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电影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本期点评:这次我们不只谈论电影,也谈谈他们的小说类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电影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13

《本期点评:这次我们不只谈论电影,也谈谈他们的小说》

该文是关于电影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和点评和谈论和小说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是的,万玛才旦导演过《静静的嘛呢石》《老狗》《寻找智美更登》《塔洛》等一系列电影,柴春芽和唐棣也各自导演过《我故乡死亡的四种方式》和《满洲里来的人》等等,他们都确实地有着电影导演的身份,也正从事着电影的事业,但仅仅因为他们是导演,都写小说并不能构成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谈论的充分理由,至少是表面皮相的理由.当然,我们可以投机取巧地用“跨界”“越界”来指认他们.不过,“跨界”“越界”这些词在今天因为被滥用,或者经常被那些捞过界的人用来张目,已经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了,就像一个木匠在木匠界做得三脚猫,偶尔他学会了砌院墙盖鸡窝的手艺,于是就俨然成了在木匠界最好的瓦匠,瓦匠界最好的木匠.你说,这种所谓的“跨界”“越界”是对一个诚实的手艺人的褒扬吗?因此,在现时代,我们是能够看到穿行于各行各业的旅行者,他们做到的也仅仅就是跨越了不同的边界,成为各种时代欢场上的两栖人或者多栖人而已.

所以,当面对万玛才旦、柴春芽和唐棣,我们是要电影的尺度衡量他们的电影,用小说的尺度来衡量他们的小说给当下的中国文学带来了什么?回到他们的小说,回到他们各自的个人写作史,都不是因为电影给他们荣光,转而去“玩玩小说”.只是因为,比如万玛才旦的电影正逐步累积世界声誉,追逐光环的大众传媒让小说家的万玛才旦成为一种相对隐秘隐微的身份,而恰恰是,万玛才旦电影的异质性可能部分是源自他的“文学”.应该注意到,万玛才旦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有一个自己独立创作小说的“母本”,在他导演第一部电影《草原》之前,他就是一个成熟的短篇小说家.而与他这些电影并行不悖的是:他一边以“个人风格”标记自己的电影,发展他简洁干净的电影叙事——这种标记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藏地”,而是他的电影作为卑微者心灵史诗的艺术方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方阵中的一员,已经有了属于万玛才旦的辨识度.同样,这样的辨识度也不是因为民族身份和“极端”题材的异域风景.是的,哪怕我们还用民族身份来谈论万玛才旦的电影和小说,他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小说家的柴春芽,另一个比导演更著名的身份可能是曾经做过的摄影记者和大地上的旅行者.他对风景与人有异乎寻常的敏感,所以他的《我故乡死亡的四种方式》这本书可以集成散文、剧本和影像的各种元素去挽留正在消逝的“故乡”.而唐棣在成为“青年导演”之前其实已经是一个“秘密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在有限的范围里流传,像一个传道者,“秘密”只是没有被我们的主流文学期刊所接纳而已.因此,如果要研究他们在电影和文学之间往返的旅行者身份,恐怕文学赋予电影的可能更多.

电影作为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几乎是一门完全现代的艺术.因而,在诸种艺术门类中,新兴艺术的电影也是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但有意思的是,电影这门艺术的“技艺性”使得它又可能保留我们今天时代正面临危机的手艺人精神.那些人类艺术史少数好的电影,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考究到肌理和细节的.如果从电影类型上,万玛才旦和唐棣的差异很大,但在叙事上的极致和挑剔上是共同的,万玛才旦是最大可能的做减法,而仅仅以《满洲里来的人》来看,唐棣则不避繁复,繁复而秩序感.这也是他们小说的差异性.万玛才旦的小说是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压向一个个渺小的生命个体.宏大时代到每一个个人已然是神经末梢,一个时代的,或者也有一个民族的疼痛就在这些末梢的卑微无名者身上.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理解柴春芽说的,“万玛才旦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遭受的疼痛,可能是我永远无法体会的”.因此,读万玛才旦的小说,我们以为我们可以解读的部分可能是最肤浅的,而那些“无法体会”的也许正是万玛才旦小说需要我们爱惜的部分.在我们这个夸夸其谈语言泛滥的时代,需要适度的沉默而无言,或者不能言,言而不尽,文学应该给我们的世界“留白”,留下冥思或者独自忧伤的“余地”.唐棣是怎么发育成现在这样的文学中的不可知论者,我们没有仔细去研究.因为,对“巨大症 ”的厌倦,我们的文学评价正在走向极端的反面——毫无价值立场地去强调去突出当下文学书写中的失败者、小镇青年、灰色人群、边缘人等等的琐碎无聊.问题是当我们的文学在书写这些人现实的百无聊赖,几乎也只能贴着地面爬行.有一种危险的倾向:唐棣写作的某些部分,也被放在这个谱系里来识别.而事实上,就像唐棣的小说题目,“西瓜长在天边上”,唐棣小说的“无聊感”是有在天上飞和看的部分,就像他的电影不断抖动的摄像机.唐棣的“无聊”和“虚无”是信仰意义上的,基于他的不可知论的世界观.唐棣继承了 20个世纪 80年代先锋文学精神遗产,至今他依然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文体实验者.他的实验性写作目前公开的很少,如果我们假想的 “80后作家”这个代际作家群确实存在,就像唐棣的电影被指认为“一种噪音”,他的这一部分实验小说在他的同时代人中也会是“一种噪音”.经过 90年代以来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的洗礼,我们的写作和阅读已经变得越来越“鸡汤”越来越“浮浅”.小说文体实验的群众基础其实已经远远不如20世纪 80年代.尚且不论唐棣的小说实验能够走多远,能不能解决先锋前辈没有解决的形式止于“形式主义”的问题?至少我们的文学先要宽容某些“极端”的写作.我在和年轻作家的交流中发现,类似唐棣这样把文学作为“信仰”的不在少数.

说到 “信仰”,这也是柴春芽最为可贵的气质.“知行合一”,写作是柴春芽的“修行”.在宗教世俗化的时代,柴春芽却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着日常生活的神性尺度.或许柴春芽可以作为一个提问,在今天,写作还能作为心灵史吗?

2016年深秋于随园西山

责任编辑李倩倩

电影论文参考资料:

看电影杂志订阅

世界电影杂志

看电影杂志

电影世界杂志

电影文学期刊

电影杂志

此文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电影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点评和谈论和小说相关电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