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跟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功能定位和模式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校图书馆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24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功能定位和模式》

本文是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论文范文文献跟高校图书馆和发展模式研究和定位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1 引言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人、资源、空间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要素和动力源泉.随着2009年,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概念在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上提出,图书馆空间场所价值日益凸显.新媒体联盟(NMC)地平线报告(2015图书馆版)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77%的大学生到图书馆是为了自学,51%的学生表示他们是为了使用在线数据库.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环境下以纸质借阅为主体的空间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社交分享交流为主体的空间服务需求日渐迫切.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内外图书馆纷纷整合空间,为自主学习教室、媒体制作工作室、创客空间及其他实践活动留出空间.空间再造与利用纷纷列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如新西兰梅西大学图书馆在战略规划引言中指出,图书馆应主动给动态的、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以优先权;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提出继续开发和巩固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的一种物理象征,提供学习和休闲空间以满足所有用户的多样需求,如提供研习空间、团体工作区域和休闲座椅等[1];国内南京大学图书馆将空间改造列为“十三五”时期三项重大任务之一[2].

笔者以“图书馆”和“空间再造”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作主题检索,截至2017年10月1日,共检索相关主题期刊论文86篇,且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空间建设形式的研究.早在2010 年,学者邱源在论文《由数字图书馆迈向虚拟图书馆的再造工程》中提出建设虚拟共享空间[3].学者杨允仙在论文《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思考——写在201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会后》指出空间建设形式多样,可以是学习空间服务、生活空间服务、心理空间服务、虚拟共享空间服务,主要在于根据本馆用户变化的信息需求打造适合自身的服务[4].二是在空间功能设计与空间布局设计要求.学者肖珑在《后数图时代图书馆空间功能及其布局设计》一文中提出,未来馆舍空间布局要求与空间环境设计需求[5].学者史艳芬、徐咏华、刘玉红在《图书馆空间布局与功能维度的战略规划研究——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例》一文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例,从业务流程和用户服务两方面分析空间布局框架[6].三是案例研究,介绍图书馆空间改造实践,这类文献数量最多.吴明明、刘华在《转型期学术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一文中介绍国内外知名学术图书馆与上海大学图书馆空间实践[7].

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创业的发展,创客空间成为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重要建设模式,但创客空间是否适合所有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创客空间是否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唯一模式,笔者试从图书馆空间再造用户需求和功能定位出发,探讨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建设模式选择.

2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用户需求与功能定位

2.1 助力阅读推广,提升阅读空间体验

阅读是提升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非常重视阅读,并从国家层面成立组织机构发起品牌推广项目促进阅读,让阅读思想和阅读观念渗透到每个民众心中.阅读行为是读者与阅读资源发生关联的心理过程,受阅读环境影响.阅读环境是读者阅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各类事物特征的总和,包括外部物质环境,如阅览场所中的桌椅、室内色彩、光线照明、声控环境等,和虚拟的周围情绪环境,如放松舒适的心理环境、畅通的阅读互动交流、科学的阅读指导等.阅读空间改造就是要提升阅读环境,增强阅读体验,吸引读者前来阅读,让读者喜欢、享受在阅读空间的阅读过程.

2.2 适应用户学习科研需求,建设知识交流空间

2.2.1 适应用户学习需求

自学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高校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对于课堂中讲述不完整的地方,需要课下花大量时间,查找资料,认真梳理,完善知识结构.随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的出现,学生自主学习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MOOC为用户带来本校范围以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获取知识,还可以按照自己学习进度安排学习.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的第二课堂、“第三空间”,应当紧跟用户学习需求,提供学习环境保障.

2.2.2 适应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重点服务之一,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作为学科服务的主力军,深入到学校各院系,了解专业信息需求,建设和开发专业信息资源,组织专业信息素养培训,开展定题跟踪、学术热点探测、学术前沿探寻、知识脉络分析等服务.随着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数字出版的运用,数字人文、数字研究的兴起,传统的学术研究方法,逐步向数字学术迈进,学科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相应的延伸,学科服务融入科研中为各阶段工作提供支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科研活动为例,在科研筹备阶段,学科馆员需要促进合作研究,提供基金申请咨询与支持;科研进行阶段,提供深度学科咨询、大数据处理工具、科研工具的培训与使用;科研成果产出阶段,提供学术出版传播与数字化服务;科研结束阶段,提供数字监管存档服务等[8].课题论证、项目研讨、学术指导等活动贯穿科研工作各个阶段,而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图书馆空间场所的保障.

2.3 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表现为对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高度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推崇创业精神.创新培养人才已成为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学科地位边缘化,没有明确的学科和专业,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很多学校通过就业课程和创业讲座来替代.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传播创新思想,培育创新文化,激发读者创新意识,配置新产品新设备,如3D打印机、虚拟现实设备等,让读者感知和体验新技术成果,培养读者主动探索精神,举办创新知识培训和沙龙,提升读者科学素养,拓展和延伸读者知识结构,组织创新活动和创新竞赛,让读者参与其中,熟悉创新过程,感受创新领域成果.对在创新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市场价值,且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创新项目,适合在图书馆范围开展,图书馆可给予场所支持和政策帮扶,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3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

3.1 阅读空间模式

阅读空间与传统典藏阅一体化的书库、普通阅览室相比,除了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满足基本阅读需求外,在空间设计上更讲究人性化、生活化,积极营造舒适、轻松的阅览环境,使整个阅览空间色彩淡雅、灯光柔和;书架材质、高度、书架间距以及阅览桌椅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需求;便捷的检索系统与导向标识,方便用户识别.在阅览流程上讲究数字化、智能化,优质便利的阅读服务,如配置高性能视听设备,提供无线网络覆盖,自助借还,读者能够按照需求荐购图书等.空间实行色块分区,有温馨安静的阅览区、活动交流区、文化展示区.

