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电子信息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电子信息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2

《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该文是电子信息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和课程体系和模式创新研究和培养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着重从电子信息类核心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从历届毕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入手,了解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作为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实行“3+1”的方法,即:大班授课、小班辅导、课程实验,另加课程资源共享,从多方面保障教学质量;实践教学重点抓好“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环节,推进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3-0255-04

目前我国高校都在争创“双一流”建设,作为高校三大功能之一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理论教学课时较多,实践教学偏少;“灌输式”教学过多,启发式培养偏少;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偏多,自主学习和研究时间偏少.其结果是:忽略了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是原因之一.

一、我国高校电子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国外教育的差异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我们的生源质量不行吗?对于“211”“985”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而言,在入校之初,他们大多数人具备了良好扎实的数理基础,当中不乏参加国际奥数的佼佼者,通过大学深造后,理应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具备分析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启动了“千人计划”,引进了大量的海外人才,他们却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核心作用,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也是在国内完成高中或本科学业后才出国留学的.两者的差异只是经过不同类型的高校与培养模式,培养的结果炯然各异,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仍沿用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在课程体系上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培养模式上更多的强调课堂上理论教学,因此只有在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两方面进行突破与创新.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成立了一个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提出了“与工作结合的学习”(Work IntegratedLearning)的理念.国外很多高校实施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实验室或企业生产线上学习.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原本只是一个技工、中专,随着新加坡整个产业转型的需要,他们提出了“Innovation(创新)”,以卓越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荣登美国《时代杂志》全球大学50强,它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学府之一.它的成功之处是致力于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获得各大成功企业的鼎力支持,为学生提供在全球知名企业机构的实习机会,他们培养的不是单纯的技术员,而是高于这一层的Technologist(技术专家).

二、优化课程设置及结构

当今世界许多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和发展,许多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我国缺乏高端人才和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这对我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需要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优化和创新,建立一个适应本专业特色、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本科生教学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本科教学计划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强调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图1为2017年上旬对我院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毕业十年为界分为本科毕业十年以上和本科毕业十年以内两类,发现专业核心课在所有毕业生中都得到一致的认同,有差异是部分选修课,这就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同时因专业认证需要,必须对课程体系完善,增加部分课程,融入更多的实践环节,图2为目前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二)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是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巩固.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既有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也有到校外一些企业参观实习的,其目的只一个: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专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从大三开始,直到大四毕业结束.主要内容有:创新性计划、学科竞赛、课程实验(设计)、专业实验、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

三、本科生的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在电子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但为何培养的毕业生综合能力有所差异呢?其主要原因是培养模式的不同.课程体系与教学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作为985的高校理应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学校起着引领示范作用.

(一)从大学生就业率来考虑

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的需要,我们于2017年11月对我校近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如图3所示).

虽然受大的环境影响本专业就业率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保持在95%以上,加上每年考研升学率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上,充分说明我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能够胜任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考研的学校都是985高校,更能说明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能力方面得到认可,特别是近年来我院推荐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就业率与升学率的高低可以从多方面检查高校培养模式的优劣.企业用人单位注重是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实践创新能力;考研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研究能力.

就业率高低反映了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也反映了教师队伍在学术方面的质量,为今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从专业认证要求,力求实践教学突破与创新《华盛顿协议》成立于1989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实践,已经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我国于2016年加入,标志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实质等效.该协议要求四年本科学士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问题(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也就是说解决复杂工问题的能力是本科学士毕业生能力层次的表征.近年来各高校所开展的专业认证旨在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工程教育的国际通用性.

目前,国内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CDIO、合作教育(CO—OP)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等.从表1中可以找出三种培养模式各自的侧重点.CDIO强调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关注工程实践.CO—OP真正意义在于获得工作经历,增加就业率.相比于综合型研究型大学,该模式更适合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研究性的学习.同时它又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提倡行业企业参与、注重标准引入和强化实践能力也是它的三大特征.

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这就给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核心课在培养计划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人才培养和学生知识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如何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构建科学性、完整性、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一直是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话题.

