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军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与军队疫苗的应用和安全类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军队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4

《军队疫苗的应用和安全》

本文是军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军队疫苗和安全和应用类论文范文检索。

【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由疫苗接种、生产、贮藏及销售等因素所引起的一事件此起彼伏,不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特别是最近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疫苗生产事件,使人们在愤怒、痛恨疫苗生产厂家及有关部门不作为的同时,对疫苗尤其是国产疫苗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和恐惧感,并对未来还要不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风险有多大等问题,有着诸多迷茫.

在部队中,广大官兵也是疫苗接种的重要群体,其对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安全性等话题同样十分敏感.本刊特邀部队卫生防病专家刘元东,结合近期疫苗事件引发的相关问题,就疫苗领域有关知识及军队疫苗应用与安全等,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什么是疫苗

从传统意义上讲,疫苗指是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脱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人们习惯将病毒类制剂称为“疫苗”,细菌类制剂称为“菌苗”,细菌外毒素经脱毒的制剂称为“类毒素”.

近年来,现代生命科学,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发现,促进了疫苗的发展.人们已开始应用提纯抗原和人工合成有效抗原的方法制造疫苗,如果仍沿用以往的名称,就很难准确完整地概括各种免疫制剂的本质.因此,WHO把自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目前疫苗的定义有所延伸,它是指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

简单地说,疫苗就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通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重组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相应传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剂.

疫苗有哪些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当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时,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疫苗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的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消灭或减少传染病发病.在人类与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疫苗是被科学家公认的医学发展史上的五个重大发明发现之一.通过疫苗接种,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等疾病,有效控制了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十余种传染病.疫苗使人类在面对传染病的威胁时,首次化被动为主动,在降低人类死亡率和提高人均寿命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疫苗与药品有什么不同. 在理论上,疫苗与药品一样仍是一种商品,但疫苗的研发、生产、运输、贮藏、接种应用及检测、监督等过程十分复杂.因此,疫苗既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也不同于药品.药品应用的对象是病人,只要对病情有治疗效果并不会产生大的危害就可使用.但疫苗应用的对象是健康人群,大部分对象是婴幼儿,是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预防疾病,绝不能对人体有害,否则就不能使用.因此,人们对疫苗的质量要求很高,而且格外关心.

官兵必须接种疫苗吗

大家知道,每一名军人入伍后,特别是在新兵训练阶段,都要接种数种疫苗.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的一类疫苗有14种疫苗,对应15种疾病,其中儿童在6岁前就要接种11种,这就使得青少年等人群免疫水平大大提高,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入伍新兵疫苗接种率及特异性免疫力大幅升高,对部队传染病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为什么新兵入伍后还要接种多种疫苗呢?

这是因为,一方面新兵入伍前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不断下降,必须经过再次加强注射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如,新兵破伤风抗体阳性率平均仅在70%左右,约30%的人没有破伤风抵抗力,如遇战争或训练中受伤,将会受到较大威胁.另一方面,部队新兵来自全国各地,免疫水平高低不等,存在部分未接种疫苗而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因而要对部分疫苗进行重新接种.

另外,部队的人员组成、生活方式、承担的任务等具有很强的群体性特点,极易受到传染病交互感染的威胁.如新兵中有的从入伍地携带病原菌进入部队,当有隐性感染者发病或其他传染源传入时,可造成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因此,新兵到达部队后,在实施检疫的同时,应及时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这对确保新兵身体健康,顺利完成新训任务来说是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接种对部队战斗力有何意义

部队是个高度集中的特殊群体,传染病对官兵健康和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威胁,一旦有疫情传入,因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控制措施难等特点,可使部队迅速失去战斗力.此外,部队在平战时均较易进入传染病疫源地或接触传染源,在历史上因传染病暴发流行而使战争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为此,我军对疫苗的应用历来高度重视,使部队肝炎、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多种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并在非洲维和、抢险救灾和暴发疫情处置等任务中,为保护部队官兵健康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国军队对实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都十分重视.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为预防传染病和生物战剂袭击,接种了15种疫苗;在阿富汗与伊拉克战争期间,对50万名美国军人接种了10余种疫苗.目前,世界上已有47个国家实施强制性的军队疫苗接种方案.

由此可见,在部队实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是抵御传染性疾病侵袭与保障部队官兵健康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官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接种疫苗

部队疫苗接种的人群和对象、接种疫苗种类和接种时机,是根据部队特点、任务性质、平均抗体水平、驻地传染病威胁和部队发病率而确定的.部队疫苗的接种对象和范围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入伍新兵、新学员的常规疫苗接种.目前对入伍新兵、新学员到达部队和军校后,在集体检疫期内要求必须接种四种疫苗,即破伤风类毒素、A+C群流脑疫苗、乙肝疫苗和麻腮风三联疫苗.各战区根据部队驻地疫情特点和实际情况,可增加预防接种的种类,如伤寒疫苗、钩体疫苗等.

