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城市化进程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城市化进程对儒家文化的冲击从贾平凹《秦腔》看文化变迁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城市化进程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8

《城市化进程对儒家文化的冲击从贾平凹《秦腔》看文化变迁》

本文是城市化进程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城市化进程和儒家文化和贾平凹相关论文如何写。

摘 要:贾平凹作为我国当代文学具影响力的作家,作品中充满着浓厚的陕西文化气息.《秦腔》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通过人物形象在动荡社会中的思想转变以及情感线索的转折变化,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在工业文明的冲击、城市化和市场化影响下,对家乡人的生活状态的忧虑以及对以乡村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焦灼.

关键词:贾平凹:儒家文化:秦腔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 2017) 11- 0109- 03

秦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八百里秦川之上的秦人的腔调,是世世代代秦人文化的代言词.贾平凹曾说:“在一部分作品中描绘这一切并不是一种装饰,一种人为的附加,一种卖弄,它应该是直接表现主题的,是渗透、流动于一切事件、一切人物之中的.”[1]小说以秦腔命名,不仅是因为它讲秦人的“泼烦”事,更是因为秦腔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最能表达乡土风情,人们用秦腔演绎着自己的喜悦和苦闷.小说以秦腔为引子,整部作品中描写秦腔的地方多达百余处,在字里行间都传神地描绘了秦腔浓厚的地方风味,无处不体现着作者浓浓的乡情.也许正是因为背靠着陕西深厚的文化积淀,才成就了《秦腔》这部作品今天的成就.贾平凹对外在世界的描绘只是他表达主体精神的一种象征物.小说中选择以秦腔作为线索就充分体现了贾平凹的这一写作特点与精神追求.

一、对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焦虑

汪曾祺说:“民俗保留着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它使一个民族永不衰老.”[2]

秦腔是秦地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唱出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承载着秦地人的情感寄托.小说中“秦腔”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婚丧嫁娶无论何事都要秦腔来助兴.贾平凹曾在散文《秦腔》中写到:“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s]小说中夏天智是秦腔的忠实爱好者,他是传统的真正意义上的陕西人,他热爱秦腔,热衷于研究秦腔,秦腔更是他在高兴或失意时排遣的工具.他热爱秦腔,为了重振秦腔,他自愿为村民播放秦腔,自费出版秦腔画集.但他的热爱仅仅局限表层上,对他来讲,秦腔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他热爱秦腔,为儿子迎娶了县剧团的秦腔演员白雪.但与之不同的是,对于秦腔,白雪的热爱是发自内心且由内而外的,她甚至为了秦腔宁愿待在县城最后导致家庭破裂.但可悲的是即使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家庭,长期地走场表演,终究也还是没能挽救秦腔.在这场改革的洪流中,秦腔被无声的淹没.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以儒家的“仁”为核心,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就连小说中的人物如夏天智兄弟们起名字都是“仁、义、礼、智”.夏天智生活在以秦腔为背景的传统文化之下,坚守着传统的道德观念,他不能接受夏风对白雪的抛弃,他感到羞耻,并最终带着这份羞耻离开人世.夏天智的离世,白雪和夏风婚姻的破裂和秦腔这一艺术音符的日渐消亡都暗示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的事实.

《秦腔》描绘了秦腔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都市文明的冲击下正在走向衰落,夏风和白雪家庭的破裂和夏天智的抑郁而终,都隐含着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惋惜.就像贾平凹在《秦腔·后记》中说的:“我的写作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我不知道该赞歌现实还是诅咒现实,是为棣花街的父老乡亲庆幸还是为他们悲哀,由此引发了他深切的文化焦虑,一定意义上讲,秦腔的书写正是为了释放这种焦虑,并为乡土文化的即将逝去做无奈的先验的挽悼.”[4]作者借秦腔艺术的衰落提出对城市现代性的质疑和反思,表达出作者对传统的乡村文明和单纯田园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对于“根”式文化的担忧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经济的发展,税费增加,农资涨价,农民负担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田越来越少,改革带来的好处很快被消耗殆尽,“三农”问题成为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危机的根源.生活的压力迫使农民背离土地.贾平凹在《秦腔》中刻画了家乡的农民开始背离土地,选择进城务工.从表面看,城市化带来的新奇是热闹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这种热闹的背后却隐射着凄凉.它是矛盾的更是迷茫的,农田变得荒芜,农村无青壮年,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连抬丧和挖墓道的人都没有,使原本热闹的村子变得荒凉不堪.对这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贾平凹对家乡人民乃至全中国农民农村发展前景的忧虑.