(三)培养模式的探讨

培养模式将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每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和发展历史来制定培养模式,杜绝“千校一面、万众一心”的现象,要办出自身的特色,特色问题决定了大学发展的个性问题,强势学科特性,以特色求生存,以强势促发展.这样才能在众多高校中增强本学校在社会中的辐射能力,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理论教学“3+1”模式:2012年湖南大学在理论教学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行“3+1”的教学方法.即:大班授课,小班辅导、课程实验,另加课程中心建设.

大班授课:课时等于学分*16,主要讲授课程专业理论知识,每周2次;

小班辅导:课时等于8,每4周1次,内容有案例、单元设计、期刊论文阅读等形式,拓宽了知识领域,激活了学生的热情.

课程实验:课时等于8,每4周1次,内容与教学同步,实现的手段可以多样,既可以运用虚拟实验室完成对电路的设计、仿真及验证,也可以对实物进行现场安装、测试,达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目的.

课程中心:将每门核心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心,网上有教师介绍、课程内容、课外作品、竞赛视频、样卷等,使同学们充分地了解将要学习的课程和面对的教师,以及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应用.

从实际效果看:新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带来了许多创新性的突破,给师生在教与学两方面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特别是小班辅导人数少,师生互动性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程实验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对实际电路的认识,识别了元件外观,了解了各单元电路的功能,还可以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测量了实际工作的数据和波形,并且知道了在这些元件参数发生变化,会带来什么结果,都一目了然,这是课堂教育达不到的效果.

实践教学“抓两头,促进整体,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除了完成课程学习外,还要引导本科生进入科学研究领域,充分发挥科研对本科生培养的作用,促进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创新性计划在各高校开展多年,分校、省、国家,由于有充裕的时间和资金,可以一边学习专业,一边完成项目,给有基础的同学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后续学科竞赛、课程设计、专业实验及毕业设计起到示范作用;毕业设计是将四年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教与学的综合检查.这两个实践环节正好处于大三、大四的两头,且均有老师指导,两个环节是个纲,纲举目张,可以促进和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当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取得优异成果的根本保障.

(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风

不管课程体系如何合理、科学,也不管培养模式如何先进,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是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学习习惯与学风的形成固然有许多重要因素,但任课老师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可替代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具有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接触机会和时间会更多更久,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之中.特别在治学态度、为人处事和自信心等诸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几年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润物无声,可以改变学生很多,有些影响甚至是终身的,这样给学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综上,本科生教学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基石,是社会评价大学优劣的基点,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是保障大学质量的关键.电子类专业在我国高校工科专业中设置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校人数众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所需求的人才也十分旺盛,如何实现供需双方进行无缝对接,正是电子类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所要实现的目标.我们希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独立观察、判断和科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老师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雷环,赵田慧,等.双一流建设与工程教育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7,326(12):27—30.

[2]靳玉乐,廖婧茜.美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7,163(3):43-49.

[3]陈利华,赵津婷.基于《华盛顿协议》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326(10):50-54.

[4]朱君,宋树祥,等.西部特色人才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200-202.

[5]李正等.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4(12):28-31.

[6]章献民,杨冬晓,杨建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78-181.

[7]李春林,刘丽丽.一流学科的演进特征与生成机理[J].教育发展研究,2017,(21):39-45.

[8]姚韬,王红,佘元.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4,(4):32-35.

Research on the Cor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YAN Min,XIA Yu,PENG Wei,LIU Tian-bao,ZHOU Yan-wu,HUANG An,XIAO Lu-dan

(The Physics and Micro Electronic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Abstract :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re curriculum systemand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It is the basis for teaching plan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curriculum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with the previous survey ofgraduate students.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is improv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teaching andpractice teaching.The teaching theor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3+1" method is large classes,all class,courseexperiment,and a shar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guarantee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from many ways.Practice teachingfocuses on two important processes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plan and the graduation design,to improve theuniversity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system;training mode;quality standard

电子信息论文参考资料:

电子信息类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概论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该文评论,上述文章是适合课程体系和模式创新研究和培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电子信息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