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论述有关论文范文集 与考场文的写作方法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论述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3-12-28

《考场文的写作方法》

该文是有关论述论文范文资料与写作和写作方法和考场论述文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纵观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变化最大的在作文.例如2016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用黑体字特别强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如此突出“论述文”复习,意味着论述文写作是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论述文的写作训练也就在高中课堂蔓延开来.2017年的《考试说明》也提出:“对材料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论述文文章”,可见高考是高中语文复习的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这就使得我们高三语文教师都在努力知道学生学写论述文,而不是一般的夹叙夹议的文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论述文的写作水平?当下很多学生和家长热衷于搜寻作文写作的“偏方”,而不去寻求作文写作的“良方”.笔者认为,回归课本,重视文本,是有效治疗论述文教学疑难杂症的“对症良方”.因为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能够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由此可见,学写论述文,要从文本处找寻写作的“金针”.

一、抓住关键字词,寻找蕴含在文本中的作文素材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读课外书籍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比较熟悉的还是高中语文课本.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录的各种文本,基本都是经过专家和一线教师层层筛选的,很多可以“经世致用”,甚至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素材为我们所用.

比如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这三种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在写作切入点的选择上,具体观点有较大的自由度,文体选择也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题目的要求却有相当的规定性,必须围绕“语言”来进行.对于比较有才华的考生,这样的题目写记叙文也比较适合.这里面不给大家例文分析,只给大家提示几个角度.杜甫的《春夜喜雨》,可以解读出语言,《春望》更可以解读出语言,是自然的方式和爱国的话语融合在一起.大家可以找一些诗歌,写抒情性比较多的作品.但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则是多重语言的回响,感人至深,无论是在篇幅上和写法上,都比杜甫的诗有更容易借鉴的地方.同学们可以写人生感悟类的作品.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藤叶》,其实讲的也是语言的故事.人物之间的语言非常有张力,老画家贝尔曼冷漠的语言是表象,故事中却借用自然的语言,给予了病患者琼西的信心.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语言,给予人生力量的故事.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作文无定法,但是有定规.丰富自己的思想,按照作文的定规,以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一定是好的记叙文,以自己的语言讲述清晰而正确的道理,一定是好的议论文.

再如,去年浙江绍兴“二模”考试的作文题,要求学生对匠人精神的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文文章.很多学生不晓得什么是匠人,还有的把匠人理解为农民工,其实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写的《品质》(必修三)中的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追求鞋子的品质,精益求精,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就是工匠精神的最好写照.由此可见,匠人精神就是对工作倾注心血、尽善尽美的精神,是对自己的事业专心、坚持的态度.此外,那种爱国思乡的主题、独立思考的主题在教材中也有很多.由此可见,文本其实是源头活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写作的时候就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地利用教材中文本中的思想和语言,顺利地在考场上写出佳作.

二、筛选有效信息,感悟隐藏在文本中的写作启示

有了写作素材,还要有理性的写作思维,才能成就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高中学生在写论述文时,往往在立论时没有独到的见解,人云亦云.“立”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一些道理和公理,在考场作文中很少见到独辟蹊径的新视角、新见解.而论述文要求具有观点的深刻性,能够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2018年天津市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从天津卷作文可以看出,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找到新的视角和观点,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那么怎样在写作时确立观点呢?我们可以从熟悉的文本中找到启示,从而拨云见日.且看《六国论》(必修二)中苏洵是如何立论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苏洵“唯陈言之务去”,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从中可以很好地学习与思维,打开写作思路,找到一个最好的立意,并且开门见山,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中心概念,直入正题.论述文的写作,特别是考场作文,就要如此简洁明了、观点鲜亮,而且条理清晰,以最快的速度抓住读者的眼球.当然,“论”要讲艺术,“述”要多样化.不少学生喜欢在引用例子后直接大发议论,如果老是这样,未免生硬和单调.能不能在记述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例如老舍的《想北平》(必修一),并没有多少直接对故乡的议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对比,就将倾向与评价鲜明地说出来了.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记叙中的某个人物之口来发表看法,或者运用典故来显示观点等.总之,真揣摩学过的文本将可以得到很多启发.

三、进行有效论证,借鉴凸显在文本中的论证手法

高中学生写论述文最大的困难是只会举例,不会论证.论证的时候往往是囫囵吞枣,做不到条例清晰;以叙代议,不会分析;空喊口号,没有措施等.首先要解决囫囵吞枣的问题就要围绕作文的中心论点,设置较多的分论点.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还可以逐步向纵深推进,纵向分解、逐层分析、步步推进、解决问题.在我们的高中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文本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六国论》中就是分解为两个分论点进行剖析的:一、赂秦而力亏,破 灭之道也;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其次,要克服以叙代议,就要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手法.文本中典型的论述文可以为我们提供范例.《师说》就是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综合运用,第二段重点批判了“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作者借用了三组对比:一、“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的结论;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比,得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结论,带有肯定语气,刺了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的学小遗大;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对比,得出“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结论,带有讽刺语气,讽刺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思想行为.这样层层对比,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深刻揭露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具有强烈的说服力.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为例,运用例证法,进一步阐释了师道、师生关系,从正面论证 了自己理论的正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再次,要解决问题,就不能空喊口号.在论述文中,想要挤干“唾沫”,拿出“干货”,就要在揭示、辨别、批判之后,提出与众不同的合理的建议,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如《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最为可贵的是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具体建议.

由此可见,文本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思维方式,只要我们找对了方法,能够在文本中搜索有用信息,我么在写考场作文的时候就能准确运用文本中的素材、挖掘文本中的深意、展开有效论证,我们的论述就有深度,文采就有厚度,思想就有向度.由此可见,在考场作文中众里寻他千百度,金针却在文本处.

吴萍,山东日照第一中学教师.

论述论文参考资料:

结束语,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写作和写作方法和考场论述文方面的论述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论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