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临床教学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优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体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临床教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08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优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体系》

该文是关于临床教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与临床医学和附属医院和为契机类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通过课程整合体系、科教协同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临床教学全程的思想政治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体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6大方面,优化“六位一体”的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体系,践行同济大学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成效显著.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附属医院 临床教学 卓越医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9660/j.issn.1671-0592.2018.12.23

专业认证是一种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专业认证作为影响专业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已经被列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医学教育认证是指由指定的专门机构采用一整套明确的标准和程序对医学教育机构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2].主要是针对学校的办学目标、物质条件、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总体办学效益等全方位进行评价.通过持续的自评、专家评审、咨询和服务等,以鼓励和促进相关专业改进工作、提高质量[3].2008年3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从此拉开了我国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认证的序幕.我国医学教育认证从临床医学专业开始.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有60余年的教育历史,在同济大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坚持培养“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卓越医学人才,围绕“知识、能力、人格”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在医学知识的传授、临床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方面开展教学.同济大学于2017年接受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我院以此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积极探索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体系的全面优化,践行同济大学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在迎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准备工作中,我院按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的要求,通过课程整合、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学业成就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六位一体”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新模式(表1),在接受认证过程中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

1 课程整合体系

1.1 基于器官系统的临床整合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系统整合课程

按照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目标的要求,根据人体的系统结构或功能作用,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对传统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在结构上进行融合重组,打破按学科设置课程的模式,建立了系统综合或功能综合课程[4-6].同济大学医学院2010年启动课程整合体系改革,由基础医学院负责整合基础课程,由附属医院整合临床课程.我院借鉴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构建了有同济临床特色的基于器官系统的临床整合课程体系.对传统的内科学、外科学、物理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诊断学等进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成为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病学、内分泌病学、血液病学、运动与骨关节病学、神经病学、精神与心理学,同时对原有的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进行整合,形成诊断学综合Ⅰ、Ⅱ、Ⅲ课程.

1.2 建立并实施全程临床教学体系

1.2.1 早期接触临床.将“早期临床、全程临床”的培养模式贯穿临床教学培养全程,在理论课程中渗透临床内容,包括在早期医学临床课程中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临床思维;利用我院丰富的病源优势,开展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使理论教学与疾病见习、床边实践相结合,让医学生在接触临床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1.2.2 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减少理论课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学时数,将是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7].我院依托医院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为见习生开展60学时临床技能课程,包括基础临床技能实训、综合临床技能实训、专科临床技能实训.比对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要求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模拟教学开展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培训,有助于见习生做好临床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过程中,侧重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培养临床基本技能、职业素养、沟通协作、临床思维和批判思维等临床综合能力,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2 科教协同人才培养体系

我院近年来秉持科教相长的理念,系统地制定培养方案,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

2.1 为见习医生开设《科研训练》课程选拔承担在研课题的医院优秀青年教师为见习生开设《科研训练》实践课程,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后成立项目组.医院给予每个项目组一定经费支持,从验证性实验做起,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思维.

2.2 为实习医生搭建“基础-临床科研联合培养平台”

2015年起我院建立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导师库”,并联合基础医学院探索“基础-临床双导师组合”,构建联合培养平台.为《科研训练》课程中表现优秀并已进入实习阶段的医学生配备双导师,进一步巩固基础研究能力.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后,基础和临床的导师共同为该学生开放性实验,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3 制定拓展学分认定管理细则

医院制定了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细则,从学科竞赛、创新项目、发表科研论文、专利等方面对创新学分进行认定,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创造性思维.学生可通过承担国家与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进一步在实践中锻炼科研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该学分认定和学生奖学金评定、保研等直接相关.

3 建设贯穿临床教学全程的思想政治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3.1 促进专业教育及医学人文有效结合

通过邀请院内外医学大家来院开展医道-伦理-哲学-文化-传承等内容的讲授,并将医学人文教育理念融入到早期接触临床、临床技能训练课程以及床边实践中,实施全程的人文关怀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的训练模式.

3.2 促进专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

2017年,我院为深入贯彻同济大学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的教育理念,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导论》作为试点,通过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将其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在学生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4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4.1 建设临床技能实训中心

我院于2013年总投资1 000余万元建立了以高科技模拟设备为基础,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医学生提供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开展模块化教学,包括内外妇儿、物理诊断、急救等10个模块,汇集内窥镜诊疗模拟训练系统、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系统、虚拟患者诊断系统、高智能数字化成人综合急救技能训练系统、智能化综合模拟系统及各类模拟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和考核的方式,成为医学生、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阵地.

4.2 加快推进临床教学的信息化

为进一步加强附属医院教学信息化管理,我院在OA系统中开设了教学模块,学生、教师都可以用学号、工号在线登录查看课程进度、实训安排、小讲课安排、教学查房安排、考试分数,在线评教、申请缓考、申请奖学金等,迎接认证期间,教育办公室收集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并在信息化平台开设了精品课程栏目,学生可以随时在线收看学习.在认证结束后,我院已经着手打造数字化手术室及手术转播系统.

