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室内设计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跨界教育模式下的室内设计课程改革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室内设计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1

《跨界教育模式下的室内设计课程改革》

本文是关于室内设计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室内设计和跨界教育模式和课程改革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传统室内设计教学模式造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作品缺乏原创性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基于跨界思维的培养,探讨了室内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引入“跨界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的思考能力,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跨界教育;室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60569)

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丰富的实用性与综合性的设计学科,旨在向学生讲授室内装饰艺术的设计理论,引导学生掌握室内多种空间的设计思路与方式,了解材料组成以及施工手法,掌握设计的关键准则与规范.室内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的专业原理与专业技巧,同时又要养成具备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跨界思考能力,从而在专业方面大胆创新与改革.

一、跨界的内涵

“跨界教育”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认知模式,打破过去的定式和禁锢的教学行为.其主要目的并非彻底颠覆,而是希望超越定式大胆变革.借助于跨界合作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恰恰是对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培育新一代创新人才,增强创业能力”的响应.跨界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了解与学习理论知识,而是要学会利用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增强自身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室内设计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室内设计教育在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往往滞后于其他专业学科:理论根基薄弱、专业框架以及学术科研系统存在缺陷;缺少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成果;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与角色定位、特征不鲜明等现状长期阻碍着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科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的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机制的完善等.

国内的部分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现已构建起了涉及多个学科的艺术设计教学系统,旨在丰富室内设计教学的专业特质.但是在教学发展与改革的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室内设计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体系均慢慢与教学的实质相背离:艺术类院校将美术课程视作重点,过于关注艺术而忽视了能力,课程内容偏离实际工程运用;理工科院校则以工程教学为重,看重技能忽视了艺术,艺术基础薄弱.此种不够健全且孤立的教学系统使得室内设计学科教育的诸多缺陷不断显现:

1.教学理念不够科学,无法客观看待室内设计教学和科学两者的联系,忽视了对有关学科(建筑材料、水、暖、电等物理理论)的教学工作;

2.“产学研”的合作力度不够,倘若室内设计产业仅仅依赖于教育,各大院校不与相关企业展开充分的合作,势必会引发学校教学培养和行业人才需求不协调等问题;

3.对信息工具的依赖程度过高,学校在专业方面过于看重软件运用能力,对实践应用相关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学生使用专业软件随意拼接设计方案,忽视了方案的可行性,没有考虑到工程设计与创作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和行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符合.

三、跨界视野下的室内设计教育途径探讨

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建立跨界合作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指从教学理念、课程安排、师资配置和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跨界教育尝试,用跨界合作的教学理念指导课程内容设置,配置不同行业专家担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注入新思维,形成由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落地.

(一)建立系统性、交叉性课程阶段推进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各种课程彼此有着清晰的界限,因为课程安排过于集中且课程相互孤立,极易引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解读不够充分、学习目标模糊、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进而削弱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倘若站在跨界的角度来设计课程,构建起全面且贯通的渐进式教学体系,消除学科间的隔阂,融合各种学科资源,逾越专业边界,抓住专业的实质以探寻整体设计理念.将理论体系作为构架,整合多种通识和专业理论,科学规划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与认知设计产业.基于对行业特质的整体把控,慢慢形成学生的独立设计与自主创新的专业意识.

(二)建立多学科、多领域导师协同制度

实用性与全面性的要求增加了室内设计教育的难度,传统教育以学院式教育为主,授课老师大部分是专职老师,与行业的关系并不紧密,远离实际的缺陷十分突出.但是教学工作离不开相关学科知识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化解诸多本专业老师无法切实解决的难题.构建多学科与多行业教师的合作体系,邀请有关学科的老师、公司管理层、技术人员以及民间匠人等前往学校讲授专业知识,与学生互动和交流等.不但能够实现学科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同时能够及时掌握业内的动态,达到高效利用教学师资全面实现跨界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课程教学中命题的前瞻性、研究性与实践性

1.前瞻性-传统课程教育以反复的灌输为主,教育方式和内容设置均极为落后,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极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关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分析行业发展的趋势,密切关注当下最为前沿的设计思路以及行业焦点,提升教学的前瞻性,引导学生树立紧跟时展的创新设计观念.

2.研究性-学生日后所从事的领域极为多元,所以应该增强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化解难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的探究性,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给予学生足够的创新自主权,由此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3.实践性-教学命题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聚焦工程实例或参加学科竞赛上,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实用性.

(四)重视团队协作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传授理论,而学生则被动的接收知识,此种方式阻碍了学生专业创新理念的养成.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作业,缺乏对学科严谨性与专业性的理解与认知,过于关注成果却没有增强自身的能力.所以,当下的教学工作可以构建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定期的成果总结与展示以推动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从细节出发对教学活动加以规范,融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学习以及小组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互动,侧重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小组合作能力与独立学习能力.

(五)制定完备的多维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并未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设定清晰的评价标准,评估指标大多为平时成绩、日常出勤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过于关注结果却忽视了过程.评估指标过于单一将影响测评成绩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如果在评价指标中加入自主参与、成绩展示和实践、阶段性总结与反思等内容,融合老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行业考评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全面且立体的考评机制,不但可以切实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能够确保结果的公正性,有效改善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关于“跨界”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强力着手突破设计教育“跨界”难题

难以充分调动行业以及企业参与设计教学的热情与能动性是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主要阻力.对此,高校应该与企业达成持久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构建校企深入合作体系,提升企业参与学科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帮助其全面参与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夯实“跨界”的教育课程根基

运用和实践教育是设计教育的重点,而围绕实践建立起设计教育课程系统以及教学改革机制是设计教育跨界的必要条件.借助于项目化的教学改革,力求提升教育内容的项目化以及课程设置的实用化程度,侧重于分析与探索问题、场景以及实例等新式教学方式,大胆改良和优化现有的专业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工程教学、问题教学和场景实例教学等多种模式,构建基于实践的立体化专业课堂教学格局.

(三)系统开展“跨界”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与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的现实需求,设计出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内容,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参照关键岗位对专业资质的要求,运用问题、场景以及实例等多种教学形式展开设计.积极发表有关职业教育课程教育的学术著作,全面分析与探究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职业教育的改良和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四)解决“跨界”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制度及体制问题

在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和实践时,明确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项目化教学的落实计划、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专业人才的测评指标以及评估机制优化策略等.

(五)突破“跨界”设计教育课程——企业顶岗实习这个关键点

切实扩大课外实践教育的范围,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改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对此,笔者安排了重要课程的顶岗实习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心完成轮岗实习、认识实习等活动.实践教学中心的老师应该设计完善的顶岗实习方案,对学生的实际过程进行引导、管理与评估,同时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肯定与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能动性.

五、小结

跨界教育,能够有效深化跨学科的相关探究,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汇聚各界精英,秉承创新的理念全面优化设计课程教育.通过跨界教育培育出的人才,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能够融会贯通,具备整合多学科知识分析与思考问题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岚,黄盛斌.设计中的“界”与“跨界”[J].创意与设计,2010(01).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J].《教育研究》,2002-2.

[3]周合兵,沈文淮,罗一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

室内设计论文参考资料:

室内设计论文

室内设计论文选题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室内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上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室内设计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室内设计和跨界教育模式和课程改革相关室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