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法律基础课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法律基础课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6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

本文是法律基础课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思想道德修养和历史观和教育研究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大学本科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的重任.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出现新的变化并极大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修正过去传统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历史观教育为主线,在教学中广泛渗透思想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具体来说主要从“基础”课教师、政府和高校以及大学生四个层面论述在“基础”课中如何更好地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

关键词:渗透;科学历史观;主线;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1-0032-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大学本科生必修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出现新的变化并极大影响着大学生思想的背景下,如何在“基础”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进而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摆在每个“基础”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历史观教育的研究较多,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角度对此研究的也有一些,如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王秀刚的“简论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主要从“概论”课和“纲要”课的角度谈到以这两门课为平台,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历史观视野[1].还有福建农林大学黄腾华的“历史虚无主义对“纲要”课教学的冲击及其应对”一文则主要谈到了‘纲要’课的历史观教育问题[2].笔者通过梳理发现,基本上没有从“基础”课角度谈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文献研究.事实上,除了“纲要”课和“概论”课外,“基础”课中也有大量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对待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历史问题的正确评价和观点问题,这些就是历史观教育的内容.为此,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基础”课中如何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

一、什么是科学的历史观

要想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的历史观,就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历史观.所谓历史观,就是人们对待历史文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这些历史问题的总的观点和看法.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尊重社会历史的发展事实,它强调人们对待历史问题时,从历史的客观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历史,承认历史,还历史以本来事实.

唯物史观是与唯心史观相对立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结束了唯心史观长期统治社会历史领域的地位,为人们正确观察历史、评价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因而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反思历史”“重新评价”的旗号,否认历史发展规律,否认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貌似客观,实则主观,完全以自己的头脑主观臆想、凭空猜测历史问题,因而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是非科学的历史观.

二、在“基础”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基础”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和法治观,而唯物史观则渗透在大学生思想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之中.在“基础”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渠道,增强

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效果

四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各有内容,自成体系,但事实上,科学的历史观教育都渗透其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观教育诸方面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纲要”课讲述自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的中国的革命史和建设史,其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大学生学习历史、认清历史、尊重历史,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概论”课则主要帮助大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楚中国为什么只能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深刻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3].“原理”课承担着为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重担,世界是由历史构成的,如何认识世界既是世界观的问题,也是历史观的问题.并且,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如何正确地认识历史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基于此,“原理”课本身也是科学历史观的教育.

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在高校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可以归纳为“一体四翼”,这“一体”指的是科学历史观教育,“四翼”指的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科学历史观教育各有渗透,各有侧重.因此,在“基础”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历史观教育的新渠道,增强教育效果.特别是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如网络媒体出现的“英雄诋毁”现象,以反思、探究、重新评价、质疑为由,对大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些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雷锋等进行恶意诋毁,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本身又具有反叛和创新的精神,这些年对大众传媒所呈现的所谓戏说、秘闻、野史等非常感兴趣,“英雄诋毁说”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不仅是一种观点,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变化,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容易侵袭大学生的思想和头脑,在“基础”课中广泛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丰富“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基础”课的教学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即思想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治观教育,看似独立的三大部分,实则通过科学历史观教育将这三大部分有机地串联起来,或者说科学历史观教育就是“基础”课的一条主线.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课教学往往条块分割,彼此独立,即使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意识到了历史观教育的问题,但也只是就教材内容说内容,缺乏一个整体的、全局的历史观教育考量,这对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不利的.在“基础”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既找到了一条贯穿“基础”课教学体系的主线,也有助于从整体上系统地构建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三、“基础”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现状

