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乡愁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味觉上的乡愁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乡愁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3

《味觉上的乡愁》

本文是关于乡愁类毕业论文怎么写和味觉和乡愁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记忆中的芥菜

由于地域的关系,东北人吃饭口重,每顿饭都要有咸菜下饭.前几日,上超市买日常生活用品,货架上摆放着各种调味料,不同产地、商标的咸菜,其中一个瓶子是下饭菜.我好奇地拿起来看,透过玻璃瓶,里面红白相间的下饭菜诱人,它和小时吃的拌芥菜丝相似.

记忆中每到深秋,落叶飘飞时节,母亲都会带着哥哥,推着自行车,麻袋别在后车座的压板下,去市场买芥菜疙瘩和樱子.家里人口多,咸菜要备足,即使没有菜,咸菜也可一时应急.

晚饭前,小伙伴相约玩耍,等不到饭点,手拿两个饽饽,抓一块咸芥菜,边吃边玩,吃得倒也香甜. 母亲腌芥菜用两个大缸,一缸芥菜疙瘩,另外一缸是芥菜樱子,这些够全家人吃半年.可不能小看芥菜疙瘩,不比其他蔬菜逊色,《千字文》中说:“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因姜和芥都是味辛性温,开窍解毒,两者菜中调味的珍品,这倒融人东北人“春用葱,夏用姜,秋用芥”的饮食习惯.

周代以来,人们将芥菜籽研磨成芥末,成为拌菜的佳品,流传于宫廷饮食生活中,而后传人到日本,日本人以山葵为作料,制成山葵酱,就是今天的“wasabi”,说起来,芥菜籽研磨成的芥末,该称得上鼻祖了.

母亲腌芥菜简单,切掉芥菜的根部,清洗干净,清水浸泡半日,泡出芥菜内的辣气,捞出控干水分,放进加盐水的缸里,没过芥菜,上面压一块石头,以免芥菜漂浮,腌不透,容易腐烂.—个月左右,方可食用.

父亲喜欢吃辣菜,并不是用辣椒做菜,将芥菜疙瘩洗净,切成细丝,放油炒八分熟,放进盆中待凉.红萝卜切成丝,攥出萝卜里的水分.凉透的芥菜丝放人坛中,随后萝卜丝倒人,加少许盐,然后封严坛口.一周后打开食用,盛如碟中.一小碟辣菜,吃起来辣的爽口,不逊于芥末.若吃多了,会留下过瘾的泪.辣中的美味,挑战人们的耐力,人对于食物的瘾一旦爆发,便极难控制,显出东北人的豪气.

母亲的厨房经历,积累很多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美食体系.比如芥菜,咂摸出很多独创的做法.鲜芥菜用竹帘子蒸熟,切成小块,配上绿葱和黄豆酱,又是一番风味.芥菜放进酱里腌成褐色,芥菜里面浸透酱香,把它切成条状,上面涂些香油,加点蒜末香菜,绿葱块,撒几粒白芝麻,几根红辣椒丝.伴随着咸香搭配的味道,浓重诱人,它是正餐的伴侣.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传承,延续老一辈的饮食传统.母亲做的肉炒三丝,至今仍是我的喜爱,女儿也爱吃这道菜.

对于芥菜丝的记忆,离不开母亲,那是她给的味道.

久远的味道

初秋时节,我随家人到乡下探亲,由于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往返匆忙,很少有时间来乡下.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天空高远、一派纯净的蓝,柔软的云,拥挤成白色的小山.乡路旁一丛丛小花,迎着秋阳盛开,田野是铺开的彩色画布,红高梁、黄谷穗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与之比美的是甜菜地,在清风的吹拂下,卷起绿色的波浪,一潮潮的涌动.

我对甜菜好奇,很想看真实的模样.甜菜二年生草本,根呈圆锥状,根呈圆锥状,肉质多汁,茎直立,多少有分枝.甜菜在我国早有种植,古人称为着蘧或黍菜.直到清代末年,我国从欧洲引进甜菜品种,在北方种植.北方的甜菜,俗称甜菜疙瘩,是生产白糖的原料,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五月份播种,采用刨坑种植,甜菜的生长期,一般在五个月左右,十月份之前成熟.

甜菜的用处多而奇妙,它可作糖,又能用作食物,把甜菜洗净去老皮,切成细丝,和在玉米面中,做成混合的馒头.甜菜的清甜,和玉米面香融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鲜香.

那时白糖十分紧俏,很多家庭都用糖稀代替白糖.糖稀的制作过程不复杂,将去顶的甜菜疙瘩切丝,倒人加水的锅中,甜菜和水的比例对半,用慢火熬至甜菜成渣捞出.放进准备好的纱布袋扎口,把残渣内的糖水挤压出来,放人锅中,与原浆水一起烧沸,火不能太旺,拿勺子不停搅动,以免结块糊锅.随着水分蒸发,糖浆水变稠成糊状,颜色变浅褐色,糖稀熬制成功.

