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教学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教学实施策略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5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教学实施策略》

本文是教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跟素养和校本和策略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的研制与发布,核心素养作为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广大中小学校及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学评价的改进与完善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寻求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化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477(2018)09-0093-03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的研制与发布,核心素养作为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即上承国家教育方针的总体宏观要求,全面体现其根本性质和育人目标;下启基于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着力引领课程教学实施与评价改革.可见,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与价值,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广大中小学校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教学评价的建构与实施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积极寻求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体系、规划教学内容结构,是推进中小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举措.为此,学校要秉承原有的发展特色和传统,并对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探寻原有教学体系与培育核心素养的联结点,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结构,实现核心发展目标引领下的学校教学实践体系.

  一要厘清核心素养育人要求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实现三维目标整合价值的最大化落实.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与践行,对落实“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过于重视“双基”的教学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彼此割裂和偏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践偏差.当前,以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为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重在强调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非对三维目标的全面否定,而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超越和统整,进一步彰显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二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制订阶段性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设计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要依据课程标准具体设计学习主题的教学目标和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促使教学全过程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达到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同时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达成的阶段性、连续性特点,把握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学期课程、单元教学及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三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为此,教学目标需明确学生在学科学习基础上应达成的问题解决水平,避免机械地分离或孤立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要求,将教学目标简单地理解为从某一知识或能力到某一素养的对应关系.

  四要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实际水平确立教学目标,清晰、规范地表达教学要求.即每一条教学目标的叙述均应体现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结果四个要素,且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突出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达成度,也有助于转变教师只盯着教材而忽视学生的授课习惯,克服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逻辑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弊端.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

  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审视和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突破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即把教学内容等同于待传递的静止的间接经验,转而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动态性和生成性.这就意味着,选择教学内容,不仅是一个确定哪些内容有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如何建构将会在学生内部引发和生成所期望的素养的情境的问题[1].可见,基于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内容选取及设计,需要整体把握学科课程内容及学业质量标准,通过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积极探索整体化学习的方式方法.

  一要注重研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期课程教学指南.学期课程教学指南是指导教师整体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从注重知识系统性转向核心素养发展性的教学实施方案.其通过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按照学期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学科核心素养阶段性发展水平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使教师明晰每一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及要求,也使学生明了每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等.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尚未修订完成、新教材尚未编写使用的背景下,各中小学校及教师切不可有“等”、“靠”意识,而是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以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为载体,开展学期课程教学指南的研究与探索,把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落实到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堂课.

  二要积极探索从学科知识中心走向核心素养中心的教学内容整合.如针对当前过度关注知识教学的碎片化学习现状,探索从课时主义向单元设计转型.教学中的“单元”是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构成的教材与经验的模块或单位[2],单元设计就是以单元为单位确立教学目标或主题,通过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学科教学或研究,引领学生开展原生态、建构式学习.如基于学科内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主题学习或项目学习.主题学习或项目学习需建立在学科学习基础上,它不是对学科学习的要求降低了,而是要求学生真正把握学科学习的本质和方法,以此培养综合性学习所需要的养分.如何针对学科内教学内容进行有深度的整合设计呢?以高中历史学科为例,可将必修课程中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整合为一个新的学习主题,不仅可以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教学内容更具整体性,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在横向分析判断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评价的改进与完善

  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的过程[3].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要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价值判断过程.针对当前中小学校主要以纸笔测验方式和学生成绩为标准评价课堂教学的做法及由此对学生素养发展的不利影响,发挥教学评价对教与学的诊断性功能,重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校和教师从关注学生成绩到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表现,从关注知识教学到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是核心素养育人要求背景下的现实挑战,也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必然选择.

  1.基本原则

  一要指向核心素养.即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习得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恰当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收集和科学分析处理学生的有关信息,综合发挥教学评价在检测、诊断、激励、引导、调解、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确保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学科教学有效实施.

  二要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阶段学习完成后所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层次.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既要发挥量化评价易操作、客观性强的优势,更要运用质性评价,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价值观的形成作出判断.同时,要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应成为评价主体,综合运用课堂提问、纸笔测试、实践活动、自我反思、同伴互评、教师评语、家长评价等方式,多方面呈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三要重视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和学生个人能力等因素,寻找学生表现和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注重对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及时、准确地通过合适渠道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信息,主动告知或引导学生改善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强自我反思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2.实施要求

  一要研制评价标准.教学评价需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及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教师只有明晰评价标准,才能抓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以此引领和规范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明确的是,无论从哪个维度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及要点,都不是静止、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承载着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所以,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研制科学化、规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发展走向;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把握课堂教学实质,避免片面化割裂课堂教学行为.

  二要开展专业的观课议课活动.专业的观课议课活动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反思的过程,走向专业的观课议课,是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在课前确定研讨主题.事实上,期望用一节课去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一次观课议课活动都需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或主题,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都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和准备,有助于聚焦议课的方向和重点,提高观课议课活动的成效和水平;其次要在课中做好素材收集.上课教师要以教学设计为蓝本,在预设与生成的教学处理中把握自己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观课教师要以观察量表为依托,围绕议课的主题要求进行细致观察和准确记录,尤其要突出对关键性教学细节的关注和分析,为议课研讨提供科学、客观的课堂依据;最后要直面问题平等对话,促进教学行为改进和学生素养发展.一方面,上课教师和观课教师间要建立独立而平等的对话关系,彼此理解和尊重,既不唯唯诺诺,不敢敞开心扉,也不高傲自大、唯我独尊.另一方面,议课要提出更多的教学改进建议供教师自主选择.也就是说,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策略,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适合不同教师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既要立足实际,又要走在实践的前面,有效发挥议课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该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素养和校本和策略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