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指导服务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构建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指导服务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8

《构建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该文是指导服务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和毕业生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本文从构建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这一体系,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2.079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后,毕业生人数在历经“突飞猛进”后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18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始终保持较严峻的态势.构建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赴基层建功立业,成为调和毕业生供需矛盾,优化合理流向,提高人才配置效益,促进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的重要手段.

1 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

据教育部统计,毕业生中“有业不就”或“无业可就”者始终占较大的比例,而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却人才匮乏、“求贤若渴”.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每年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少于毕业生总数的10%.此外,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无疑是实现中国梦、强国战略的重要要素,引导大学毕业生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建设事业中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具体实践.

1.2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我国现有60 万建制村,4 万乡(镇),8 万城市社区和街道,基层范围广.此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 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基层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基层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巨大容量,这也成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的良好途径.

1.3 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缓解乃至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多年来,高校毕业生择业地点基本集中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而广大基层地区却仍是人才流向的“冰点”.从人才的流动性来看,虽然已经逐渐的有所改观,但是流动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

1.4 引导毕业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环节

毕业生的成长与成才,从个体而言关乎一生,从国家角度而言,关乎国家政策的落实和目标实现,毕业生的成长和适应新时期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必然能相得益彰.到基层就业创业正是新时期对大学生的召唤,毕业生在基层环境中能够脱颖而出.

2 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

2.1 基层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相对偏低

基层的交通、文体、教育等服务行业专业化、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学生的期望值与基层的物质生活条件距离悬殊.在精神方面,基层单位领导及其他同志在与大学毕业生的合作过程中还不太了解大学生的特点,不太理解大学生下基层的心态和愿望,不尊重知识甚至排斥大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社会、家庭及毕业生本人的就业观念相对陈旧

社会、家庭及毕业生本人普遍认为大学毕业就应该在大城市找一份“高薪、有面子”的工作,若是又回到基层工作,社会上就会对其“冷眼相看”,毕业生及其家长在面子上就难以接受.

2.3 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基层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极度不均衡,许多一线城市和一线行业中享受的福利与待遇在基层难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还亟待完善.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尚未真正地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

2.4 基层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直接交流不充分

广大基层单位人才奇缺,但是大多数单位都抱有“等”“靠”“要”的思想,虽然现在的互联网畅通了信息交互的主要渠道,但是基层单位“主动出击”的相对还是较少.

2.5 基层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对后来者产生的影响

部分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缺乏到基层就业的心理准备、决心和毅力;部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目的只是想成为基层政府干部;部分毕业生即使到基层就业也千方百计地从基层辗转至大城市就业.这些前赴者的情绪和实际行动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了后来者赴基层就业的信心.

2.6 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基层需要存在偏差高校普遍缺乏人才供求的准确市场分析研判,在学科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对农村等基层缺乏针对性,毕业生与基层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能力培养不足.部分毕业生觉得自己的专业去基层“无用武之地”,而基层单位又觉得毕业生知识面不广,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基层所需.

3 构建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基层就业意识教育

3.1.1 基层认识教育从再认识基层着手,重新理清基层的真正内涵,认识到基层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的优势,认识到从基层做起的重要性,认识基层的广阔就业创业时代大舞台,明确基层就业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新的择业和就业观念.

3.1.2 基层成才教育让毕业生认识到基层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成才提供的广阔舞台,基层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立足基层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成长道路,去基层工作大有作为,更有利于毕业生成才.

3.2 营造两重基层就业环境

3.2.1 政策环境近年来,、教育部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了志愿服务西部等多项基层就业项目.此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和实施都为毕业生基层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各高校更是要以此为契机,以“面向基层,面向西部,锻炼成才,建功立业”为主题,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2.2 舆论环境宣传近年来基层发生的巨大变化;宣传基层火热的创业;宣传老一辈和新一代中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的辐射示范作用,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出浓厚的基层就业舆论环境.要建立教育部门、高校、院系、班级四级联动的政策宣传网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毕业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信息.

3.3 畅通三条基层就业道路

3.3.1 引导毕业生参与基层就业项目学校要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精心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扩大项目规模,让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毕业生受益.

3.3.2 引导基层单位来校择才高校邀请中小城市人事主管部门,中小微企业等基层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招聘活动,让学生面对面地与他们沟通,达到了用人单位宣传自己,毕业生全面了解单位的发展前景的作用,坚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决心.

3.3.3 引导毕业生基层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康养老、扶贫开发、技术推广、电子商务等创业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3.4 完善四项基层就业措施

3.4.1 构建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面,针对基层需要增加教学内容,在教学阶段渗透基层就业的意识教育.面向基层加速教育结构的调整步伐,重点加强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要不断适应基层新形式发展需要,开设新的学科专业,以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

3.4.2 培养学生基层就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大学生到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和生产一线实习实践.以社会科技服务队、毕业生使用情况调查和其他专题调查等形式,让学生走进基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举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等,把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基层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基层、服务基层的热情.

3.4.3 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首先,各地和高校要落实国家政策“红利”,确保到基层就业毕业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如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政策,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定向考录(招聘)、基层职称评审、工资高定、社保补贴等保障政策.其次,成立基层就业奖励基金,对主动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实行奖励.将表彰活动列入毕业典礼重要议程,颁发奖状和奖金,鞭策和鼓励基层就业毕业生.此外,高校还建立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到基层就业的贫困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就业权益担保中心,以保护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正当权益.

3.4.4 加强毕业生基层就业连续服务第一,要及时收集和发布基层用人单位、中小微企业的招聘信息,为毕业生和基层单位积极与各级牵线搭桥.第二,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等服务项目,帮助毕业生解决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更多扶持政策.第三,为基层就业毕业生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主动邀请户口、档案托管单位到学校现场办理托管和报到手续,解除下基层就业毕业生户口、档案关系的顾虑.第四,做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坚持主动联系、定期走访,听取基层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来自一线的反映,以基层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调整等方面的改革,使人才培养方面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使毕业生素质结构符合基层市场的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更加适销对路,真正做到毕业生基层就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指导服务论文参考资料:

药学服务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论文

论文指导记录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本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和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指导服务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指导服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