阅读空间建设模式公共图书馆采用较多,如合肥市图书馆利用其馆舍东侧近200平方空地专门打造的三层24小时阅读空间,取名为悦书房,由阅空间、趣空间、创空间组成,阅空间里的图书以人文社科类为主,提供西式轻食,内设二三十平方米的小舞台,用作小型聚会或主题活动;趣空间定位群体为学前儿童及小学生,以绘本为主;创空间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既有古老图书馆的厚重,又有现代的文艺青年范儿,特别设计3个独立的私密空间,适合小型沙龙或聚会.高校图书馆一般采用这种模式打造经典阅览室,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创设“闻学堂”即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一.“闻学堂”整体采用中式古典风格设计,精选四千余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陈列于古典风格的书架上,设有书画作品、古代机械、茶艺等展示和交流区域,设有宜于开展中小型文化沙龙讲座的研讨区域[9].也有部分高校采用此种模式,通过校园图书馆书店的建设与运行,打造局部阅读空间,如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内设咖啡书店“前言后记”,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内设“时代书苑·青禾书店”,促进局部阅览环境的改进,完善图书馆阅览休闲功能.

3.2 学习共享空间与数字学术空间模式

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高级形态,在构建框架上与信息共享空间相同,主要有支持层、虚拟层、物理层三层.支持层为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如咨询馆员、教师、技术专家等;虚拟层为图书馆各类资源,如数据库、网络课程、教学参考系统、数字图书馆等,是开展服务的资源基础;物理层是为服务提供实体空间保障,实体空间建设主要有信息咨询区、学习区、文献资料区、媒体体验区、休闲区[10].信息共享空间强调信息资源、参考咨询与空间场所的整合,学习共享空间注重跨学科与跨部门的合作,支持用户协同学习与知识创新.所以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是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基础上拓展而来的,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出的IC2创新服务模式,它是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在强调支持学习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1)”基础上,引入了“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IC2)”的新型服务理念[11].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整合校内外人力资源,物理空间和服务内容的拓展,实现信息共享空间向学习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转变.

数字学术是应用在研究和教学过程等领域,基于数字证据等理念,以GIS数据技术、可视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为核心工具,以创造、出版、保存新知识为目标的新技术[12].数字学术空间是图书馆为支持数字学术而建设实体空间、提供服务的统称.在功能上,与学习共享空间相比,支持大量原始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支持科学研究申请到科研成果的出版、保存、发行的一站式服务过程.在构建上,包括支持层、虚拟层、物理层三层.支持层为数字学术提供支持的服务团队,要求团队工作人员具备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字出版等数字化技能;虚拟层为图书馆各类资源,如专业数据库、网络课程、教学参考系统、学术交流平台、数字存储与学术出版平台等,是开展服务的资源基础;物理层是为服务提供实体空间保障,实体空间内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与学习共享空间相比,支持层服务团队数字化技能要求更高,虚拟层各项资源平台要求更加完善,物理层配置软硬件在功能上要求更专业.国外数字学术空间蓬勃发展,早在2009年,美国布朗大学图书馆成立数字学术空间,开展数字人文学科知识服务,比如元数据工作、存储服务、数据管理、可视化等.2012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建立数字学术中心,支持新的学术形式[13].国内高校图书馆设立数字学术空间较少,较多高校图书馆停留运行在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

3.3 创客空间与众创空间

“创客空间”的提出及其概念出自著名的《创客杂志》:“它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早在2006年美国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建立“You Media”数字媒体实验室,开始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结合的实践.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2015年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建设驶入快车道,由于创客空间建设理念与现代图书馆所倡导的“知识、学习、分享、创新”理念契合,不少高校图书馆积极引入创客空间模式,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在于科技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工具、材料、信息资源、培训辅导、空间场所的保障,让读者感知创新文化、培养创新思维、探索知识创新,转变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为知识孵化关系.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在构建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高校用户需求不同.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都创建了创客空间,前者为研究性大学,引入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偏重学科探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为实践性大学,考虑素质教育需求,注重人文素养知识的训练与提高.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成功创建并投入运行的不在少数,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配置创客工具,提供相关服务,为后续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提供参考.“众创空间”是指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14].众创空间是将创客空间中产出的具有市场意义的项目,通过市场化、资本化运作,直到成功独立运行的过程,它是一种新型创业孵化模式.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众创空间孵化开展空间再造,2015年5月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通过“时代书苑杯”校园书店运营创意大赛面向全校学生征集策划方案,孵化校园书店运营项目,“时代书苑.青禾书店”在此基础上成功运作,这种孵化方式一方面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现学习、实践和创业平台,另一方面开创了“馆企团学”合作、互惠共赢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新机制.2016年3月,安徽大学图书馆发起“超星杯”校园咖啡吧运营创意大赛面向全校学生征集策划方案,孵化图书馆咖啡馆运营项目,通过初赛复赛评审,“青创1928咖啡厅”在安徽大学图书馆文典阁落成,安徽大学图书馆继续采用大赛孵化模式,打造文化创意空间,利用空间再造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4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空间再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而且没有成熟的样本,需要调研用户需求做好长期规划和功能定位.创客空间也不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唯一模式,学习共享空间与创客空间物理空间建设有交叉部分,但其建设理念与建设重点有所区别.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照抄其他图书馆建设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学校特点和用户需求开展空间再造,探索适合本馆的转型发展之路.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归纳上文,上文是关于高校图书馆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校图书馆和发展模式研究和定位相关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