自做的糖稀可以蘸馒头,黏豆包涂糖稀,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卷在花卷里,吃起来满嘴是糖香味.

过去贫困的年代,糖块对于孩子是奢侈品,我们兄妹几人,缠着妈妈要糖块,说谁家的孩子吃糖块.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妈妈用一天的时间,采用土办法做糖块,我们围在一边观望,赶都赶不走.白面粉在锅里慢火炒熟,加一些芝麻,或花生等果仁,它们放进适量的糖稀搅拌,然后取出,放在涂了熟油的铁盘上切成块.那时有专用的糖纸,五花十色品种繁多,把切好冷却的成品糖包好,就是喜欢的糖块.妈妈用围裙擦干手,分成五小袋,妈妈的糖渗透着爱,让我们甜到了骨子里.

甜菜疙瘩浑身是宝,北方人把其发挥到极致,甜菜叶,俗称甜菜樱子,成为人们喜食的菜肴.北方气候相对寒冷,那时蔬菜储备条件差,常见的是一些白菜、土豆和萝卜.这些易于保存的菜,新鲜蔬菜很少,其品种单一,甜菜叶作为补充蔬菜.

每年的八月中旬至八月末,甜菜叶成熟期,也是最佳采摘期.人们用心挑选,叶片肥厚的鲜叶采摘,洗净以后,开水焯一下,控干水分.用细线绳穿起来,挂在院里的板障子上,晾晒吹干.有的人家甜菜根劈开两半,挂在院中晾衣服的铁丝上,晒干后编成辫,放在阴凉处保存,以备冬季食用.

漫长的冬天.寒风呼啸.东北人大多的时间待在屋子中,熬一锅苞米馇子粥,要么做高梁米饭,甜菜叶可作下饭小咸菜.开水焯一下干甜菜叶,切成小段,一碗肉丝炸酱,一碟大葱,几种食物组合在一起.诱人的口味,使食欲大增.

每一个冬天的到来,甜菜叶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冬天不可少的食物.随着新的制糖业南移,北方种植甜菜减少,偶尔有极少的农户栽种,它的减少,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喜爱程度,其自身价值在飙升.

去年回老家,又到乡下走一趟.喜欢当地的农贸市场,具体想买什么,没有明确目标.这个市场地处乡镇交汇处,二手贩子不多,大部分是农民自产自销.从市场东头走到西头,菜农大声吆喝,看着品各类蔬菜新鲜诱人.我只是闲逛,没有买东西的打算,快走到市场的边缘,发现一位卖甜菜的.看上去有七十多岁,头发花白,看脸色和神态,老人的身体硬朗.手拿着晒好的甜菜叶,嘴里喊着,快来看看稀罕物.

老人手拿的甜菜叶,吸引我的眼神,现在真是少有的干菜.问老人的,一斤多少钱,老人说三十多元,比猪肉还贵.我忽然觉得,每次来市场的目的,是在寻找甜菜叶,这种久远的味道.

老人看我犹豫的样子,误以为嫌贵.赶忙低声说,我只种了一点,这么多年,就爱吃这口.说完以后,老人又加重语气,十里八村就我种了一点.我明白老人的意识,一是为了记忆,我对老人说,这些甜菜全包圆.老人听后很高兴,一脸笑意,既卖完菜挣到钱,又能快些回家,不用在靠时间.

回到家里,邀请几个老友相聚,见识一下稀罕物,朋友们看着甜菜叶,不理解我的意图.餐桌上摆着高梁米饭,空气中弥漫米香味.一盘切成丝的大葱,放着一碗肉丝炸酱,几种不同色泽的菜,味道不同,给大家带来美好的食欲.

老家的黏豆包

又到了年关,老家寄来黏豆包,这是我喜欢的食物.打开包裹,一层层捆绑得严实,黏豆包碰碎影响味道,这一定出于母亲之手.

经过旅途的跋涉,黏豆包依旧光亮,晶莹剔透,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闪着诱人的光,有人说,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总有些滋味留下.

黏豆包是东北特有的食品.由最初单一的种类,发展成多个品种,是常吃常思的食品.

听老人说,黏豆包起源于满人,作为豆沙类点心,最初用于祭祀,满人是游猎民族,经常出外狩猎.黏豆包内含多种维生素和热量,且便于携带,即使在冰天雪地,也可以作为干粮,味道更加爽口.努尔哈赤打天下,南征北战,黏豆包是重要的军粮,大清国的半壁江山,有黏豆包的功劳.

说起黏豆包,它是东北一种叫糜子的农作物,几乎家家都种植.虽然是低产作物,却是黏豆包的主要食材.