土地是农民的根,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和动力.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夺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家园,也使他们的信仰和道德观发生巨大改变.清风街也不例外,在老一辈夏天义的思想观念里,农民就是以土地为依靠的,是土农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观念就是农民要踏踏实实在土地上千活,在他看来天底下最不负人的就是土地.他不满新生代干部君亭的做法,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与现实抗争.在他任职期间,他深受大家的敬重.但时事不同,社会的进步使得他的传统思想与现有的文化和现实格格不入,大家更热衷于新干部的领导模式,认为只有这样的领导模式才能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至此,他的观念也不再权威,在不断的挣扎中他貌似也看到了单靠土地是不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于是在这种冲击中,他的坚持最终败下阵来.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土地的热爱,他不顾年迈的身体,带着引生和哑巴在七里沟修地造田.小说的最后夏天义吃土和被意外埋葬黄土的细节隐喻了他们这代农民与土地割舍不断的情感.虽然他是那么的热爱土地,但还是被黄土无情的埋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叶归根.作者用这样残酷的结局象征性的暗示了这种传统的农耕文化终究是没有生存的可能,也终将会被这无情的现实所淘汰,揭示了农村传统生产方式的最终结局,进一步反映了作者对农村土地被侵吞的无限哀悼之情.

正是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贾平凹将家乡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情融入到他的小说创作,这些“泼烦”事都是他创作的素材.棣花街、商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区划,而是他理想中记载和承担着他精神的乌托邦,是他留恋的精神家园.虽然历史潮流无情的瓦解了人们内心的美好回忆与向往,但他深切的热爱这片热土,对它的现状感到困惑和迷茫,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回报这片土地.就像贾平凹在《秦腔》首发式上说的:“《秦腔》的写作,对于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它倾注了我生命和灵魂中的东西,写它的时候,我甚至产生过不准备发表的念头,写作过程中没有企图去迎合什么,没有企图去获利,在近两年时间内,我安静地去写,缓缓地去写,只是为了我灵魂的寄托,只是我宣泄我心中的块垒,只是想为这故乡树一块碑,对得起家乡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父老.”[s]

三、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丧失的焦虑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6]这种伦理纲常是传统社会与身俱来和不可动摇的,中国的乡土人际关系也是靠这些理念来维系和传承.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加快,现代都市文明快速发展,城市物质文明一方面不断满足着人们感官的需要,但另一方面表现的却是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文化中道德与人性的逐渐扭曲.《秦腔》中,夏天智无疑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坚守者,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无论是他对秦安的关心匡扶,还是他对若干贫困孩子无偿资助,都一再强化着夏天智作为一种传统道德精神载体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和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一样,虽然是农民,但他们却都是农民当中的佼佼者和领导者,是一个宗族里能力超凡的核心灵魂人物.但工业文明的冲击让家族伦理秩序受了极大的挑战,宗族不再具备以往的凝聚力和威慑力.他恪守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和纲常礼教,但儿子夏风和白雪婚姻的破裂却几乎让他精神完全崩溃,他一生所恪守的伦理道德观念遭遇致命的挑战.对于夏风这类受新思潮熏陶的群体而言,离婚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对夏天智而言,儿子夏风的思想是极其腐败和不符合伦理纲常的,这是无法原谅和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当下就认白雪为干女儿,并播放秦腔《辕门斩子》,但这些都不能释放夏天智心中的烦闷和苦楚,他一直郁郁寡欢,怀着对儿媳白雪的愧疚之情和对秦腔文化衰落的无奈之情,夏天智抱憾而终.贾平凹借用夏天智的死表现了乡土伦理道德逐渐崩坏的事实.

