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职业倦怠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和预防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职业倦怠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8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和预防》

本文是职业倦怠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跟倦怠和高校和预防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 郭秀兰

【摘 要】当前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易产生职业倦怠.有碍于对高校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高校,应尊重教师的价值,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丰富校园生活,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协同创新研究”(编号:20150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9-0049-03

国内外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的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职业倦怠就会产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工作超负荷、体力透支、心理压力大的现象,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士气和情绪状态,还有教师的工作效绩、创新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同时,教师职业倦怠也是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不仅对高校教师发展产生阻碍,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隐性流失和浪费,更为严重的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大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合格人才的培养问题,又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学生健全人格形成问题.所以,如果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恶化,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1. 影响合格人才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教师职业倦怠就会出现教师职业的高原现象,致使教师对社会责任的弱化,接受更大的工作挑战的可能性减小,对教学的兴趣和热情降低,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不多,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会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和人力资源损失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不良的影响和消极作用.

2. 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一个对工作具有高期望、强动机的群体,而工作倦怠犹如一股可怕的暗流,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笔者曾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当付出的努力没有收到期望的回报时,就会产生疏离及低成就感,产生身心耗竭、失去活力、待人冷漠、遇事消极等一系列负性状态;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中,教师的各项生理健康指标也会受到影响,并引起焦虑、失眠、多疑等消极情绪.而且,职业倦怠还会严重影响教师的生活质量,如职业倦怠的教师的家庭冲突比较高.

3. 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美国学者德沃肯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时曾慨叹:“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职业倦怠的教师因对教学无信心、少热情,工作投入少,创造性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学习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职业倦怠的教师对学生冷漠,没有耐心,缺乏同情心,甚至视学生为累赘或宣泄对象,会极大地销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具有传染性,教师对工作的消极情绪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会传递给人格正处于定型期的大学生.如果这些学生将这种不良的情绪和态度内化到了人格之中,必将在日后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蔓延开来,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

作为与教师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高等院校,应把教师职业倦怠置于社会多元化背景下,从多角度出发,帮助教师预防、缓解和摆脱职业倦怠,重新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

1. 尊重教师的价值,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校应重视教师价值,关心教师生活,以良好的组织文化增强教师归属感.

(1)尊重教师价值.高校教师不仅要面对不断更新的科学知识,还要满足日益成熟的大学生,其劳动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工作自主权、教学灵活性、和谐的组织文化等都是教师提高工作满意度,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管理中,要实行开放式的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教学自由度,最大限度地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和依靠教师,重视教师的价值,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体现以人为主体的人本主义组织文化,为全体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关心教师生活.教师工作不仅仅是脑子劳动,还要消耗很大的体能,教师也不可能是完人,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教师的职业倦怠很大程度是压力所致,生活压力有时是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因此,管理中要弱化对教师职业的期待,不能附加给教师过高的道德标准,要多与教师沟通,适时关注教师的个人生活,及时解决教师可能遇到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从提高教师的角色地位和经济条件出发,改善教师待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营造人人关心教师、理解教师的组织氛围.

(3)增强教师归属感.教师相对行政人员而言对学校管理事务了解较少,与人打交道的时间和机会也少,长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良好的社会支持也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改变行政泛化的状况,提倡管理和专家治校,扩大教师对其专业、学校教学及其他事务的管理知情权与参与权,发挥教师在校务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加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如做到“入校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等,并形成一个长效的沟通机制,广泛实施人文关怀,增强教师对组织的归属感.

2. 实施人性化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

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当前致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还是源于考评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和考核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1)满足教师合理化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各种层次的需要,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充分表现出来,而且,高级需要越得到满足,越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热情.对高校教师而言,因年龄、专业、学历、职称、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对职业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如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成长期和职业发展期,低层次需要和较高层次需要可能更为迫切;中年教师家庭负担重,成就动机强,低层次需要和高层次需要兼而有之;老年教师事业处于顶峰,身体素质下降,职业期待不再强烈,可能中间层次需要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管理和考评应考虑到不同教师的特点和需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和因“群”而异的考核方法.

(2)注重教师职业发展.美国学者傅乐认为,“个人成为教师的这一历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作为教师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的外界支持和援助.因此,高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建立长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根据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设计、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切实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同时,在教师考核上也应考虑到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情况,设计多维的评价体系,既要奖励成绩优异的教师,也要肯定每位教师的成长.

(3)完善教师激励机制.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主要原因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不会带来满意,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当前高校广泛实施了全面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用以评价教师年度业绩,并作为教师薪酬奖励的依据,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是,这种貌似系统的考评制度并没有让大多数教师感到满意,相反使得一些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的教师考评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过于看重保健因素评价,激励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保健因素是大家共同享有、共同承受、共同面对的,要“平等”就必须给予基本满足,但永远难以做到教师完全满足;而按工作成就分层次、分等级享有、承受与面对,才能最大限度地起到激励的作用,真正体现出“公平”.所以,在教师绩效考评中,不论用什么计量方法承认广大教师工作量的付出都是必须的,但只有对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将会使更多的教师甘于平庸、懈怠,缺乏主动追求专业卓越发展的动力.

3. 丰富校园生活,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

尽管高校教师工作是以个人的劳动为主的,但校园生活仍然是教师的主要阵地,高校应该针对教师的特点和问题开展一些专门的活动,加强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教师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产生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职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建立教师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支持系统是个体应对压力的重要外部资源,教师工作实际上与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有关,但目前学校工作中多是各自为政,相互沟通的少,以致压抑、冷漠、敌视等负性情绪在校园中蔓延,应引起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要建立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沟通平台.不仅学校某些决策会议中要有相当多的教师代表参加,而且要有专门针对教师工作的生活会、听证会,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前要召开教授教师意见听取会等.其次,与教师工作、生活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为教师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教务部门定期召开教师经验交流会,科研部门定期召开课题申报讲座,学工部门定期召开教师与学生沟通会,工会定期开展全校性的文娱体育活动等.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人文关怀,增强职业的自信心,也能从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

(2)重视教师职业生涯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是缓解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重要保证,不同类别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特点以及在该发展阶段的困境是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师职业生涯培训,可以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律性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职业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寻求自己职业发展的周期,减少职业发展的盲目性.所以,高校应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专门的教师职业生涯培训机构,进行长期、不间断性的培训工作.一方面,通过长效的培训,使教师能从目前的任务、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不断实现各阶段的任务,从而帮助教师排遣负面情绪,摆脱生涯发展困境,进而增强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培训增加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教师学会进行合理的比较,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价值观念,增强其职业能力和个人的成就感.

(3)搭建教师心理健康的咨询平台.高校教师的心理已出现亚健康状态,这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严重影响到教师对职业的态度,其危害相当大.搭建教师心理咨询平台,提供给教师释放压力的场所,疏通教师工作中的负向情绪,增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有效防御职业倦怠重要措施.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的场所.如教师压力释放室、心理咨询机构等,让教师遇到问题时可以自由地尽情发泄不满情绪,既解决了教师心头压抑的“怨”,也不影响教师的人际关系.同时,有困扰又不得其解的教师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倾诉和协商,可以平复焦虑,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学校要定期给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请知名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让教师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方法,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像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等就是常见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郭秀兰,赵雪娇.地方性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6):67-70.

[2] 郭秀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42-44.

[3] 刘维良.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99.

[4]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郑州:河南出版社,2001.

(编辑:郝 婵)

职业倦怠论文参考资料:

教师职业倦怠论文

教育和职业杂志

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职业论文发表

职业和教育杂志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归纳总结,本文是一篇适合倦怠和高校和预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职业倦怠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职业倦怠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