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生态保护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青海长江源区渔业生态保护现状与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保护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5

《青海长江源区渔业生态保护现状与》

本文是关于生态保护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和长江源和生态保护和渔业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一、青海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干流在青海境内称通天河,长12m,占干流全长的19%.长江源在三江源区中所占面积最大,产水量最多,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与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等生态功能.

二、长江源区水生生物基本情况

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不仅是高原水生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也是长江上游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后备种质资源,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原性,具有很高的科研、经济、保护价值.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统计,青海境内长江水系鱼类有3目4科7属21种(亚种),主要以裂腹鱼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 多数种类为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鱼类,其中体重超过1kg以上种类有川陕哲罗鲑、裸腹叶须鱼、齐口裂腹鱼、长丝裂腹鱼、大渡裸裂尻鱼等,川陕哲罗鲑的体重可达19kg以上.列入国家级二级保护水生动物有川陕哲罗鲑、大鲵、水獭,列入省级保护的鱼类有长丝裂腹鱼、齐口裂腹鱼、黄石爬鮡,列入《中国红皮书·鱼类》(1998年)的有川陕哲罗鲑,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2004年)的濒危鱼类有川陕哲罗鲑、长丝裂腹鱼、裸腹叶须鱼、黄石爬鮡、中华鮡.另外,在青海省曲麻莱采集到大鲵,这也是大鲵分布海拔最高的记录.

三、青海境内长江水域开展的保护工作

(一)持续开展长江源区渔业环境监测

从2007年持续开展长江源区通天河曲麻莱至玉树段、班玛玛可河段等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设置监测点20余个,水质监(检)测项目14项、水生生物监测5项,监测频次每年1次~2次,整体水质检测结果基本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及地表水Ⅱ类标准,长江源区以裸腹叶须鱼、小头高原鱼等鱼类为优势种和广布种,鱼类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基本良好.相关监测数据每年录入编制发布的《青海省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二)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从2008年至2016年先后在长江源沱沱河、楚玛尔河、烟瘴挂峡及长江上游玛可河水域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处,保护面积近1万公顷,保护珍稀濒危土著鱼类7种.在保护区内主要开展宣传教育、环境监测、原种保存、资源调查、勘界立碑等工作.

(三)建立濒危鱼类救护中心开展专项救护

2006年在玛可河建成全国唯一的川陕哲罗鲑救护中心,主要开展川陕哲罗鲑、齐口裂腹鱼等土著鱼类的保护宣传、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主要索饵场人工投喂、珍稀水生物种人工繁育及增殖放流、玛可河重口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以及省内外技术合作交流等工作.2012年起,先后向玛可河水域放流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鱼苗40余万尾.从2015年与绿色江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合作,从全国各地引入志愿者,分批分次开展宣传保护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救护中心已成为青海省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的重要窗口.

(四)多次组织开展长江源科学考察

1979年和1986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在沱沱河、当曲支流查曲源头等地进行的鱼类标本采集,1989年至1990年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组织的青海可可西里考察,并对沱沱河进行了鱼类调查,学者武云飞等(1994)对这两次考察结果进行了整理报道,沱沱河地区共采集到鱼类5种,并对这5种鱼类进行了简单的生物学信息描述.此后2009年、2013年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省内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考察显示,长江源区鱼类资源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水生生物保存相对完整,鱼类栖息地尚未遭到破坏,但部分物种处于濒危境地,亟待保护.2015年与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西南大学等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长江源烟瘴挂峡(位于长江通天河上游,是万里长江上第一个大峡谷,也是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活动,调查显示,烟瘴挂鱼类资源保存状况良好,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2016年绿色江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牵头组织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开展了沱沱河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活动,调查显示,沱沱河鱼类资源保存状况良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未发现外来鱼类,基本保持原生态.从2017年参与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课题中,青海承担了长江源头沱沱河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2017年~2021年),当年调查显示,沱沱河鱼类的组成和种类均比较单一,各监测点鱼类的种类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

四、长江源区渔业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鱼类栖息水域局部受到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长江源区气温升高,冰川萎缩、雪线上升,融化加速,源区来水量增加.但在局部地区,支流出现了断流现象,雪融水不仅导致泥沙含量增加,还使局部水域的水温降低,对鱼类栖息地、产卵场产生了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别的影响,制约鱼类种群的自然增殖和渔业资源的发展.

(二)长江源珍稀土著鱼类资源亟待加强保护

由于长江源鱼类大多为高寒地带生活的种类,生长期短、速度慢,繁殖力低,决定其种群再生能力相对脆弱.在近数十年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长江源鱼类总体资源有下降态势,部分种类已呈濒危.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川陕哲罗鲑仅分布于川青交界不足70km的玛可河流域,多年调查监测均未发现活体,其现存数量比大熊猫更为珍稀;大鲵曾在长江源区曲麻莱有分布,到目前再未发现;其它如长丝裂腹鱼、黄石爬鮡、中华鮡等已很难觅到,处于濒危境地,亟待提高保护级别,加强基础研究和落实保护措施.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鱼类栖息环境

在长江源区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水电站极少采取工程建设补偿措施.目前在支流建成的水电站,已经完全隔断了鱼类上下游洄游通道.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长江通天河段的水电规划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梯级电站群的开发建设,使河流水生生境片断化,河流湖泊化,水文情势改变,甚至更有利于外来鱼类的引入和生存,进而对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更为严重的威胁.

