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法治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跟电视媒体法治节目传播策略以《法治天下》为例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法治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9

《电视媒体法治节目传播策略以《法治天下》为例》

本文是法治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法治天下和《法治天下》和策略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从1985年上海电视台创办《法律与道德》栏目起,电视法治节目开始作为独立的节目类型出现.截至目前,电视法治节目已衍生出法治资讯节目、法治专题节目、法治纪录片、法治谈话节目、法治娱乐节目等多种形式.如今,全国有11家电视台开办了专业化的法治频道,如电视台的社会与法频道、河南电视台的法制频道等.法制栏目的开播数量已超过200个,如《法治天下》《庭审现场》《今日说法》《政法报道》等.基于此,笔者以《法治天下》为样本,分析当前法治节目对法治精神、法治意识的传播及其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

我国电视法治节目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法治类电视节目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法治的恢复与建设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电视自身扩展传播领域、干预社会生活的必然选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国需要更多的法治节目来承担舆论引导和良好的法治氛围营造的重要任务,也需要更多的节目进行普法活动,帮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作为重要且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电视法治节目是国家进行法制宣传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我国法治节目发展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节目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的电视法治节目往往以一个案件的发生为由头,将整个案件的始末呈现在观众面前,再由法官给出专业的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来构成一期节目.这种单一的节目形式会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对普法产生抵触情绪,这也与普法要求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相左.作为普法类节目,其初衷是为了让群众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或求助途径.而相似的选材、相似的节目流程会让观众对节目提不起兴趣,导致节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犯罪情节的不当披露.一部分法治节目为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和窥私欲,把当事人的信息泄露出去,甚至将一些犯罪细节清晰地描述出来,这不但不符合行业操守,还有可能诱发新的犯罪.例如,在节目中对某个案例中劫匪抢银行的细节进行过于详细的描述,有可能引发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去模仿.尤其是青少年,他们还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遇到相似的情境,很有可能不辨是非地进行模仿.那么这种对犯罪细节进行过多披露的案情回顾,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很有可能超过其普能,这样的电视节目也难逃追逐收视率之嫌.

叙事过分煽情.一个案件能够被选取为电视法治节目的素材,除了具有普法价值,新闻价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既不能因为强调娱乐化而放弃普能,又不能顾此失彼不注重新闻价值.当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欠缺、法律素养不足时,就会热衷于选择杀人、放火、抢劫、等重大刑事案件的题材,想要以此吸引受众注意,提高收视率.对这些题材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堕入所谓“新闻”的泥潭中,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法治节目的普法效果.

《法治天下》节目的创新分析

《法治天下》是人民法院报社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院文化、宣院工作、传递法治正能量”的指示精神,与广电媒体联合开办的第一档法制类日播电视节目.该节目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实现“树立法院形象,展现法官风采,讲述典型案例,传递法治声音”的节目定位.自2015年5月22日正式开播以来,已播出700余期.与同期其他法治节目相比,《法治天下》的播出, 不但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也进一步扩展了传播渠道,拉近了法律与观众的距离.

内容题材丰富,贴近群众,现实意义深远.《法治天下》始终坚定坚持新时期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三贴近”原则,不断提升法院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递中国法治好声音,切实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因同法院合作,所以能充分地发挥人民法院丰富的案例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广大法官的积极性,用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的法治故事,如涉及金钱的“仙人跳”、网银盗刷、金融诈骗等;工作中的讨薪、工伤等;生活中的离婚案、学生入学、维权等,通过直观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社会公众形成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

拓展传播渠道,跨平台合作效率高.相比以往的法治节目,《法治天下》和网络有了更实质的接触.《法治天下》与爱奇艺、中国法院网络电视台合作,在网络同步播出并展开平台推广.在此之前,电视和网络同步直播的形式往往出现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上,在普法类节目上并不多见.在这个层面上,《法治天下》无疑走在了同类节目的前列.除此之外,相比以往只在电视上播出,网络的同步播出能够为受众提供更便捷的反馈途径.作为普法类型的节目,及时了解观众反馈也能让节目迅速调整方案,从而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

节目策划新颖,法官亲临现场代入感强.《法治天下》设置有主持人和当事法官面对面的交流场景,一起将发生的故事呈现给观众.法官对法律知识熟知且经验丰富,能更熟练地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法案呈现给观众.此外,法官全程跟进案件,对案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因此,其在陈述案件时,更像是故事中的参与者,这种视角讲出来的故事更加接地气.

《法治天下》节目的不足与对策

《法治天下》节目以普法为核心,以记录和评论为呈现语态,通过对案件的时空重构,使其以全新的样貌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在节目质量、采编流程、传播推广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节目标题不明确,应注重普法教育的功能性.观众收看普法节目是为了满足自身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有一个可参照的范式, 而《法治天下》部分节目的标题却时常顾左右而言他, 没有具体的指向,如“温暖的判决”“谁说女人不能当大厨”等这样的标题往往令观众迷惑,导致节目的教育功能减弱.以“ 温暖的判决” 为例, 此案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少年,长期独居,缺乏父母的监护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负责审理的法官以较为温暖的判决方式给予了该少年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单以“温暖的判决”为题虽然突出了法官的仁爱之心,但是并未点出故事的主旨.如果将标题改为“改过自新的少年犯”则更能突出故事的主体,激发公众的观看.

受众参与感弱,期待互动模式革新.创新节目的互动模式,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例如,节目播出后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获取观众的反馈,对于呼声较高的问题,在下次类似的案件分析中可以请专家统一回应,充分满足受众的参与感.《法治天下》对受众参与层面的考虑是欠缺的,节目中讲述的案例分析是否能为观众解决问题不得而知.如果建立互动模式,受众的需求可以被更广泛更深入地关注,同时也能为节目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传播力度不足,急需拓展多层合作.《法治天下》栏目自2015年播出以来,已有三年的时间,虽然其在内容、形式等多个层面不断创新,但节目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此外,节目和爱奇艺虽有合作,但合作方式仍较为单一,未能做到深层次、多平台,以致节目的传播力度不够、推广效果不大.因此,栏目更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对此, 《法治天下》节目可以选择和爱奇艺、百度、优酷等多个平台以合作新节目及适当降低节目版权购买费的方式展开深度合作,结合双方优势生产新的媒介产品,并鼓励视频网站提升节目推送频次,还可以在网站主页进行广告推送,以取得最大限度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 普洱学院政法学院

法治论文参考资料:

人民法治杂志

道德和法治论文

法治的力量论文

人民法治杂志社

点评,本文是一篇关于法治天下和《法治天下》和策略方面的法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法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