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少女类论文如何写 和《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德语文化浸染下的诗意象征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少女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1

《《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德语文化浸染下的诗意象征》

该文是关于少女类论文如何写和《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和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摘 要:散文从德国文化背景中汲取了许多的养分,文章所展现的寂寞的生命底色、生与死的独特意味、诗意象征的文本特色,都是德国文化的沉思性所得.其中,里尔克的存在观、山水观影响最为明显,为我们解读这篇散文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冯至 里尔克 山水观 存在观

《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创作于1932年作者在德国学习期间.研究冯至论文成就的许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是冯至散文创作的黄金时期.从他开始发表诗歌的1923年开始,许多“抒情诗般的”散文问世,及至30年代已有三十余篇.这篇短篇散文创作时,作者已经对德国神秘主义与浪漫主义思潮开展了研究.

里尔克的存在观、山水观影响最为明显.

里尔克由浪漫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过程同样再现于冯至的身上.早期的里尔克作品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但在艺术探索中逐渐发生转变:相比起人虚无不稳定的情感,“物”本身包孕的意义更为重要深远,从而在艺术上,里尔克对于物的存在达到近乎崇拜的地步.里尔克认为的诗人的使命,就在于用原初的回归“生命与物我真谛”的原初体验与原初语言,为在世俗中失名的事物重新命名.

里尔克的影响在《山水》中有可靠的依据,他在《山水》集《后记》里这样写道:“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我们不应该把些人事掺杂在自然里面:宋、元以来的山水画家就很理解这种态度.”作者爱慕不为人类历史所点染的自然,希望人们生活在林间时,便像一棵树一样,感受原始的气氛而不去破坏和打扰.

所以,在其受到里尔克思想影响、自身诗学观念出现变化这样的语境下,进一步来看散文中各个形象所代表的实质内容,能有一种关于艺术、存在的解读.

开篇即讲明了偶遇的两个人的来处.修道院的少女“正如百年才开一次的奇花”“她不知道在这百年内年年开落的桃李们做了些什么匆忙的事”.少女象征着天成的自然与美丽.男子从“热闹场”中走出,想为神捕捉天使的面孔供奉在神的旁边.男子象征追逐天成之美的人.一个,从世外走进,一个,由人世走出.

从少女来看,她在不知所处的人间供男子寻思与抚摸,感受到了“所不曾得到过的一种幸福”,这也许是一种对于爱慕与崇拜的回应.少女在爱慕之中感受到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但这种互动带来的存在感并不稳固.想躲避人间的喧嚣吵闹,却也回不去林间的小屋.最终,安详来源于水波中的“星影灯光”,水中虚幻却温柔的世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美丽的归宿,少女带着自己永久的微笑走入波光之中.

她的悲剧来源于她将自己托付给了他人,一个带着虚无而不稳定的情感的人.面对人间令其不适的喧扰,她想念那个回不去的“天国”.正像冯至的诗,“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但是“只有微弱的灯红,在证明我们生命的暂住”.于是她选择了向宁静和恒远的回归,带着天成的微笑.

从男子来看,他偶遇了天成之物.当他细细的欣赏与抚摸这微笑时,他被打动,他相信能改造木石的原型、再现天成的微笑.然而努力都是徒劳,反而越来越不像,最终痛苦的放弃与沉沦.男子再次见到少女天使般的微笑,便是一副“死面具”.更讽刺的是小贩的兜售,“价钱很便宜,比不上那些名人的…”,天使一般的美丽笑容,最后只能变成一副死面具挂在店间,不及名人的雕刻品,更是不及原初的少女的微笑.自然天成的美就如此毁灭.

冯至借此提醒着那些艺术家们,自然天成之物自带有其神圣与美好.可以追求、有责任为其命名,但在真正的“物”的美与真谛面前,人是无力的,难以把握与改变这一切.源于里尔克对物的崇拜,在这样的存在观语境中,不是人赋予事物诗意与美,物是纯粹的,是物的原初与永恒带给人关于存在的思索,生发出关于美的概念与追求.无名少女不复存在的微笑,便是因为人的傲慢而丢失的原初与永恒.

繁华的巴黎街道走出一个想要创造天使微笑的人,这本身是一个寂寞的追求.里尔克说,“在寂寞中你不要彷徨迷惑,由于你自身内有一些愿望要从这寂寞里脱身.…寂寞地生存是好的,因为寂寞是艰难的;只要是艰难的事,就有使我们更有理由为它工作.”冯至表现着这种随寂寞而工作的状态,而且把“追求”的寂寞又加深了一层,我们往往难以求得结果,艺术永远无法再现物,有限的把握让追求没有终止.

而关于少女面带微笑投河这一生死议题,我们认为少女在波光的世界中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永生.这种死亡不是骇人的、不可接近的,反而是美的,带有极深意味的.生死命题在冯至这里,更倾向于对于存在的追问,“活,需要决断,不活,也需要决断”,我们不妨以此为脚注来理解.我们关于生死的决断关乎我们关于存在的解读.存在对于人而言,不是“生理的活着”而已.生死命题不是走向绝望与悲观,而是含着向死而生的积极,所以我们不觉得少女是悲惨的.

全文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因为其诗意象征而变得动人.冯至的诗化语言自不必过多的分析,象征带来的深意让人回味悠长.感性与知性的结合、人的生命形而上的体验与存在的思考,使创作在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下,体现出冯至的“沉思性”.

参考文献:

[1]解志熙.“灵魂里的山川”之写照——论冯至对中国散文的贡献[J].文艺研究,2016(01):44~54.

[2]杨志.从德国浪漫派到存在主义——论冯至对德语文化的接受与消解[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05):207~221.

少女论文参考资料:

少女杂志

此文结束语,这是关于《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和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方面的少女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少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