与此同时,夏天义的5个儿子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更是与儒家孝道背道而驰.不难看出,就连最后夏天义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埋在土堆里,兄弟间也会为树碑的费用吵起来,这种对纲常伦理的冲击无疑是生动而现实的.除此之外,还有夏庆玉和黑娥的,他们的结合并未让人感受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相反的让人感觉到的只有肉欲上的满足和道义上的无耻.比如当听说患病的秦安四五年里都没事干,秦安媳妇却呜呜哭起来,说:“那我就死呀,他还要活那么久,我咋受得了罪呀!”这正是应了那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这种较为自私的想法,某种程度上来说违背了儒家纲常礼教.再比如:君亭自导自演的抓赌事件、当存对改改超生的、翠翠和陈星在爷爷葬礼期间为了钱的易……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印象中农民本该有的淳朴、本分和安分守己,乡村纯洁的伦理秩序的衰败己跃然纸上.这种人心的混乱和乡村秩序的杂乱已经触目惊心.这些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是贾平凹对于乡村的记忆,他没有客观的再现而是主观的表现,轻描淡写间让人感受到改革的洪流下乡村的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状态.故乡是贾平凹的精神支柱,创作源泉.贾平凹认为,清风街的荒凉和颓败就是乡土道德的消逝,也是传统文化没落的标志,因为中国人的“乡土概念”就是通过这些人情世故来形成的.而这些,最终都唤起着贾平凹对于乡村纯朴民风人情的怀念与眷恋.

不论是夏天义对土地的信念还是夏天智对秦腔的追崇,在新生事物面前,他们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与新生元素的较量中,他们都失败了.传统元素随着他们日渐苍老的身形褪去.但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失败,说到底,这是传统的、『日文化的落寞,是传统文化与道德在乡村世界的衰落,更是乡村生命力的部分消逝.但这是社会的进步.新生的事物总是在『日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进而最终取代『日事物的,虽然这过程是曲折痛苦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他们只不过成了这一进化中的牺牲品.《秦腔》是贾平凹发自内心的呐喊.他借助秦腔寻找自儿时的记忆安抚自己的心灵,排解自己的思乡之情,缓解自己的烦闷与困惑.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现代城市文明侵害传统的乡村文明的不满与愤懑.庞大的城市文明无声的向农耕文明逼进,城市的价值观念侵蚀着乡村的价值体系,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平淡之中见苍茫,正如作家王彪所说:“《秦腔》是‘有野心的’,它‘以细枝末节和鸡毛蒜皮的人事,从最细微的角落一页页翻开,细流蔓延,泥沙俱下,从而聚沙成塔,汇流入海,浑然天成中抵达本质的真实.”’《秦腔》不仅展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业文明的发展狂潮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态,深层次上更是表达了贾平凹以一颗温润的赤子之心对传统乡村文明的炽热的眷恋之情.

贾平凹以故土为依托的小说创作,是隐藏在作者内心深处对故土深切的留恋与情感皈依.他的作品像一面明镜,反映了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与转型时期,乡村文明向都市文明变迁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悲悯与震撼,引人深思,是一种“理性与情感的冲突”.作为一名现代人、一位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和农民现状的乡土作家,贾平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贾平凹的众多作品折射出他对乡土社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前途的关怀与担忧.一方面,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被异化和扭曲了的城市文明.他在批判但同时也在拯救,作为20世纪末“文化寻根”大潮背景下的一分子,贾平凹的“乡下人”心态以及“乡土情结”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浮躁茫然的时代文化人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心态,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怀.他守望家园,宣扬“真、善、美”;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身居城市的知识分子,他也知道社会的进步大潮是不可阻挡的,我们不能拒绝新事物,只有改变自我顺应潮流的发展.文明的不断进化,是一个充满痛苦和纠结的忧伤的过程,是对历史的堕性不断清刷的过程.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走向多元化.怀着深沉的乡土情怀,他积极的探索着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执着的追求着我们美好的幸福生活.作为现代的我们,建设现代文明,我们应充分发掘民间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意义,让传统文化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现代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1]白忠德.贾平凹作品乡土情结的成因及意义.小 说评论,2005,(5).[2]徐金娟.新鲜独特自成一格——谈萧红小说《呼 兰河传》的语言特色兼作者对人性的肯定.时代 文学,2009,(4).[3]贾平凹.进山东(秦腔).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40.[4]贾平凹.秦腔·后记.作家出版社,2005.563.[5]贾平凹.浑沌(贾平凹散文随笔).湖南文艺出版 社,2007.142.[6]卢婷婷.结合当代现象浅谈《论语》之正名主义. 文艺生活,2011,(9).[7]贾平凹.秦腔(散文).人民文学,1984,(5):86-88.

(责任编辑姜黎梅)

城市化进程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城市化进程和儒家文化和贾平凹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城市化进程本科毕业论文城市化进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