发生暴发、流行疫情威胁的应急疫苗接种.当部队内部或驻地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时,应当根据疫情趋势及病种进行预防接种.如冬春季常见的水痘疫情、流感疫情;夏秋节常见的甲肝、霍乱、伤寒等疫情.此外,还可根据不同地域自然疫源性疾病疫情进行接种有关疫苗,如: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战时疫苗接种.目前,世界局势并不太平,各种敌对势力在我国周边虎视耽耽,战争可能随时会发生.因此,为应对战时敌人使用生物武器,或受到敌人生物武器威胁时需要接种相关疫苗.如:鼠疫、炭疽、布病、鼻疽、类鼻疽、霍乱等疫苗.

执行国际维和及多样化军事行动时的临时疫苗接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军参与国际维和、国外灾害救援以及大型军事联演等任务不断增多.在执行任务前,通常应视所在国疫情状况,确定接种疫苗种类.如,到非洲维和时,一般应接种包括霍乱、伤寒、甲肝、破伤风类毒素、乙脑、A+C+Y+W135流脑、黄热病等疫苗.

部队疫苗接种的保障与安全

部队接种疫苗来源.部队应用的疫苗来源,新兵疫苗部分,2012年以前由各军区、军兵种自行采购,2013年后由总后卫生部门统一组织招标采购,然后分发到各部队,从2018年开始则由各军兵种大单位自行采购.其它维和及应急接种疫苗均由战区疾控中心或各部队卫生部门自行采购,但所购疫苗来源,除少数特殊疫苗外,基本均为国企生产,疫苗质量是安全可靠的.

部队疫苗的应用与管理.疫苗在招标采购完成后,由疫苗生产厂家负责配送到各师(旅)级以上单位,配送过程基本可保证冷链运输.疫苗到达部队后,各单位基本具备冰箱、冷柜、冷库等冷藏条件.现场接种时,还配有冷藏包或冷藏箱,可满足疫苗的全程冷链要求.即便极少部分基层卫生单位不具备冷藏条件,短时间内也不会影响疫苗质量.有种偏见普遍认为,如果疫苗脱离了2~8度的冷藏保存环境,就会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实际情况却是:虽然疫苗被要求在2~8度储存和运输,但疫苗的热稳定性相当好.

我国药典要求所有疫苗都要做热稳定性试验.目前对热最敏感的疫苗是脊灰口服疫苗,能在37度环境里坚持48小时.这就叫“对热最敏感”.其他疫苗的热稳定性更让人意想不到,如,乙肝疫苗可以在37度下坚持30天,其他疫苗一般都可以在37度下坚持7~14天.

在2015年山东济南疫苗事件中,某权威机构检定了12批涉事疫苗,其中10批已经过期1~6个月,检定结果是:全部合格.最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后续处置的技术指导意见》,对公众给出的建议是:原则上无需补种.问题疫苗检测结果、以及给出的建议,全都出乎公众意料,但科学就是如此.

疫苗接种后就一定不会发病吗

接种疫苗对疾病的预防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是100%的,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缺少易感基因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的患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此外,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处在该疫苗针对疾病的潜伏期内,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这时接种疫苗,也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那么,哪些因素可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呢?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接种的次数和剂量不足,则不能激发机体免疫力的形成,达不到免疫的目的,过多则除了造成浪费外,还可能加重接种反应,甚至产生免疫抑制.未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接种,接种的针次间隔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接种的效果.因为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因而必须严格地加以冷藏和冷运,否则会降低疫苗效价.为此,我国疾控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冷链运转系统作为保障.

疫苗本身的因素.疫苗中的有效抗原成分越纯,说明疫苗的效价越高、效果越好.另外,疫苗效果好坏与疾病病原体的抗原性有关.病原型别单一,很少发生变异的疾病(如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等)免疫效果较好,反之较差.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和是否患过某些传染病等情况,都会影响疫苗免疫的效果.

接种疫苗有哪些风险和副反应

疫苗经灭活或减毒处理,接种安全可靠.但它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有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由此引发的接种反应,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像感冒发热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一样.因此,个别人会发生一定的接种反应,严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变态反应.但绝大部分为正常反应.其中,常见的正常反应多为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再如,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喝水、注意休息即可.如果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因此可以断言,有接种反应的疫苗并不一定是劣质疫苗,不一定存在风险.

是否人人都可接种疫苗

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对于任何正常机体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疫苗说明书中都会比较具体地规定某种疾患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态的人不能接种.如:

免疫异常:免疫缺陷、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患者,以及应用皮质类固醇、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也不要用于孕妇,即使对胎儿或孕妇不会引起异常反应的卡介苗和OPV,也要慎用.

急性传染病:受种者正发热、患急性传染病或急性传染病痊愈不到2周时,应推迟接种.因为发热时接种疫苗可加剧发热症状,且有可能错把发热当作不良反应而阻碍以后接种疫苗.

既往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连续接种的疫苗,如果前1次接种后出现严重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虚脱或休克、脑炎/脑病或惊厥),则不应继续接种以后的针次.

神经系统疾病:对进行性神经系统患者,如未控制的癫痫、婴儿痉挛、脑炎后遗症和进行性脑病,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以及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ACIP)指出: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接种百日咳疫苗7天内发生脑病而无明确的其他原因,是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症.

军队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结论,此文为关于对写作军队疫苗和安全和应用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军队本科毕业论文军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