过几次,每次不超过多少分钟,最后却都很难成功.微信界面底部左起第三栏的小红点,就像一个磨人的小妖精,在人们的现实与精神世界里纠缠不散.然而,刻意“经营”难免使人疲劳.朋友圈只是一种网上交流方式,但绝不应是唯一方式.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通过与朋友交流来释放压力,但这种交流更重要的是现实中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不仅仅限于朋友圈这个虚拟的“圈子”.不拒绝、不依赖,也许这才是对待朋友圈应有的态度.

微信论文参考资料:

微信营销论文

微信投稿平台

微信投稿

微杂志

关于微博的论文

上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微信和微信朋友圈和朋友圈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微信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微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