糜子有大粒和小粒之分,俗称大黄米和小黄米.大粒的作物叫糜子,它的穗散开,秆可以做笤帚.小粒的农作物称为红黏谷,它们谷穗的形状一样,只是颜色不同,红黏谷的穗是夹杂暗红色的混合体.

两种米食用方法很多.北方人用它们焖黏米饭.锅里加适量水,把米洗好放锅里焖,根据个人口味,放人泡好的芸豆.灶台下烧煤,注意掌握火候,担心糊锅,借助锅铲的神功,上下翻动,直到软硬适中的程度.饭煮熟了,无数微小的金黄珠粒,均匀地排列.黄米饭盛在碗里撒上白糖,放一匙熟猪油搅拌,香甜可口,美味叫绝.

吃黄米饭很少吃菜,这是家乡的饮食习惯.有的人家做菜,白菜炖粉条,或红萝卜丝加土豆条做成汤,撒上香菜末,配着黄米饭.这种吃法,适合中老年人的口味,即使食欲不振,足以刺激味觉神经.

人们吃黏米饭,更爱黏豆包,它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主食,儿时居住的老屋,联排五个房间,中间是堂屋,左侧是祖母供奉的祖先画像,其中重要人物是祖太爷,他的神位左边水果,右边肉类,中间是一盘黏豆包.

每年农历腊月,人们按着时令,家家忙碌准备过年的食品,包黏豆包是重头戏.小朋友家出去玩耍,外屋地的大铝盆里,泡着大黄米和玉米馇子.

一进入腊月,我去婶婶家找姐姐玩耍,以大铝盆为轴心,比赛谁转得圈数多.转着头觉得晕,扑倒在大盆上,溅了一身水,盆里的米撒一地.婶婶不停地扫米,一边生气地说:“十几岁女孩子,不好好做家务,整天疯跑,我像你们这样大,开始帮妈妈做饭了.”我看着地上的米粒好奇,怯怯地问道:“为什么泡两种米呢?”听我问话,婶婶的气消了一半,精神头也来了,傻孩子,大黄米黏度大,包出的豆包瘫软,立不起来,加玉米面挺实.为方便两种米一起泡,泡好后淘干净,再上碾子磨粉.混合面加水和好,发酵一夜,就能做豆包了. 邻家婶婶说的那样,合面是关键一步,它关系到黏豆包的口感,面发不好,就会出现过酸,味道不正.

老家有个习惯,今天帮这个家,明天帮那家,形成串门交流情感的习俗.大家集中一起各有分工,按每个人对工序的熟悉,攥豆馅、包豆包、摆豆包、蒸豆包,都有明确分工.她们唠着家长里短,边干边聊.包好的黏豆包冻起来,没有一点裂痕,保持色泽新鲜.春节来客人时,或自己家要吃,上屉馏一下,不费多少时间.

每次做豆包,我的任务是看时间,黏豆包上屉蒸,时间不到影响口感.手捧着闹表,坐在厨房的木凳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似等待着一场战役,生怕错过最佳的进攻时间,当秒针行走到点上,便大声呼唤妈妈.此刻打了大胜仗似的,当妈妈掀开锅盖,热气扑面而来,冲撞的滚动.不大的空间挤满热气,几乎看不清对方的人.透过薄雾,依稀可见,妈妈几根白发上挂着汗珠,滴落在锅台上,妈妈用手背擦脸的汗水,这情景烙在我的心里.

灶膛里燃烧的煤块,忽明忽暗,映衬着的黏豆包,排列有序.有人说享受美食是快乐的,等待出锅时便是幸福,我经历了这个过程.

小时候,哥哥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中,经常打架,吃亏一方找到家里,哭着跟家长告状.每次妈妈都会安抚,拿出几个黏豆包塞到他们手里.挂着泪的脸上,出了一点笑意,黏豆包揣进衣服口袋,又跑出去疯玩.

我下乡接受锻炼的时候,跟农民一起劳动,男知青食欲旺盛.早晨上工早,干一会活儿,肚子里就咕咕直叫,饿得难受.没有到休息时间,大家在地头枕着胶鞋,躺在地头上,跷起二郎腿,大有罢工之势.收工后,利用午休时间,队里开会决定,每天增加粘豆包.这是实惠的食物,黏豆包的特点抗饿,尤其重体力劳动,人们能坚持到吃饭的时间.以后的劳动中,只听到喊累的语言,没出现饿的字眼,后来几年中,春耕、夏锄、秋收都没有缺少过黏豆包.

多少年来,黏豆包是抹不去的思念,独特的味道,留在灵魂深处.

乡愁论文参考资料:

括而言之: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味觉和乡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乡愁本科毕业论文乡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