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心血管病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预防心血管病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心血管病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2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预防心血管病患者意外拔管中的应用》

该文是关于心血管病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跟心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患者和效应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曾申娟

【摘 要】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病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140例,均留置有导管,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与试验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施行FMEA,涵盖了建立相应的流程图,对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原因进行剖析,对优先风险指数(RPN)加以运算,设立优化策略并且将其落实到位.比较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意外拔管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和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而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FMEA展开质量优化,能够使上述患者的意外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及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减少意外拔管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病患者;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意外拔管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12.023

意外拔管具体指的是在没有获得医护工作者的许可或者不满足拔管指征却自行拔管,同时由于工作者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拔管也涵盖在内,统称为非计划性拔管[1].非计划拔管一旦出现,不但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并且会使患者遭受痛苦,对局部造成损伤、病情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对患者生命造

作者单位:337000萍乡市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精二科

曾申娟:女,本科,主管护师

成极大威胁[2].所以临床护理工作者应将其视作重中之重.FMEA是一种风险评估的方式,具有前瞻性与系统性,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是对护理程序中的潜在危险因子展开剖析及矫正,避免出现错误的一类风险管理方式[3],在临床管理活动中通常被用在手术安全、药品放置及院内感染等方面.它主要是借助量化的手段对造成问题的潜在因素加以寻

觅及剖析,从而进行应对,最后使质量优化及避免缺陷出现的目的得以达成.分析环节总共有6个,即明确主题、创设团队、绘制流程、查找危险因子、设立行动方案及效果评价等[4].我科预防留置导管患者意外拔管应用FMEA,提前控制了可能产生的问题,所获取的效果与预期相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140例,均留置有导管,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与试验组84例,对照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62.6&plun;14.1)岁;导管种类:尿管15例,胃管11例,心包穿刺导管4例,股动脉导管6例,CVC 15例,IABP 5例.试验组男51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7&plun;15.1)岁;导管种类:值尿管30例,胃管105例,心包穿刺导管9例,股动脉导管8例,CVC 17例,IABP 5例.所有患者意识清楚,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导管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采用我院自行规划的各类管路相关性感染监测评估表,对患者的意外拔管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对其展开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并将意外拔管警示标识挂于床头.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FMEA方法,对2015年的意外拔管事件的风险因素加以回顾,对风险优先指数( RPN )加以运算及明确,优化各个环节,具体如下:

1.2.1成立FMEA管理小组成员为科主任、护士长、1位主管护师与6位护理骨干.所有的组员都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血管危重症的护理实践经验,并且也参加过系统性FMEA知识培训活动,对其分析流程较为熟悉.

1.2.2建立导管护理流程图对潜在的失效模式进行剖析.小组共同探讨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步骤,查找出易于导致意外拔管的因素并对其风险展开评估.选择使用鱼骨图和头脑风暴法进行分析,将潜在失效模式全部一一列出.

1.2.3计算风险系数 ( RPN ) 值组员按照分析得出的结果,评价所有步骤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其打分,对RPN值的平均分值加以运算.RPN等于S×O×D,其中O,S,D依次代表频度、严重度和探测度.所有的维度取值均为1~10分,RPN分值为1~1000分.按照RPN值的高低判定是不是需要加以优化,其数值愈大,则代表安全风险愈高,是亟待改进的步骤[5].倘若RPN值>125分,则表明需要优化[6].小组成员在运算之后列出了风险因子的前5名,详见表1.

表1心血管病房预防意外拔管的失效模式剖析结果

失效模式危险因素OSDRPN

护理观察不到位护理工作者供不应求,工作量大、繁杂度高,难以及时巡回病房,交接班重点不突出,接班的时候没有对外露管路的长度进行测量6.127.315.99269.22

风险评估不及时工作繁忙,难以及时完成动态评估,交接内容不够细化4.316.528.55241.46

防范策略不到位缺乏有效固定,方法错误,翻身的时候没有注重对患者的保护,其进入睡眠之后没有任何的制约,烦躁者没有采取相应策略6.769.547.37477.13

健康宣教未落到实处内容过于宽泛,宣传教育活动的次数偏少,方法不够科学6.148.204.99252.45

护士知识经验欠缺导管维护培训不充分,未将操作期间的管路保护视作关键,未及时巡回病房,没有及早将危险因素发现,预见性欠缺7.707.886.82415.47

1.2.4规划优化策略 FMEA小组针对全科的护理工作者展开针对性培训,主要涵盖了与使用频率较高的各类导管及专科疾病有关的护理知识,并且将各类管路的固定方式示意图绘制出来,加强意外拔管的预防,施行有效的优化策略.同时,借助多个途径来对所有策略落实的状况加以了解,从而使其真正落到实处[7].具体如下:

1.2.4.1对意外拔管评估的内容和步骤加以健全在对患者此类意外的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选择使用我科自行设立的两个量表.(1)意外评估表,主要用来对患者展开第一次评估,年龄、意识状况、疾病史、药品使用状况、约束与否、管路种类、心理状况、合作等级、对置管教育的认识等级等都涵盖在内.满分为40分,倘若 30分则划归至高危群体,分值愈小则代表患者的此类风险威胁等级愈高.(2)连续性记录表,主要用来对患者展开用动态评估,评分值、护理策略、体外管路长度的测量、交接班状况、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管路状况等都涵盖在内.

1.2.4.2创设导管评估制度,使相应的管理工作变得规范化.(1)不管患者入院还是转入,都需要由本班进行相应的评估,并要求家属签名确认.(2)评估所得出的数值 30分,则明确了患者的高危风险属性,在醒目位置挂好标识、优化护理策略并且开启相应的预防方案.(3)高危稳定患者评估频率为每3天1次,班班交接.(4)及时对全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展开评估,同时对护理策略加以有效改进.

1.2.4.3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在将与疾病有关的知识阐释给患者的时候,需要使其认识到导管留置的作用、关键性以及意外拔管可能会引发的负面后果,从而使其自身加强注意.同时按照患者的个体状况对其展开针对性指导,譬如咳嗽、翻身等时候的导管放置注意要点.

1.2.4.4提升护理安全意识,强化操作能力加大对护理工作者的管理力度,在开展教育活动之时结合现实案例,以使其严格遵从相应的护理步骤;以现场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对工作者评估、巡回观察、预防策略的施行状况加以追踪并且及时进行优化改进.按照危重患者的数量对护理工作者进行科学分配,从而使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及拔管危险因素认知率,在患者出院之前让其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其中涵盖的条目数量为22个,从不满意到十分满意分别记作4~1分,满分为22~88分.记录总分并将其转变成100分制,对两个小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及对危险因素认知率比较(表2)

表2两组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及对危险因素认知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意外拔管

发生率意外拔管危险因

素认知率

对照组566(10.71)25(44.64)

试验组841(1.19)62(73.81)

统计量4.5681)12.1502)

P值0.0330.001

注:1)为χ2c值,2)为χ2值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x&plun;s)

组别例数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5690.12&plun;2.66

试验组8495.68&plun;2.46

t值12.681

P值<0.001

3讨论

应用FMEA,不但可以将护理活动期间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及早发现,而且能够将相应原因和失效模式精细化,参照运算得出的RPN值来对防范策略加以优化[8].优化之后的管理步骤和策略具有较高的实效性,这和李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上相同.

FMEA管理模式即为提前把心血管病留置导管患者意外拔管视作一项较高的风险因素,并对其展开强效干预,使护理工作者认识到预防意外拔管的关键性,同时分析相关步骤当中的此类因素,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规划方案,通过切实施行、追踪检查,使得此类风险得到了有效的预防[10].借助对本科室护理工作者的系统性专业化培训,使得相应护理步骤逐步趋于规范化.使导管评估表及护理评估制度健全,使得患者的此类风险得以被动态评估,有助于护理工作者及时应对.另外,加大对患者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使其获悉了导管留置所起到的作用、关键性以及意外拔管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更加满意.

总之,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意外拔管的预防中,不但能够使此类风险有所减小,患者的安全得到确保,而且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使患者感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产生较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燕,丁金霞,徐洁琴,等.医护一体化责任制管理模式在肿瘤患者胸腹腔置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7,31(4):318.

[2]任海青,刘艳红.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1):86-87.

[3]谢春梨,廖伟芬,唐素荣,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防范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0-231.

[4]盛建华.云南省陆良县农村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现况及危险因素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6.

[5]吴素华,李芹,吴艳芳,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下杂志,2015(14):3336-3337.

[6]周兴朝 , 杨淑娟 , 马妮 ,等.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婴儿培养箱风险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3):143-145.

[7]张悦 , 谭思源 , 陈艳 ,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学,2016,19(32):3956-3960.

[8]郑润红,刘慧.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和减少住院患者跌倒意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5):2419-2422.

[9]李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D].济南:山东大学, 2017.

[10]许凤平,刘洁珍,冯飞,等.FMEA对留置PICC导管患儿预防非计划性脱管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3):409-410.

(收稿日期:2018-01-25)

(本文编辑刘学英)

心血管病论文参考资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订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归纳上述: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心血管病本科心血管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心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患者和效应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