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血压患者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高血压患者走出误区是关键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血压患者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1

《高血压患者走出误区是关键》

本文是关于高血压患者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和关键和走出误区和高血压患者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李哲

日前,笔者在天津市人民医院组织的科学治疗高血压系列科普活动中发现, 有一部分患者在高血压的治疗上依然存在一些误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损害心血管的疾病, 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现阶段,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而高血压控制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相比于美国, 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高血压不仅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还可导致心、 脑、肾等多个靶器官的损伤. 因此, 将血压降至达标水平能显著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测血压方法要科学得当

据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人民医院心脏疾病专家姚朱华主任介绍, 有的患者认为一天中血压是恒定的, 有时候中午测,有时候晚上测, 不关注清晨血压.其实一天中,血压并不是恒定的, 存在昼夜节律, 其中清晨 (6:00—10:00) 通常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 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控制好清晨血压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控制了全天 24 小时血压. 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是, 早上服药前、 早餐前和晚餐前各测一次, 每次连续测量 2~3 遍,间隔 1 分钟,取后两遍血压平均值.家庭血压测量≥135/85 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清晨高血压. 很大一部分患者认为定期到医院诊室, 让医生进行血压测量就够了, 家庭自测血压没必要.其实不然,诊室测血压可能难以全面反映血压的状况.姚主任说, 患者到医院要先排队挂号候诊, 焦急等待的情绪等可能会影响诊室血压的准确性. 也有的患者可能存在“白大褂高血压” , 见到大夫一紧张, 血压就高了. 另外,在医院、 诊所测量的血压只能表示一个偶测的血压值,难以全面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所以, 进行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非常重要. 家庭测量血压也要注意规范性. 由被测者自己或家人协助在家中进行清晨血压监测, 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测量时间要正确, 起床后半小时到 1 小时之内进行. 尽可能在服药前、 早饭前测量血压. 每周测量 3~4 天. 测量的正确姿势为, 坐位, 双脚自然平放,上臂与胸壁成40 度角放在桌子上;上臂绑好袖带, 袖带下缘距离肘线 2 到 3 厘米, 松紧以能插入 1 到 2 个手指头为宜, 袖带要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测量血压之前,被测者应15分钟,保持心情平和, 这样测出来的数值才是最准确的. 如果要想测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应当连续 3 天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

高血压需综合治疗

姚主任提示患者, 应用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疗高血压效果好.其中, 任何治疗方案均应以非药物疗法为基础.大量资料证实, 高血压很少单独存在, 多数并发血脂紊乱、 糖耐量异常、 肥胖等危险因素. 非药物疗法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具体内容包括控制体重、 减少钠盐摄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戒烟限酒、心态平衡. 而药物疗法则主张遵循 “小剂量起始、 长效制剂优先、 联合用药、 个体化” 原则. 其中, 小剂量起始意在平稳降压, 避免降压过快诱发低血压、心绞痛、 脑卒中等风险. 长效制剂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 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个体化原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耐受性、 依从性等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从而精准制定降压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用药是关键

天津市人民医院药学专家史桂玲副主任药师在为患者进行科普宣教中指出, 合理用药, 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但是大部分患者并没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导致血压控制一直不理想.同时, 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全面,存在很多误区, 也直接导致了治疗的失败.按照 《2017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 推荐: 所有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 会产生 “抗药性” , 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 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 这是非常错误的.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病风险.还有一些患者, 与上述患者相反, 一旦确诊, 就过度紧张, 要求医生立马把血压降下来.史主任说, 降压求快求猛危害也很大, 会引起身体不能适应,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从而导致缺血事件的发生. 而循序渐进的降压则给了机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更为安全.一般患者应经过4~12 周治疗使血压达标即可. 对老年患者, 或病程长、冠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 血压达标时间更应该适当延长.专家强调,很多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达标,就擅自停药,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血压达标不仅仅是指诊室血压达标,还需做到平稳达标、长期达标.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终生管理,需要长期或者终生服用降压药.能否停药,一定遵医嘱. 食物和保健品不可替代药品.

老年患者更应该平稳降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人体进入老年期后, 由于组织及器官老化和生理功能减退, 其用药特点明显不同于中青年人,所以服用降压药时,尤需注意.史主任说,老年高血压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退所致;半数以上为收缩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血压波动和脉压差大;同时多伴有心、肾、脑、眼等高血压靶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老年人高血压首选非药物治疗, 通过控制体重、 调节饮食, 适量运动、 舒缓压力等来控制血压. 若 2~3 个月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且有头痛、 头晕等症状出现者应予以药物治疗.但对有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糖代谢异常、 肥胖、 高尿酸血症、高血凝状态等)及靶器官损害情况下的老年人应及早进行药物治疗.史主任介绍,一位 65 岁的阿姨, 发现血压高后, 自行服用老伴的降压药, 导致了低血压后进行抢救. 老人用药一定强调个体化用药, 避免跟风吃药, 也要避免私减药物或骤然停药, 以免导致血压反跳而引发危险. 如选用单一种类的药物,应从小剂量起,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时调整.症状控制不好时应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史主任说,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五类, 利尿降压药、 钙离子拮抗剂 (CCB)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和β 受体阻滞剂. 老年人使用降压药要从小剂量开始, 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降压效果不满意,可渐增剂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为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如此可以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致猝死、卒中或心脏病发作.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每日 1 次给药而有持续 24 小时作用的药物 ( 即长效制剂 ) .鉴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呈多元性,对采用低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可采用2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 [ 即收缩压 160~179 毫米汞柱和 (或) 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 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这是因为高血压发病机制是多元性的,一种降压药往往只针对一种发病机制进行调整,单药治疗有效率仅为40%~60%.改为联合用药可使作用协同和互补,增强降压效果;同时还可以抵消彼此的不良反应,利于重要器官的保护.因为上午6: 00-8: 00血压比其他时间约高20%,这段被称为 “晨峰” 时间段,心肌梗死发生率比其他时间增加40%左右.故临床主张将降压药安排在晨间服用,以控制高血压的峰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除已知当时血压过高外,一般应避免睡前服用降压药.如每天多次服用,应将每天末次服用的时间安排在睡前3~4小时.

高血压患者论文参考资料:

高血压论文参考文献

高血压论文

关于高血压的论文

上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关键和走出误区和高血压患者方面的高血压患者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血压患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