4.3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在迎接认证的过程中,医院按照上海市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评估体系的要求,进行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

4.3.1 保证教学用房.进一步完善了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和学生宿舍等教学用房建设,并在各临床病区都设置了示教室,在学生宿舍新开辟了文体活动场所.

4.3.2 保障教学床位.保障实习生床比达到1∶6,在临床教师带领下进行必要的操作训练.多年来,我院内外妇儿各病区均已设置2~4个教学床位,用于收治教学需要病种患者.在认证准备期间,我院在各全科目实习轮转病区均开设了教学床位,其中内外妇儿每个病区保证至少4张,其他病区保证至少2张,并将一直保持这个标准.

5 师资队伍建设

医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引育并重,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坚定、师德师风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

5.1 人才引进

医院借助海内外公开招聘引进一批世界科技前沿的教授、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通过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项目引进具有强烈的教学热情的青年学者加入教师队伍.

5.2 人才培养

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医院更是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制定了《附属十院教师培养规划》,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教师培养规划将教师培养分为青年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领军教师等层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拟定差异性的培养办法.

5.2.1 教学培训.医院所有教师均为教师,因此医院十分注重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每年下拨专款用于资助临床教师参加国际、国内教学基本功、双语教学能力、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学研究能力培训.近年来,已由医院直接选派30余位教学骨干到美国、德国、加拿大等进行为期2~12周的教学专项培训.选派优秀教师争取留学基金委、教育部、同济大学的师资培训项目.每年安排新教师接受同济大学为期1周的新教师培训,通过讲座、座谈、观摩课程授课等多种途径学习学校专职教师授课方法、流程、技巧,在正式授课前,需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1~2学期的助课,期间必须参加教研室的集体备课等活动.利用同济大学模块化外教政策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引智项目,聘请外国专家来院授课,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交流渠道.

5.2.2 教师交流.教学办公室组织教师沙龙、专题讲座,加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内容除涉及教育国际化、教学研究、医学课程整合等相对宏观的话题,也包括新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介绍、教学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等实用技巧.

6 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医院引入“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由教学办公室组织督导专家、教学委员会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管理.

6.1 教育过程评价

教育过程的评价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医院主要采用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对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6.1.1 督导评价.制定医院内督导专家库对理论课、见习课进行质控.目前在库督导专家共50余人,由教研室主任、已退休优秀老教师组成,每位督导每学期各完成5次理论课、5次见习课的督查,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对于督导发现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教学办公室及时组织督导专家组进行跟踪听课,督促并帮助其改进提高;对于督导推荐的有教学特色的课程在教学平台信息化平台中的精品课程栏目公布示范.

6 . 1 . 2 学生评价.借助医院网络的全覆盖,学生通过医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评教,从教师教学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教学特色3个方面,对本学期正在上的每一门课程逐项打分.对于学生评价较差的课程,由督导专家进行跟踪,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6.2 教育结果评价

教育结果评价主要针对在临床见习阶段、实习阶段的学生及毕业生.对教育结果的评价方式包括各阶段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毕业考试和毕业生质量调查等.

6.2.1 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随堂测验、技能考试、查阅实习手册、课堂回答问题等,形式由各教研室自行决定,占学生课程成绩的50%;终结性评价包括课程结束考试,占学生课程成绩的50%,不惟期末考试分数论,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技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临床教育资源效果,建立了科学严谨的临床技能训练考核体系,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工作场所评估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examination,OSCE)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培养对象临床技能水平进行客观、有效的考核评估[8].

6.2.2 毕业考试.2015年,我院作为首批附属医院参加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组织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从而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综合考核分为2个阶段,一阶段考核即分阶段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占总成绩的40%;二级段考核包括毕业理论考核和OSCE两个部分,占总成绩的60%.

6.2.3 毕业生质量调查.由教学办公室制定毕业生质量调查问卷并组织实施毕业生调查,每年均会出具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从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工作举措、就业质量相关分析、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对教育教学的反馈5个部分进行解读,并将调查反馈用于教学改革.

认证已经结束,今后我院将继续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各项指标要求为基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优化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践行“卓越医师”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妍.关于我国本科高校专业认证的研究综述——以2001.2010期刊文文献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2):98-99,104.

[2] 杨立斌,曹德品,杨琳丽,等.世界医学教育认证体制与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5):781-783.

[3] 郑少燕.从医学教育认证探讨医学教学改革[J].医学与社会,2010,23(10):102-103.

[ 4 ] 孙宝志. 高起点高质量修订与实施医学本科专业新一轮教学计划[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4(1):19-20.

[5] 何萍,杨棉华,林晓珊,等.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7(3):5-6.

[6] 张云.医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87-88.

[ 7 ] 王红梅, 胡扬根, 曾小华. 关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J ] . 考试周刊,2014(57):4-5.

[8] 李云芳,王元松,姚珊珊,等.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与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51(5):614-616.

临床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简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临床教学专业范文可作为临床医学和附属医院和为契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临床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