(四)非法捕捞仍然存在

虽然近几年对鱼类的保护意识有所增强,还远远没有达到藏羚羊、雪豹等陆生动物保护的认识高度,在沿江的不少餐馆里明目张胆地用天然野生鱼类做招牌招揽生意.产卵季节对亲鱼进行捕捞,给资源增殖造成了破坏.在本世纪初,玛可河发现两起特大毒鱼事件,造成川陕哲罗鲑大量死亡,仅第一次毒鱼事件中,当地群众捞出体重2kg~18kg川陕哲罗鲑40尾左右,对十分稀少的川陕哲罗鲑带来灭顶之灾,给玛可河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五)水域污染与长江源生态环境极不协调

沿江流域居民点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到河里,垃圾随处可见,不堪入目,与长江源的生态环境极不相称.污染对鱼卵、鱼苗影响最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六) 群众放生将外来物种引入长江源区

在一些监测水域,采集到了鲤、鲫、鲶等外来鱼类,这些鱼类是长江源区所没有的,均为当地群众放生.已有研究表明鲤和鲫均具有很强的入侵潜力,对环境压力有很强的耐受性,繁殖力高,食谱宽,能够适应高原水体环境.虽然目前尚未观测到相关外来种在通天河流域完成完整生命史,但从其个体大小上的优势可判断鲤、鲫鱼类能够较好的适应通天河的水文环境,如不加以管理未来可能通过栖息地竞争和食物争夺等方式对土著鱼类造成较大威胁.

(七)长江源区水生生物管理和科学基础研究严重滞后

渔政管理机构不健全,长江源区大部分地区均无相应的水生生物保护机构,也无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和工作职能,长江源区4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尚无实质性进展,还没能形成完善的工作规范,国家的有关政策不能落实到位,长江水生生物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陆生动物管理水平.同时长江源区水生生物保护基础研究滞后,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保护对策研究

(一)开展长江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普查,加大基础研究

近年来虽对长江源区开展过多次科学考察,但缺乏对青海境内长江水域系统的水生生物资源普查,结合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广泛与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对长江源区现有水生生物种类、分布、现存状况进行普查.调查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两栖、水生兽类和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评估资源量.重点对珍稀种类的濒危程度及其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加大基础研究,摸清濒危和具有重要育种价值鱼类的生物学习性、繁殖习性以及洄游习性,提出增殖保护技术.

(二)持续开展长江源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

加大对长江源地区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建立动态监测点,及时掌握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变化,并在主要洄游通道、产卵繁殖场、索饵场、越冬场,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同时重点以珍稀濒危鱼类进行标记和跟踪监测,建立标记监测与研究系统,及时掌握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提供科学依据.

(三) 开展人工增殖保护研究

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专项救护,对列为濒危物种如川陕哲罗鲑、长丝裂腹鱼、黄石爬鮡的种类进行重点研究,包括增殖保护方式、增殖保护技术措施的研究,通过珍稀濒危鱼类的人工驯养和江河增殖放流,达到种质资源保护并逐步复壮其渔业资源的目的,同时建立濒危物种种质资源档案.

(四)融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开展长江源水生生物保护工作

将长江源水生生物保护作为三江源区整体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在三江源区设置相应的水生生物保护机构,赋予生态保护和渔业监测等工作职能,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同时发动地方群众参与保护水生生物的积极性,设置水生生物保护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积极参与公益性保护工作,合力推进长江源区渔业生态保护工作.

(五) 做好涉水工程建设资源与生态补偿

建立和完善水利水电等涉水工程建设项目的水生生物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在涉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必须开展水生生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破坏和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定补偿方案或补救措施,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应严格评审,坚决禁止.

(六)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使保护工作常态化

借鉴绿色江河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所实施的系列环保项目中的“垃圾换食品”和“带走一袋垃圾,呵护长江水源”等模式.有利于解决长江水源地垃圾回收和运输的难题,改善长江水源地环境状况,为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将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七)发挥群众力量,形成良好保护氛围

青海境内长江水域地处藏区,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影响,藏族群众有主动护鱼不捕杀天然野生鱼类习惯.寺院僧侣、藏族群众对珍稀鱼类保护有强烈的意愿,通过良好的群众基础,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大众对水生生物认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参与长江源区珍稀鱼类保护工作,形成社会良好保护氛围.

(八)加大水生生物养护执法力度,规范群众放生

不断加大长江源水生生物养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贩销长江水域水生野生动物行为,严防毒鱼等恶性事件再次发生,创造渔业资源休养生息良好生态环境.并进一步规范民间水生生物放生活动,防止外来物种对土著物种的侵害,加强对群众随意性放生的监管,引导和规范群众环保放生、生态放生.

生态保护论文参考资料: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回顾述说:这是大学硕士与生态保护本科生态保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长江源和生态保护和渔业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