和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基础”课的三大板块事实上都渗透着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在第一章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渗透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念、对中国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的教育,可往往由于“基础”课的教学学时不足,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理论自信,对这些内容要么简单地一带而过,要么略去干脆不讲.第二章的爱国主义和中国精神教育部分,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些高校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将这一部分删去,原因是与“纲要”课部分内容重复,致使错失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一大契机.第三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分,对于人的本质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事实上渗透着科学历史观教育的内容,科学的历史观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观点看法,对人生重大问题的观点看法以及对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与创造价值的观点看法都需要从世界发展演变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出发去分析,才能科学地得出结论.很可惜,对此重要部分的讲授基本上是就事说事,就人生观说人生观、就价值观说价值观,搞不清楚这背后隐藏的历史发展规律.第四章道德观教育的基础理论部分,对道德起源、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的本质和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以及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都渗透着历史观教育的内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5版“基础”课教材在第三节增设了一节,专门谈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该节内容更是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要章节,旗帜鲜明地吹响了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斗争的号角.客观地说,这一部分理论性较强、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原先法律知识专业背景出身的“基础”课教师可能对传统文化研究得不多,对此信心不足,怕讲不好,讲不透,害怕学生嘲讽,往往选择让大学生自学或者是简单地讲讲如何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相关问题.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和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部分,关于法律的历史发展,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建成以及正确理解法治观的科学内涵都需要从法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所起的作用以及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实践历程谈起,可是由于这一部分太过抽象、太过枯燥,教学效果不好而常常被“基础”课教师所忽视,甚至摒弃不讲,只选择讲一些具体的法律案件和法律条文,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从以上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课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情况是并不理想的,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广大“基础”课教师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钻研和把握,往往是就教材内容讲教材内容,没有认清知识内容背后的历史因素,也找不到教学的主线;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和功利化的学习心态让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不太重视,抱着考试求及格的目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热情和自觉性,也导致“基础”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

四、怎样在“基础”课中更好地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

(一)广大“基础”课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中认真践行

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行动,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行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基础”课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需要广大“基础”课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全面把握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教学主线,清楚明了“基础”课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具体教学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同时,广大“基础”课教师还需加强对社会思潮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相关知识的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这些问题,搞清楚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变迁和发展,特别是其本质和危害,做到心中有底气,教学时才会有硬气.

广大“基础”课教师只在思想上重视还不够,还须在教学中认真践行.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找出各章节主要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即找到一条主线,那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的教育.综观“基础”课2015版教材,大致在第一章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章的爱国主义和中国精神教育、第三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四章的道德理论教育、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法治体系及法治观念部分涉及科学历史观的教育,但各章节内容侧重点不同,历史观教育的角度不同,这是必须要把握的一点.“基础”课教师在讲授这些章节时,不能狭隘理解,就事说事,不仅把章节的知识点讲清楚,详略得当,更应该用科学历史观教育的主线把对大学生的正确思想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串起来,这样更显得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在这些内容中渗透科学历史观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文化现象,认清其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自觉避免来自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害.

(二)国家和高校要充分保证“基础”课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学时和教学地位

“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极端危害性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顶层设计,科学安排筹划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历史观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而言,必须重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充分保障其教学学时,包括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不能借口这个原因、那个理由削弱或者变相削弱“基础”课的教学地位.

(三)大学生要辩证地看待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改变对“基础”课的偏见和误解

大学生虽然身处塔内,但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加深,由于社会阅历和自身的各种原因,有些观点和看法可能带有片面性,特别是对现实中的一些社会现象流露不满,比如官员腐败、贫富分化和社会中时常爆发的矛盾和冲突等,怀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理,思想容易激动和情绪化,缺乏理智的分析.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大学校园时,大学生很可能被蒙骗而导致思想上被洗脑.为此,一方面,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出台有力措施,不断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冲突和问题,增强大学生科学历史观教育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对“基础”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误解和偏见,重视自己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洗礼,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去分析这些现实困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基础”课的教学中去,积极配合“基础”课教师开展好科学历史观教育.

参考文献:

[1][3]李松林,王秀刚.简论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J].思想教

育研究,2012,(6).

[2]黄腾华.历史虚无主义对“纲要”课教学的冲击及其应对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

法律基础课论文参考资料:

法律类期刊

法律论文范文

法律和道德论文

法律本科论文

法律毕业论文8000字

职工法律天地杂志社

上文汇总:上文是适合思想道德修养和历史观和教育研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法律基础课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法律基础课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